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龐統之謀

劉協以及許多朝臣因爲瘟疫而死,在關中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種波瀾以極度迅速的方式,傳遍整個大漢。

荊州,襄陽城,州牧府。

劉備得知天子駕崩,陳旭稱公並且加封九錫的消息以後,當即嚎啕大哭,悲泣不已。

龐統見狀急忙安慰道:“主公還請節哀。”

劉備淚眼婆娑,抽泣着說道:“自黃巾叛逆以來,大漢屢遭禍患,董卓廢黜少帝,漢室江山更是風雨飄搖,屢經磨難。”

“陛下好不容易長大了,居然年少而崩,陳文昭更是妄自加封國公,並且自領九錫,真是大逆不道啊。”

“想必經此一事,大漢必定威嚴掃地,難道真是蒼天不佑我大漢嗎?”

說到這裡,劉備繼續大聲嚎啕,其聲音之悲泣,令聽者傷心,聞者流淚,徐庶也感覺心中有些發酸。

看到劉備這幅模樣,徐庶忽然說道:“主公,此事可能有蹊蹺。”

劉備抹了一把眼淚,怔怔盯着徐庶,問道:“元直此言何意?”

徐庶臉色有些凝重,道:“陛下之死,很有可能是陳文昭故意爲之,好換一個年幼的天子充當傀儡。”

劉備臉色大變,失聲叫道:“陳文昭真敢如此大逆不道?”

弒帝,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能夠捅破天的大事。

哪怕飛揚跋扈如董卓,也是在廢掉少帝劉辯之後,才讓李儒將其毒殺。後來曹丕篡位,也沒敢殺掉劉協。

劉備無論如何也不相信,當初給他感官極好,那個溫文爾雅,豪爽大方的陳旭,居然會行那弒帝之舉。

徐庶搖頭道:“此事我也只是猜測,並沒有確切證據,可陛下駕崩沒多久,陳文昭就稱公加封九錫,此舉不得不令人有所懷疑啊。”

沉默半晌,劉備忽然咬牙切齒說道:“假如陳文昭果真行那大逆不道之舉,吾定要盡起荊州之兵,與其決一死戰!”

徐庶卻是搖了搖頭,有些嘆息的說道:“陳文昭大勢已成,想要圖謀關中,何其難也。”

劉備亦是沉默不語,他也從關中那龐大的實力之中,感受到了巨大壓力,幾乎令他感到有些窒息。

“哈哈哈哈。”

就在此時,旁邊的龐統卻是大聲笑了起來,劉備、徐庶聞言,都不由將目光放在了他身上。

劉備心中,還隱隱有些不悅,只不過他向來喜怒不形於色,這纔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畢竟,自己等人剛剛得到天子駕崩的消息,龐統卻在這裡放聲大笑,若是傳將出去,就連劉備也會被其他人指責。

見氣氛有些不太對勁,龐統卻仍舊面露笑意,說道:“主公、元直何須擔憂,我有一計,可教那陳文昭顧此失彼,他若稍有不慎,就能讓陳文昭粉身碎骨。”

劉備聞言大喜,這才知道龐統不是笑天子駕崩,而是有計策對付陳旭。

劉備急忙上前一步,握住龐統的手說道:“還請士元教我,我一定要領兵殺入關中,匡扶漢室,好爲陛下報仇。”

旁邊的徐庶,可是知道龐統才華過人,有經天緯地之才,目光灼灼盯着龐統,想要聽聽他的高論。

龐統與劉備雙手緊緊握在一起,說道:“陳文昭佔據四州之地,麾下兵多將廣,謀士如雲,想必天下諸侯都感受到了強烈的威脅。”

“只要主公願意,憑藉某三寸不爛之舌,定可說動七路大軍共伐關中,絕對可以讓那陳文昭首尾不能兼顧。”

“若有一路大軍功成,陳文昭定會損失慘重,再也不會一枝獨秀。”

“假如衆人齊心,未嘗不能一戰消滅陳文昭。”

徐庶聞言一楞,問道:“如何會有七路大軍?”

劉備眼中亦是露出狐疑之色,現在天下只有五方諸侯,除去陳旭自己以外,也只能出動四路大軍。

更何況,孫策還是陳旭盟友,不見得會出兵攻打關中。

龐統大聲笑道:“主公起荊州之兵攻陳文昭,此乃一路兵馬是也;袁本初起冀州之兵攻幷州,此乃二路兵馬是也;曹孟德起徐州兵馬攻箕關,此三路兵馬是也。”

說到這裡,龐統抽出了被劉備握着的手,捋了捋鬍鬚,故意停頓了一陣,好吊一吊兩人胃口。

見兩人臉上都露出了焦急的神色,他纔開口道:“孫伯符並非不智之人,周瑜、魯肅也是天下少有的才德之士,又豈會看不出陳文昭之威脅?”

“若主公譴一能言善辯之人前往江東,曉以利害關係,定能說服孫伯符,摒棄與陳文昭之盟約,繼而起兵攻打函谷關,此乃第四路人馬是也。”

劉備、徐庶聞言暗自點頭,繼續問道:“還有另外三路人馬,卻從哪裡得來?”

龐統笑道:“北方鮮卑,兩次爲陳文昭所破,致使將近二十載不敢再南下寇邊。可是鮮卑人對於陳文昭之仇恨,卻不會因此消散。”

“隨着時間的沉澱,這種仇恨甚至越加濃烈。”

“經過這麼多年的修生養息,鮮卑實力恢復了不少,只要主公派人北上以利誘之,令其舉兵五萬南下寇邊,有何難處?”

劉備聞言大喜,說道:“士元此言大善,還有兩路兵馬,從何而來?”

龐統再次說道:“烏桓人雄踞幽州東北部,帶甲之士何止十萬,烏桓人又與袁本初交好,若主公與袁本初修書一封,讓其向烏桓人求援,定能再添數萬精騎。”

劉備、徐庶這才恍然大悟,不由暗自佩服龐統。

徐庶聽到兩路異族,更是眼神一閃,說道:“士元所說的第七路兵馬,可是位於益州南部的異族人馬?”

龐統撫掌大笑,道:“劉季玉恩義著於南中,南中異族對於劉季玉更是心生仰慕。陳文昭雖然攻下了益州,卻短期之內卻不能得到南中各族的擁戴。”

“若主公派遣能言善辯之人前往南中,曉之以情,動之以利,定能說動南中各族起兵叛亂,好將益州攪得天翻地覆。”

劉備聞言當即拜服,道:“先生之言令我茅塞頓開,若果真能夠啓動七路大軍共伐陳旭,漢室復興有望矣。”

一旁的徐庶,也是一臉欣喜之色看着龐統,他知道這個被稱爲鳳雛的頂級謀士,終於開始露出自己的尖銳獠牙了。

劉備若能得到龐統傾力相助,成就大業絕對不難,只是可惜另外一個臥龍,卻躬耕隴畝,不願出仕。

“孔明這等大才,絕對不能就此埋沒田間,我還是要抽時間去尋找一下他,勸說孔明前來相助主公。”

將兩人臉色盡收眼底,龐統忽然正色道:“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備急忙說道:“士元有話但說無妨。”

龐統道:“主公若是想要殺入關中,好爲先皇報仇雪恨,自當盡起荊州之兵攻打武關。”

“然而,武關乃是一座極其險峻的要塞,易守難攻,又有張繡領兵駐守,想要攻下恐非易事。”

劉備聞言眉頭不由微微皺起,他也知道武關有多麼險峻,當初張繡憑藉數千兵馬,都能將幾萬荊州兵死死擋在城外。

接連數月,荊州兵傷亡慘重,快要把城內兵馬消耗一空之時,荊州兵才登上了城牆。

如今關中兵力衆多,假如陳旭派遣一萬兵馬守武關,劉備想要攻破城池,恐怕難如登天。

徐庶微微思索了一陣,忽然說道:“士元之意,莫非想讓主公捨棄武關,直接領兵攻打益州?“

龐統讚賞的看了徐庶一眼,道:“然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主公乃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天下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連諸侯,內修政理,發展生產。”

“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攻伐關中,主公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如此,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不得不說,自古以來英雄所見略同,龐統現在所說的,幾乎就是諸葛亮《隆中對》的翻版。

只不過如今天下局勢有變,龐統這番謀劃相比《隆中對》,稍微改變了一些,而且顯得比較簡略。

劉備聞言雖然覺得有理,卻是皺着眉頭說道:“巴蜀之地易守難攻,甘寧、徐晃都乃當世名將,司馬懿、董昭、閻圃都是才能出衆之輩。”

“有這些人駐守益州,想要圖之恐非易事。”

當初在豫州和袁紹交戰的時候,司馬懿暗自輔佐劉備,將數萬袁軍抵擋城外,使劉備對那個剛剛及冠的青年,印象極其深刻。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劉備纔會對謀士非常渴望。

龐統聞言大笑幾聲,道:“司馬仲達一介黃口小兒,不足爲慮;徐晃、甘寧雖然乃當世名將,然而云長、益德、漢升都乃萬人敵,又何懼此二人?”

“主公若欲取益州,我自當隨軍同往,好爲主公開疆拓域。”

龐統才華橫溢,自身也是驕傲異常,雖然劉備對於司馬懿稱讚不已,可是現在的司馬懿根本沒有多大戰績,龐統根本瞧不上司馬懿。

劉備聽見龐統如此說司馬懿,不由心中暗急,他覺得龐統有些託大了。

只是荊州衆人,都忽略了另外一個人,那就是直到現在還名聲不顯的法正法孝直。

也許只有與法正對上以後,劉備等人才會知道,忽視這麼一個頂尖謀士,會有多麼錯誤了。

徐庶聽見龐統之言,亦是出聲勸道:“陳文昭極善用人,他派遣精兵猛將駐守益州,恐難圖也,士元切勿麻痹大意。”

“而且那司馬仲達,年齡也與士元相仿,很早就跟隨陳文昭南征北戰,積累了許多經驗,此人又得到了關中衆多謀士真傳,絕對不能忽視。”

龐統笑道:“元直莫要忘了,若能說動夷越各族起兵數萬進行叛亂,主公再率領大軍攻打益州,未嘗不能奪下巴蜀之地。”

徐庶聞言也是暗暗點頭。

假如只有荊州這路兵馬,想要攻下益州非常困難,若是能與夷越兵馬兩相夾攻,未嘗不能如願以償。

三人再次商議了一陣,劉備忽然說道:“其他各處都好說,只是我等與江東孫策有仇,卻該派遣何人過去,才能說動孫伯符,令其與陳文昭摒棄盟約?”

孫策對於劉備不可謂不恨,若是沒有劉備,孫策早就打下了整個荊州。

更何況,孫策也屢次三番與曹操交戰,和這兩個鄰居的關係都非常惡劣,想要孫策轉過來與他們結盟,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龐統卻是笑道:“江東,就讓我走上一遭吧。”

第552章 韓莒子第53章 王延中箭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444章 嫁禍第32章 賊兵來犯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2章 救人第873章 勝者第188章 依附第172章 放風箏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495章 父與子第121章 戰第769章 詭異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337章 絕路第659章 誣陷第932章 隕將日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727章 始末第484章 畸形繁榮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219章 白波軍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85章 張角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794章 三策第558章 法正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110章 議事第530章 議事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776章 解惑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175章 推測第286章 劍道第242章 出塞第109章 報仇第325章 敗逃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72章 華雄第194章 陷陣營第756章 碾壓第47章 黃巾再起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76章 文昭論戰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190章 回寨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1008章 去世第984章 楊樹下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3章 阿虎之勇第156章 伏兵第467章 殺羌令第56章 折辱第50章 東阿對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261章 相爭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342章 斬郭汜第791章 入敵營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34章 劫營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172章 放風箏第87章 擇婿第925章 改名第743章 破釜沉舟
第552章 韓莒子第53章 王延中箭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444章 嫁禍第32章 賊兵來犯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2章 救人第873章 勝者第188章 依附第172章 放風箏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495章 父與子第121章 戰第769章 詭異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337章 絕路第659章 誣陷第932章 隕將日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727章 始末第484章 畸形繁榮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219章 白波軍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85章 張角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794章 三策第558章 法正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110章 議事第530章 議事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776章 解惑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175章 推測第286章 劍道第242章 出塞第109章 報仇第325章 敗逃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72章 華雄第194章 陷陣營第756章 碾壓第47章 黃巾再起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76章 文昭論戰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190章 回寨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1008章 去世第984章 楊樹下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3章 阿虎之勇第156章 伏兵第467章 殺羌令第56章 折辱第50章 東阿對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261章 相爭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342章 斬郭汜第791章 入敵營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34章 劫營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172章 放風箏第87章 擇婿第925章 改名第743章 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