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

只是,不等陳佑想好如何獲得單獨領兵的權力,事情就有了變化。

就在李繼勳領兵前往涪州的第二天上午,臨江城終於被攻陷,後蜀忠州刺史高諷自殺殉國。

趙元昌立刻命令水軍清理江面障礙,以便早點通過此處。

至於駐守此處以及攻略剩餘縣城的將領,則是被趙元昌從奉聖軍調出來接管荊門軍的潘美。

說起來,自從趙元昌卸任奉聖軍節度使之後,他在奉聖軍中的下屬都先後調出。到了現在,奉聖軍可以算是完全由李繼勳掌控了。

而陳佑,目前王樸居於夔州負責糧草調度,他作爲趙元昌身邊官階最高的謀士,不得不隨軍至豐都。

是的,豐都,就是那個有鬼都之稱的豐都。

這豐都也是建在江邊上,不過據斥候回報,豐都縣左近的江面上並無障礙,可以通行。

雖是這樣,但謹慎起見,曹新榮還是安排數艘輕舟攜着長竹竿在前方探知水況。更準確的說,這一路上行來,船隊前方都會安排小船,爲得就是防止水面底下有暗樁、礁石之類的。

趙元昌所在的主艦乃是一艘三層樓船,長約八十步,寬約三十步。

船沿是一圈厚厚的木板做成的女牆,有半人多高。

船首固定着一架炮車,炮車後方的一塊甲板是可以掀開的,裡面裝的是大小相近的石塊。

船體兩側則是十來具拍杆,近戰之時用來和敵方艦艇纏鬥的。

此船原本是南平水軍的備用艦,此次入蜀,部分水道不適合那種大型樓船行進,故而把這船拿出來當趙元昌的座艦。

船隊前方曹新榮所在的主艦也是和這個一個形制的樓船,只不過相比趙元昌的這一艘,攜帶的攻擊性武器更多。

典型的比如火箭、火霹靂、火藜蒺等。

沒錯,自從火藥出現之後,中國人就發現這玩意兒似乎可以用於戰鬥。

一開始只是單純的火攻助燃,後來漸漸擴展到加速、爆炸、毒煙等。

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北宋對火器的運用已經十分純熟了,到南宋之時,當時的火器種類更是拓展到火箭、震天雷、霹靂炮、火槍和突火槍、火球、猛火油櫃、手榴彈和地雷、炸彈和毒氣彈、煙火共九種。

現在雖還沒到南宋那種類繁多的程度,但也應用甚廣。

題外話少說,回到眼前,此時陳佑和趙普陪着趙元昌站在樓船的第二層甲板上。

江風拂面,濤聲陣陣,四周看去全是懸掛着周軍戰旗的艦船,可惜看這情景看了十多天的陳佑此時生不出豪氣來。

趙元昌倒是興致勃勃地一直看着前方,只不過此時沒有望遠鏡,再加上前方船隻的旗麾遮擋,其實也看不到啥有用的東西。

陳佑百無聊賴地數着前面艦船的旗杆,突然聽到趙元昌道:“如此秀麗江山,須得握在手中才好!”

不等陳佑趙普說話,他又道:“將明,則平,眼下這涪陵城估計是要被沈軍佔去了,你二人可有破敵之策?”

陳佑想也不想便開口道:“若欲破敵,唯有強渡罷了。”

卻是他此時想到了強渡大渡河,只是即便周軍士兵意志上能媲美紅軍,只要沈軍在橋頭布上長槍陣、弓弩手,周軍就無法突破橋頭。

除非用人命將沈軍箭枝耗光,然後趁機朝橋頭扔幾發火霹靂,再以猛士衝鋒,這樣或許能成。

而另一邊的趙普則道:“若是能徵用數千小舟,或可以萬舟競發之法。”

這個法子就和渡江戰役差不多,靠的是人海戰術。

要說渡江戰役之所以要那麼多小船,是因爲沒有戰艦,現在周軍戰艦不少,爲何也要用小船?其實是爲了防止沈軍的火攻,畢竟大船不靈活、目標大,容易被點燃。

只是兩人各自說出自己的方法之後,趙元昌卻搖頭道:“如此卻是損失太大,即便得了涪陵,也無法進窺蜀都。”

聽聞此話,陳佑抿脣不言,他現在也沒什麼好辦法。

就在這時,前方突然有一艘舴艋小船繞過戰艦直奔此處而來。

見那小船上有軍士揮舞着彩旗,陳佑便知這是前方曹新榮派來的傳令兵。

果不其然,這小船到得樓船邊上,自有那舟子將其拉上來。

甲板上負責警衛的士兵朝陳佑三人所在處一指,那傳令兵便跑進了船樓。

三人轉身走到甲板上擺設的桌椅旁坐好,不多時就聽見蹬蹬蹬的上樓聲。

緊接着,就聽一個聲音喊道:“奉曹都指之令報與大都督!”

趙元昌沉聲道:“上前說話。”

一陣腳步聲後,剛剛三人在甲板上看到的那傳令兵從樓梯走上甲板。

此人一看到趙元昌就立刻叉手行禮道:“參見大都督!”

“曹將軍遣你過來,所爲何事?”

“回稟大都督,斥候回報,豐都縣令、丞、簿、尉官吏皆列於城外岸邊!”

聽了這話,陳佑三人對視一眼:這就是要降了。

趙元昌點頭道:“我知道了,你且回去告知曹將軍,前隊不必理會,徑自向前便是。”

這前隊,指的是江陵水軍負責戰鬥的那一批戰艦。

傳令兵答應一聲轉身便走。

之後,趙元昌令錄事參軍事宋敏貞帶一營人下去安撫豐都官吏,同時把在江陵收到的力士包牯牛安排給他做貼身護衛。

過了豐都城只要再拐過一個大彎,就到涪陵城了。

正好這個江灣處水面寬闊,且離豐都城和涪陵城都不遠,趙元昌便下令船隊停於此處,

而先期趕往涪陵的李繼勳也派人來通報,還是沒能搶到一座橋。

十萬大軍人吃馬嚼,多耽擱一日,就要多耗費一日的物資。

還沒安定下來,趙元昌就派出使者乘舟前往涪陵,想要探知沈軍的態度。

而涪陵城內的盧子龍也不輕鬆。

他前天才奪下這涪陵城,猶豫後續支援困難,所以他必須將涪陵城內清理乾淨才能放心地趕往渝州。

沒想到就耽擱了一天,周軍就到了。

於是他不得不放棄進攻渝州的計劃,聯絡在黔州修整的馬如風,將涪陵江這一片區域防守好。

反正即便就此打住,沈國在蜀地釘下釘子的戰略計劃也已經完成了,他一點也不着急。

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
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