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章 建設兵團

變法,圖強。

這四個字在中國古代,對大多數有志向的皇帝和文臣來說,擁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當皇甫嵩將變法的打算說出來之後,在場的人,不管原本什麼打算,眼下心臟都漏跳了一拍,然後所有人將目光都對準了劉宏。

劉宏自然也有些意動,但是......

變法意味着動盪,他在的時候,還好說。畢竟他劉宏在位這麼多年,哪怕有些動盪,也是可以彈壓的住。最起碼司隸這一塊地方,中央肯定能夠控制的死死地。但是他賓天之後呢?

劉宏猶豫了。

“變法...自然是極好的。只是眼下還不是時候。”劉宏嘆了一口氣說道。

楊彪聞言立刻反駁道:“陛下此言差矣,變法就是革故鼎新!只要開始,就是最佳時機!我們應該掃除弊病,還大漢朝一個朗朗乾坤。”

董明聽到楊彪的話,嘴角直抽抽,心裡吐槽了一句:“你楊彪是拿了我的劇本吧?這話怎麼聽着都像是我該說的。”

“那愛卿不妨說說,對於變法,你有什麼章程沒有。”劉宏想了想,變法不變法且不說,先聽聽看唄。

說這話的時候,劉宏又看了一眼董明。眼下,最想要變法的應該就是這位了。只不過,他一直藏着掖着,估計跟他劉宏一樣,心有顧慮。

董明倒是沒啥顧慮,主要是還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依着他的想法,最起碼要等到科學司徹底定下來,第一批科考的學生被錄取才能開始。而且一開始肯定不是變法,而是肅清地方。不能地方動盪不安,中央瞎雞兒搞變法。這絕對會涼透了。

後世只有所以改革這麼成功,還不是依託朝鮮半島用幾十萬人打出來的幾十年的平安定和軍威國威和社會的安定才成功的?

眼下大漢朝外敵不靖,地方不穩,貿然開始變法,無異於對重病之人直接下猛藥。成了萬事大吉,不成就可以歸天了。

話雖如此,董明抱着跟劉宏一樣的態度,先聽聽看楊彪是個什麼章程再說。

“臣以爲,變法當先從吏治入手。”楊彪長身而起,對着衆人侃侃而談:“治理國家說白了就是百官在做事情。國家變成這樣,百官肯定要負主要責任的。”

“那該如何整頓吏治呢?”劉宏問了一句。

楊彪聞言灑然一笑,顯得胸有成竹,道:“加強對百官的監督和問責!”

董明翻了一個白眼。不是說楊彪說的不對,而是楊彪說了一句廢話。如何加強監督,怎麼問責?如何量刑,什麼標準?大漢朝本身就有完善的內部監督體系,不也照樣沒卵用。

果然,楊彪話音剛落,劉宏就追問了一句:“那愛卿覺得該怎麼做呢?”

楊彪到底是楊彪,很快就給出了具體的章程。

董明在一旁聽了一會兒之後,有些無奈。楊彪的辦法,其實是個笨法子。就是給監察機構加權....具體來說就是風聞奏事和以小制大。

以小制大這是國朝傳統了。每州設置六百石刺史,監察兩千石的郡守就是個明證。至於風聞奏事.....這玩意也一樣早就有了。只不過楊彪更激進一些。

簡單的說,就是這些監察官員,比如御史中丞的那羣神經病們,只要聽說了哪位官員就問題,就可以上奏,朝廷這邊就要查人。

這哪是變法,這是逼着御史中丞不當人,同時也是直接給百官上眼藥。最後的結果只有兩種,一是御史中丞被百官聯手壓制,二是御史臺徹底膨脹,以小制大。當年的晁錯不就以御史大夫的職位,靠着一手以小制大的法子,控制着丞相搞事情麼。

當然,那是因爲晁錯有手段,又有景帝的支持。但不得不說,當監察機構權力過大的時候,政治就成了懲罰遊戲。後世也有現成的例子,比方說蘇毛子在斯大林時期和...你們懂得。

楊彪說的頭頭是道,董明聽了一會兒之後就沒了興趣。等他全部說完之後,劉宏笑了笑,沒有發表啥看法。

“除了整頓吏治之外呢?”劉宏繼續問道。

“重農抑商!重本輕末!”楊彪又道。

這一次還是老生常談,沒什麼新意。說起來這也不怪楊彪。翻一下他的履歷就知道了,從被舉爲孝廉開始,歷任議郎、京兆尹、侍中、五官中郎將、再到如今的衛尉。除了京兆尹這個受夾板氣的官職之外,他沒有當過任何實幹的官職。

再加上他從小生活在楊家,就在洛陽附近。他所見所聞,都是高高在上的,漂浮在半空中,很多東西全靠讀書和他人所說,以及自己的臆想。

董明所在的後世,但凡是能在國家大政上有表決權的大人物,基本都是從親民官做起來的。不得不說,這很有必要。

楊彪話說的擲地有聲,但是給的方案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除了重農抑商之外,他還提出了移民實邊,用來抵禦外族。

也就是說,他的改革方案設計了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聽起來是方方面面都顧及到了,而且每一個方面都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不得不說,楊彪不是一個草包,同時也做了不少的功課。他的變法方案,聽起來很像是那麼回事。

但實際上.....

董明搖了搖頭,楊彪這不叫變法,這就是個典型的裱糊匠。沒有從根本上去思考如何改變大漢朝的現狀。只是找到漏洞,然後補上。卻不想想,不把出現漏洞的源頭解決了,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過是一時之功罷了。

就好像羊圈破了一個洞,他直接給補上了。可是這洞是怎麼破的呢?他沒去思考,他只是覺得我補上就行了,沒想過如何讓羊圈以後都不會出現破洞這種情況。

其他卻不這麼想。除了整頓吏治那個所有人都覺得不妥之外,剩下兩個方向上,在場的衆人除了董明之外都覺得還不錯。

劉宏也在頻頻點頭。

“愛卿用心了。”劉宏頗爲滿意的點點頭,然後道:“這件事....朕會好好思量的。”

的確值得好好思量,重農抑商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蔡邕很是支持。哪怕是袁逢也覺得不錯。移民實邊更是讓皇甫嵩和朱儁兩人感到滿意。

在場的衆人,只有董重和董明兩個人面無表情的聽着。董重是因爲小心謹慎,這個時候不打算開口,裝鴕鳥。

董明就更簡單了,他看不上楊彪那一套東西。嘴裡說着革故鼎新,結果全都是老生常談。真要說起來,他後面兩個政策,幾乎可以說是拿晁錯的施政方略修修改改一番,改頭換面而已。

還革故鼎新呢,挺大個人,怪不要臉的。

“太常大人有什麼要說的嗎?”對於救了自己一條命的董明,他還是很在意的,特意問了一句。

董明看了一眼劉宏,然後道:“臣倒是想先把科學司建起來,如今有些缺人手。陛下能否允許臣組建建設兵團?”

“何爲建設兵團?”劉宏沒想到董明會提這麼一個要求。他本來還想聽聽董明在變法上的意見呢。

“也不用組建,三河五校,西園八校尉抽調一部分士兵就行了。這些人也不用上戰場,主要負責營造。比方說修補城牆、鋪路、修橋之類的。”董明解釋道。

“徵發民夫不行嗎?”

“建設兵團的效率會高很多,而且建設出來的工程更加的牢固。”董明耐心解釋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由建設兵團來鋪設一條從洛陽至長安的官道,可以縮減接近一半的時間。”

“真的?”劉宏愣瞭然後道:“愛卿可能確定?”

“如果人數相當的情況下,臣很確定。”董明回道。這信心一來,來自於後世的成功經驗,二來則是李植這個基建狂魔。

“既然如此的話......”劉宏想了想道:“三河五校、西園八校尉不能輕動。這樣,朕給你一個獨立的編制如何?就叫.....天工營。愛卿可以自己募兵,數量就限定在一萬人吧。”

一萬?

董明原本想着能夠有三千就不錯了。要知道黃巾之亂的時候,大漢朝傾盡全國纔出動了三十多萬部隊....一萬人,三十分之一了。

“一應開支.....”劉宏說道這裡猶豫了一下,然後像是想到了什麼,灑然一笑道:“就從朕的內帑出吧。”

“臣謝過陛下。”董明彎腰謝過。

“不過,這領兵之人,不知道愛卿可有推薦?”

董明搖搖頭道:“此事還請陛下定奪。臣以爲這領兵之人,既要有行伍經驗,又要對營造之事熟悉纔好。”

劉宏聞言點點頭,然後看向了朱儁和皇甫嵩兩人。

皇甫嵩見狀上前一步道:“老臣倒是有一個好人選。”

“何人?說說看。”劉宏笑着問道。

“錢塘候之子,朱皓。”皇甫嵩回道:“朱皓本就是行伍中人,這些年連年征戰,戰功卓著。更重要的是,此子乃是錢塘候的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本身對營造之事,很有經驗。”

劉宏又看向了朱儁。

朱儁點點頭,道:“不過,皓兒只是野路子出身,讓他開路,搭橋還行。真要主持營造之事....”

“錢塘候多慮了,明倒是覺得朱皓兄弟挺合適的。”董明這個時候開口道。

劉宏心裡有了打算,點點頭:“那就朱皓吧。”

165章 劉備的兒子022章 驚變227章 劉宏在想什麼呢362章 劉辯的奇怪操作255章 孟德兄,你害苦我也276章 王佐之才189章 董明劉宏,各得其利030章 四柱記賬法368章 人跟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128章 幷州官場第一鐵憨憨078章 廣宗171章 雷管207章 荀沂129章 韓遂和董卓的逆襲183章 朝堂上的爭鋒364章 我來跟你們聊聊吧035章 公達拜託了415章 陰白074章 解圍和被圍122章 搶!搶!搶!(感謝風雪·銀城的打賞)088章 研究038章 玄德哥哥196章 除了董伯照340章 身在局中220章 這一夜好漫長(一)263章 四千萬錢327章 簡雍明悟、荀爽古怪374章 好久不見100章 歸來120章 新學和洛陽261章 製鹽334章 道統之爭?078章 廣宗081章 張樑、張寶189章 董明劉宏,各得其利382章 關於小學310章 鹽場的問題065章 三英聚義384章 荀爽卒了126章 天妒英才190章 王韋個濃眉大眼的背叛了?304章 建春門,破了362章 劉辯的奇怪操作223章 這一夜好漫長(終)362章 劉辯的奇怪操作274章 爭論098章 曲轅犁408章 那你說怎麼辦?414章 鼓勵生育的討論和解決辦法190章 王韋個濃眉大眼的背叛了?201章 科學司選址400章 有內鬼?198章 要開始了334章 道統之爭?344章 一場勝利127章 孫挺的野望237章 第二場(一)061 蓋勳205章 袁本初和袁公路請泡澡274章 爭論171章 雷管396章 人手又不足了114章 徐盛來了232章 變法(三)331章 又到科考時383章 劉辯掏錢294章 給你講個故事吧299章 王斌出籠!030章 四柱記賬法219章 張讓覺得自己太難了022章 驚變026章 徐庶家050 打架了032章 又是無題332章 武舉355章 計劃通404章 去陳留之前159章 藥到病除170章 不太成功的試飛032章 又是無題138章 十一月,風雲變幻(中)155章 學醫救不了大漢人074章 解圍和被圍183章 朝堂上的爭鋒390章 袁家錢莊的問題357章 好戲開鑼429章 工部塵埃落定056章 給劉備求個官(感謝寵獸導師的打賞)033章 馬明044 馬明的眼淚095章 意外的活字印刷(求訂閱!)106章 跨時代了?266章 規劃、決策和執行155章 學醫救不了大漢人065章 三英聚義100章 歸來326章 荀攸回洛陽319章 變法到了新階段(下)393章 實務212章 中平六年春一月
165章 劉備的兒子022章 驚變227章 劉宏在想什麼呢362章 劉辯的奇怪操作255章 孟德兄,你害苦我也276章 王佐之才189章 董明劉宏,各得其利030章 四柱記賬法368章 人跟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128章 幷州官場第一鐵憨憨078章 廣宗171章 雷管207章 荀沂129章 韓遂和董卓的逆襲183章 朝堂上的爭鋒364章 我來跟你們聊聊吧035章 公達拜託了415章 陰白074章 解圍和被圍122章 搶!搶!搶!(感謝風雪·銀城的打賞)088章 研究038章 玄德哥哥196章 除了董伯照340章 身在局中220章 這一夜好漫長(一)263章 四千萬錢327章 簡雍明悟、荀爽古怪374章 好久不見100章 歸來120章 新學和洛陽261章 製鹽334章 道統之爭?078章 廣宗081章 張樑、張寶189章 董明劉宏,各得其利382章 關於小學310章 鹽場的問題065章 三英聚義384章 荀爽卒了126章 天妒英才190章 王韋個濃眉大眼的背叛了?304章 建春門,破了362章 劉辯的奇怪操作223章 這一夜好漫長(終)362章 劉辯的奇怪操作274章 爭論098章 曲轅犁408章 那你說怎麼辦?414章 鼓勵生育的討論和解決辦法190章 王韋個濃眉大眼的背叛了?201章 科學司選址400章 有內鬼?198章 要開始了334章 道統之爭?344章 一場勝利127章 孫挺的野望237章 第二場(一)061 蓋勳205章 袁本初和袁公路請泡澡274章 爭論171章 雷管396章 人手又不足了114章 徐盛來了232章 變法(三)331章 又到科考時383章 劉辯掏錢294章 給你講個故事吧299章 王斌出籠!030章 四柱記賬法219章 張讓覺得自己太難了022章 驚變026章 徐庶家050 打架了032章 又是無題332章 武舉355章 計劃通404章 去陳留之前159章 藥到病除170章 不太成功的試飛032章 又是無題138章 十一月,風雲變幻(中)155章 學醫救不了大漢人074章 解圍和被圍183章 朝堂上的爭鋒390章 袁家錢莊的問題357章 好戲開鑼429章 工部塵埃落定056章 給劉備求個官(感謝寵獸導師的打賞)033章 馬明044 馬明的眼淚095章 意外的活字印刷(求訂閱!)106章 跨時代了?266章 規劃、決策和執行155章 學醫救不了大漢人065章 三英聚義100章 歸來326章 荀攸回洛陽319章 變法到了新階段(下)393章 實務212章 中平六年春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