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敲暈

直到現在,陳旭才知道爲何古代的統治者,都不喜歡百姓開民智了。

因爲有思想、有文化的人,最難忽悠。

他與田豐交談了一個多時辰,已經說得有些口乾舌燥了。但是無論他怎麼說,田豐只是認定一件事,那就是黃巾軍的起義,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田豐從黃巾軍的組成成分,說到黃巾軍強大的敵人,再說到黃巾起義的脆弱性,最後幾乎將陳旭這個黃巾軍的渠帥,都說的都有些動搖了。

“縱然天下大亂,黃巾軍也早已被打上了賊寇、暴民的身份,如何能夠有一番成就?”

陳旭張了張嘴,一咬牙,爭辯着說道:“我們黃巾軍是義軍,絕非暴民,更非賊寇。我們所過之處,對百姓秋毫不犯。”

“日後我執掌黃巾,哪怕是那些名聲較好的豪強、大戶,我等亦不會前去騷擾!”

搖了搖頭,田豐起身說道:“黃巾軍的行事,我如何不知?你們的所作所爲,相比起那些貪官污吏的***,也算得上是仁義之師了。”

“然而,自黃巾起義以來,大漢帝國各個地方無數的山賊流寇、地痞流氓,甚至是一些野心家,他們搖身一變,也成爲了黃巾軍。”

“這些人,他們眼中只有貪婪與慾望,沒有絲毫的仁義。這些人打着黃巾軍的旗幟,四處爲惡,要不了多久,就連你們這些真正的黃巾軍都會被牽連。”

“況且,黃巾軍被擊潰以後,那些僥倖逃脫的黃巾士卒,不見得都會投奔到你的帳下。”

“這些人既然曾經舉起造反,朝廷又豈會輕易赦免?他們欲尋活路,只能嘯聚山林,打家劫舍。”

“失去信仰的黃巾軍,在生存的逼迫下,只能不斷墮落,最終成爲千夫所指的賊寇。”

“甚至於,就連你所率領的黃巾軍,他們是否能夠保持最初的信仰,是否能夠一直對普通百姓秋毫不犯,我亦是持着懷疑的態度。”

陳旭聽完田豐的一番話,霍然驚醒。

是啊,縱然他的手下能夠在他的約束下,不會墮落。但是那些被官兵擊潰,流竄到各個地方,成爲山賊的黃巾軍,他們爲了生存,會不會對普通百姓下手呢?

更有甚者,那些本來就十惡不赦的山賊流寇,還有一些野心家。他們若是打着黃巾軍的旗幟,四處劫掠,這個黑鍋,不是又會落在黃巾軍身上麼?

若是黃巾軍的名聲被敗壞了,使得百姓心中怨恨、憎惡黃巾軍。那麼,本就弱勢的黃巾軍,就將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依仗,那就是民心。

果真如此的話,日後的黃巾軍,要麼會被消滅,要麼主動投奔一方諸侯。

但是在若干年後,黃巾軍留在史書上的,只會是一些罵名。

“不,絕對不能這樣!”陳旭在心中吶喊着。

他參加了黃巾軍以後,才知道這些人的無奈與可敬。他不願意眼睜睜看着這支義軍,揹負着幾千年的罵名。

“噗通!”

陳旭猛然跪在地上,以額觸地,懇切地說道:“還請先生教我!”

田豐張了張嘴,欲言又止。最後終究是重重嘆了一口氣,搖頭說道:“難難難,難於上青天。”

卻不想,陳旭聞言,不但沒有絲毫沮喪,反而心中大喜過望。田豐說‘難’,就代表黃巾軍還有機會。

陳旭擡起頭,對着田豐說道:“先生,還請你看在與我家外舅相交莫逆的的情分上,給黃巾軍指一條明路吧!”

田豐的臉上有些掙扎。

說實話,他對於那些真正的黃巾軍,倒也沒有什麼厭惡的感覺。

他雖然被舉爲茂才,在冀州有些名聲。但是,他生活在鄉間,對於百姓們艱苦的生存現狀,卻也是嘆息不已。

他對於現今的大漢,也是早已失望透頂。

田豐爲人雖然剛直不阿,但是並不代表他就會愚忠於漢室。

這個時代的士人,有着自己的思想。他們崇尚‘忠’、‘孝’、‘義’。但是這個‘忠’,絕非單純的指忠於漢室。

他們的‘忠’,大多都是忠於那些看重他們,給他們發揮才能的人。

這些人可能是一郡太守,甚至是一縣縣令。更有甚者,一些落魄的寒士,被豪強器重,他們也會獻上自己的忠誠。

‘忠’有兩個前提,第一個前提就是要在爲那人做事,第二個前提就是自己被主公賞識,得到重用。

只有滿足了以上的兩個條件,士人們纔會心甘情願地稱呼自己的上官爲主公。

縱觀三國時期,能夠從一而終的武將、謀士並不多,但是爲何歷史對於他們的評價,卻並沒有寫上‘不忠’着個詞彙?

魏國名將張遼,曾先後跟從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又歸順曹操。

魏國名將徐晃,他本是楊奉帳下大將,後被曹操看中。曹操派遣滿寵前去遊說徐晃,徐晃就捨棄了楊奉轉投曹操。

蜀國大將趙雲,先去投奔袁紹,不得重用之後,轉投公孫瓚。當時公孫瓚正在跟袁紹交戰,趙雲兩次拼死救出公孫瓚,但是公孫瓚並沒有重用趙雲。

爲此,趙雲心中一直鬱郁不得志。後來劉備三兄弟前來投奔公孫瓚,劉備看到趙雲,就甚相敬愛,便有不捨之心。

後來劉備與趙雲分別,執手垂淚,不忍相離。

趙雲當時就想撇棄公孫瓚,轉投劉備,就嘆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爲英雄;今觀所爲,亦袁紹等輩耳!”

當時劉備還要多多仰仗公孫瓚,也不敢明目張膽地挖牆腳,就說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

而後灑淚而別。

可以說,無論是張遼投奔了幾個主公,還是徐晃棄了楊奉投奔曹操,亦或是趙雲先投袁紹、再投公孫瓚、最後投劉備。

後人對於這三個人的評價,都是非常之高。甚至連荀彧、郭嘉,他們也是先投袁紹,再投曹操。卻沒有人罵他們‘不忠’。

這是爲何?

說到底,那個時代,不但是主擇臣,臣亦擇主。

他們投奔一個人,若是覺得自己並沒有受到重用,或者是自己投奔的人並非明主。他們棄掉此人再轉投他人,也並沒有人會說他們什麼。

但是,若一個君主待他的手下非常寬厚、非常器重,這個手下再去背叛自己的主公,就會被所有人唾罵。

田豐也是這個時代的人,他的思想也跳脫不出這個時代的侷限。

對於大漢帝國,他雖然有些感情,但是作爲一個智者,他深知大漢已經病入膏肓。

對於這個國家,他也有些心灰意冷,這從他日後投奔袁紹,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就可以看出。

田豐走到窗戶旁邊,看着掛在天上璀璨的羣星,說道:“黃巾欲想成事,難如登天。若你想爲自己手下的將士們謀求一個出路,可以先隱入山中。待天下大變之時,再擇一明主事之。”

話畢,田豐不再言語。

陳旭聞言,心中微怒。自己如此低聲下氣前來求教,田豐卻總說黃巾軍無法成事。

他是一個固執的人,有時候甚至有些偏執。聽到田豐的話,陳旭心中憋了一口氣,暗暗想到:“日後的紅軍能夠成事,我黃巾軍也不見得一定會失敗。”

想到這裡,陳旭起身,說道:“先生說言,恕旭不敢贊成。”

陳旭滿身豪氣,大聲說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只要努力拼搏,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我黃巾軍正缺乏像先生這樣的大才,先生若肯加入黃巾軍,某必定對先生言聽計從,並執以弟子之禮。”

這個時候的陳旭,不再是那麼謙卑,反而有些霸氣外露。

聽着陳旭的話,田豐目露奇色,在口中默默唸叨着陳旭剛纔所說的話。

以上的那句話,是後世蒲松齡所寫的自勉對聯。東漢時期,雖然有不少對仗工整的詞句,但是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聯。

陳旭所說的兩句話,對仗工整而且通俗易懂,並且表現出了一種不怕艱險,奮發向上的大氣魄。

細細打量着陳旭,田豐搖了搖頭,口中說道:“可惜,真是可惜啊!”

他與陳旭雖然交談的時間不長,但是通過陳旭的一些事蹟,以及他言談之中所表露出來的野心。田豐知道,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胸有壯志。

胸懷寬廣,心存仁義,求賢若渴。可以說,陳旭所擁有的品質,已經初步具備了雄主之風。

在田豐看來,陳旭若是出身世家大族,以他現在所展露的才能與野心,若是果真遇見天下大變,未嘗沒有成事的可能。

他之所以說‘可惜’,既是爲了陳旭的出身而嘆息,又是爲了陳旭投奔黃巾而嘆息。

說到底,田豐並不看好黃巾軍的未來。

搖了搖頭,田豐說道:“你若是無事,還請離開吧。現在投奔黃巾,無異於自尋死路,我是不會如此行事的。”

話畢,田豐轉身凝望夜空,不再理會陳旭。

陳旭眼中光芒一閃,突然上前一步,一掌擊向田豐的後腦勺。田豐只覺天昏地暗,昏迷了過去。

抱住正要倒在地上的田豐,陳旭口中喃喃自語:“對不起了,你不同意,我只好如此行事。”

第110章 議事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807章 勸降第319章 邀戰第88章 矛盾論第80章 前途堪憂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528章 安置第558章 張鬆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289章 疑惑第472章 劫營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686章 遭遇戰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542章 子午谷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205章 罷兵第281章 往事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747章 快來了第54章 約戰第12章 太平道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20章 重逢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630章 縱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134章 褚燕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298章 獅虎鬥第460章 大捷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235章 鮑信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30章 缺糧第51章 欲擒故縱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286章 劍道第763章 綠洲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76章 文昭論戰第744章 糾結第78章 折服第449章 說客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231章 遭遇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16章 挾持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853章 陳駿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107章 身亡?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580章 抉擇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349章 奪權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26章 易首邀酬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535章 仲達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251章 祭奠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31章 練兵第928章 拜將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30章 缺糧第1005章 回家第578章 獻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299章 大婚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385章 鴻門宴
第110章 議事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807章 勸降第319章 邀戰第88章 矛盾論第80章 前途堪憂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528章 安置第558章 張鬆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289章 疑惑第472章 劫營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686章 遭遇戰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542章 子午谷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205章 罷兵第281章 往事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747章 快來了第54章 約戰第12章 太平道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20章 重逢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630章 縱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134章 褚燕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298章 獅虎鬥第460章 大捷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235章 鮑信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30章 缺糧第51章 欲擒故縱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286章 劍道第763章 綠洲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76章 文昭論戰第744章 糾結第78章 折服第449章 說客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231章 遭遇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16章 挾持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853章 陳駿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107章 身亡?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580章 抉擇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349章 奪權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26章 易首邀酬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535章 仲達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251章 祭奠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31章 練兵第928章 拜將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30章 缺糧第1005章 回家第578章 獻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299章 大婚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385章 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