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

bookmark

這個案子很可能會掀起一場政爭,按道理說再怎麼重視都不爲過,但是陳佑除了囑咐汪弘洋盯着進展之外,便沒在這上面耗費精力。

反正他已經做好準備了,現在就等着旁人出招。

至於主動出擊先下手爲強,他已經提不起這個心思了。

倒不是他自高自大,只是慢慢的認識到你來我往的構陷攻訐落於下乘,偶爾一用還可以,用得多了容易走偏。他現在還沒到那等前方無路惟自闢之的程度,完全可以讓自己站在正確的道路上,逼迫其他人不得不和自己走同一條路。

對於現在的周國來說,或者說對於周帝趙元昌來說,所謂的正確道路,就兩個點:忠君和統一。

忠君自不用說,這是趙元昌用人的首要考慮,即便做不到百分百的忠心,也要說到百分之兩百的忠心。譬如定難軍,譬如靜江軍,若光看他們同朝廷中樞的往來文書,那可是個頂個的大忠臣。

但統一就不一樣了,雖然不知道趙元昌爲什麼這麼着急地培養兒子,但陳佑陪着魏王來了淮南,那就是得了地利。只要他所作所爲皆利於滅宋,朝堂上的風波等閒波及不到他。

他盡心竭力謀劃滅宋,朝中有人趁着機會去攻訐於他,那就是與宋國勾結,那就是破壞大局。若不是爲了名聲,爲了以後順遂一些,他甚至都不會有反擊的想法。

當然,事情是做出來的,所以在冉益謙審案的時候,陳佑並盧仲彥、許竹林等人在城外校閱諸軍。

冉益謙只是有些嚴肅謹慎,但不死板,爲了審案,他特意向一干僚屬請教過,故而這案子不僅僅是審問餘小林一人。尤其是他準備藉助此案來宣揚自己的觀點看法,爲了方便士庶旁聽還得把所有人證物證一一展示說明,耗費的時間不會短。

有這個時間,都夠陳佑把保信軍理一理了。

目前廬州的兵馬有兩處,一個是魏王府三千親軍,一個是保信軍一萬餘人。

魏王親軍不歸屬都督府,只聽趙德昭的話,目前是親事府典軍包牯牛統率。保信軍的一萬多人是經過整頓之後的人數,能不能拉出去打暫且不知,總歸是比不上禁軍出身的魏王親軍。

不過站在城頭觀看演武,別的不說,這一萬多人至少能做到令行禁止,行走坐臥之間氣象森嚴,單看這一點,至少不是那等充門面的敗絮。

“我觀此軍當時強軍。”許竹林誇讚一聲,“跑了這麼多地,能戰者除鎮海軍之外,就是陳節使的保信軍了。”

許竹林身爲淮南觀軍容使,到處巡察是應有之意。

“皆是盧司馬的功勞。”陳佑讚了一句盧仲彥,然後對他說:“請開結社的奏章已經批覆,雖說是民政事,昭美你身爲都督府司馬,也可以盯着些,免得叫那些不知兵事的縣令壞了事。”

共事一個多月,盧仲彥不說心結盡去,至少不像在京中初見面時那般冷面相對,聽陳佑提到這事,他點頭應下:“將明你放心,只是這結社能到什麼程度,你得給我劃一條線出來。”

所謂結社,類似於澶淵之盟後北地出現的弓箭社,是本地居民——主要是城外鄉里的村民——抱團自保的產物,其實就是沒有政府參與的民兵組織。根據史料記載,北地弓箭社的頭目是根據家產和武藝高低選出來的,賞罰紀律嚴於官府,習慣便利與夷人無異。

想必大家也能明白,家產武藝,家產在前,是首要考量。畢竟習武操練需要錢糧,賞罰調度需要威望,這些都只有當地大戶才能做到。

但這樣也就意味着位於縣城之內的官府對城外鄉里控制力進一步下降,必須把權力分割給當地大戶。

盧仲彥也是明白陳佑不管到哪裡,第一件事就是集權,容不得有手下獨立於州府之外的權力體系存在,所以這個結社能做到什麼程度,他必須提前問清楚了,

對此陳佑早有考量,沒有猶豫就直接道:“具體能持有何等器械,你久在行伍比我清楚,這個你自己定。另就是人數,每社人數不可太多,算上老幼,十人之中有一人差不多。”

“十中有一,是不是太少了點?”盧仲彥皺眉,“據我瞭解廬州這邊一村多爲兩百餘人,只有二十人的結社怕是不足應付賊兵盜匪吧?”

陳佑聽着嘿了一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說是十中有一,但他青壯多,怎麼可能謹守規矩!這結社有兩個原則,一個是村民自主,一個是官府監督,你當我要官府監督的是甚?就是除了登記在冊的這些人之外,其餘人等不得持有器械。”

說到這裡,他收回看着城下演武的目光,看向許竹林:“不過那些領頭髮起結社之人,就有勞許軍容多多費心了。”

讓許竹林做的是監督的事情,同時陳佑也會讓鞠興達重點關注那些發起結社的大戶,相比普通庶民,這種人有動機有能力去勾結敵國。

畢竟對絕大多數庶民來說,賣國無門這句話比較貼切。

洛陽皇宮,朝會散去,江夏青同李明卿走到一處:“聽說顯瑞那東牀在廬州鼓搗什麼結社,奏請官家開兵禁?”

這聽說是假的,當初討論此事的時候,江夏青就在現場。

不過這只是爲了起個話頭,李明卿點頭:“說是開兵禁,實則爲了嚴禁民間持械相鬥。”

“手段頗爲奇巧。”江夏青笑讚了一句,緊接着狀似無意道:“看樣子官家是準備對宋吳用兵了,也不知道會遣何人爲帥,前朝時這等大事多是遣樞相領兵啊!”

這句話剛說出口,他就轉換話題:“說起來顯瑞你在樞府所做之事皆是善政,只可惜僅爲副樞。”

李明卿微微一笑,江首相這是對王樸不滿啊!

一個是中樞老臣,一個是天子心腹,這兩個人鬥法,李明卿可不想貿貿然插進去:“都是爲官家做事,在哪都是一樣的。”

江夏青微笑搖頭,不再多說。

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
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