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城東北方五十里處,一支鐵騎正馬不停蹄的向熊本城趕來。這正是司馬懿派出的虎豹騎,用以支援狗古智卑狗,而帶領這支兵馬的卻不是司馬懿的親信,而是獨眼夏侯惇。
虎豹騎的鐵蹄在乾燥的土路上揚起沖天的塵土,幾裡地之外都能看到。這一路上,他們幾乎沒有受到阻礙。因爲各處狗奴國的守軍們都得到狗古智卑狗的敕令,指示他們遇到魏軍不得阻攔,因爲他們是來助狗奴國平叛的。
當下狗古智卑狗所完全把持的狗奴國朝廷對這場事便公開的說辭是這樣的,卑彌弓呼本決定接受狗古智卑狗的決定,不料被幾名主戰派的將官得知,而後他們發動了叛亂,並且刺殺了卑彌弓戶。除了他們,參與叛亂的還有諸多狗奴國官員和將官,甚至幾名卑彌弓呼的成年子女也參予其中。辛得狗古智卑狗及時反擊並擁立了卑彌弓呼一名年僅三歲的兒子爲王,方纔未讓他們得逞。但是還有些地方官吏以及在王都外獨自帶兵的將官也參予到這個陰謀中,他們還在蠢蠢欲動,所以狗古智卑狗請來了魏軍協助剷除這些反賊。
待夏侯惇的三千鐵騎出現在熊本城城門口時,狗古智卑狗早已等候在此。他畢恭畢敬的以漢地禮節對夏侯惇拜了三拜。夏侯惇也跳下馬,禮節性的給他回了個禮貌,但是夏侯惇那隻獨眼中還充斥着不屑。夏侯惇是打心眼裡瞧不起這賣主求榮之人,本來他是不想做這趟差事的,但不知道爲什麼司馬懿偏偏選了他來。要知道平日裡,凡是重大的事情,司馬懿能用自己的心腹親信就用自己的心腹親信。
只是夏侯惇那隻獨眼向城頭撇了瞥,不禁吸了口涼氣。原來那城頭上掛滿了人頭,黑壓壓一片,煞是恐怖。狗古智卑狗看在眼裡,立刻解釋道:“夏侯將軍這些都是反賊和他們家眷的人頭。掛在這是爲了警示狗奴國的民衆。”
而後狗古智卑狗又開口說道:“夏侯將軍,此番來熊本,一路上沒遇到什麼阻礙吧。”
夏侯惇方纔甕聲甕氣的答道:“基本沒有,但有那麼一兩股不知好歹的,帶着幾百兵卒來攻襲某的部旅時,被某的鐵騎輕易擊潰,所有兵將皆被斬殺!”
狗古智卑狗聽了卻哈哈大笑起來道:“殺的好!這些都是反賊。想不到夏侯將軍還沒到達熊本就爲我狗奴國除掉了一兩股反賊。不過當下九州南部還有幾股反賊未曾剿滅,還需夏侯將軍多費些心。”
他頓了頓,話鋒一轉又說道:“今日夏侯將軍初到鄙國,還在鞍馬勞頓之中,這些都以後再說。某已備好了酒宴,爲夏侯將軍接風。”
不久,夏侯惇就和狗古智卑狗一起出現在熊本城的王宮大殿之上,狗奴國的羣臣們早已等候在此。當然這些人大多數是狗古智卑狗的心腹,即使少部分不是,那也都是唯唯諾諾,隨波逐流之人。之所以酒宴是在王宮大殿上舉行,是因爲狗古智卑狗以三歲新王代表的名義宴請夏侯惇。
酒宴開始後,狗古智卑狗和衆人頻頻向夏侯惇敬酒,極盡阿諛奉承之言語。這更是讓夏侯惇打心眼裡瞧不起狗古智卑狗,所以從頭到尾也沒有多少言語。但是如此一來,也讓夏侯惇對狗古智卑狗完全放下心來。
接下來幾日,在狗奴國兵將的引領下,夏侯惇分兵出擊,很快攻滅了熊本方圓百里內的數個城池塢堡,將那些公開反抗狗古智卑狗的狗奴國地方勢力一一剿滅乾淨。每次凱旋而歸,狗古智卑狗總是要如常酒宴款待夏侯惇和他麾下衆將。
這一日,酒宴快結束時卻有狗奴國的令兵匆匆忙忙上來,對狗古智卑狗報道:“啓稟大率,據前方細作消息。薩摩城的大夫卑彌差夫公開反叛,他向許多城池發去信函,號召諸城主合兵討伐大率,額,不是,是要合兵來攻打熊本,反叛大王!”
當夏侯惇身旁的通譯將這話翻譯給他聽後,夏侯惇張着微醺的醉眼問道:“這卑彌差夫又是什麼人?”
狗古智卑狗陪着笑臉說道:“回上國將軍的話,此人乃是鄙國先王的親弟弟。根據下臣的調查,此人也捲入到刺殺鄙國先王的陰謀之中,而且還很有可能是主謀,如此做就是爲了他自己登上王位。下臣早想率兵討伐於他,無奈此人手中握有重兵,而且那薩摩城是在崇山峻嶺所包圍的盆地之中,不易征伐,所以未敢輕舉妄動。不瞞夏侯將軍,此人是最後一個反賊。他的號召沒人會去聽,會響應他的都被將軍給剿滅掉了。”
夏侯惇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最後一個了?這有何難,明日某就帶兵去將他剿滅,完成這趟差事回去向聖上和大將軍交差!”
狗古智卑狗卻又說道:“可此人的薩摩城在一處易守難攻的盆地之中,進入盆地雖有七八條道路,可每條道路都是崎嶇難行的山路。夏侯將軍的鐵騎怕是不易在這樣的山道中穿行。”
“他有多少人馬?”
“不多,就千餘步卒,可是那道路確實騎兵不易…”
夏侯惇放下酒碗,打斷狗古智卑狗的話,毫不在意的說道:“無妨,汝給我調撥三千精銳步卒。若那山路真的難以前行,某就讓某的鐵騎封住所有進出道路的出口,然後帶着你們的三千倭兵就足以將他們平定。”
狗古智卑狗臉上浮現出大喜之色,舉起手中酒碗對夏侯惇說道:“如此,下臣就先預祝上國將軍馬到成功,旗開得勝。”
第二日太陽升起,夏侯惇早膳完畢出了自己中軍大帳一看,軍營空地上已經站滿了黑壓壓一片倭兵。原來狗古智卑狗早已爲他準備了三千精銳步卒和數名自己的心腹將領。
夏侯惇便帶着自己的鐵騎和這三千人馬浩浩蕩蕩的向西邊的熊本城開去。到了太陽西斜時,他們的兵馬就來到一道崇山峻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