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大買賣

bookmark

畢竟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商賈,烏氏倮沒有因爲黑夫提及的“幾萬萬錢的大買賣”而驚訝,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在參觀完烏氏縣牛馬大比後,他又邀請黑夫回家赴宴,顯而易見,烏氏倮不想在外面談此事。

黑夫也只是拋出了一個引子,這時候若是迫不及待地繼續說,反而顯得他有求於人似的。

於是二人十分默契地避而不談,而是一路閒侃起來,同車而行,到了雞頭山下。

烏氏倮熱情地指着那連綿山脈,爲黑夫介紹:“此處因山體岩石呈現暗紅色,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故而被人稱爲火石,又好似雞頭頂上的冠,故名雞頭山。”

他的家,就位於雞頭山下的原野上,火紅色石頭搭建的壁壘,高聳磚牆上爬滿藤蔓,周圍有全副武裝的騎從巡視,應當是烏氏倮的徒附。

回到居所後,烏氏倮也不必像在外面一樣,遵循“商賈不得者絲帛文繡”的律令。他進了一趟內室,出來時,已換上了一套寬鬆的火紅絲衣,顯得身材更加臃腫,與他那幹練精瘦的弟弟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且黑夫發現,烏氏倮每根指頭都有寶石閃爍,甚至連家中的奴僕,脖子上都無一例外,戴着銀製的項圈——外頭傳聞是黃金制的。

烏氏倮察覺了黑夫的目光,笑道:“邊地不比中原,富不外露,在烏氏,若不將財富拿出來給來訪的客人看看,恐會被人看輕。”

“然也。”

黑夫頷首:“我出行前,郡中同僚都勸我,帶上儘量多的人手充當儀仗,若是帶的人少了,戎人會覺得我這郡尉沒有權勢,恐生輕視之意。”

烏氏倮炫富,他則需要炫威。

宴饗很快就開始了,富麗堂皇的廳院之內,空氣中瀰漫着花椒、生薑、茱萸、扶留藤、桂枝等香料的馨香氣息,燈油燃燒不絕,各種美味的肉絡繹不絕地被擡上來,最誇張的是,還有一整頭烤熟的小駱駝……

“此橐(tuó)駝也,匈奴、月氏之地,近沙漠之處常有。”一旁陪坐的烏氏延還怕黑夫和陳平不知道,特地介紹了一番。

陳平看着稀奇,黑夫卻沒什麼異樣,只是仔細瞧了瞧,這到底是單峰駝還是雙峰駝?

談論完食物,聊完黑夫近來在北地的見聞後,話題又僵住了,黑夫便看了陳平一眼,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於是陳平肅然起身,朝慢條斯理用刀子切肉的烏氏倮道:“平乃碭郡人,碭郡、三川、潁川之地,其俗治產業,力工商,多賈人。平自小便曾聞三百年來,中原諸豪商之名。諸如子貢、陶朱、白圭之輩,但最記憶猶新的,莫過於猗頓,據說他同烏君一樣,是以畜牧發家致富的……”

“哦?”

聽說有人同自己一樣,是搞畜牧致富的,烏氏倮便來了興趣。

他們兄弟乃戎人,雖然行走異域見識不少,但對中夏文化卻瞭解不多,兩百多年前的猗頓,雖然富極一時,但他的財富和名望早已隨風而逝,故烏氏兄弟不知,便讓陳平說說看。

“那猗頓本是魯國,也就是今日的薛郡人,窮困潦倒,耕則常飢,桑則常寒。”

烏氏倮一邊點頭,一邊摸着手指上璀璨的寶石戒指,這倒是與他們兄弟年少時很像。

“但猗頓不甘貧賤,聽聞陶朱公在定陶經商,治產積居,與時競逐,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羨慕不已,便藉着陶朱公招納門客的機會,前去請教。”

陶朱公范蠡名氣太大,烏氏倮是聽說過的,但最讓人豔羨的,還是陶朱家坐享鉅萬之富,卻一直能保有家財,百年不絕。

對商人而言,暴富不難,難得是長久。

陳平繼續道:“陶朱公與猗頓攀談後,思慮當時的物價,教了他一個捷徑,說‘子欲速富,當畜五牝(pìn)’!”

聽到這烏氏倮不由失笑:“這法子,與我兄弟早年蓄牲之法一模一樣!”

牡爲雄,牝爲雌,馴養母牛母馬,讓它們與種牛種馬交配,生下的幼崽浙漸繁衍壯大,日久遂可致富,這是烏氏倮早年的積累經驗,忽聞陶朱公也是這麼想的,遂有知己之感。

黑夫拊掌讚道:“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

“然,可惜不能早生三百年,與陶朱公一晤。”

烏氏倮頗爲遺憾:“我真羨慕那猗頓,他有名師指點,我卻要事事自己琢磨,不知他之後的買賣做得如何?”

陳平道:“猗頓聽了陶朱公的話,千里迢迢去到晉地,定居於水草豐美的猗氏縣,大畜牛羊,十年之後,已成千金之富,因起家於猗氏,遂號猗頓,在晉、魯小有名氣。不過……”

烏氏倮還在感慨世事神奇,原來在自己之前,已有一位走畜牧路線的巨賈,自己卻因身處邊鄙戎狄之地,未嘗知曉,聽陳平有未盡之意,便追問道:“不過什麼?”

陳平伸出手,拿起了案几上的鹽罐,在自己面前的駱駝肉上撒下潔白的青鹽:“不過猗頓在做了十年畜牧後,卻說,商賈不可憑一業而得永富,遂在畜牧之餘,做起了盬(gǔ)鹽的買賣,販賣牛羊時,順便用牲畜馱運一些池鹽,連同牲畜一起賣掉……”

“果然,猗頓的擔憂並非多餘,沒幾年,趙氏家主趙無恤設計滅代國,開胡地,趙氏遂多牛馬,猗頓的牲畜,便不好賣了。”

烏氏倮默然,心中卻暗道:“猗頓與我,真是太像了……”

他們烏氏也是靠牲畜起家的,烏氏延滿足於百金小富。但烏氏倮認爲,市肆就像天氣一樣變幻無常,眼下生意好做,明天可能不行了,便又開始做中轉,在內地和戎部間搞絹馬貿易,後來陸續增加了糧食、紅糖、鹽等物。用後世的話說,增加商品的多樣性,才能規避風險。

但即便如此,隨着皇帝決心推行西拓之策,目標直指烏氏倮的貿易對象匈奴、月氏,他也明白,自家生意即將進入寒冬。

秦奪河西、河南、河套,將多出三個大牧場,海量牛羊馬匹涌入內地,他烏氏的牲畜價格肯定大跳水。再者,秦朝強者通吃,消滅周邊一切獨立政權後,他們家兼營的中轉貿易,也做到頭了……

烏氏倮自己在苦苦思索,他也想知道,與自己境遇相似的猗頓,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第一次,烏氏倮主動發問,陳平和黑夫對視一眼後,輕咳一聲道:

“猗頓乘着四卿分立,公室衰微,解池無主的空隙,花重金買通了晉國執政知伯,得到了河東池鹽的經營之權……”

“靠了鹽池之饒,猗頓貲(zī)擬王公,馳名天下,直到他死後,魏國纔將鹽池收回。”

“靠經營鹽池而富?”

烏氏倮的目光暗淡了下來,因爲猗頓的法子,他學不了,無他,國情不同啊!

三晉山林川澤之利的開發,官府不直接經營,而是讓猗頓、白圭、郭縱這樣的“豪民”去經營開發,抽取一定重稅。

但秦與搞市場經濟的六國不同,走的是大國家大政府,計劃經濟路線。休說鹽鐵這樣的國之大利,連酒、肉、布都恨不得官府專營,管仲提出的“官山海”,卻是被距離其最遠的秦徹底執行。

所以,烏氏倮雖位比封君,卻也只是官府的狗,沒資格插手內地鹽業。

內地不行,那塞外的鹽呢?烏氏倮其實已在暗中經營。

北地郡的食鹽,主要仰仗位於長城外兩百里的“花馬池”(今寧夏鹽池縣、陝西定邊縣之間),花馬池多鹽滷,水味苦,湖面晶瑩如鏡,全池白茫茫一片,每年能出產不少鹽,當地的昫衍戎以此立族,匈奴也視他們爲自己的“鹽奴”。

每年,烏氏的商隊會走兩個路線,西線是去往月氏湟中。東線,則是先到賀蘭山東麓的匈奴駐牧地,用中原貨物換取牛馬,再趕着牛馬,向東走到花馬池。馬背牛背駝滿當地青鹽,再東行至上郡,繼而南下到咸陽,咸陽不缺鹽,將牛馬處理後,剩下的馬,就拉着鹽回北地,獲利頗豐。

這亦是烏氏倮不希望秦對匈奴、昫衍用兵的原因之一,他給秦始皇當了這麼多年的狗,還不清楚秦朝官府的尿性?到時肯定派官員直接入駐花馬池,搞朝廷專營那套。

烏氏倮暗道:“巴寡婦清家原本有開發巴蜀井鹽之權,可自從寡婦清被遷至咸陽後,這一權利也被陛下收回了,巴蜀之鹽,全歸郡縣開採專營。”

同行倒黴,烏氏倮在幸災樂禍之餘,未嘗沒有兔死狐悲之感。

他能感覺到的,與掃平六國時,需要藉助烏氏、巴氏財力不同,一統天下後,秦始皇富有海內,不再需要他們這種豪商了。

政策在收緊,官府尚未插足,留給兩家的盈利之業,可不多了。沒了鹽業後,巴寡婦清的兒子巴忠,只能加大僰僮的人口販賣,利用從滇、僰買來的奴隸,在蜀中的江陽、符關等地種植甘蔗,試圖效仿南郡安陸,製售紅糖。

“但我家的出路,又在何處呢?”

想到這,烏氏倮瞅了黑夫一眼,紅糖就是此子家鼓搗出來的,“糖夫人”之名,已在南方、咸陽爲人所知,再加上他督造的“黑夫紙”,也已在許多郡縣流播,成了官府一個新財源。

“難怪弟弟說黑夫若來經商,財富當不亞於烏氏,他或許還真有些商賈的頭腦。”

他亦明白,今日陳平大談猗頓之事,不過是拋出一塊磚,歸根結底,還是要讓他清楚自己的處境,然後引出黑夫手中那枚“玉”。

至此,烏氏倮已迫不及待想知道,黑夫所言“幾萬萬錢的大買賣”究竟是什麼!或許,真的能有什麼新奇的想法,能讓他家起死回生呢!

烏氏倮也不要面子了,赫然起身,移席至黑夫面前,向他作揖。

“老夫愚鈍,還望郡尉指教!”

黑夫知道,陳平的表演結束,該輪到自己上場壓軸了。

他嚥下了炙肉,笑道:“我所說的巨利買賣,有一遠一近,不知烏君想先聽哪個?”

“遠!”烏氏倮不按套路出牌。

既然如此,黑夫便先從遠的說起:

“中原有句俗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烏君,這麼多年來,你難道就不好奇,賣給月氏、匈奴的那些絲帛,他們究竟是自己留着穿?還是繼續往西,用十倍的價格,賣給流沙另一邊的異域邦國?”

秦始皇二十八年寅月(農曆一月)二十八日,在黑夫先知先覺的“猜想”引導下,一條後世稱之爲“絲糖之路”的貿易路線,浮現在烏氏倮腦海中…

第18章 袍澤們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78章 大行於世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150章 陳屍第500章 綁架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183章 勸降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974章 假王第944章 成都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51章 安心在外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237章 五月五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789章 望夫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629章 辦不到第20章 寧爲雞口第61章 匿名信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919章 魚龍第328章 何器?第429章 父親第172章 秦墨第669章 君道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906章 新秦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607章 南征第60章 將陽第203章 退婚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443章 紅氅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883章 商於六百里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1009章 博弈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911章 輸不起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338章 叛徒!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172章 秦墨第109章 羔裘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975章 鄭韓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981章 籍田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89章 善惡對錯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596章 起風了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248章 言志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337章 梟子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60章 將陽第380章 秦頌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194章 諾!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120章 屯長第587章 鷹之子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31章 盆滿鉢滿
第18章 袍澤們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78章 大行於世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150章 陳屍第500章 綁架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183章 勸降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974章 假王第944章 成都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51章 安心在外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237章 五月五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789章 望夫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629章 辦不到第20章 寧爲雞口第61章 匿名信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919章 魚龍第328章 何器?第429章 父親第172章 秦墨第669章 君道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906章 新秦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607章 南征第60章 將陽第203章 退婚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443章 紅氅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883章 商於六百里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1009章 博弈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911章 輸不起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338章 叛徒!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172章 秦墨第109章 羔裘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975章 鄭韓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981章 籍田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89章 善惡對錯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596章 起風了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248章 言志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337章 梟子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60章 將陽第380章 秦頌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194章 諾!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120章 屯長第587章 鷹之子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31章 盆滿鉢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