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883章 商於六百里

秦始皇三十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派人護好自己後路後,黑夫已率大軍,抵達上雒(陝西商縣)。

上雒便是所謂的“商於之地”,以在洛水之上源,亦曰上雒,本來是晉國之壤,戰國初屬魏,後來楚、魏戰於陘山,魏國爲了拉攏秦國,許秦以上雒。所以秦佔據此地不過百餘年,秦孝公時衛鞅封於此地,遂爲商君。

來到這,便算是正兒八經進入秦地了,但上雒卻沒有秦川普遍的富裕,後世更是著名的貧困縣。之所以貧窮,多是受地形所限,正所謂“窮山惡水黑石頭,八山一水一分田”,東可望見熊耳山,西邊則是秦嶺,兩山相夾,唯有一條丹水兩側狹窄盆地可容人居住。

窮是窮了點,但地利卻十分重要,後人有詩云:高高此山頂,四望惟雲煙。下有一條路,通達楚與秦。用來形容上雒,真是簡單明瞭。

這時候,黑夫先前堅持打秦朝旗號,未曾另立門戶的效果開始顯現了,在門縫裡瞥見玄色的秦字大旗後,上雒人皆道:

“再不濟也是秦軍,上雒沒有抵抗,他還能屠城不成?”

黑夫在武關的事蹟被吹得神乎其神,在大軍敗退後,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

過了一會,一些里巷中的門扉被叩響了,上雒人戰戰兢兢地詢問,打開後卻發現是自家奉二世之命,徵去武關禦敵的子弟,本以爲是被俘被殺了,如今卻完好無損站在面前……

這便是黑夫在商地做的第一件事,讓人將俘虜中上雒籍貫的降兵統統釋放,任其歸家,依靠他們宣揚北伐軍政策。儘管當地百姓仍將信將疑,但至少再沒有聞北伐軍至,便大肆逃難入山的情況出現。

第二件事,則是聽聞上雒牢房裡,有四位因欲出奔關外而被緝捕的博士,分別是唐秉、周術、吳實和崔廣,本是秦始皇之博士,扶蘇事件後遂逃至此地,爲官府所拘,至今已兩年有餘。

“這四人是諸子百家裡,哪個學派的?”黑夫問御用文人叔孫通。

“是黃老。”

雖然有些不情願,但叔孫通還是如實講了四人的事蹟:“四人分別號稱甪里、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多是關東齊人,學黃老之術。”

不同於作死的方士和上躥下跳的儒生,秦始皇時期,黃老雖然也有人被強徵入博士,但這羣人都是比較佛系的,能不爭就不爭,更不會死命強諫,見秦始皇只是將博士當裝飾點綴,遂閉口不言。

“將四人赦免。”黑夫笑道:“既然撥亂反正,昔日的落難的博士們,也該歸於其位了。”

但他這回卻是自找沒趣了,牢房裡的幾個黃老竟拒絕了黑夫的徵辟,還送回了一首詩: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曄曄紫芝,可以療飢。

唐虞世遠,吾將何歸?

駟馬高蓋,其憂甚大。

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叔孫通心裡一喜,唸完後,罵道:“這羣黃老之徒,便是如此不識好歹,君侯,彼輩是要效伯夷叔齊,明知紂王暴虐而武王仁德,卻非要爲商守節,不食周粟啊!”

一些個將尉也氣呼呼地請求黑夫,將這四個老傢伙宰了喂狗。

黑夫倒是不以爲忤:“胡亥都只是將其囚禁而未殺,我若殺之,豈不是告訴關中人,我的心胸比胡亥更狹窄?人各有志,發點盤纏糧食,且由他們去罷。”

第三件事,便是去到當地“勳廟”,祭祀商鞅。

來到商縣城東,擡頭望着香火未絕的勳廟,黑夫慨然道:

“十二年前我入咸陽途經此地時,曾欲尋商君之冢祭拜,卻一無所獲,也找不到商君之廟。”

看來商鞅被車裂後,秦人不憐是真的,這也是大多數改革者的下場,執政時無人叫好,倒臺時人人稱快。

還是黑夫向秦始皇提議,爲秦有大功之人,如商鞅、白起、司馬錯等立廟祭祀,以顯其功勳,於是各地才驟起廟宇,時隔百餘年,商鞅的靈位纔回到了商地。

但就在黑夫入廟前,卻有一人攔在面前,向黑夫作揖道:“下臣以爲,君侯不當拜此廟,而當毀之!”

……

黑夫定睛一看,卻是前段時間他奪取南陽後,抱着一堆私藏的《尚書》等書籍,來投靠叔孫通的儒士伏生,眼下在軍中做主薄之職,也有進言之權。

黑夫瞥了伏生一眼:“爲何當毀?”

伏生不顧叔孫通朝他眨眼間,肅然道:

“臣以爲秦政之敗,由商鞅始!”

“商鞅廢禮儀、棄仁恩,並心於進取。行之兩年,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分田而居,家貧子壯則只能出贅,如此便使得宗族離散,人無親情。臣昔日在關中所見,做兒子的借父耰鉏,竟面有不快;母親借其掃帚而未歸,子女立而唾罵。婦人抱哺其幼子,胸乳外露,卻不知羞恥,公然與其公並坐;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譏……此秦俗之壞也。”

“上法術而棄禮儀,猶如捨本而逐末,豈有不亂之理?”

黑夫旁邊的軍正樂不樂意了,譏諷伏生道:”你這儒生休得胡言亂語,這些父子婦姑爭吵的事,哪個郡沒有?人之本性如此,豈能全怪到秦法律令上?依我看,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於是棄禮儀之秦,卻兼併了那些尚禮儀的六國!”

伏生反駁道:“秦人並心而赴之時,尚且能威逼六國,兼併天下。然而功成之後,卻因爲不知修仁義之厚,盲信兼併之法,一味繼續進取,終於使得天下大敗。”

“故我以爲,武忠侯當撥亂反正,毀商鞅之廟,以示不用刑法!”

二人爭吵不休,黑夫卻指着勳廟道:

“這廟可是我倡議建的。”

“今日又毀之,豈不是出爾反爾,自打麪皮?”

“更何況,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百姓所具命也,依你看,不以律令秦法治國,當如何治國?”

伏生擡起頭,大聲道:“以德治國!”

“仿照周公之政,明德慎刑、爲政以德,至於律法,數章足矣……”

黑夫笑了。

儒生就是這樣,總以爲父慈子孝便能解決社會的一切問題,但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只會滋生更多的麻煩。

這就好比一個新木匠不會使用規、矩,於是反過來責怪這些器具不好,捨棄之後隨手亂畫一樣。

樑柱大廈這樣亂畫亂修必然坍塌,國家機器也一樣,它是人類最複雜的發明。

咸陽還沒進,黑夫的勢力裡,針對未來如何治理國家,儒法兩家,已經磨刀赫赫,試圖向黑夫施加影響了,這場仗,劇烈程度恐怕不亞於接下來的藍田大戰。

瞧瞧臉紅脖子粗的儒生,始終板着面孔的法吏,再想想那四個不願任官,寧可隱居自閉的黃老博士,這三家混跡一堂,還真是好玩。

於是黑夫道:“汝之言倒也有些道理,是應當法、德並用,修訂律令之餘,禮儀風化亦當提倡,不過律法爲政教之本,禮儀爲政教之用,商君之廟非但不能譭棄,還要大修!”

言罷毅然入廟,向商鞅靈位行大禮,只剩下外面的叔孫通拉住還欲再勸的伏生,嘆息道:

“伏生,你啊,還是太急了!”

伏生嘟囔道:“我不能看君侯重蹈秦始皇帝覆轍,希望接下來能有不同往日的新政。”

叔孫通搖頭:“這點不必擔心,君侯有仁君之相,更有容納諸子百家的胸襟,與秦始皇帝決然不同。”

“但君侯也一直以爲,儒者難與進取,但可與守成。吾等現在要做的,是盡力在未來朝堂佔據一角,勿要落得秦始皇時說不上話的境地,至於法、儒以誰爲主,但憑君侯之所欲,豈是你我三言兩語能決定的!再者……”

他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你我及所有其他儒生加起來,說話的分量,都趕不上陸賈一人。陸賈尚在君侯入主咸陽前,只以遊說短長之術輔之,而鮮少提及儒術,何況吾等呢!”

……

祭商鞅是爲了告訴秦吏,北伐軍不會大肆更改過去的律法秩序,釋俘則是向普通百姓示好,赦囚則是讓站在昔日政權對立面的反對者安心。

黑夫在上雒做了這三件事後,基本讓商於之地十五邑從秦吏、百姓到刑徒,各個階層都不再對北伐軍心懷恐懼。

穩定了橋頭堡後,算算上路韓信兵線也差不多該入關了,於是黑夫便以上雒爲基地,大軍繼續進抵嶢關。

嶢關是商於之地通向關中平原的最後一道屏障,但其險要遠不如武關、函谷。

王離敗退武關後,一路丟兵丟卒,但最後好歹帶着八萬餘人回到嶢關,與在這裡駐紮的衛尉軍萬餘人匯合,拼湊出了十萬之兵,北軍也知道嶢關不足守,遂在其後方的藍田擺出陣勢,準備殊死一搏。

黑夫這邊不過九萬人,但他讓東門豹在上雒營地多挖了五萬竈臺,又派人在嶢關附近的山頭插滿了旗幟,營造出浩大的聲勢,號稱二十萬大軍……

而武關戰敗的消息,也已經傳到咸陽,此時的望夷宮內,一片死寂。

“黑賊已入武關,據說在嶢關外擁兵數十萬,爲之奈何,爲之奈何。”

英明神武的二世皇帝已經完全慌了神,他沒想到,被王離吹成“固若太華“的武關才兩天就丟了,更讓人畏懼的是,竟出現了流星火鴉,地動牆崩等種種異象……

他感到無比委屈:“父皇啊父皇,兒明明是奉遺詔繼位的,爲何會天降異象呢?”

“亦或是,那黑夫,真在楚越之地習得了妖術不成?”

胡亥已經在考慮請巫師做法破之了,當年他的祖先秦惠文王不就是在石鼓上刻詛咒,讓三位神巫保佑大秦擊退楚國的麼……

只可惜關中黑狗被屠戮殆盡,只不知現在開始收集童子尿來不來得及。

好在,秦廷還沒淪落到當年楚國讓巫師上城牆引天雷禦敵的荒唐境地,一臉正氣的右丞相李斯赫然出列,獻上一計:

“陛下,黑賊已入關,且兵卒甚彊,而關中徒卒已盡,再度徵發恐怕來不及了。”

“倒是驪山刑徒有數十萬人,不如下詔赦免他們,悉至藍田,授甲兵以擊賊!”

……

PS:今天只有一章。

第558章 螳臂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664章 越女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657章 吃瓜第179章 重生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886章 影子第906章 新秦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384章 北地第811章 誤會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64章 投書者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562章 人禍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231章 帆影第88章 罪與罰第450章 河邊骨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80章 真金白銀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63章 朝陽羣衆第921章 誅惡第104章 謊言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39章 回家(上)第443章 紅氅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858章 三呼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37章 順杆爬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120章 屯長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255章 行矣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848章 深海第92章 贈馬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886章 影子第1003章 移席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900章 不殺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70章 若敖之鬼第215章 巧合?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892章 秦旗第648章 蠱禍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470章 嚇死我了第698章 雁南飛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565章 惡名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469章 海大魚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480章 三傑第703章 拾骨第96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769章 三楚第169章 家書抵萬金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
第558章 螳臂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664章 越女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657章 吃瓜第179章 重生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886章 影子第906章 新秦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384章 北地第811章 誤會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64章 投書者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562章 人禍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231章 帆影第88章 罪與罰第450章 河邊骨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80章 真金白銀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63章 朝陽羣衆第921章 誅惡第104章 謊言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39章 回家(上)第443章 紅氅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858章 三呼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37章 順杆爬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120章 屯長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255章 行矣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848章 深海第92章 贈馬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886章 影子第1003章 移席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900章 不殺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70章 若敖之鬼第215章 巧合?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892章 秦旗第648章 蠱禍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470章 嚇死我了第698章 雁南飛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565章 惡名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469章 海大魚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480章 三傑第703章 拾骨第96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769章 三楚第169章 家書抵萬金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