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

坐回御座上,趙元昌目光放空,也不知在想什麼。

直到童謠回來稟報太后已經回到寢宮,趙元昌纔回過神來。

他沒有擡頭看童謠,調整坐姿,伸手拿過一份奏章,翻開之後頓了頓,語氣平淡地吩咐:“把張德鈞喊來。”

河南府衙,陳佑翻着張賢遞上來的施政計劃,光從神態表情,看不出他對這份計劃是什麼看法。

經過考覈,張賢現在是參軍事,不過他經驗不足,現在依然跟在範昌祐身後學習。

不同於四名錄事各管一攤,他這個參軍事各種雜事都能摻和一腳,自然對他的眼光和氣度要求就比較高。出於訓練培養的目的,他經常被要求寫這樣類似於未來一段時間施政計劃的文章,不一定被採納,但一定會得到陳佑批閱評判。

計劃很長,除了目標,還有實施手段步驟,以及爲什麼會這麼做,期間有什麼困難阻礙等等。光是粗略看完,陳佑就花了近兩刻鐘。

計劃很不錯,有可行性,而且比較符合陳佑的價值取向。其中雖然有不少錯漏,可那都是因爲張賢獲取的信息沒有陳佑本人多,信息差這一點考慮上去,張賢的計劃至少可以得一個“中規中矩”的評價。

“挺好的。”陳佑合上計劃書,臉上露出讚許的神色,“比上一次進步不少。”

坐在椅子上的張賢連忙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都是範司錄教得好!”

陳佑笑了笑,沒有繼續誇讚,直接就問:“近日天家事你可曾知曉?”

張賢一愣,不知道陳佑問這幹啥。

猶豫了一下,帶着小心試探着說道:“回山長的話,學生知道一些。”

“嗯,說來聽聽。”

“呃……”張賢眼珠子直轉,猜測陳佑到底是什麼意思。

短時間內恐怕想不明白,但現實卻容不得他繼續考慮,只得開口說一些比較正經的坊間消息。

“好叫山長知曉,聽說前些日子太后派了一個宮人服侍舒侯,沒過兩天這宮人就染疾去了,底下人都說舒侯這病症,怕是凶多吉少。”

“爲何。”

兩個字,張賢突然明白了,當即心中一定,神態也輕鬆起來,稍稍一頓,開口分析:“學生聽聞早幾年太后一直說要叫官家百年後傳位於沔陽王,且沔陽王當年亦有奪位之舉。去年傳出官家抱病的謠言,沔陽王又四處勾連朝臣,怕是犯了官家忌諱。”

就在太后看望過舒侯不久,趙元昌下詔進封舒侯元盛爲沔陽郡王,息侯元興爲寧郡王,坊間以此舉是爲給沔陽王沖喜。

說到這裡,張賢擡頭看了一眼陳佑,見陳佑面色淡然,做出一副仔細傾聽的模樣,心中不免帶了些得色。

“有這兩點,學生估摸着,沔陽王這病,必須是難以治癒的重病纔是。”

張賢以爲陳佑是在考察他對朝局的敏感度,可他這次是想多了。

陳佑問這個問題,只是單純想知道張賢是不是瞭解如今的形勢。

很明顯他了解,可卻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更沒有聯繫到河南府的施政規劃上來。

抿了抿嘴脣,陳佑敲擊着桌上的計劃,開口道:“既然知道這個,那你也該知道,現下最重要的乃是穩定。”

張賢一愣,連忙解釋:“山長,學生的計劃不會叫河南府動盪不安,都是些溫和手段!”

陳佑搖頭:“所謂穩定,一動不如一靜,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計劃,都不如維持原樣不變,等過了這一段時間再行調整。而你的計劃恰恰是在這段時間內做出一些改變,看似結果不錯,可放到如今的情勢下,很難保證不會有其它因素摻和進來。”

話都說到這種程度了,張賢終於明白他哪裡想錯了,不由起身作揖道:“學生錯了,愧對山長指點。”

“無妨。”

陳佑擺擺手,正要誇讚幾句以免太過打擊張賢的自信心,韓陶朱就面色沉重地快步走進書廳:“府尹,沔陽王薨了!”

三月十八日乙巳,宗室沔陽郡王趙元盛薨於洛陽。

皇宮內,趙元昌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用藥膳。

哪怕是聽到親兄弟病逝的消息,他的行爲舉止也沒有任何變化,平靜地喝完最後一口湯水,結果溼毛巾擦嘴淨手,隨後起身走到窗邊。

扶着窗臺看窗外草木,好一會兒緩緩開口問道:“太后知道了麼?”

童謠立刻回答:“已經派人去通知太后了。”

“嗯。”

應了一聲,又好久沒聲。

不知過了多久,趙元昌再次開口:“令有司議諡,準備發喪。”

“喏。”童謠高聲應下,“臣先下去了。”

“去罷!”

童謠躬身一禮,退後幾步,轉身輕手輕腳地離開房間。

剛走到門外,眼尖的他就看到張德鈞一路小跑過來。

自從上次太后私自出宮,張德鈞就被調到太后身邊管理重新安排的宮人宦官。

看到張德鈞慌張的臉色,童謠的心跳不禁停了一拍:太后不會也去了吧?

“不好啦!不好啦!”

這邊童謠心中滿是不安,那邊跑到童謠面前的張德鈞高聲喊道:“童監!太后聽聞沔陽王喪訊,氣血攻心昏倒了!”

還好還好,只是昏迷。

童謠竟然感覺到一陣輕鬆,只是他很快發覺自己的心態不對,趕緊收拾心情呵斥道:“慌慌張張甚個樣子!快請御醫去看診,你隨我進殿稟報官家。”

“已經派人去請了!”

張德鈞急聲解釋。

童謠看了他一眼,轉身走進殿內。

三月暮春,爲了通風殿門沒關,趙元昌也沒進偏室隔間,殿外那麼大的聲音,他自然是聽到了。

童、張二人先後進殿,還沒開口,趙元昌就走到了他們面前:“可是娘娘出事了?”

“回稟官家,太后悲傷過度昏了過去。”

“走,去看看!”趙元昌沒有再問,直接走到他倆身邊。

待趙元昌來到太后寢宮,一羣御醫已經圍在太后身邊會診。

即便官家來了,他們也沒有馬上行禮,而是有了定論之後才朝官家作揖。

趙元昌不耐煩地擺手:“莫行虛禮,娘娘怎麼樣?”

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
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