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

bookmark

“按照陳師所言,如若方鎮大將擁兵割據以爲大藩,朝廷可能制之?”

同明殿內,趙德昭皺眉發問。

坐在他側前方的陳佑聽到這個問題,直接道:“唯有引兵擊之。故中樞之威,在乎兵強馬壯,在乎將士效命。”

說到這裡,陳佑突然問道:“若有強藩起兵自稱‘清君側’,言官家身邊某某奸詐狡猾、妖言惑衆,其罪當誅,官家當做何處置?”

趙德昭聞言愕然,他皺着眉仔細想了想,開口問道:“未知此‘某某’所作所爲?”

陳佑闔目思忖一陣,睜開眼看着趙德昭,沉聲道:“此人慾收鹽鐵之利以削藩鎮血肉。”

這話一出,趙德昭頓時恍然,他一邊點頭一邊道:“若如此,吾當重賞此人,選派大將剿滅叛軍。”

話說得好聽,實際如何,尚未可知。

陳佑明白,對皇帝來說,帝位穩固纔是首要大事。爲了保證這一點,別說一個忠心耿耿的良吏了,就算是血親都可以拿來犧牲。

就拿他現在問的這個問題來說,既然叛軍說自己的目的是爲了清君側,只要皇帝有一絲僥倖,就會把“君側之臣”拋出來“平息民憤”。

要是叛軍之後真的重新效忠,那就再好不過,犧牲一人以利天下,值!

而若叛軍繼續威逼朝廷,也就只能下定決心反擊。至於犧牲掉的“君側之臣”,也算是撕破了叛軍僞善的面孔,犧牲一人以利天下,值!

陳佑對此心知肚明,他沒有去評價趙德昭的回答,只是道:“此事乃吾仿漢代七國之亂所撰,官家得閒可令文學之臣講史。”

這個話題到此結束,陳佑開口說起當今局勢。

幽州已經同遼軍交戰,根據戶部和軍備司的籌算,如果遼國僅以目前力度進攻,則朝廷可以一直堅持到夏糧收穫。一旦遼國再開一條戰線,或者說一面圍攻幽州城一面繞過薊縣南下劫掠,朝廷就得考慮停戰了。

內政方面,中樞機構職事官階已經梳理完畢。

當前中樞政務部門共有三十五個,其中內侍省和殿中省任由官家任免。另中書省和門下省並於政事堂辦公,兩省三館只有史館獨立成署,弘文館和集賢院同翰林學士院合署。

陳佑負責的英華殿本是想併入史館或者翰林院,不過考慮到它編纂典籍的繁雜,最終保留下來成爲一個臨時的機構,不過人員都分到了史館和翰林院中。

總體思路就是削減一切不幹實事的部門,讓所有保留下來的部門全都有實務。

各部門正在內部調整,具體負責此事的元可望和李昉等人正在審定地方官制,據趙普言,最遲到五月中就能在河南府先行推開,如若沒問題,六月初就可下詔令天下州縣照此施行。

宰相參政方面,陳佑已經同薛崇談好,故而現在直接就推薦薛崇爲樞密副使,補上他之前的位置。

如此一條一條說給趙德昭聽,條理清晰,一時間挑不出錯來。

趙德昭只得點頭。

唯一需要他參與的,就只有薛崇拜相之事。

雖然現在禮儀從簡,但拜相畢竟不同,兩府爲了塑造宰相權威,參知政事甚至使相都可以發一道制命就算完成,但宰相則必須要天子參與。

即便天子所要做的僅僅是駕臨翰林學士院,親自看着翰林學士擬冊命制文,然後將冊書交給舍人。

“後天起草冊書麼?”

後天是二十四,唐時冊命制文一般是雙日起草,單日宣讀,周也沿用了這個規矩——雖然真正按照規矩來的是少數。

陳佑微微躬身:“如官家所願。”

也是巧合,陳佑正準備離開,內侍監童謠就進來了。

自從趙德昭即位,任喜便逐漸取代童謠在宮中的地位。

幸好童謠是任喜師父,再加上他投向太后,雖然不得不分出去一些權力,但宦官第一人的地位沒有動搖。比他的前任林盛保要好很多。

“官家,平章,太子衛率府率蔣樹候在殿外。”

“宣。”

自去年寧強去職,治安卿一職空缺已有半年之久。

之前是盧孟達以少卿守卿事,他調走之後,陳佑推薦了範貞卿接替。

陳佑本想就這麼一直空着,等到登州海軍步入正軌後再把寧強調回來。可現在範貞卿也不在京中,原本負責庶務的少卿趙成棟漸有獨攬大權之勢。

然而從本職工作上來說,趙成棟可謂是盡職盡責,至少這幾個月來無有錯處。

權衡之後,陳佑決定暫且補上治安卿的空缺。

他挑中的人選正是蔣樹。

蔣樹乃是先帝潛邸時的親衛,趙德昭爲儲時的東宮將領,最能得趙德昭信任。

畢竟兩府當年明確表示治安寺官員任免出於中旨,兩府只有推薦權。

Www ✿ttκan ✿¢ O

陳佑方纔接任首相,不想在皇室面前表現得太過強勢,故而選了一個最可能被接受的人來。

蔣樹雙手端在身前微微彎腰趨步入殿,來到殿中當先下拜:“太子衛率府率臣蔣樹拜見陛下!”

“蔣卿且起。”

趙德昭十分自然地出聲。

“謝陛下!”

蔣樹再拜起身,朝陳佑一揖:“參見中書令。”

之後才坐到陳佑下手的位子上。

陳佑面色柔和地看向蔣樹:“蔣府率,此次官家召見,乃是欲委任你爲治安卿,不知你有何想法。”

聽到這話,屁股還沒坐穩的蔣樹立刻起身朝趙德昭行禮:“臣惶恐!得陛下信重,乃臣之幸也!蒙陛下不以臣粗鄙,委以重任,臣惟誓死以報陛下!”

趙德昭愣了一下,皺眉回想一陣纔出聲道:“先帝曾與朕言卿之忠,治安之重,盡託於卿。”

蔣樹原只是長揖,聞言拜伏頓首:“臣必不負先帝之信,必不負陛下之託!”

說到後半句時,隱然有啜泣之聲。

陳佑在旁能看到蔣樹似是在流淚,扭頭看了眼不知所措的趙德昭,嘴脣輕抿,擡頭看向一旁侍奉的宦官:“扶蔣府率起來。”

趙德昭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道:“快扶蔣卿坐下。”

頓了頓,又補充一句:“取溫水溼巾給蔣卿。”

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
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