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

bookmark

朔方城外大營,中軍帳旁的空地上用木頭和泥土、雜草搭起了一處軒廊。

因朔方城有三個城門鎖不上,巴寧泰索性沒有入城,帶着中軍留在原先的大營中。

這新搭建的軒廊就成了銀夏之地處理軍政的樞紐,不時有人從朔方城官衙中帶着一沓檔案匆匆忙忙走進軒廊,亦常有人手持公文離開軒廊或是入城或是帶上衛兵前往它處。

中軍帳內,巴寧泰、許竹林等人坐在其中。

“彰武軍正在追剿逃亡的李光睿,夏州境內基本上不會再有大規模的戰鬥。”

巴寧泰語氣平穩敘說着自己的安排:“我同許總管商議之後,認爲夏州這邊不需要駐留如此多的兵馬。明日靈武軍去鹽州,慶州軍去宥州,石隰軍去銀州。”

杜忠、潘美等人應下後,巴寧泰接着道:“克之,白于山的道路要仔細修整,你把銀州、綏州的蕃軍和俘虜帶過去,但凡不從盡皆斬殺!”

“遵命!”詹勝元立刻抱拳。

“銀州那邊也一樣,潘將軍把夏州、宥州的蕃部帶回去,整修從儒林到開光的道路。”

“遵命!”

潘美連忙應下。

“杜節使。”

“下官在。”

“勞煩節使在鹽州等一陣,若是石重諾未能擒住李光睿,節使便要在靈州警戒,防止賊人禍亂州縣。”

“相公放心,下官定盡心竭力。”

巴寧泰微微頷首,然後看向李丕祿等人。

要說之前的地位,李光遠、李光儼他們要高於李丕祿,而且還是李丕祿的長輩。

但偏偏因爲李丕祿投降地痛快,而李光遠等人是被迫投降,所以在周軍序列中,巴寧泰有意把李丕祿放在李光遠等人之上。

“李將軍。”

“請相公吩咐。”

“將軍當在夏州境內收攏定難殘兵,願從之人可自納爲部屬,不願從者就地斬殺。”

話音未落,李丕祿臉上滿是驚喜之色,連忙起身行禮:“謹遵相公之令!”

而坐在他下手的李光遠等人則是面色愁苦,只可惜什麼都不敢說,只能低着頭暗自後悔。

至於戰死的李彝殷、李彝玉兄弟,他們還真沒放在心上。

說是族人,實際上是盟友,身爲定難軍節度使的李彝殷不過是他們的盟主罷了。每日裡不是李彝殷想着怎麼削弱李光遠等人的權力,就是李光遠等人想着如何更加獨立自主。

……

夜幕深深,巴寧泰坐在案後翻閱邸報。

他離京在外,要想得知朝廷消息,只能靠邸報和親友信件。

信件不常有,只有這邸報,一天一份從不缺席。

他現在看到的邸報是七天前的。

果如陳佑所言,他成了首相之後只幹了兩件事:召集百官議農事,派人前往濠州調查饑民餓死之事。

不過巴寧泰不敢小覷陳佑,不說陳佑當初硬是打破六顧命的局面擠進樞密院,單是這次突然上位成爲首相,就註定他不可能做一個只混日子的首相。

巴寧泰同李善文商討之後,覺得陳佑可能想等一等藉着濠州餓死人這件事發力。

這也是他爲什麼着急想要結束戰爭:只有在陳佑出手之前趕回洛陽,才能避免陳佑藉機擴充勢力。

不過在此之前,可以先攜大勝之威試探一波,看看能讓陳佑退讓到什麼地步。

這麼想着,巴寧泰放下手中邸報,注水研墨開始寫奏章。

剛寫了兩段,還沒寫到正事,帳外突然傳來通報聲:“相公,靈帥求見!”

巴寧泰停筆擡頭,眉目間有些驚訝詫異。

“請杜節使進來。”

一邊說着,一邊把筆擱下,吹了吹還沒寫完的奏章,將其放到桌角一堆公文後方。

杜忠掀開帳門走進帳內,先是一禮:“忠參見相公!”

“節使不必多禮,坐下說話。”

待其坐下,巴寧泰開口詢問:“不知杜節使深夜來此,是有何事?”

杜忠臉上露出討好的笑容:“回稟相公,忠此來是爲問計。”

說着,他不等巴寧泰詳細詢問,便出言解釋:“相公當知,靈州四野盡是蕃人,北面韃靼也就罷了,一直同契丹糾纏,不怎麼南下。但那西邊回鶻卻是時常侵我國土,靈州實難安穩。”

巴寧泰點頭,看着杜忠,看他要說什麼。

杜忠稍稍停頓,再開口時卻不由放低聲音:“單靠朔方軍,不免獨木難支。而相公一戰平党項,威名揚於蕃部,可震不諧。忠斗膽懇請相公多在夏州坐鎮些時日,也好叫這邊境安穩。”

巴寧泰聞言恍然。

見杜忠覷着眼瞅來,他眼珠一動,呵呵笑道:“些許名聲,當不得真。不過杜節使所言之事,的確要好生思量。”

見杜忠一副附和之色,巴寧泰話頭一轉:“只是這種事不是我能決定的,我當稟明朝廷,以待朝廷安排。不知,”

他微微向前探着身子,音調也變得低沉:“節使可願與某一同上書?”

杜忠連忙起身長揖:“願附相公驥尾!”

巴寧泰連忙起身繞過桌案扶起杜忠,嘴裡說着:“都是爲了朝廷盡心罷了,日後還得節使幫襯!”

又來回客氣幾句,杜忠心滿意足地離開。

巴寧泰收斂笑容坐回桌案後。

盯着帳門看了一陣,突然搖頭面露譏諷:“杜忠不忠啊!呵!”

抓過沒寫完的奏章看了一陣,喃喃道:“不過,此事卻給了我一把好刀,正好叫陳長陽品鑑品鑑。”

他的目的是回京操持國政,而非在邊鎮做一土皇帝。

因此,所有會被視作“威脅”的暗示,都得在朝廷給出封賞之前送到陳佑面前,爲得是叫陳佑保住面子。

就像李善文所說的,他之前都有同王樸較量一番的想法,區區陳佑還不至於讓他不敢正面相爭。

只要讓他回京成爲真宰相,他根本不介意陳佑現在讓步與否。

但是,既然有這麼個條件,那就順便嘗試一下,假如陳佑心虛退讓,豈不是白賺?

反正他巴寧泰不會吃虧。

好在之前還沒寫到正事,哪怕巴寧泰想法變了,奏章開頭的這部分也不需要重新改。

推敲一番覺得沒問題,巴寧泰提筆繼續往下寫。

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
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