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

幾杯酒下肚,崔承霖滿懷深意地說道:“這幾年我也算是看透了,大丈夫活一輩子,所求的,一個是權,一個是錢。這權嘛,天子在上,中樞宰執就那麼些人,做到一鎮節度、一府牧尹,已經是常人難以企及的權位,我也算是無憾了。”

他這話說出,蘇恆也跟着點頭,連聲贊同。

皇甫楠雖然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但本身還有建功立業的想法,故而只是點頭,卻沒有出聲附和。

崔承霖沒有在意,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咚得一聲砸在桌面上。

“現在想着的,無非是好好享受,然後給子孫留個前程,留些錢物,也算不枉這半生出生入死得來的權位。志堅你說,是也不是?”

說到子孫前程,皇甫楠不由點頭:“是這個理!”

“所以啊!”

崔承霖感嘆一聲,半起身子將皇甫楠的酒水滿上。

“不敢勞動崔帥!”

皇甫楠連忙起身接過酒壺給崔承霖倒酒,等他轉向蘇恆,酒壺又被蘇恆搶下,自斟一杯。

崔承霖坐下,拿起筷子敲擊酒杯邊沿,發出清脆的叮咚聲。

“別看現在大家吵得厲害,只要陳平章明言大家的權位不變,多給金銀布帛,保證子孫前程,十個有八個都會沒聲音。要是有人敢站出來反對陳平章,別人不好說,我崔承霖第一個不答應!”

“蘇恆亦不答應!”

蘇恆也跟着喊道。

話音未落,他四下看了一圈,猛然起身抽取佩劍咄得一聲插入地板:“有人反對,定不饒之!”

片刻之後,樓下發出驚叫聲和桌椅被推倒的聲音。

……

“判斷什麼可以妥協,什麼不可以妥協,會幫你重新審視自己的道路。”

坐在政事堂書廳內,陳佑對韓陶朱說出這樣一番話。

韓陶朱點頭:“若是如此,只要這些將領不阻礙朝廷收攏兵權,保證其子孫前程也是可以接受的?”

“看他們所謂的前程,要到哪一步。”

陳佑靠在椅子上。

“付出就有回報,這很正常。他們願意配合朝廷,朝廷也不介意讓他們的子孫用相對較少的付出獲得相對較多的回報,只要沒有多到讓普通人難以追上。

“相比於分化拉攏,我更希望‘大勢所趨’。”【1】

陳佑說出這番話,韓陶朱也不知有沒有明白,他沉默一會兒,扭頭看了看銅漏,然後道:“山長,是時候去宣政殿了。”

辰正,宰相參政們落座,白崇文宣佈第二天會議開始。

會議剛開始,中書令、平章事陳佑便打斷既定的流程。

他雙手搭在桌上,掃視面前諸文武將官,沉聲道:“昨天說了修改節度使制度一事,會上討論十分激烈,會下討論也不少,我聽說,有些人對這事十分不滿。”

有人或是移開目光或是低頭垂目,也有人瞪着陳佑看他能說出什麼花來。

“修改節度使制度,是要配合着整頓兵制來的。爲什麼兩府沒有直接下定論,而是拿出來讓大家討論?不是因爲兩府想不到方便實行的法子,而是兩府想要保證上下將校的利益,想要保證天下兵馬的戰鬥力。

“沒想到,在軍備司講解的情況下,依然有人曲解兩府的意思!”

陳佑頓了頓,繼續道:“既然有人不理解,我在這邊大概講一下本次節度使改制的要求,概括起來是‘兩增一減一不變’。

“‘兩增’是負責的區域增加、常規的俸祿增加;‘一減’是承擔的責任減少;‘一不變’是蔭封待遇不變。

“希望大家在考慮要怎麼改的時候,多想想這幾條,尤其要結合整頓兵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朝廷,終究不會叫出生入死的將士們流血又流淚!”

零落的掌聲響起,然後迅速擴散,直到掌聲如潮,響徹宣政殿。

……

十一月初河南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軍事會議“。

這個會議用史無前例來評價毫不爲過。

畢竟在普通人眼中,這次會議就是把所有將領或者邊軍將領的副官召集到一塊商議如何削除節度使,這的確是前所未有。

會議原定於初五結束,可關於未來數年戰略規劃的討論十分激烈,或者說不同地區的將領以及要參與後勤補給的中樞部門之間矛盾幾乎難以調和。

戶部這類部門巴不得沒有戰事,軍器監等部門則希望戰事能維持在一個恰當的規模,有志立功的將領們則期盼着總能有恰到好處的戰爭讓他們能夠受賞。

而北邊的將領希望接下來幾年把戰爭的重點放在北邊,西邊的將領聲稱應該重開西域都護,南邊的將領則鼓吹南方地富民弱,出兵就能贏,贏了就能發財。

當然,有時候這些將領們也會團結起來。

比如當渤海海軍都指揮使丁驍說要攻佔東邊的高麗、日本時,被一幫子馬步軍將領羣嘲,也就諸水軍幫他說了幾句話。

後來丁驍不知怎地開竅了,找到了想要從嶺南出兵往更南邊打的將領,提出尋找“海上來商之國,波斯大秦之屬”,這才成功拉到一批支持者。

庚戌,即便參會將領們的意見並沒有統一,軍事會議還是結束了。

畢竟,一開始的會議手冊上明確說了:這次會議只是爲了聽取大家的意見,最終決定以中書符命爲準。

會議結束後,來京參會的文武將官們沒有立刻離開,他們還要等待數天之後的冬至日大朝會。

癸丑,兩府發出整頓兵制的符令。

首先,各部兵馬按照京中禁軍制度改編,選強汰弱。

其次,天下兵馬分爲三類:禁軍、團練、民兵。

原先各地結社全部整編爲民兵,維持閒時爲兵、忙時爲民的規矩,只是民兵們必須到官府登記,並且在必要時候將被徵調爲團練。如果不想接受徵調,只能不登記爲民兵,也就不能持有管制器械。

團練和禁軍的區別在於,團練相同職位,級別、待遇低於禁軍;徵調的兵員,最優秀的一部分給禁軍,稍差一籌給團練;禁軍主要負責對外作戰,團練主要負責守衛鄉土……

這差不多意味着,除了三京和某些重要關鎮,天下禁軍基本上集中在邊境,其餘各地都只有團練。

而內地的節度使們,手裡能控制的兵馬,也就是團練和民兵。

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
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