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帶着李植親自過來一趟,就是爲了設計圖紙的事情。劉宏將地方批給他的時候,他就已經通過系統的兌換頁面,兌換設計圖紙了。可是,系統卻提示他,最好能來到現場,讓系統掃描一下之後,才能給出最合理的設計圖紙。
畢竟設計圖紙不像地圖,山川河流城鎮街道,只要標註出來,精確度高就完事了,幾米十幾米誤差也是可以接受的。設計圖紙,肯定要更加的精確纔可以。
等到系統測算完了之後,董明跟李植又交代了幾句,便獨自離開了。他今天還要其他的事情要做。
經過南市的時候,董明買了一些熟食帶着。先回了一趟家裡,將熟食放下。畢竟家裡還有一羣猴孩子要吃飯呢。
換了一身衣服,他又出門,直奔蔡邕府上。
動了地方,入了門,轉過花廳,來到正廳。蔡邕已經安安穩穩的跪坐在矮几前等他。他走進去,來到蔡邕對面,坐了下來。
因爲是談正事,矮几上只有茶水,沒有吃食。
“科考一應準備已經做好了,詔書明天就會通傳天下。可是某家這心裡,總是覺得有些許的不安。”蔡邕等董明坐下來之後,一臉愁容的說道。
董明聞言點點頭,道:“可以理解。不過倒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如今皇上、世家、外戚、百姓都支持科考。這就是大勢所趨,大勢所趨之下,不會出身大亂子。只要咱們自己不亂就行了。”
蔡邕聽了之後道:“某家就是擔心,這世家外戚之流會不會只是假意答應我等,事到臨頭之後,忽然使個絆子,讓咱們栽一個大跟頭?”
董明聞言眉頭一挑,盯着蔡邕認真的看了好一會兒,直到後者有些尷尬的對他笑了笑,纔將目光錯開。
“伯喈兄啊.....雖然說是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是眼下我們跟世家和外戚達成的可不是什麼君子協議,而是利益交換。利益這玩意比人品和德行可靠多了。”
“伯照這話太過......”蔡邕一個謙謙君子,對董明滿嘴的利益交換之類的話,聽的是有些不舒坦的。
董明笑了笑,岔開話題道:“放心吧,不會有事的。但是伯喈先生的擔心也是有些道理的,咱們到時候仔細一些便是。有所防備也是好的。”
“先不說這個了。”蔡邕擺擺手,道:“伯照說一下你接下來的打算吧。”
這纔是今天這一次會面的重點。雖然蔡邕已經跟董明站在了一條戰線上,但是到目前爲止,他都有些懵,不知道董明到底想要做什麼。
首先來說,董明想要讓大漢朝越來越好這一點,蔡邕是肯定的。這也是兩人合作的基礎,從這個目標上來說,蔡邕願意在三公的位置上爲董明遮風擋雨。
但是,董明到現在爲止沒有給蔡邕交底,所以纔會有這麼一次會面。
“接下來的打算?”董明聞言喝了一口茶,然後將茶杯輕輕放下,復又端起來道:“將各州部書院建起來,與此同時將科學司弄出來。”
蔡邕搖搖頭,一臉鄭重的說道:“某家想知道的是,伯照你真正要做的事情,而不是這些擺在明面上的東西。”
董明聞言沉默了一下。
蔡邕跟自己的學生不一樣,跟董家也不一樣。
明德書院的學生們,註定要被董明拉上自己的戰車,沒什麼不能說的;董家,不管他跟董家是否親密,終歸是董家的一份子。新政這種事情,不管董家支持與否,都不會說給別人聽的。
蔡邕則不一樣,他跟董明兩個人出了在施政目標上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同步之外,再也沒有任何的關係。
甚至於一開始兩人還有些敵對。
新政這種事情,肯定是要說出來的,但是必須要在糾結了一批志同道合之人之後才能說出來。不然勢單力薄的,也沒有幾個搖旗吶喊的人,一點兒水花都翻不起來。眼下,董明也摸不準,蔡邕是否會支持他推行新政搞改革。
這事兒很正常,新政往往伴隨着對傳統的顛覆,除了董明這個穿越衆之外,其他人對這種顛覆傳統的東西,大多數都是持懷疑態度的。而既得利益者更是堅定的反對派。
世家如此,外戚如此,對蔡邕這種人來說也是如此。
沉默了片刻之後,董明長嘆一口氣,對蔡邕說道:“伯喈先生,知道商君舊事吧?”
商君,就是商鞅。
蔡邕聞言楞了一下,然後道:“伯照....你...想要推行新政?”
董明低着頭,看着茶杯裡的茶水。因爲天氣太冷的緣故,茶水已經不太熱了,沒了熱騰騰的霧氣,喝起來也沒那麼有滋味。
他將茶杯裡的水倒掉,然後從壺裡又倒了一杯新的,熱氣騰騰的。
“茶水涼了,沒有味道,在手裡再怎麼捂着還是會涼,倒不如倒掉之後,倒一杯新的。”董明拿着熱騰騰的茶水,笑着對蔡邕說道。
蔡邕聞言,看了看手裡的茶水,的確是涼了。他將茶水倒掉,然後去拿茶壺蓄水,可是倒到一半,茶水已經沒了。
大概是因爲剛纔有些震驚,多喝了幾杯的緣故。
他拿着只剩下一半茶水的茶杯,看着董明說道:“新倒出來的茶水的確是熱的,可是運氣不好就會像某家一樣,舊的茶水沒喝上,新的茶水就剩這麼一點了。看起來熱氣騰騰的,其實很快就會涼了。可能會比剛纔滿滿一杯的茶水,涼的還要快一些。”
董明站起身來,將自己的水壺拿起來,走到蔡邕的矮几前,爲他滿上,道:“何苦糾結於一壺熱水呢?這一壺沒了,再換一壺水便是!若是兩壺都沒有了,那就重開爐竈,再接着燒。”
“伯照倒是信心十足啊。”蔡邕拿着滿上的茶杯在手裡,也不覺得燙:“但是伯照有所不知,這些日子天太冷了,家裡天天燒水,水壺都燒壞了幾個。”
“再買便是,若是買不到,那就自己做。”董明豪氣干雲的說道:“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事情是順風順水的?艱難險阻什麼的,邁過去便是了。人,最不怕的就是問題。怕的是沒有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你說呢?”
蔡邕沉默了,一仰頭將茶水喝了下去:“有些燙,喝着急了。”
董明走回自己的矮几前,將茶杯端起來,也一飲而盡,大笑道:“某家這杯的溫度,倒是剛剛好。”
兩人打着機鋒,說着不着調的話,但是雙方卻已經明白對方的意思了。
蔡邕並不看好董明如今想要改革的做法,他覺得太危險了,而且也太着急了。但是董明也藉着茶水告訴蔡邕,沒什麼着急不着急的,時候已經到了。
屋子裡變得安靜起來,兩個人都沒有再說話。董明在等蔡邕表態,蔡邕在糾結。
......
還是董家,還是董昭和董訪兄弟二人。
但是除了他們倆之外,還有一個年輕人,一個可以用美貌來形容的年輕人。
年輕人身長八尺有餘,一張臉毫無瑕疵,穿着一身儒袍,舉止儒雅。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荀家荀彧荀文若!
荀彧的樣貌,在整個漢末三國時期,可以排在前三。董明初見荀彧的時候,光顧着對方的名頭了,沒太在意荀彧的長相,眼下他心態平穩了許多,若是再見到荀彧,一定會問老天爺爲什麼這麼不公平,什麼好事兒都讓荀彧一個人得了。
荀彧的樣貌有多英俊呢?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但凡是大帥哥,大多數都會給一個姿容甚偉的評價,比方說劉表。但是在寫到荀彧的時候,陳壽表示好想親眼見到荀彧....
再往後裴松之爲了表示荀彧模樣的俊美,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荀彧走在路上的時候,男子看到了會忘記耕田,女子看到了會忘記織布,還會像個花癡一樣盯着他看;第二個則是借彌衡之口狠狠的誇了一番荀彧的樣貌。
如今彌衡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再過些年他會成爲名士,與孔融交好。只不過這傢伙後來成了一個大噴子,專噴高官顯貴。
看到張遼,說張遼是個敲鼓的;見到陳羣,說陳羣是個殺豬的。但是當他見到荀彧的時候,憋了半天沒說出話來,最後憋出來一句:“你就是臉長得好看而已,有什麼了不起的!”
瞧瞧,這是罵人嗎?
不過,也由此可見,荀彧到底英俊到了何種地步,簡直令人髮指。
而現在,荀彧之所以出現在洛陽,其實是代替自己父親來跟董昭談董明和他妹妹的婚事的。荀諶和荀衍兩個人沒空,他就被派了過來。
“文若王佐之才,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啊!”董昭上來就誇讚了一句,實在是荀彧的外形太加分了!
荀彧聞言表情沒變,但是又讓人覺得親近,謙遜道:“謬讚了。倒是伯照先生,纔是真真的王佐之才。”
董昭聞言楞了一下。
荀文若你不會聊天啊,我誇你,你不誇我就算了,你誇董明算什麼事兒?
“哈哈哈,不要說這些了。”一旁的董訪連忙開口道:“眼下已經年末,伯照也年齡不小了。既然文若來了,那咱們就把事情定下來,日子也定下來。三媒六娉的我等一定準備好。伯照眼下事務繁忙,還請二龍先生海涵。”
荀彧聞言點點頭道:“此事,由某家操辦。兩位不用如此!”
很難說荀家對董明如今到底是什麼態度。說不重視吧,派出了下一代的門面人物操辦他的婚事,說重視吧,荀家上一輩沒一個人露面。
董昭和董訪倒是能理解裡面的齷齪,畢竟西羌一役,荀家跟董明之間,還欠着債呢。雖然操刀的不是荀家人,但是這事兒,荀家也出了力的。
比方說荀諶,他要是敢來,董昭哪怕是做樣子,也得翻臉。董明沒有歸族譜之前,你們想怎麼禍害都行,眼下已經是我董家人了,賬可以不算,但仇得先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