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

焦守節聞言挑眉:“呂鎮守,我有疑問。”

“焦縣令且講。”

“西海、石見周邊有幾多敵軍?”

“若周邊各地盡起兵馬,當有七萬餘。”

……

沉默。

尷尬的沉默。

好一會兒,苗崇安開口詢問:“請問呂鎮守,我這第一旅的任務爲何?”

他的第一旅是太湖水軍唯一一個旅,下轄四個都共一萬人,這次來日本,因爲脫離了太湖水軍的補給序列,部分戰兵被換成輔兵,實際戰鬥人員更少。

而就他所知,渤海海軍雖然陸戰馬步軍比重很大,但大部分力量都在高麗南邊沿岸,以保證中原和日本的航線不被高麗水軍威脅。

“渤海海軍在日本這邊投入多少兵馬?”

“苗鎮守的任務就是協助焦縣令守衛金銀礦山。至於渤海海軍,目前登陸日本的有兩萬人。另有一百餘艘戰艦在西海岸巡視。”

呂端沒有隱瞞,他明白苗崇安和焦守節的擔憂,繼續解釋道:“而且自日本割讓西海道以來,朝廷兵馬僅限於肥前、肥後、筑前、筑後四地活動,其餘各地倭人藩守盡皆如舊,由鎮守府上秉朝廷賜予官身。

“兼之各地分封豪強,如今西海一帶尚算平穩,且招募了兩萬餘蕃軍以供驅策。”

五萬對七萬,考慮到海軍艦隊的支援以及雙方士兵戰鬥力的差距,說一句勢均力敵都算是謹慎非常。

可問題在於……

“敢問呂鎮守,西海這些藩守,可信否?”

呂端搖頭笑道:“不可盡信。”

得!還得防備着本陣營的隊友插刀。

屋內安靜一陣,白茅開口道:“我來之前,平章曾言,日本戰事,盡皆託於鎮守,既然鎮守能在此立足,定有過人之略。”

說着,他掃視屋內諸人,朝呂端攤手道:“鎮守何不直言,也好叫我等明瞭該做甚!”

呂端聞言頷首:“少監之言,正是我所欲也!如此,且從傳法院起。”

衆皆點頭。

“據我等探知,日本國內,主要豪族盡皆出於四氏,並稱爲‘源平藤橘’,西海道這邊,四氏皆有。不過平氏因爲二十年前一場叛亂倍受猜忌,如今龜縮肥後,在日本中樞少有顯貴。

“可慮者唯藤原氏、源氏和橘氏,尤其藤原氏,當今藤原氏家主藤原實賴乃是首相,其兄弟師尹、師氏亦爲參政,另有藤原氏宰相參政數人,尚不知其親疏如何。”

日本世家豪族的混亂導致呂端等人只能瞭解到最頂層的一些淺薄信息,更深入的除非有時間仔細研究,否則一時半會弄不清。

而對日本的官制,他直接把這些官職等同於大周朝廷類似職事,好讓白茅等人能有個清晰的概念。

長篇大論地介紹此處不再贅述,呂端所言,總結起來就是西海境內豪族關係錯綜複雜、盤根錯節,故不敢隨意修改制度鎮壓豪族,以免激起其它地方豪族的反抗之心。

最後,他說出了傳法院以及道、釋兩家的任務:“前時我向朝廷進言,希望能將肥前肥後兩地倭人納爲周民,改制撫民以誘日本上下。中書下令,說華夏語言、寫華夏文字、服華夏衣裳、行華夏禮儀者,可納爲華夏之民。我意煩請三位於肥前肥後教授儒釋道之學,展示華夏衣冠禮樂之美,激起倭人嚮往中原之心。”

肥前肥後,原先被稱爲肥國或火國,日本爲了順暢,一般稱爲火之國。

如今麼,肥後是西海最爲繁榮、人口最多的地區,肥前、筑前、筑後的人口也比南邊的薩摩、日向、大隅多。

如果能完全消化肥築四地,就算是在西海站穩腳跟,可以圖謀北上了。

到時候甚至無須從中原調兵,直接當地徵兵就足以應付戰事——畢竟日本是一個狹長的島嶼,從南往北一路平穩推進,同一時間內直面的敵人有一個數量上的限制。

賈黃中三人此時還不知道會面臨多少困難,但都乾脆答應下來。

畢竟,他們就是專門幹這種事的。

尤其是賈黃中,更是躍躍欲試。

上一任傳法院令在嶺南那邊移風易俗、破山伐廟,幫助朝廷“兵不血刃”拿下一大片富饒土地,回京後被調入都堂,聽說即將外放爲一地知州,前途遠大。

至於那個“兵不血刃”,限定於正規軍。

因爲那位傳法院令通過威逼利誘,以及哄騙遊說,組織了一支千餘人的民兵,但凡不願意獻土歸化的豪強地主,都被一心向着朝廷的愛國民兵鎮壓了。

賈黃中有心在日本重現前任的豐功偉績。

當晚在西海城爲白茅等人設宴接風,僅有周人出席。

第二天還會有一個召集周邊當地豪族出席的一場接風宴。

之所以分兩場,是因爲飲食習慣的不同。

呂端也不明白,爲什麼日本這些人除了魚貝等肉,很少吃其它肉類。長久養成的習慣一時半會估計改不了,他爲了不委屈白茅等人,只能分開兩場。

酒足飯飽之後,呂、白二人各自端着醒酒湯坐在偏廳裡。

估摸着差不多了,呂端率先開口:“此處別無他人,下官便直說了。”

щшш ●ttκǎ n ●co

“鎮守直言便是。”白茅放下湯盞看向呂端,“我非是那等不曉事之人,來之前平章特地叮囑,但主金銀礦藏,日本事務以鎮守爲主。”

呂端聞言嘆道:“端有愧於平章信重!”

說完,再嘆道:“我知少監乃是平章親近,有些話,還望少監回京之後帶給平章。”

得到肯定的迴應,他第三次嘆息:“日本多用金銀,我來這邊第一個月就知道了。其實想要將日本金銀帶回中原,沒必要費心尋礦採礦,直接運奢侈品過來買,非但能換取大量金銀,還可以迅速改變日本上下風俗。”

最典型的奢侈品就是貢品,但這個出現沒多久的概念包含的事務卻遠不止於貢品,涉及到各個階層、各個方面。如果中原的奢侈品真的可以在日本流行開來,的確會改變日本的社會風俗,畢竟隨着社會的發展,奢侈品這個東西會逐漸下沉,成爲日常主流。

“若是光祿卿在此,定會將鎮守引爲知己。”

白茅感慨一聲。

呂端無奈搖頭:“只可惜丁都監力主查明金銀礦位置,眼下的那個石見只能算是開端,他真正想拿下的,還是北邊東山的金礦。”

沒有探礦條件和先進的探礦手段,誰也說不清楚兩地金銀儲量如何,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不論石見收穫是否能獲得預期,渤海海軍都能以東山的金礦爲藉口,說服朝廷支持他們北上攻伐。

區別只在於石見收穫大則支持力度大,石見收穫小則支持力度小。

“丁都監?”白茅皺眉,“這麼說這一次是他故意挑起的?”

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
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