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

等陳佑和王樸輪流吃過晚飯,趙德昭也帶着弟弟妹妹過來守靈。

陳、王兩人對趙德昭行禮,對那些先帝子女只是保持疏遠的客氣。等福王和寧王先後到來,王樸朝陳佑遞了個眼色,兩人一同退到殿外,把空間留個皇室一家子。

一前一後走到遠離崗哨的角落,兩人束手望着不遠處的樹木花草,一時間只能聽到輕微的風聲。

站了好一會兒,王樸開口了:“你回衙的時候,官家叫人送了三道制命到政事堂。”

陳佑安靜地聽着,沒有接話。

王樸繼續道:“竇伯菁罷樞密副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華殿大學士,位在集賢之下。”

聽到“英華殿大學士”這幾個字,陳佑不由挑眉。他現在就是英華殿學士,新設一個入政事堂的大學士,是要提升他英華殿的地位麼?

只是這個問題他沒辦法直接去問趙德昭,註定得不到準確的答案。

他笑了笑,接過話頭:“竇相這是要接替劉相的位置吧。”

看似詢問,語氣卻十分肯定。

劉承澤擔任山陵使已成定局,那三道制命其中一道必然就是說的此事。

現如今政事堂三相公,王樸是單純的文臣,溫仁福管過兵馬、也負責過民政,入政事堂前更是久掌天官,文武之分在他身上不明顯。而劉承澤就是單純的武人爲相,算是先帝趙元昌給天下節鎮名將樹立的一個標杆。

如果劉承澤罷相,爲了表示嗣君繼承先帝的意志,同時也爲了安撫內外諸將,必然要有一個武將入政事堂。

竇少華在這個關頭拜相,毫無疑問是用來接替劉承澤的。

“嗯。”王樸點頭,既然陳佑都明白,他就沒有繼續說這件事,而是往下說第二道制命,“你進樞密院任副使,直接統率侍衛親軍。”

陳佑愣了一下,隨即開口詢問:“郭振當如何?”

“繼續當他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陳佑微微頷首,看來還得同郭振爭一爭軍隊的控制權。

好在趙元昌生前多次調動,禁軍之內山頭尚未理順,陳佑和郭振勉強算是處在同一起點上。

安靜了一會,王樸再次出聲,只不過聲音相比之前,壓低了許多:“年少衝齡,將明身爲少保,可有什麼想法?”

陳佑雙手袖起,亦是壓低聲音:“還是當以穩爲主,朝政離不開文伯相公。”

“呵!”王樸輕笑一聲,“我一個人可不頂事。”

他轉過身來,看向稍微落後他半個身位的陳佑。

在慘敗的燈光下,此時的王樸看上去倒是有些駭人。

“之前送給你一支筆,也該拿出來用一用了。”

陳佑點頭:“相公得先帝顧命,身爲首相總理陰陽乃是職責所在,長山公老邁,精力不濟,恐怕還要相公多分些精神到西府來。”

說着說着,陳佑突然反應過來。

他頓了頓,目光真誠地看着王樸:“下午官家說叫我掌侍衛親軍,還以爲是取代郭振,着實沒想到是叫我進樞府。”

王樸一臉平靜地看着陳佑,陳佑滿是真誠地看着王樸。

兩人就這麼無聲對視,也不知過了多久,任喜從殿裡出來,離着五六丈遠就出聲:“王相公,陳少保,官家請二位過去。”

陳佑沒有動,王樸扭頭看了一眼任喜。雖離得遠看不太清,但看到王樸的神情,任喜還是忍不住打了個寒顫,連忙低頭。

這邊王樸收回目光,再看向陳佑時,臉上總算帶了些溫和的笑意。

他走過陳佑身邊,輕聲道:“某送你的那青玉筆,是時候拿出來用了。”

陳佑側過身子,同樣低聲回答:“好。”

到此兩人就算是談完了,陳佑跟在王樸身後一起朝殿內走去。

亥時許,靈前只剩下趙德昭和陳佑二人,王樸畢竟年紀大了就先去休息,寧王要換下半夜的班,現在也在睡覺。

趙德昭坐在香案旁邊,雙目放空不知在想什麼。

陳佑站在門口,定定的看着香案上的木主,腦子裡一直在回想從前兩人相交的情景。

正好是十年前,那時候是四月,陳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就面臨城破人亡的危機,慌亂之下選擇了反戈獻城。

當時只是爲了求活命,誰成想見到了負責滅南平的秦王趙元昌。更想不到的是,因爲和趙普搭上了關係,不管出於怎樣的目的,趙元昌給了陳佑展示能力和忠誠的機會。

從此以後,兩人便聯繫到了一起。

直到如今,趙元昌登遐而去,陳佑被安排制衡顧命大臣。

君臣相得?

或許有吧。

陳佑無法否認,對於他來說,趙元昌有時候還是顧及往日情誼的。因此,他自然也願意扮演好一個聽話的臣子。

現在趙元昌去了。

他把目光移向趙德昭。

一個八九歲的孩子。

他微微眯起雙眼,彷彿看到了數百年後那個被稱爲“太嶽先生”的人。

好一會兒,他無聲一笑。

歷史大勢,浩浩湯湯。他需要用政治經濟方面的體制改革來促進生產力的進步,在兩者形成交替發展、相互促進的局面之前,不管是誰想要破壞他的計劃,他都不會手下留情。

嘿!王文伯試圖掌控朝局烹製天下,他陳將明卻是要操縱蒼生書寫歷史,這野心和氣魄,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

成功便也罷了,若是失敗。

想到這裡,陳佑神情堅定起來,便是失敗了,也得讓天下人知道,這世上還有這樣一條路可以走。

只是,鐵漢也有柔情,他自己是不怕身死,家中妻兒得安排好。

追憶往昔到此結束,雄心勃勃也得受限於現實,陳佑開始認真考慮怎麼應對當下局面。

考慮來考慮去,還是那句話,以穩爲主。

他承受不起改朝換代的風險,必須等天下軍民接受趙德昭這個新皇帝,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一年。在這期間,倒可以先埋下一些暗線,等待時機掀翻王樸,接任首相。

收起小心思,眼看着香案上的三炷香即將燒完,連忙上前重新取了三支湊到蠟燭前點燃續上。

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
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