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

周國壽春行營很快傳出三道命令。

首先,令河北焦繼勳進兵幽州,爲燕國掩護側面,避免燕國遭到遼軍兩面夾擊,雖然燕國可能也不想看到周軍奪下幽州就是了。

之後,河朔地區的三位大將——焦繼勳、巴寧泰、折從阮,都收到“見機行事”的諭令。這就意味着,一旦燕國顯露敗象,不,甚至可能出現燕國明明還能堅持下來,就有大將發現“啊,燕國不行了,不能讓遼軍拿下某處地方”,於是提前攻進燕國。

趙元昌既然下了這道命令,肯定考慮到了這一點。如果最後贏了,那自然是嘉獎,若是敗了,違命的罪名跑不掉。

最後則是當前的淮南之戰,鞠興達尚未帶着消息趕回來,趙元昌也不準備等他的消息,直接命令諸軍不求奪城,只需要將敢於出城野戰的宋軍全部擊潰,全力朝江水江寧府推進,逼迫宋國求和遷都。

同時,武德司聯絡宋國朝臣,鑑於戴延康的性子,不談求和,只言江都府要投敵倒戈,鼓動宋國朝廷同江都府白崇文決裂。

終究是有些急了。

這是陳佑收到淮南前線消息時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

陳佑現在是一個旁觀者,以他這個旁觀者的視角來看,丟了江水上游和淮水沿線的宋國幾乎不可能成爲周國的威脅,哪怕這次淮南之戰到此爲止,也應該立刻收縮兵力應對來勢洶洶的遼軍纔是。

只不過他畢竟不是趙元昌,不知道趙元昌到底是看到了什麼消息或者有什麼其它的考慮所以才做了這樣的選擇。

隨着南北戰事皆起,陳佑總算不再沉迷修書,而是將大量精力用在了維持京兆府穩定上面,只不過收效甚微。

府兵最新組建的“防務營”人數達到一千五百人,直接就是一個營十五個都,都頭以下軍官全都是從警察營挑選過去的,營正暫無,由吳竹林帶過來的鮑仲牛擔任營副。

鮑仲牛是吳竹林妻弟,原名鮑二牛,其姊姊嫁給吳竹林之後便到了自家姐夫手下,同時也在姐夫的建議下把名字改得文雅一些。

陳佑對吳竹林可以說是非常信任了,老府兵歸屬吳竹林管轄,新府兵交給他的妻弟,這份信任讓吳竹林有些忐忑不安。

對此,陳佑只有六個字:“你辦事,我放心。”

上官加之以信重,下官報之以忠心,上下一心,和諧一致,多麼完美的故事。

然而陳佑的心思並不單純,他明白人心不能測試,除非另有安排,否則絕不能讓自家人有搖擺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什麼遺憾。

所以,劉河不得不在新組建的防務營上下功夫,爭取無事的時候盡在掌握,有事的時候諸軍皆從。

除了新的防務營,陳佑還把注意打到原來就有的六個營身上。

現在京兆府府兵已經有了五千多人,只要陳佑不想留下橫徵暴斂的名聲,朝廷留給京兆府的稅賦能用來養兵的部分已經到了極限。

縮小長安城的工程已經完成了南線主體工作,長安城內算上侍衛親軍司的兩個軍,總共有萬餘人。再加上各坊的不良人,用來守城基本夠用。

於是,府衙宣佈府兵諸營開始測試個人武力,太過不堪者將被清除出府兵。至於府兵清退產生的缺額,則由警察營和防務營補上。

很顯然,補入老府兵的這些人中肯定有劉河安排的耳目細作。

既能把老府兵納入掌控,又能汰換混日子的兵油子,一舉兩得,不虧。

老府兵原先總共也才三千人,這段時間剿匪有人陣亡有人受傷,剩下兩千多人很快就完成了測試,這一下就淘汰了近五百人。

空出的五百人從防務營拉了一部分,又從警察營拉了一部分,警察營人數不足,也從防務營劃撥。這一來二去,防務營組建不到半個月,就從一千五百人變成了一千人。

這期間崔翰和吳竹林也安排人探查諸縣聲名在外的賊寨,可是全都撲了個空。

這讓兩人心中窩火,尤其是崔翰,好不容易找到襲擊警察營的賊人線索,結果發現賊人已經人去樓空,沒辦法報仇。

換誰也得窩火。

找不到就找不到,陳佑心態很穩,只要這羣盜匪不出來禍害鄉里,他一時半會完全可以當他們不存在。

當下,還是維穩最重要。

也因此,被清除出去的四百多兵油子得好生處置,不能一清了之。

後世可是有驛卒被裁撤之後聚起義軍硬生生打入京城覆滅王朝的事例,陳佑可不想自己也遭遇一會。

陳佑也想給這些人尋一條好路,然而,這些兵油子之所以被稱爲兵油子,並且在府兵測試中被淘汰,除了個人能力真的很差外,還和他們不思進取、好逸惡勞、一味混日子、且習慣性地貪小便宜有關。

哪怕是有千餘年遠見的陳佑,一時半會也不知道這些人怎麼樣纔不至於混到吃一餐飯都艱難的地步。

無奈之下,正好現在新城牆還沒修完,便把這些人打發去修城牆。雖然這些人怨聲載道,期間也有過幾次小小的反抗,但都沒掀起打亂。

然而城牆總有修完的一天,之後該怎麼安排,陳佑還沒有個頭緒。

時間進入六月,京兆府沒亂起來,但是渭武涇義等州亂起來了。

這些地方生亂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番人作亂,有些是庶民抗稅,還有些同京兆府一般是匪患並起。

這個消息剛剛傳到陳佑耳邊,就另有一個消息傳來:雄武節度使翁章輝以匪亂唯有封鎖州境。

因着之前大家就提防着他,他現在的這個動作無異於高聲喊出“我要搞事情了”這樣的話。

陳佑要守禦京兆,暫時做不了什麼,但其他人可是反應迅速。

到了寧州的黃世俊也不管西北的朔方了,直接帶着兵馬轉向西南涇州。

涇州是彰義軍駐地,現在的彰義節度副使知節度使事王江是禁軍出身,屬於可以信任的那種。

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
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