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

bookmark

心情好了,態度也就變好。

趙德昭呵呵笑着:“何卿忠心,我素知之。”

說話間,他扭頭看向身邊侍候的宦官:“嶺南送來的珍珠,取一盒送給何卿。”

何德彥立刻謝恩。

除了皇家,少有人能如此大氣,珍珠論盒送。

重新坐下,何德彥終於能夠說正事:“前些時日秘書監楊學士巡視河南諸私學,臣有幸隨行,驚覺‘吏學院’盛行京畿,這幾日尋到各處官衙查訪,有了些許發現。”

見何德彥神情嚴肅,趙德昭也不由收斂笑容板起臉來,聽何德彥如此說,他立刻問道:“是何發現?”

“京畿諸衙署,胥吏出於‘吏學院’,十有五六,近年來又多入流外考至勳品。長此以往,臣恐一衙胥吏流外出於一門,便是有朝廷委任,官員上任也將被胥吏威逼裹脅,時局混亂,必自此始!”

何德彥從袖中掏出一份奏疏,交給宦官遞到趙德昭面前,然後繼續以“這事再不管就要亡國了”的口吻敘說自己的發現與見解。

也不知是他的話語有感染力,還是他收集整理的數據有說服力,趙德昭臉色愈加嚴肅。

好一會兒,趙德昭突然將奏章拍在桌上,大聲呵斥道:“蠹蟲!蠹蟲!”

還沒說完的何德彥立刻閉嘴不言。

趙德昭依然忿忿,他起身走了兩步,瞪着何德彥,語氣生硬地吩咐:“你繼續說!”

何德彥站起來微微躬身,繼續解說:“在偃師縣衙,胥吏總計二十三人,其中八人出自求賢書院吏學院。據查,去年偃師有兩名胥吏得入流外九品,皆是求賢書院出身……”

流外官經過多次考課能入流內,這是早就有的規定,而胥吏被主官推薦經過多次考課能入流外,則是興國初年才定下的規矩。

這個“多次”並沒有規定死,但至少是三次,一般是一年一考。

也就是說,去年偃師的兩名胥吏,從興國元年開始就被偃師令推薦參與考課,連續三年爲上等,才終於在去年年底考課結束後升入流外。

一般小吏負責的庶務相差無幾,只要認真幹,基本都能得一個上等。

所以重點在於被偃師令推薦。

再加上這兩個都是求賢書院出身,而求賢書院乃是趙普、劉松鶴等人創建,江夏青對該書院極爲關注。

哪怕不多談其它,只把這些事實列出來,就已經是很明顯的暗示了。

等何德彥終於說完,趙德昭的情緒也稍稍平緩。

他揮退宦官,坐回御座,抽出一本奏章:“何卿以爲平章事所言如何?”

何德彥接過奏疏。

是平章事陳佑的《請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表》。

都不用翻開,何德彥就能清楚地猜到裡面到底是什麼內容。

不過既然天子讓他開,哪怕裝模做樣也得看。

果然,扣除其中的文學性辭藻,這份奏章的主要內容一句話就能概括:希望冊命魏仁浦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仔細看完每一個字,何德彥恭敬地將奏疏放回桌上,退回原位拱手道:“啓稟陛下,臣以爲此舉短期內可增強平章權威!”

趙德昭立刻抓住重點:“長期又當如何?”

“臣聞先時平章與胡參政乃是故交,如今卻是間隙難消。”

頓了頓,何德彥接着道:“臣又聞,兩浙趙常侍素與平章善,兼且治政多從平章之策,然平章數次阻攔趙常侍入兩府。”

稍稍停頓,打量了一下趙德昭的臉色,見其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何德彥繼續加把火:“平章終究是人臣,便爲首相,也無法強壓其餘宰相。原本魏常侍等八人名相仿、位相若,魏常侍一日拜相,且不提其餘人等如何自處,單是門下出一宰相,平章事便不可如往日般相待。”

簡單來說就是:別看魏仁浦當宰相有一時好處,陳佑這一幫人以後一定會內訌。

“嗯。”

趙德昭微微點頭。

他依然記得,陳佑當年經常掛在嘴邊的“權力制衡”。

此時聽何德彥這麼一說,似乎可以用在當前朝局之中。

而且,用陳佑交給他的手段來對付陳佑。

他這個學生,足以稱得上出師了吧?

想到此處,趙德昭嘴角微微上揚:“何卿不負拾遺之名。”

何德彥再次一禮:“有助陛下,有益國家,此乃臣之幸也!”

……

安仁侯府,江夏青捏着剛剛收到的紙條,沉默良久,伸手將紙條丟盡火盆,待其燃燒殆盡,拿起火鉗將灰搗散。

坐在他對面的陳槐見狀好奇,卻不敢多問,只是微微垂首低眉,靜靜等待。

端起茶盞喝了一口熱茶,江夏青看向陳槐:“說到哪了?”

陳槐立刻迴應:“說到竇相乞骸骨一事了,據說竇相要在後日朝會上第三次請辭,好像是要等官家當衆挽留。”

江夏青嗤笑一聲:“天真!”

“還望相公指點。”

“彼等可能確保天子一定會再三挽留?”

“有馬如風在,竇相等人當知官家心思。”

“人心易變,況天子乎!”

江夏青微微搖頭,伸手指點着陳槐:“此乃彼等之所敗也,汝欲入兩府,當引以爲戒。”

陳槐連忙恭聲應下。

之後又語氣遲疑地問道:“那這次,竇相必敗無疑?”

“必敗無疑。”

江夏青態度堅定。

“如果馬如風明日不能說服天子,魏仁浦拜相再無疑議,竇伯菁能主動請辭,已經算是陳將明手下留情了。”

見陳槐認真仔細地傾聽,江夏青態度稍微放好一些:“我會上書,請求將政事堂四名大學士定爲常制,如若能成,參政必將空出一個位置。

“你這幾日多去聯絡部寺主貳官,我只能說在兩府討論的時候支持你,能不能成還要看你自己。如果我請辭之前沒能把你推上去,就等則平穩住開頭這半年再說。”

陳槐聞言,連忙起身行禮:“槐定不負相公所望,日後定會好生輔助則平賢弟,不叫賢弟在兩府孤立無援。”

十月戊申,辰初,魏仁浦入宮求見天子。

辰時三刻,魏仁浦出。

辰正,敕令至翰林院,令擬《授魏仁浦同平章事制》。

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
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