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中開附小的事情可以說是一蹴而就。不管是董明還是劉備有意促成此事,因此兩人稍微商量了一下之後,劉備拍板決定在漢中九縣各縣先建一座明德書院附屬小學。
他倒是沒學馬維,把名字給改了。不過一共九座附屬小學,每個縣城都以縣名命名了學校名稱,用以區分。舉個例子,南鄭縣這裡的的就是明德書院南鄭第一附屬小學。日後肯定還會有第二、第三等等。
漢中這邊出錢出地方,董明出老師,來年開春的時候正式開學。
有了馬氏學堂的經驗之後,董明處理這種事情很是得心應手。馬氏學堂加上馬蔡兩家的孩子一起,一共也就四十多個學生,一個老師就能帶過來。暫時還做不到後世那樣分年級分科目,只能一個老師一鍋燴,三年一屆。
漢中這邊九所小學,也就是九個老師的事情。來年明德書院肯定會有一批學生出師,大多數是達到了資質上限,要想再有提高就必須在實踐中提高的學生。突出代表就是戲志才了。
說起來戲志才這些年跟着董明,最大的變化大概就是內政屬性提高了很多。至於其他的,剛見面的時候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
事實上對於戲志纔來說,眼下再跟着董明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
安排完了附屬小學的事情,劉備提起了漢中發展的事情。之前董明答應過要派人來漢中調研,可是這段時間一直在上課,把這件事給忘了。
眼下董明當面,劉備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
“先生,我等來漢中也有數月之久,也摸清楚了漢中的情況。不過如今只是做了一些安民和勸課農桑的工作。正好此時先生在這裡,備想就如何治理漢中一事,討教一二。”劉備帶着請教的意味對董明說道。
董明卻也不會拒絕,只是道:“先說一說漢中的情況吧?”
劉備點點頭:“那是自然的。漢中郡共有九縣,北依秦嶺,南臨巴山......”
董明聽着劉備的敘述,不停地點頭。漢中這個地方,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漢中盆地。盆地內氣候宜人,土壤肥沃,可以說是經濟中心南移以前重要的糧食產區。
更妙的是,這裡不但糧食產量大,礦產資源、林業資源都不差!往北可以直擊長安,入主中樞,往南可以殺入巴蜀之地,割據一方。可以說是亂世之中非常合適的起家之地了。
劉備被扔在這個地方,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董明都只能說是天意。假如接下來董明當鹹魚不管天下風雲只是教學生的話,那麼劉備肯定會比歷史上發家的更快!
無他,漢中一地,直接就鎖死了巴蜀,到時候巴蜀就是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到時候他只需守住關隘,一路南下虎嗜鯨吞之下,幾乎可以一戰而下。
當然眼下,劉備還是個只想着發展漢中,爲大漢朝的偉大,增磚添瓦的好青年。
“先生,你覺得眼下漢中亟待發展的是什麼?”劉備問道。
董明笑了笑道:“不管在哪一個地方,不管多大的地盤。最先發展的都必須是農業。只有讓人吃飽飯了,治下才能安穩。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纔能有商業的繁榮。農業或者說第一產業是商業的基礎。”
“第一產業?”劉備咀嚼着這個新鮮的詞兒有些不明白。
“就是農林牧漁,你之前在洛陽聽過課,應該知道農業指的是農林牧漁四個方面吧?”董明解釋道:“對於漢中來說,最優先發展的肯定是農業和漁業。”
劉備聞言點點頭。
漢中雖然是個盆地,又在南北分界線上,事實上卻是個河網密佈的地方。別的說,後世南水北調工程中,漢中就是水源之一,僅此一項就可以看出來漢中的水資源有多豐富了。另外一個數據,漢中境內共有五百多條大小河流,也是水資源豐富的一個註腳。
如此豐富的水資源,帶來的必然是農業的發達和良好的漁業發展條件。至於林業和礦產資源這兩項,以漢末的技術和自然條件,就沒有哪裡是不豐富的。
“我給你的建議就是軍屯。”董明這也算是拾人牙慧了:“以軍隊爲單位開墾良田,修建水利,畜養河鮮。”
“軍屯?”劉備聞言眼前一亮:“還請先生詳細說說。”
“自當如此!”董明應了下來。
兩人一直聊到了晚上,中午都是邊聊邊吃。一直到了晚上所有的細節都敲定下來,兩人才伸了一個懶腰,起來走走。
與此同時,劉備也將自己記錄下來的東西轉交給了簡雍。後者弄清楚是什麼東西之後,開開心心的跑去加班了。
跟歷史上那個風雅有趣的簡雍不同的是,現在的簡雍除了風雅有趣之外,還變得雍容有度。可以說是目前劉備團伙裡除了劉備之外的二號人物。除了軍事上事情他從不插手之外,其他的大小諸事,都是他在幫劉備把關。
至於劉備,每天就只需要處理政務做出決策,去軍營露露臉,喊一兩句是兄弟就一起來匡扶漢室就行了。
接下來,董明又在劉備的陪同下,在漢中好好玩了一番。尤其是跟來的諸葛瑾和郭嘉兩個小子,玩的可以說是非常的開心。倒是劉威,全程要照看這兩個熊孩子,頗有些疲憊。
八月初十,董明與劉備告別。
劉備樂呵呵的出城送了十幾裡地,纔跟董明依依惜別。後世之人總覺得劉備是一個僞君子,但是仔細想想,哥們裝君子裝了一輩子,跟真正的君子相比又有什麼區別呢?
董明對劉備是否是僞君子一點兒都不想探究,他只要知道,眼下的劉備是一個熱忱的心懷漢室的年輕人就行了。大漢朝的穩定需要這樣的人,他董明需要大漢朝的穩定。
這就足夠了。
回到了書院,董明剛剛走到書院門口,就有學生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
“老師!老師!大事不好了!飛虹道長又炸爐了!”
董明眼皮都沒擡,道:“他不是經常炸爐嗎?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這一次不一樣!後山的火藥坊被炸沒......”來報信的學生沿着吐沫,小聲的說道。
“什麼?!”董明滾落馬下,一把抓住報信的學生:“當值的火藥坊學生是誰?飛虹沒事吧?”
“還不知道,大家都慌了手腳。”報信的學生名叫馮輝,也在董明心中那份明年的出師名單上:“學生本來是打算去請作坊的師傅過來的。”
“不用了,爲師去看看。”董明臉色嚴肅,當先走進書院,直奔後山而去。
飛虹道士死不死的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當值的學生可不能出事情,這可是都是未來大漢朝這艘破船能否煥發新生,劈波斬浪的種子啊。
少一個,都得心疼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