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005章 嘗麥

bookmark

戰爭不僅在前線展開,也在後方進行,在土地上進行。

七月初,站在灞橋上,看着又一批滿載糧食的船隻沿渭水東去,蕭何與張蒼這兩位鎮守朝中的大員重重舒了一口氣,對視一眼,慶幸地說道:

“多虧去歲攝政勒令關中所有輪耕公田私田,都種滿了宿麥,如今卻是救命了!”

從開春後,黑夫東出函谷,關東反王豪傑只知道吃秦倉陳糧老本,卻不事生產,許多地方被戰亂波及,田地荒廢,於是,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關中便一力承擔了主要的軍糧供給,每個月都有數十萬石糧食東去,以至於進入盛夏後,咸陽倉稟漸空。

眼看粟尚未熟,倉吏們難免着急上火,好在五六月間,鄭國渠和上林中大片大片的麥田卻已金黃……

麥子很早便被中原人種植,但最初時,小麥的栽培季節和原有的粟、黍等作物是一樣的,即春種而秋收。

但漸漸地,擅長種莊稼的周人農夫卻發現,小麥的抗寒能力強於粟而耐旱卻不如,最適合小麥播種生長的,不是春天而是秋天。於是,當某位不知名的周人農夫試着將一捧麥種留到秋初才播種時,冬小麥,也就是“宿麥“便應運而生了。

由於北方的糧食作物多是春種、秋收,每年夏季常會出現青黃不接,引發糧食危機,而宿麥的出現,卻給了旱地農業的中原地區一個除了囤積陳糧、種植大豆、漁獵採集外的解決方案:它正好在夏季收成,可以繼絕續乏,緩解糧食緊張,一旦遇到災年,秋天絕收,可以立刻補種宿麥,防止災情擴散。

再加上同樣一畝地,麥子畝產遠勝小米,於是宿麥便受到了重視,順利躋身五穀之一。

至少在周朝時,便以宿麥列入五穀,祭祀祖先的習俗:“維四年孟夏,王初祈禱於宗廟,乃嘗麥於太祖。”

六月嘗新麥,也成了一個隆重的日子,晉景公就是在嘗麥那天腹脹如廁,結果掉進去溺死的……

但即便有如此多的好處,宿麥也只是小米的備胎,飲食習慣是最冥頑不化的,中夏之人的飲食,還是粒食爲主,並將此視爲自己與蠻夷戎狄的區別。

食麥也是麥飯,但這玩意蒸煮出來,飯的口感特別差,所謂“麥飯豆羹皆野人農夫之食耳”,不得已而食之耳。

去年入主關中後,蕭何便向黑夫稟明過這種現狀:

“在關東,麥飯是父母下葬時守喪的食物,又有官員以食麥飯不餉新米,而稱廉吏。”

“更有甚者,在以稻米爲主食的楚地,麥飯在甚至連餵豬狗的碎稻米都不如。楚人常年吃稻米飯慣了,厭賤麥飯,以爲粗糲,既不肯吃,遂不肯種,祖父既不曾種,子孫遂不曾識。”

即便後來有了磨、碾子,情況也沒得到多少改觀。

十年前,內史騰聽了黑夫的建言,以麥磨面供關東遷虜爲食。儘管麪食可口,但能接受的人不多,不開玩笑的說,在普遍粒食裡,忽然搞出面食來,簡直屬於典型的歪門邪道,跟“禮崩樂壞”是一個性質。

因爲一直有“麥子有毒”的傳聞,那十幾萬戶關東遷虜,一開始以爲秦人要毒死自己,差點鬧出了反叛,後來雖然勉強吃下去,但依然覺得,自己命不久矣,甚至有人一邊大嚼香脆的麥餅一邊流淚者……

直到好幾年後還活得好好的,那一批遷虜,才漸漸接受了這種食物,麪食甚至成了他們這個羣體裡獨特的小吃。

但讓人無語的人,只要有機會,他們往地裡種的,還是小米而非麥子……

遷虜尚且如此,更勿論秦人了,所以整個秦始皇時代,關中的麥子種植面積,一直難以增加,直到黑夫入主,依然是“關中俗不好種麥”。

但天下板蕩,黑夫讓蕭何、張蒼計算存糧,料到次年夏,必定鬧饑荒,需要大量夏日成熟的麥子來救急。

沒法子,只能靠強制的行政命令了。

於是黑夫讓陸賈將種麥子,提到了上綱上線的程度:

“古有後稷作史,它谷不書,至於麥禾不成則書之,以此見聖人於五穀,最重麥與禾也。今關中俗不好種麥,是歲失皇天后土之所重,而損生民之具也。今攝政詔治粟內史,使關中民益種宿麥,令毋後時。”

爲了鼓勵民間種麥,本來是米飯黨的黑夫,甚至將麥面製成的食物搬進了咸陽宮的官服食堂,自己和九卿大夫們每天饅頭就小米粥,心裡胃裡愁苦,臉上卻得表現得欣喜萬分,讚不絕口。

結果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太醫令夏無且,卻極力勸阻這點,還告訴黑夫:

“此劇毒也,攝政以身試毒,是欲棄天下於不顧麼!?”

黑夫:???

……

被如此告誡,黑夫當時是黑人問號臉的。

夏無且卻振振有詞:“宿麥秋種夏熟,受四時氣足,自然兼有寒溫,粒熱麩冷宜其然也。故宿麥湯用,不許皮坼,雲坼則溫,明面不能消熱止煩之,更有丹石之毒也!”

意思是,要用完整的小麥用水煮熟之後連湯帶水一併食用,也即粒食,不能加工成麪粉。否則就會中毒“病狂”,乃至死亡!

這說法明顯可笑,黑夫後世沒聽說過吃饅頭和麪包,會毒死人的。

也不是老夏愚蠢,哪怕再過幾百年,到了唐朝,長安人天天嗑胡餅的年代,藥王孫思邈竟還覺得麥子有毒,嚇得好多人棄麪食粟。

黑夫不得不搞一場學術運動,讓陳無咎以學生反老師,寫了許多通俗易懂的文章駁辯闢謠。

因爲愚夫對“麥子有毒”的認識根深蒂固,他甚至不得以謠傳謠:“食麪食再喝麪湯,可解微毒。”

於是就有了“原湯化原食”的風俗……

一邊與積重難返的風俗做鬥爭,黑夫還向沒有麥種的貧民免費發放種子,令農家大力鑽研增加麥子畝產的技藝。

農家人種地還是厲害的,他們想到,在播前用酢漿和蠶矢浸種,可以使麥種在播種前就預先吸收到相當水分,蠶矢也吸足水分,趁露水最多的時候一同下到地裡,麥種就能得到發芽所需的水分了。

“至春凍解,復鋤之,到榆莢時,注雨止,候土白背復鋤,如此則收必倍。”

在精進耕作之術後,到五六月麥熟時節,鄭國渠邊的公家麥田多得豐收,產量高於上等田中粟的產量,是中等田粟產量的兩倍,下等田粟產量的近四倍,更遠遠高於豆。

靠着治粟內史執行的,強行收購餘糧的政策,原本已經見底的咸陽倉稟,再度裝得滿滿當當。

叫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現了,關中農夫在賣粟時不情不願,眼下賣麥子給官府,卻個個爭先恐後。

好傢伙,他們還是寧食粟而不食麪,黑夫以身作則堅持了大半年的麪食,算是白吃了……

嘴和胃,果然是人身上最保守的器官,再加上思想僵化,寥寥數年,壓根沒法改變。

“刁民,都是刁民!”南方人黑夫得知此事,只好一邊偷偷吃着白米飯一邊痛罵。

但眼下也沒其他辦法了,麥子或磨面,或碾碎,陸續裝船東運,一如許多年前的“泛舟之役”一般,被絡繹不絕的糧船運至陝縣茅津,再上岸用洛陽師史家的上千乘車裝載,運往嗷嗷待哺的東方。

但此番麥子東運,幺蛾子一樣不小。

那名爲“黃石”的新謀士便以一事勸誡黑夫:

“昔日魏楚交戰,魏軍乏,魏惠王使人以麥爲飯,充當軍糧,結果兵士皆困,士氣低落,而楚國吳起急調一批南方稻米、粟米入營,以荷葉包飯供應士兵,結果楚軍士氣大振,攻之,魏軍大潰,一路敗退。”

吃小麥與吃大米、小米,居然會導致軍隊士氣衰落和士氣大振的地步,這確實很奇幻,即便黑夫明面上帶頭吃,也難以扭轉。

爲了不讓軍隊“士氣大減”,只好讓軍隊繼續吃粟,而麥子優先供應災民。

於是,十多年前,山東遷虜“秦人要用麥毒死吾等”,一邊咬着饅頭麥餅一邊流淚與親人訣別的那一幕又tm出現了。

最終戰勝習俗和謠言的,是名爲“飢餓”的魔鬼。

尤其是潁川、碭郡地區,正如張良所說的,秦楚在此交戰,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一些地方,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近半。

許多地方都到吃觀音土、樹皮的程度了,哪還管麥有毒無毒?只要是吃的,都歡天喜地往嘴裡塞,然後安慰自己:

“寧爲飽死鬼。”

而且黑夫相信,他們在含着眼淚吃下麥餅後,最終的結果肯定會是:“真香!”

伴隨着三十萬石麥入潁川,一首歌謠,也在黑夫授意下,在韓地魏地傳唱起來:

“項籍屠我邑,夏公拯我民。”

“項籍奪吾食,夏公予吾麥。”

“項籍殺我子,夏公予安寧……”

整個夏天裡,黑夫並未匆匆越過韓魏進攻楚地,而是一點點控制韓魏地區,讓大軍緩慢而堅決地向東推進。

他還在宣傳上下功夫,將韓魏地區所有人禍,所有痛楚凌亂,都甩到項籍身上。

定要讓項籍,變成中原人的公敵,成爲被釘在史書上的殺人魔王!

這一次,後世不會有任何人,爲他的敗亡而遺憾,更不會有人哀嘆:“至今思項羽!”

於是乎,七月初,當黑夫及後軍抵達碭郡襄邑,爲一年前,項籍在此屠城的死難者發喪時,那句宣傳語也散播在韓魏各地:

“天下,苦項賊久矣!”

……

PS:第二章在下午。

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563章 大復仇第3章 爵位難得第601章 衛滿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401章 歷史拐了個彎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344章 麟之趾第935章 夥頤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613章 胡亥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122章 積粟第125章 先登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309章 南昌第565章 惡名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353章 項籍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94章 封診式第260章 商功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513章 法今王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429章 父親第343章 滑稽第935章 夥頤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30章 第一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651章 常識第712章 亡秦者第703章 拾骨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17章 失期當斬?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984章 石頭第666章 七閩第429章 父親第646章 刀劍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115章 在鄢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586章 看不懂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574章 坑術士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69章 人贓俱獲第991章 鍾離眛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919章 魚龍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222章 抄個屁!第1021章 趙無恤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658章 陽山第236章 威懾第772章 招魂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698章 雁南飛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582章 任將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578章 邊釁第729章 有的人活着第638章 搜粟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426章 軍將第296章 趙佗第917章 萬人敵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685章 圖騰第90章 捷報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
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563章 大復仇第3章 爵位難得第601章 衛滿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401章 歷史拐了個彎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344章 麟之趾第935章 夥頤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613章 胡亥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122章 積粟第125章 先登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309章 南昌第565章 惡名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353章 項籍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94章 封診式第260章 商功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513章 法今王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429章 父親第343章 滑稽第935章 夥頤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30章 第一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651章 常識第712章 亡秦者第703章 拾骨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17章 失期當斬?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984章 石頭第666章 七閩第429章 父親第646章 刀劍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115章 在鄢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586章 看不懂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574章 坑術士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69章 人贓俱獲第991章 鍾離眛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919章 魚龍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222章 抄個屁!第1021章 趙無恤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658章 陽山第236章 威懾第772章 招魂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698章 雁南飛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582章 任將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578章 邊釁第729章 有的人活着第638章 搜粟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426章 軍將第296章 趙佗第917章 萬人敵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685章 圖騰第90章 捷報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