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下一代

議事完畢,文昭就將呂布、程昱請到府中,暗暗商討出兵河內郡的事宜。

三人說了一些什麼事情,外人不得而知。然而呂布從文昭府中出來以後,卻是滿臉喜色。

送兩人離去,文昭回到屋中,張玲、趙雨、呂綺玲都來到他的身旁。

“君殺掉朱儁匹夫,爲無數慘死的黃巾軍報了血仇,玲兒在此謝過君了。”

張玲的眼圈有些發紅,向文昭深深施了一禮。

文昭將上前,扶起張玲,摟着她的腰肢說道:“夫妻本一體,更何況吾繼承外舅衣鉢,成爲黃巾軍的統帥,自然不會忘記黃巾軍的仇恨。”

張玲感受到腰肢上面那個大手的溫度,臉色不由有些發燙。趙雨、呂綺玲望着張玲,臉上都帶着促狹的笑意。

文昭好似沒有看到三女的神色,微微嘆息着說道:“這朱儁雖然可惡,卻也是個大漢的忠臣。這樣的人物,縱然身處敵對方,亦是值得敬重。”

“真是可惜,他不能爲我所用。不然的話,以他的才能與名望,必定會對我大有裨益。”

三女聽見文昭的話,卻都是沉默不語。她們恪守婦道,對於政事,從來不會多嘴。

右手在張玲腰肢上無意識的遊走着,文昭卻是暗暗想到:“朱儁雖然死得有些可惜,我畢竟也除去了一個心腹之患。”

“而且,除去朱儁,那些黃巾軍諸將以及士族,必定對我死心塌地。只是那些妄圖挑戰我底線之人,這件事卻還沒完。”

當時在大殿之中,文昭假意要派遣麾下副將,與朱儁一起出徵的時候,就想要引出董承的爪牙,好將其除去。

雖然現在種輯、吳碩都已經被殺,但是董承這個主謀仍舊沒死。

既然知道董承心懷二心,哪怕此人沒有什麼才能,對自己起不了多大的威脅,文昭也不會放縱此人,繼續讓他活着。

不僅如此,那些與河內郡匪患有關係的朝中大臣,文昭也會一一處理。

當時程昱在大殿之上,就已經將那些前去恭賀朱儁領兵之人,全部記了下來。只要查清這些人,果真與河內郡的匪患有關,文昭絕對不會介意揚起手中的屠刀。

“郎今日可會在家中用膳”

張玲不着聲色,拿掉了文昭放在自己腰上的大手,輕啓紅脣,希冀的問道。

自從她嫁給文昭以來,陳旭不是忙着對外征戰,就是被數之不盡的內務霸佔着,很少有時間回到家中吃飯。

基本上,都是張玲將飯做好,親自給他送過去。

今天陳旭回來得早,於是張玲就希望他能夠留在家中,與幾個孩子一起用膳。

不僅是張玲,趙雨、呂綺玲也將美目放到了文昭身上,臉上露出了希冀之色。

文昭見狀,心中有些感動,也感覺到了家的溫馨。他揮了揮手,大笑兩聲,說道:“今日我就留在家中,與你們一起用膳了”

三女聞言大喜過望,急忙穿戴整齊,跑到廚房準備飯食。

文昭卻是來到庭院之中,望着高掛在空中的驕陽,暗暗嘆道:“這場乾旱,何時才能夠過去”

糧食,乃是亂世中至關重要的物資。沒有糧食,一方諸侯的實力,就沒有辦法發展壯大。

如見陳旭來到漢末已經十幾年,想要在有生之年掃平其餘諸侯,一統華夏的話,就只能爭分奪秒。

畢竟,時至今日,他還尚未與曹操、袁紹、劉備、孫策,這些歷史上有名的諸侯較量過。

像那文武雙全的沮公與,算無遺策的郭奉孝,多智近乎妖的諸葛孔明,以及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公瑾。

這些人,纔是文昭在漢末最大的敵人。

正在沉思的文昭,聞到一股飯香以後,頓時感覺肚子叫了起來。他正要去廚房嚐個鮮,忽然就聽到了一陣喧譁之聲。

如今文昭的長子陳政、次子陳駿,都已經已經七歲,小女陳婷也已經六歲。

陳政雖然年幼,卻非常喜歡讀書;與之相反,陳駿卻是生得虎頭虎腦,身材高大;至於那個小丫頭片子陳婷,卻是不像小時候那麼調皮,動不動就尿在文昭身上。

現在的陳婷,倒也有了大家閨秀的樣子,既不失天真活潑,卻也非常懂禮。

在晉陽的時候,這幾個小傢伙,都是跟隨在陳宮身旁讀書。到了蒲阪以後,文昭就讓田豐教授他們詩書,讓趙雲教授他們武學。

當然陳婷這個小丫頭片子,田豐根本不會認真教,只是教她認識一些字,讀一些女子應該讀的書就行了。

但是對於陳政、陳駿兩人,田豐卻是非常認真地教導。因爲他知道,以後陳旭的基業,就會被這兩人之中的一個繼承。

哪怕田豐與張角乃是故交,比較偏向陳政這個嫡長子。但他卻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對於陳駿,仍是不遺餘力的教導。

然而,陳駿根本不喜歡讀書,每日上課都是打瞌睡。無論田豐怎麼懲罰他,他都不好好學習。

無奈之下,田豐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好在陳政是個可造之材,對於讀書非常感興趣,他本人亦是聰慧異常。

有了陳駿這個劣徒作爲對比,更是凸顯了陳政的刻苦。因此,田豐對於陳政,更是傾囊相授。

不僅是田豐,賈詡、李儒、程昱、司馬朗、張裕這些人,偶爾也會來給他們講課。

除此之外,文昭還厚着臉皮尋到了朝中的幾個大儒,讓他們有時間,也來教導一下陳政、陳駿。

對於下一代的培養,文昭不可謂不用心。因爲他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統一天下。

若是不能的話,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基業,就會交給陳政、陳駿兩人。

假如他們兩人都是庸才,那麼不但不能保全文昭的基業,甚至有可能讓陳氏滿門滅絕。

不僅是陳政、陳駿,與兩人一起讀書兒童,還是大有人在。

其中最大的乃是典韋之子典滿,如今已經十七歲,長得是威武雄壯,虎背熊腰。典滿繼承了典韋的神力,經過典韋悉心指導,亦是勇武過人。

年齡第二大的乃是司馬懿,他如今已經有了十六歲。司馬懿被諸多名士教習,再加上他自身非凡的智力,雖然年紀輕輕,卻已經令人不敢小覷。

就連田豐、賈詡都曾經說過,此子長大以後,前途不可限量。

如今,司馬懿雖然名義上仍舊是文昭的書童,但是他大多數的時間,都跟着陳政一起學習。

年齡第三大的乃是吳烈之子吳迅,當年吳烈在濮陽爲了救陳旭而死,陳旭一直感念他的恩義,就將吳烈之子養在府中,視如親子。

十一年過去了,現在的吳迅也有十四歲。吳迅爲人沉默寡言,他武力不及典滿,智力更是拍馬也比不上司馬懿。

然而,吳迅少年早熟,非常沉穩。若是仔細打磨,縱然日後不能成爲衝鋒陷陣的猛將,卻也可以爲文昭駐守一方。

吳迅經常與陳政、陳駿待在一起,因此三人之間的關係,亦是非常親密。陳政、陳駿,更是視吳迅爲兄長。

除此之外,還有隻比吳迅小一歲的李猛。

李猛乃是李郭之子,李郭爲文昭斷後,戰死沙場以後,陳旭就要將其子收養。奈何陳靜不允,執意要親自撫養李猛,文昭無奈,只得同意。

陳靜對待李猛,甚至比對自己親生的兒子都好上許多。

李猛亦是人如其名,他雖然年幼,卻是身材高大,勇力非凡。稍加培養,日後又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

除了這些人,還有陳虎之子陳季,陳靜之子陳沫,今年都有六歲,也跟着陳政一起學習。

這些陳氏集團的下一代,他們各有愛好,各有所長,陳旭倒也不會強求這些人。

不管是喜歡讀書,還是喜好練武,文昭都不會過多的干涉。只是要求他們,能夠學習最基本的文字與武藝。

而後,喜歡讀書的,就多多跟隨田豐等人學習;喜歡武藝的,就多多跟隨趙雲練武。

不得不說,文昭雖然現在仍舊年富力壯,卻也已經開始爲下一代鋪路。

而此時,聽到門外的喧譁之聲,陳旭就知道,是家中的三個小傢伙回來了。

三人走進庭院之內以後,他們身後的甲士纔沒有跟進來。

陳政臉色不愉,陳駿、陳婷卻是嘻嘻哈哈。

陳政抱怨的說道:“阿駿,你今天怎麼又欺負阿季”

“先生時常教導我們,兄弟之間當相互友愛,你身爲阿季族兄,更當多多讓着他才行。”

陳駿卻是神色飛揚的說道:“阿季每次都不叫我兄長,我只是逗了他幾下,他自己卻跑來找我比試,被打哭了可怨不得我。”

說完之後,他還炫耀般的,揮舞了一下自己的小拳頭,面露得色。

陳婷亦是拍手笑道:“阿季還是一個男子漢呢,居然被二兄打哭了,真好玩,真好玩。”

三個小傢伙旁若無人的議論着,絲毫沒有看到臉色已經變黑的文昭。

文昭大步上前,一把擰住了陳駿的耳朵,喝道:“好你個臭小子,又將阿季惹哭了。”

“阿,阿翁”

陳駿見到自己的父親,嚇了一跳,小臉頓時拉了下來,急忙認錯。

文昭卻是不依不饒,好好將他訓斥了一番,最後才說:“今天扣掉你一塊肉,”

第552章 韓莒子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339章 船毀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261章 相爭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29章 薦文昭第36章 賞賜風波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149章 圍獵野豕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231章 遭遇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71章 勸說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97章 清河絕唱第52章 暗鬥第534章 憂慮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222章 吹捧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99章 復奪廣宗第513章 隱情第90章 中意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190章 回寨第91章 包辦婚姻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109章 報仇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284章 旭之志第956章 鬥陣(中)第449章 說客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435章 得汝南第738章 再戰第490章 狩獵第13章 火起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212章 張揚第399章 密信第447章 韓遂第80章 前途堪憂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181章 追殺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611章 三問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39章 王延之謀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756章 碾壓第472章 劫營第110章 議事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57章 驚變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309章 劉備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226章 百態第799章 陳沫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626章 建言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58章 遊街第747章 快來了第206章 擒張遼第33章 離間第134章 褚燕第744章 糾結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110章 議事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965章 一封信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49章 援兵第529章 胡氏見聞
第552章 韓莒子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339章 船毀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261章 相爭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29章 薦文昭第36章 賞賜風波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149章 圍獵野豕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231章 遭遇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71章 勸說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97章 清河絕唱第52章 暗鬥第534章 憂慮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222章 吹捧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99章 復奪廣宗第513章 隱情第90章 中意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190章 回寨第91章 包辦婚姻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109章 報仇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284章 旭之志第956章 鬥陣(中)第449章 說客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435章 得汝南第738章 再戰第490章 狩獵第13章 火起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212章 張揚第399章 密信第447章 韓遂第80章 前途堪憂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181章 追殺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611章 三問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39章 王延之謀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756章 碾壓第472章 劫營第110章 議事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57章 驚變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309章 劉備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226章 百態第799章 陳沫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626章 建言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58章 遊街第747章 快來了第206章 擒張遼第33章 離間第134章 褚燕第744章 糾結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110章 議事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965章 一封信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49章 援兵第529章 胡氏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