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

“是人都有遠近親疏,這人數一多,拉幫結派不可避免。”

陳佑伸手示意韓陶朱坐下。

“在這一點上,武將和文官沒有區別。”

“只是武將畢竟手握兵馬!”韓陶朱忍不住開口,“山長曾言:刀槍者,立國之基也!”

說話間,他有意識的壓低聲音:“前朝也有強藩放言曰兵強馬壯者爲天子,亂世距今,尚不足十年!”

“叔蠡以爲,當今天下,何人軍中威望最盛?”

韓陶朱沒有過多考慮,直接就道:“當是山長與巴相公。”

陳、巴二人都主持過平滅敵國的戰爭。不同的是陳佑當年名義上是趙德昭的副手,而巴寧泰今年對付的定難軍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敵國,如此再加上時間因素,兩人在軍中威望相差無幾。

“除我二人,可有能調動京中兵馬者?”

這一個問題,韓陶朱考慮得稍微有些有些久:“殿前司、侍衛步軍司、侍衛馬軍司、京畿衛戍司、近衛司、新軍司、治安寺,這七處將領可調動兵馬。”

“那你以爲,若是其中一處反了,其餘六處可會坐視?”

沉默一陣,韓陶朱回道:“若有山長之令,當會起兵平叛,若無朝廷命令,或會坐視,但不至於從賊。”

“這便是了。這一幫人,權位相同,威望相近,兵馬相衡,若這都能出現一呼百應、一人反而衆景從的情況,朝廷該是何等的天怒人怨?”

這話中蘊含的意思,陳佑早就說過不知道多少次,韓陶朱只是一聽,立馬就明白。

只是,這卻不能解決他現下的迷茫:“難不成治理天下,就只能靠各方制衡了嗎?”

陳佑怔住。

他看着皺眉不已的韓陶朱,神情逐漸變得溫和起來。

“叔蠡啊,你能這麼想,的確是難得。只是,現階段,以及可以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治國理政就是得靠各方制衡,一會兒朝左邊偏一偏,一會兒朝右邊偏一偏。

“武將勳貴起勢了要扶持文官宦官,文官宦官弄權了要提高武將勳貴的影響力;地方獨立性太大要收權,地方自主性太低要放權;南邊富了要拆南補北,北邊強了要拆北補南。即便是千百年之後,恐怕依然如此。

“至於不需要依靠各方制衡就能很好的治理天下,怕是要到大道之行也的大同之世才能實現。”

說到這裡,他停了下來,稍作調整,收斂神色,語氣鄭重地開口:“如今我所作所爲,便是要叫天下萬民知曉,大同之世不僅僅是幻想,而是可以通過一代代的努力來實現。叔蠡可願與我一道?”

韓陶朱熱血上涌,呼吸急促,噌地站起身來。

沒有猶豫,他看清楚了自己以後的路。

於是,恭敬下拜:“學生今日方知山長諸言本意,日後必誓死追隨山長,爲實現大同之世奮鬥!”

陳佑起身扶起韓陶朱,呵呵笑道:“你我二人怕是看不到了。”

激動萬分的韓陶朱毫不在意:“山長曾言:功成不必在我。只要學生所爲能讓後來者離大同之世更近一步,便是值得!”【1】

陳佑聞言,拍了拍韓陶朱的肩膀:“說得好!只要我們爲之奮鬥的事業有人繼承,就是成功。”

陳佑的一番話,叫韓陶朱心潮澎湃、精神恍惚,工作上接連出了好幾次岔子才叫他清醒過來,趕忙收斂心思好好幹活。

等下午散衙,他沒有像往常一樣與同僚交遊宴飲,而是匆匆回家。

當初他得了官身,陳佑就解除了他父母的賣身契約,同時又贈了金銀家宅,他和父母現在就住在陳佑贈送的宅子裡。

到家之後,父母還沒回來,他直接走進家中專門爲他蓋的書閣,翻出以前做的筆記仔細推敲。

正如他所說:今日方知山長本意。

原先陳佑說的種種,他只以爲是一個正常的名相權臣的想法,就算有爲百姓謀福祉,也是爲了獲得名望。對陳佑的話語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治國秉政”的爲臣之道上。

之所以追隨陳佑,不過是因爲報恩和前程。

只是他自身經歷擺在這裡,再加上陳佑日常教育,心中總有些不痛快,可卻不知道究竟是爲什麼。

直到今天,聽了陳佑一番話,他終於明白自己哪裡不痛快了,也終於有了一個奮鬥終身的目標。

站在一個新的角度,他越看之前的筆記就越興奮,尤其是看到關於“開民智”的記錄,更是禁不住手舞足蹈:“吾之道也!吾之道也!“

十一月壬寅朔,朔日大朝會走完過場,朝官們陸續離開宣政殿。

衆官站在廊下歇了一陣,陳佑帶着三品以上將領去同明殿參拜剛剛從宣政殿回去的天子趙德昭,然後回到宣政殿。

此時宣政殿已經改了佈置,參加軍事會議的文武將官分列立在廊下,等陳佑一行回來,跟在他們身後魚貫進入宣政殿。

殿內佈置同朝會的最大不同就是位置少了許多,且剩下的位置上都擺了桌椅。

每一張桌子上都有一個薄紙本和一支鉛筆。

陳佑等六相公的位置在御座正前方,兩府四位參政分列在宰相左右,從殿門望去,呈一個“八”字。

宰相參政都是背對御座,面朝殿門,與衆臣相對而坐。

參會衆臣分爲京內京外,分別在東西兩側就坐。

殿門就這麼開着,只是爲了隔絕寒風,在門口立了兩重屏風。

諸人坐定,白崇文扭頭看向起居郎以及殿側書吏,確認隨時可以開始記錄之後,朝陳佑點頭示意。

陳佑頷首迴應,示意可以開始。

白崇文立刻輕咳一聲,昂首挺胸朗聲道:“軍事會議現在開始!”

殿內寂靜無聲,衆人把目光投向白崇文。

好歹是指揮過數萬兵馬的老將,白崇文不慌不忙,低頭瞅了眼講稿,繼續道:“軍事會議是一個新事物,顧名思義,咱們這些人匯聚一堂,討論軍事。某乃輔國大將軍、鎮海節度使、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邗王白崇文,本次軍事會議由我主持。”

這是會議手冊上寫明的,沒人有疑問,繼續往下聽。

щшш¸TTKдN¸C○

“根據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平章事、太子少保、昭文館大學士、上護軍、長陽縣開國侯陳公指示,軍事會議將討論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修改節度使制度,以適應天下一統的新形勢;

“整頓天下兵制,明確徵兵、訓練、指揮、後勤保障等制度;

“規劃國朝軍事戰略,確定今後數年戰略目標。”

說完,他停頓一下,殿內依然寂靜無聲,按照會議手冊上說,如果贊成某段發言,應該鼓掌以示支持。

只不過白崇文現在所說的好像也不算“觀點”,很多人不知道該不該鼓掌,一個個瞪着眼睛看着白崇文,等着他繼續往下說。

見沒有反應,白崇文嚥了口唾沫,繼續道:“請陳平章講話。”

衣服摩擦的聲音響起,衆人齊刷刷將目光轉向陳佑,有那麼一瞬,叫坐在頭前的十人心生詭異之感。

好在陳佑也算見過大世面的人,仿若絲毫不受影響一般,掃視全場後朗聲道:“天下一統,戰事減少,不單文官,武將的晉升似乎也只能靠苦熬資歷。

“之所以要改制,之所以要整頓,之所以要規劃戰略,爲的只有一件事!”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我希望,下至走卒,上至節度,功名只向馬上取!”

殿內安靜一瞬,潮水般掌聲彷彿要掀開屋頂!

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有些話,不吐不快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
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有些話,不吐不快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