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

到了李府,新嫁女自去後宅,陳佑則在前廳同李明卿交談。

這嶽婿二人都是朝堂中人,家長裡短的話說了幾句便翻過不提,主要討論的還是朝局。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談論朝局就跟普通人談論遊戲、體育一般有意思,尤其是他們是真的靠近山頂,知道一些大多數人不知道的事情。

先是聊了一陣遷都,李明卿突然開口問道:“將明可知曉你去洛陽要做甚事?”

陳佑搖頭道:“官家尚未明言,左右這監造宮室怕是少不了。”

除了監造宮室,還有就是在洛陽試驗稅改。

此事雖未下旨,但陳佑這等人早就知道了。

聽了陳佑的話,李明卿嘆息道:“看官家的意思,最遲明年就要遷都,你這一趟不輕巧。”

“還請岳丈教我!”

陳佑求教的不是遷都時間,而是爲什麼不輕巧。

有時候君臣默契很有用,比如這次,所謂的監造宮室,其實就是把洛陽皇宮打掃打掃、清理乾淨,動作上越快越好,時間越短越好。

總之就是,越早完成遷都準備就越好,單看這件事,真能說得上是輕巧。

李明卿喝了口冰鎮綠豆湯,這纔開口解釋:“照臨公牧河南已一年有餘,明年遷都,年前就得回開封。”

府尹是管軍管民的,府兵也是兵,洛陽即將成爲都城,自然不可能留一個能長久幹下去的府尹。

很可能在宣佈遷都的那一刻,同時就會下令調走劉明。

從調走劉明到皇帝入住洛陽宮城,這中間肯定得留幾個月的時間讓繼任者清楚劉明的影響力。至於那個繼任者,說不準在完成任務之後也會外調任職。

身爲一國之主,持着“總有刁民想害朕”的想法,總比單純以爲大臣都聽話、百姓都順從來的好。

“你此去定然也不會是獨自一人,只是尚且不知餘者爲誰。”說到這裡,李明卿微微皺眉,“前次王文伯拜樞密副使,馮公曾言江陵呂施彥可爲承旨,又推副都承旨趙則平知江陵府事,只是官家似是不想放趙則平去江陵。”

這呂施彥還是當年趙元昌滅南平之後去的江陵,三年前是權知江陵府事,三年後依然是權知江陵府事,再加上荊南軍事先有趙元昌後有李繼勳,他這個知府沒有絲毫存在感。

不過,陳佑覺得,馮道提呂施彥,真實目的可能是李繼勳。呂施彥當了三年知府不假,可他只管民政,而李繼勳,也當了將近三年的荊南節度使,他手裡面可是握着強兵的!

不過這都不是什麼大問題,聽到李明卿這番話,陳佑首先想到的是:別是想把趙普放到洛陽去吧?

他們兩個離遠一點還是好朋友,要真的一正一副同處爲官,必定要打出狗腦子來。

不用懷疑,即便兩個目標相同的官員,也會因爲施政理念的不同而鬥起來,何況陳佑趙普的目標並不一致。

所以,如果想讓兩個能力都很強的人打起來,那就讓其中一個成爲另一個的副手,理念之爭不是輕易就能放下的。

李明卿卻看不出來陳佑所憂心的是什麼,反而出聲寬慰道:“將明放心便是,洛陽令我已安排妥當,至於那河南縣,雖縣令非我等故舊,但縣丞卻是馮公故人之後,諸般行事皆可借力。”

這就是天官的好處了,西京洛陽城內就兩個縣,其中一個縣令是自家人,另一個縣丞是自家人。這要是再被拉坑裡去,陳佑也沒必要再規劃什麼千年大計了,回家洗洗睡吧。

自李府歸家之後,陳佑一直在等趙元昌的召見,不過召見沒等來,壞消息卻等到一個:六月初五,鄭州奏,河決原武縣界。

這個河,指的是黃河,意思是黃河在原武縣境內決堤了。

救災之事自不必說,三司不同戶部搶,那就按照以往的規矩來,反應倒也迅速。

只不過現在的這個交通和通訊狀況,從中樞做出決定,到中樞的救援落到實處,最少也得有一個月,在這之前,鄭州還是先靠自己吧。

好在大家都非只盯眼前之人,收到鄭州災情之後,立刻通知沿河諸州巡視河堤,以防決堤之事再次發生。

救災的事情定下,立刻就有再次掀起遷都的論戰,理由充分無比:都汴梁,河決當如何?

因爲遷都之爭,趙元昌連續兩天出現在常參朝上,冷眼旁觀諸臣爭論。

但是不表明態度其實就是一種態度,聯想到之前放出的風聲,漸漸就有不少官員察覺到了他的想法。

眼看支持遷都的越來越多,在六月初九的朝會上,趙元昌當朝宣佈即將遷都洛陽,於是再無爭論,所謂一錘定音,便是如此。

之前遷都的風聲再大,終究沒有成真,大家也就關注一下表示自己沒有消息閉塞。

如今確定下來,隨着朝會結束,遷都的消息終於有了它本該有的影響力。

朝會結束之後,陳佑便被召至延義閣。

延義閣在簡賢講武殿西側,是傳統意義上的閣樓。只可惜皇宮內不允許存在太高的建築,即便登上閣樓也沒什麼好的景色可以看。

最主要的是,現在還是夏天,在延義閣上,明顯沒有簡賢講武殿那麼涼爽。

一路登上最高層,陳佑已經是一身汗了。

此時,閣樓頂層,除了趙元昌,就只有童謠服侍在旁。

其餘宮人奴婢侍衛親軍都在樓下候着,也就是說,這一次算得上是密談了。

陳佑若有所思,整理一番儀容後,長揖道:“參見官家。”

童謠朝陳佑點點頭,算是打招呼,趙元昌卻不回頭,似是袖着手一般站在欄杆旁眺望遠處磚瓦高牆。

“今日大事定下,最遲十日便要下詔,你還要提前幾天出發。”

“是。”陳佑應下,卻也心中疑惑,單是此事,沒必要把他叫到這裡來吧?

安靜片刻,趙元昌突然問道:“將明以爲太子六率如何?”

陳佑一愣,現在也沒有立太子啊,怎麼突然提到太子六率了?

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
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