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上 西北狼奉詔入京師

東漢末年君無道,軍閥各地皆鷹揚,家生逆子家顛倒,國出奸佞國不平,狼子野心終不死,日夜妄想臥龍牀,快把山門來關好,謹防虎豹與豺狼!

公元189年三月,漢靈帝劉宏駕崩,劉宏一十二歲繼位,直到他壽終正寢時年才三十四歲,在位二十二年,他這一輩子,可說是外戚與宦官宮廷之爭的犧牲品吶!

登基伊始,劉宏也曾想過要勵精圖治、重振大漢雄風。只可惜現實沒條件允許他這麼做,後來慢慢的他放任自流,迴避現實,安於享樂,任由宦官專權,外戚亂政!宦官與外戚這兩股勢力可說是較勁多年,水火難容;對此劉宏也不管不問,他想開了,你們鬥你們的,我樂我的,因此一直到他死後,宦官和外戚之間的爭鬥不但沒停止,反而是愈演愈烈!

爲什麼呢?書中代言,原來兩派在立嗣問題上又產生了嚴重分歧,劉宏有倆兒子,大兒子劉辯,是何後所生,代表了外戚集團的利益,小兒子劉協爲王美人所生,天生聰明伶俐惹人喜愛,劉宏在位的時候就嫌劉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爲人主”,想立劉協爲東宮;只因當時何皇后受寵而且他的哥哥何進官居大將軍,兵權在握,況且自古以來廢長立幼都是取亂之道,因此劉宏猶豫不決,直到189年病重,他把小兒子劉協就託付給太監大總管蹇碩啦!別看蹇碩以及十常侍這些太監好事不做,壞事做絕,唯獨對漢靈帝,那真是唯命是從、忠心耿耿;老皇一死,小劉協自然也就成爲宦官集團利益的代表了。

怎麼想辦法讓劉協登基呢?對此太監們是絞盡腦汁,設想對策,最後蹇碩決定先發制人,誅殺大將軍何進,奪下兵權,而後立劉協爲帝!只可惜他籌劃不周,圖謀泄露,反被何進得到消信,倒打了一耙,把蹇碩殺死在宮中,誅滅了九族;或許是殺蹇碩激起了何進的雄心,隨後他立馬擁立了代表外戚集團利益的劉辯爲帝,也就是漢少帝。

緊接着這位屠戶出身、飛揚跋扈的大將軍力圖清理朝綱,重整山河,剷除劉宏生前寵信、爲天下人痛恨的十常侍!又因十常侍把持朝政多年,爪牙耳目甚多,恐力所不能及,於是他聽從了中軍校尉袁紹的建議,密令調集四方猛將豪傑,領兵進京、勤王清側!

何進要調動的地方豪傑中就有涼州董卓這麼一路,這下好嘍!不幾日一紙密旨文書就從京師洛陽傳到了河東太原府時任幷州刺史的董卓手裡頭了,那位說您先等等,這可有點兒亂啊!董卓不是在美陽城麼?怎麼又跑到太原府去了?您先彆着急,聽我略作交代。

其實這也是劉宏生前玩的把戲!您想原來的幷州刺史是誰?是丁原啊!美陽城之戰結束以後,劉宏封丁原做了鎮國驃騎大將軍,命他駐守在函谷關,緊跟着劉宏就把幷州刺史這塊肥缺讓給董卓啦,等於是把丁原在幷州的權利轉讓給了董卓,漢靈帝就是想讓倆人對掐呢!他好坐收漁翁之利,可惜劉宏這命真不咋地,他要再堅持兩載也成啊!結果好戲沒趕上,自個先歸位了。

得知劉宏一死董卓那可是真是喜形於色,連蹦帶跳,手指着洛陽方向是哈哈大笑,心說你劉宏要活着的時候,我還有三分忌憚,如今弱子登基,王座不穩,我還有什麼好怕?因此得到何進的“清君側”密令後馬上收拾停當,兵發洛陽!

進洛陽得過函谷關啊!這時候丁原也起兵奔洛陽勤王去了,因此董卓這才於路暢行無阻,董卓生怕丁原搶了他的買賣,催動三軍日行一百、夜走八十,一路急行軍是直奔洛陽而來!

大軍剛走到半路,探馬在前頭得着消信,回報說京師又出大事了,什麼大事呢?原來何進召兵入京誅殺宦官的消息不甚走漏,被十常侍得知,結果太監們先下手爲強,假借何太后之命把何進宣進了長樂宮,何進一聽自個的姐姐召見他,也沒多想就來了,哪知剛進宣德殿,就被埋伏多時的甲士突起殺之,十常侍到這兒算把何進給做嘍!隨後又四處追殺何進的同黨,京師頓時是一片大亂!

十常侍的這一舉動,可算徹底把朝中的文武給激怒了!朝中幾家將校袁紹、曹操、袁術等人爲了給大將軍報仇,發動了兵變,兵圍長樂宮,隨後下達了“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軍令,誅殺宦官奸佞,那真是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由打長樂宮大殿開始,一路往後殺,什麼長秋殿、永寧殿,什麼御膳房,淋浴室,更衣室……哪兒都搜,只要搜出太監來就宰,連着一些年少無須的宮廷奴僕也死在了亂刀之下,這一通宰,把京師宦官幾乎是斬盡殺絕!當時死者就達兩千多人,史上稱這段叫“十常侍之亂”。直殺得永樂宮裡橫躺豎臥那兒都是死屍,血流成何那!

不過還是有漏網之魚,誰啊?就是張讓和段珪,這倆大太監裹挾了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從宮廷秘道逃出了西宮,又逃出洛陽城,一路北行,跑了一天一夜,就跑到了洛陽近郊的北芒山這個地方。

這天一行四人正往前走着那!突然前方是馬蹄聲揭地掀天,滾滾征塵隨風大作,一彪兇悍的鐵騎由西邊兒大道之上飛馳至眼前,可把幾個人嚇壞了,再瞧當前爲首有一人,生得虎體熊背、肚大十圍,面如藍靛,發若硃砂,好生的兇惡!來的是誰呢?正是要進京“勤王”的董卓!您說巧不巧?張讓、段珪一看唔!“魔王”來啦!沒戲了,乾脆死痛快點,自個兒抹脖子了!

這會兒董卓也看見前頭這幾個人了,倆太監抹脖子了,後面還有兩個少年,衣着脫俗,氣貌非凡,董卓不認識,旁邊他的親信謀士李儒可認識啊!跟董卓一指,說這就是漢少帝和陳留王啊!董卓一聽,吆嚯!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一朝擒雙龍啊!董卓這個樂啊!挾着小哥倆就回洛陽了,還美其名曰救駕,功高莫過於救駕嘛!魔王就這麼名正言順的開進了京師。

董卓一進京,就先以救駕有功爲名自請太尉之職,位居於百官之首,這會兒漢少帝也不敢不從;隨後董卓又想方設法的拉攏呂布,剛好手底下有個叫李肅的騎都尉,是呂布的同鄉好友,董卓不惜血本,給了李肅黃金千兩、明珠十顆、玉帶一條,命他去策反呂布,並許以高官厚祿!這呂布也是個見利忘義、反覆不定之徒,加上他早就對丁原不滿啦!禁不住引誘,結果最後是弒殺義父丁原,投奔了董卓!

這下可把董卓高興壞了!勁敵丁原已死,呂布來投,而且藉着呂布的聲威董卓連着幷州軍團也一起劃拉過來啦;這可真是一舉三得的美事!他馬上奏請少帝加封呂布爲鎮京龍虎大元帥,統領十萬禁軍,彈壓京師內外,一品正印鎮京大元帥,呂布打這會兒起可就威風大了!

不光如此,爲了進一步的籠絡呂布,董卓又收他做了義子幹殿下,因其胯下馬手中戟無人能敵,還命人特地打造了一塊金牌,上面豎着篆刻八個金字兒:神戟飛將,天下無敵!

金牌背面有“欽賜”二字。用現在話講呂布這個天下第一勇將的稱號算是通過了質量認證,得到政府、專家、廠商的三方認可,可說是品牌產品了!只可惜他先事丁原,後從董賊,還認賊做父,給人家當乾兒子,自此更是落了個“三姓家奴”的罵名,得虧到將來他又大義滅親,誅殺了國賊,到那會兒纔算把扣在頭上的這頂破帽子徹底拿掉,咱們以後再說。

自從得了呂布,整編了幷州軍後,董卓的勢力可謂如虎添翼!膽兒也更肥了,他先廢掉了木訥平庸的漢少帝劉辯,又派李儒用三杯毒酒鴆殺了劉辯、何太后母子倆,而後立劉協爲帝,也就是大漢朝最後一個傀儡皇帝-漢獻帝。

自此董卓自封爲太師國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利可大了去了,位極人臣!那真是站起來能頂破天、坐下去能壓塌地,文武百官莫敢不應;掌權以後,他愈發的驕橫跋扈,**宮女,夜宿龍牀,強徵暴斂,縱兵搶掠,屠戮百姓,可說是無惡不作;又向以前跟他有過節的朝臣們開刀,第一個就殺了與他積怨最深的老國丈張溫,還給他扣了個與袁術長期勾結,對抗朝廷的“莫須有”罪名;隨後又殺了越騎校尉伍孚,伍孚,這哥倆兒是因爲不滿他專權,殘害忠良,要刺殺他,結果被董卓識破,殺了伍孚極其追隨者,這麼說吧!但凡他發覺朝中有對他不滿他的官員,便毫不猶豫地予以剷除,殺雞駭猴,殘酷至極!整個京師洛陽都陷入了魔王的恐怖統治之下,一時間大漢社稷是暗無天日,天下人每當提及董卓二字,無不咬牙切齒!

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三十六回 下 明大義徐母責拗兒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八回 下 羣英雄立足伏牛山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十二回 下 四凶將夜圍南陽郡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十五回 上 逞勇武文聘殺四將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二十一回 下 北地槍王力挑四將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第十四回 上 金槍將單騎闖連營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十一回 下 逞武能褚貢陣前亡第六回 上 嘆時勢張俊臺抒志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十回 上 張楊府左慈收紋龍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七回 下 豪結義伏牛山現寶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十四回 上 金槍將單騎闖連營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三十九回 下 平難王擺鼎會朋友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九回 下 張雅叔常山得義子第三十六回 下 明大義徐母責拗兒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十五回 上 逞勇武文聘殺四將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六回 下 狹路逢三好漢鬥勇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三十九回 下 平難王擺鼎會朋友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三十二回 上 金戟將一招破三式第四回 下 助英雄混江龍出手第六回 下 狹路逢三好漢鬥勇第八回 下 羣英雄立足伏牛山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二十一回 下 北地槍王力挑四將第十一回 下 逞武能褚貢陣前亡第三十八回 下 衆反王明赴英雄會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十五回 上 逞勇武文聘殺四將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第六回 上 嘆時勢張俊臺抒志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二十回 上 虎威將槍挑張曼成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二回 下 釋英傑甘興霸歸服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三十八回 下 衆反王明赴英雄會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第四回 上 寡敵衆甘寧劈惡賊
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三十六回 下 明大義徐母責拗兒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八回 下 羣英雄立足伏牛山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十二回 下 四凶將夜圍南陽郡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十五回 上 逞勇武文聘殺四將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二十一回 下 北地槍王力挑四將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第十四回 上 金槍將單騎闖連營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十一回 下 逞武能褚貢陣前亡第六回 上 嘆時勢張俊臺抒志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十回 上 張楊府左慈收紋龍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七回 下 豪結義伏牛山現寶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十四回 上 金槍將單騎闖連營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三十九回 下 平難王擺鼎會朋友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九回 下 張雅叔常山得義子第三十六回 下 明大義徐母責拗兒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十五回 上 逞勇武文聘殺四將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六回 下 狹路逢三好漢鬥勇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三十九回 下 平難王擺鼎會朋友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三十二回 上 金戟將一招破三式第四回 下 助英雄混江龍出手第六回 下 狹路逢三好漢鬥勇第八回 下 羣英雄立足伏牛山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二十一回 下 北地槍王力挑四將第十一回 下 逞武能褚貢陣前亡第三十八回 下 衆反王明赴英雄會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十五回 上 逞勇武文聘殺四將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第六回 上 嘆時勢張俊臺抒志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二十回 上 虎威將槍挑張曼成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二回 下 釋英傑甘興霸歸服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三十八回 下 衆反王明赴英雄會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第四回 上 寡敵衆甘寧劈惡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