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

朱慶堯的死彷彿是一個信號,先是巴寧泰留守東京、馬青回京主持院事,緊接着王樸罷太子少傅,其弟王格放爲蜀地某縣令。

這算是趙元昌表明態度不希望文武二相關係太好,之前留守的幾個月中,王、巴二人關係太過和睦,是以有此一遭。

好在不管是李明卿還是王樸巴寧泰,都在敘功的時候得了封賞,每人一個縣公,至少能說是有打有撫。

最讓人驚訝的是周敬思,罷相,遙領池州刺史。

接替他的是劉承澤。只不過劉承澤也是有功有過,雖然接任史館大學士成爲次相,可他一直保留的興元節度被免去。

之後參知政事宋敏貞入樞密院爲副使,溫仁福入政事堂爲集賢相。

回京的冉益謙以刑部侍郎掌部事,而接替溫仁福主持吏部的則是趙普——他以吏部尚書參知政事。

依然是那座酒樓,陳佑趙普相對而坐。

陳佑還是河南尹,趙普卻已經成了參政。

正如當初溫仁福高陳佑一級,如今的趙普也在陳佑上頭。

現下志得意滿的趙普覺得兩人的盟友關係應該變一變了。

當然不是說斷了關係,可是一個參政和一個府尹,怎麼也不可能完全平等吧,總得有一個主從。這爲主的嘛,必然得是他這個參政。

你說陳佑有沒有不甘,心裡是不是不爽?這是肯定的,然而沒辦法,現實如此,該低頭就得低頭。

哪怕他心中不以爲然,可眼下還得表示認同趙普佔據主導地位。

兩人在表面上有了共識,這才能夠繼續往下談。

趙普想的是把陳佑的派系收入囊中,而且最好是在他成爲宰相之前,陳佑都不會加參知政事。

後者不太好把握,就只能先做好前者。

沉吟一陣,他開口道:“北邊軍州缺人,估摸着會從中原調人過去,兩邊都有不少空位。將明若是有合適的人選,可以推薦給我。”

嗯,推薦了總得見面談幾句吧。只要陳佑在人前人後明確表示追隨趙普,趙普就有辦法把陳佑手下的人才收爲己有。

其中曲折,趙普明白,陳佑也明白。

稍稍沉吟,陳佑笑道:“既然如此,就勞煩大參了。”

“你我之間,說甚客氣話!”

趙普故作不悅,陳佑連連舉杯告饒,兩人說笑一陣,便各自散去。

看似賓主盡歡,坐在回家的車上,陳佑靠着車壁,闔目思索。

他原先以爲和趙普之間的矛盾只會在兩人成爲上下級的時候出現,沒想到趙普如此心急。

其實仔細想想,趙普也有不得不心急的理由。

因爲經歷的不同,趙普兜囊中可以拿出來用的人才遠不如陳佑那麼多,如果兩人繼續維持平等合作的盟友關係,恐怕用不了多久明面上身份較低的陳佑就會佔據主導地位。

想到此處,陳佑嘆了口氣,要想擺脫這等尷尬的境地,只能主動去求官了。

陳佑一時半會還沒找到一個好的契機,官員調動卻是越發頻繁。

趙普原先還想着朝空位上塞幾個人,可是目前還真沒有他插手的餘地。

京中三品以上職事在短短兩個月內換了有一半,幾乎所有跟舒侯有過接觸並且沒有堅定表達出支持皇太子即位的官員都被外放出京。

便是舒侯沒怎麼拉攏的禁軍之中,也有一部分趙元昌感覺態度存疑的將領被調離關鍵位置。

上元節燈會,趙元昌召集一干文武於端門觀燈,在場官員皆有賞賜。

這樣歡樂輕鬆的場景,所有人都認爲政局會穩定下來,沒想到次日工部侍郎瞿以震就因爲屯田事下獄。

其後肅政司劉熙古等奏請調查工部官員貪腐之事,這一次法司效率十分高,不到五天,工部過半官員皆被覈實下獄,另有數人外放邊窮之地。

在趙元昌動手之後,舒侯毫無還手之力。

直到這時,纔有人明白過來,什麼聖體有恙、什麼猶豫不決,全都是假象,就是爲了區分出哪些人不是真心擁護官家及太子。

而能打探到一些更深層次內幕消息的陳佑等人卻猜測聖體有恙怕是真的,太后想讓舒侯即位應該也不假,否則沒必要如此急切的清理有二心者。

二月初十,太后思念先帝成疾,故而醉心佛法爲先帝、爲官家、爲天下萬民祈福,今後不再隨意接見內外命婦、臣子。

十二日,舒侯元盛被勒令歸家閉門思過。

不僅如此,一些想要趁機在官家心中留下印象的中低層官員接連上疏請求遣散舒侯和息侯的門客,官家準了。

富令荀沒有想到,他所有的謀劃都如浮雲,風一吹就煙消雲散。甚至於他曾想過的一死以報知遇之恩都做不到——舒侯不想死,富令荀這個被遣散的門客若是自盡會給舒侯帶來麻煩。

人生,總是有種種不如意。

“這人生際遇,實在是難以預料。”

宋相公府上,宋敏貞一臉感慨地說出這句話。

他兩隻手分別捏着一支筷子的尾部,敲了敲面前的杯盞,唏噓道:“誰能想到當初我只是想叫子孫後代能過得好一點呢?”

陳佑呵呵笑道:“現在方正相公儘可以自己照料自家子孫,不必尋我等了。”

“那不一樣。”宋敏貞搖搖頭,重新握好筷子,點了點自己,又點了點陳佑,“我已經老了,將明你們卻還年輕。”

陳佑只是笑,沒有接過話頭。

宋敏貞搖搖頭:“不扯遠了,單說現在,你同趙則平有些不對付吧?”

陳佑點頭,沒有避諱:“趙則平想叫我依附於他,我不願意。”

“所以你就來找我了?”

陳佑赧然,解釋道:“佑是想着同相公畢竟有一番香火情……”

“其實你該直接去尋官家。”宋敏貞提點道,“有什麼情誼能比得上知遇簡拔的恩情?想當初我不過是荊南一村夫罷了,若非官家,豈有如今的宋相公?官家不是無情人,咱們記着這番情,官家也會記着這番情。”

說到這裡,宋敏貞似乎是怕自己這番話會誤導陳佑,緊跟着解釋道:“當然不是叫你直楞楞地去找官家討官,只是有些事直接去跟官家說,比通過別人說更好。”

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
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