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

這時候朝中還有幾家能臣,什麼司吏校尉袁紹,驍騎校尉曹操,大司徒王允,中書令盧植,長使蔡邕等等這些人,對董卓的暴行十分憤慨!

其中單說這個曹操,乃是沛國譙郡人,表字孟德小名阿瞞,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後來過繼給了當時權傾朝野的大太監,費亭侯曹騰爲養子,並改姓曹以便繼承侯爵;因此後來都說曹操是宦官後代,他自幼熟讀兵書,曉通武略,可稱文武雙全,打小兒就表現出機智警敏、有膽有識的雄傑本色!

年少時候他也曾遊蕩無度、桀驁不羈,幹過不少荒唐事兒,曾經假裝中風騙過親叔和爹爹,跟袁紹一道兒搶過新娘,更是擅闖權勢顯赫的大宦官張讓府第遊樂玩耍,並能舞着雙戟全身而退;別看這些看似兒戲的故事,這裡頭也能看出曹操這個人從小就有心機,而且有勇有謀,因此被橋玄、許劭等當世名人看做天下奇才,治亂能臣!

曹操二十歲就被舉爲孝廉,後不久又被任命爲洛陽北都尉,當上了京城治安官後的曹操一改往日作風,他聲明禁令、嚴肅法紀,上任伊始就用五色棒活活打死了違反禁令的太監大總管蹇碩的叔父,京洛震動,自此“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等到鎮壓黃巾的時候,他又被任命爲騎都尉,率領精兵協助皇甫嵩、朱雋鎮壓剿叛,立下戰功無數!起義平定後被升爲濟南國相,又幹了一些打擊豪強、除惡去穢的大事。

後來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迴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起來;直到漢靈帝建西園軍,置八大校尉之時,曹操又被重新任命爲典軍校尉,再次出山;這時侯曹操已經三十四歲了,當時最大的願望是能當上徵西將軍,頂多再封個一家公侯,這輩子也就心滿意足了,豈知天意弄人,你越不想多得,老天爺還偏偏給你重任!

如今魔王董卓專權暴虐,曹操心中不忿,於是暗藏了一口吹毛斷髮的寶刀,名曰七星,前去刺殺董卓,也是董卓命不該絕,從牀側銅衣鏡中發現曹操拔刀在手,大聲喝止,曹操隨機應變,謊稱獻刀,這才得以脫身董府,連夜奔出洛陽,逃到了陳留郡,募鄉勇,招義兵,又暗中與朝中袁紹聯絡,這就要起兵討賊!

袁紹之前因漢少帝廢立之事也已與董卓鬧翻,怕他殺害,也找機會逃出洛陽,來到了勃海郡,袁家世代在朝爲官,號稱四代三公,那家底可太厚實了,袁氏門生故吏更是遍佈天下,影響力忒大啦!加上袁紹本人也算文武雙全,頗具英雄之氣,喜愛結交當時上層社會的名流志士,天下豪傑多有景仰其名者。接到曹操書信後也是義憤填膺,於是於初平元年(190)正月,在渤海起兵,自號車騎將軍,同時向各州郡發出了討董檄文!

袁、曹兩家這麼一扯義旗要討伐董卓,天下爲之震動!一時間士無貴賤爭赴其庭,天下羣豪也紛紛起兵響應,沒過多久十萬裡神州大地上可就起了一十八鎮諸侯反王!

哪十八鎮啊?第一鎮,後將軍汝南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南陽太守任雄。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再加上陳留的曹操,共計是十八路諸侯。(刪去原著中的劉岱這一路,加入了南陽太守任雄,任雄這一路自然要帶着咱的書膽人物張青及其手下好漢,另改原著中的南陽太守袁術爲汝南太守)各路人馬約定初平元年二月初二於盟津會師,共謀伐董大事!

到了這一天,除了西涼侯馬騰路遠道險阻未至以外,十七路諸侯是齊至盟津,有的帶兵五,六萬,有的帶個兩、三萬,各路人馬湊在一起足有五十餘萬!於盟津各自安營下寨,光這軍營連起來就有上百里,一望無際,旗幡招展,可謂聲勢浩大!曹操親自主持盟會,殺牛宰馬、牽羊擔酒,擺下筵席迎請各路英雄;衆人歃血爲盟,一致推舉袁紹爲盟主,約定三日後於盟津軍校場內駐臺拜帥,到時候挑旗祭天,誓師宣誓,共討國賊!

到了三日後這天巳時前後,各路人馬在執旗官的引領下,一個個頂盔貫甲,昂首挺胸,齊刷刷開進了校軍場內,嚯!這下人可海了去了,但見兵層層,甲層層,稱得起兵似兵山,將似將海,刀槍似麥穗,劍戟如柴蓬,光閃閃奪人二目,冷森森耀人膽寒,俗話說“兵夠一萬,無邊無沿;兵夠十萬,地皮壓顫;兵夠百萬,連天不斷”!幾十萬大軍可謂鋪天蓋地,列陣於點將臺下;再看校場內旗幡招展,號帶飄揚,各種旗幡也是數不勝數!什麼一字長蛇旗、二龍出水旗,三才分立旗、四門斗底旗,五虎巴山旗、六甲旗、七星北斗旗、八卦陰陽旗,九宮連環旗,十面埋伏旗,天罡旗、地煞旗、元神旗、寅彪旗、四向旗,飛龍旗、飛鳳旗,飛虎旗、飛豹旗……那真是各色旗,各種旗,各樣旗,旗挨旗,旗擠旗,旗碰旗,旗靠旗,旗幟鮮明,映雲遮日,“嘩啦啦”隨風飄擺,如同海潮一般!

再往旗角之下觀看,各路諸侯大將無數,個個盔明甲亮,金盔金甲的,銀盔銀甲,銅盔銅甲,鐵盔鐵甲;老的、少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紅的紅似血、白的白似雪、黑的黑似鐵、黃的黃似蟹、綠的綠似葉,大小將官各持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鐗錘抓、柺子流星、鏜棍槊棒,一個個威風凜凜、相貌堂堂;胯下各色戰馬,揚鬃撩蹄,什麼烏騅馬、艾葉青、乾草黃、火焰駒、雪裡站、紫叱撥,匹匹如飛馬神駒,天外神龍;白的如Lang滾萬朵梨花;紅的象霞卷千圈杏蕊;青的似曉霧連山;黃的比浮雲閃日。好麼!這真是人似龍騰虎躍奮,馬若雷霆電閃鳴!

各路大軍集結後不久,這時候就聽校場外面連響了九聲號炮,咚嗒咚嗒……是震天動地吶!隨着炮聲,就見打轅門外開進來一隊人馬,頭前二十四員旗牌官分列兩排,高舉着執事牌開道,緊隨其後的是五百名校刀手,個個頭戴大葉巾,手挺精鋼刀,精神抖擻,雁翅二路排開,正當中閃出幾十匹高頭駿馬,馬上端坐着的這些人個個是雄糾糾,氣昂昂,挺胸疊肚,做派非常!

不錯,來的正是十八路諸侯反王,此時就見諸人當中,四名旗牌官擎着的一把紫羅傘蓋之下有一人,但見此人生得八尺之軀,面似烏金,粗眉虎目,頭帶紫金應天曜日盔,身披鎖子連環黃金甲,外罩猩猩血大紅座蟒袍,掐金邊走金線,上繡蟒翻身,龍探爪,腰繫七星寶玉帶,腳蹬飛虎獸皮靴;金臉微沉,不怒而威!左手扣繮,右手一捻長髯,由各家諸侯王衆星捧月一般簇擁着,來到了帥臺前,不錯,來人正是如今袁氏望族的代表人物,關東軍總盟主的袁紹袁本初!

盟主一到,臺下頓時是掌聲雷動,呼喊震天;此時袁紹甩鐙離鞍下了坐馬,邁着四方步,身後兩員河北無雙熊虎大將顏良與文丑!緊跟在其身後,寸步不離,這倆可都是他的貼身保鏢,袁紹四平八穩走上了帥臺,先朝天拜了三拜,衝地叩了三叩,而後背北面南衝着臺下幾十萬義軍兒郎躬身拜了三拜;接着袁紹走到帥案前,將帥案上的令旗令箭拿起往懷中一抱,撩甲甩袍往虎皮帥椅上一坐,文丑、顏良往身後這麼一站,這時候各路諸侯頭領趕緊上前參見大帥,校場內幾十萬義軍也“呼啦啦”一起跪倒,“參拜大帥那!”十幾萬人的聲音疊加起來,那真是驚天動地!

參拜完畢後,袁紹站起身來,來到帥臺上的香案之前,這個香案是爲挑旗祭天所設,上面陳着供品,案前捆着一頭烏牛、一匹白馬,面南而跪。烏牛,白馬之前,各放一個血盆,兩側各有軍兵手持牛耳尖刀,挺胸肅立。

袁紹點燃了香案上的蠟燭,拿起一炷香,燒着以後,插在鼎內,然後跪倒。其他諸侯緊接着跪在袁紹身後。袁紹示意,文丑顏良上前操起牛耳尖刀,衝着烏牛白馬頸部就是一刀。這就叫烏牛祭天、白馬祭地。軍兵趕緊端起血盆接血,然後將血盆端在袁紹身旁,這時候曹操上來忽啦啦……扯起義軍的大旗,袁紹用手蘸了烏牛白馬的血灑幾點在旗上。然後又把大元帥的坐纛旗同樣灑上了血。隨後,四名軍兵把兩面旗拿到帥臺兩側的旗杆下,不多時候,義軍大旗和大元帥的坐纛旗是徐徐升起!

臺下衆將士眼望這兩面旗幟,熱淚盈眶,掌聲雷動。祭完大旗後,曹操將討逆檄文呈上,袁紹展開檄文,朗聲念道:“紹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羣兇。興此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共攘扶漢興邦義舉,再造天下極樂昇平。今舉九州義軍,與卓決戰!我等對天鳴誓,必將合力同心興漢除賊,如有異心,人神共戮之,望蒼天明鑑,萬衆明察!”檄文唸完,臺下早已是羣情激昂,人心澎湃,“萬衆齊心,剷除董賊!萬衆齊心,剷除董賊!……”隨着震天動地的呼號響起,袁紹奮起膽神,二次回到帥位落座,伸手抽出令箭,這就要分兵派將,兵發——洛陽!

這真是:豪傑相逢不偶然,一時會聚義全堅。未交扶佐朝中主,先有威聲震中原!究竟十八路諸侯如何討伐董卓,將在下面的第三卷洛陽風雲之虎牢關之戰中一一細表,還請您繼續關注!

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七回 下 豪結義伏牛山現寶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二十回 上 虎威將槍挑張曼成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十三回 下 文仲業二退黃巾軍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第二十回 下 獅子山還願祭英靈第十三回 下 文仲業二退黃巾軍第四十一回 下 無敵將敗逃司徒府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四十一回 上 衆英豪合戰十字街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十回 上 張楊府左慈收紋龍第三十回 下 鬥張飛無敵將施技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九回 下 張雅叔常山得義子第十二回 上 文仲業一退黃巾軍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三回 上 興國寺高僧指迷津第四十回 上 小霸王力舉千斤鼎第九回 下 張雅叔常山得義子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十回 上 張楊府左慈收紋龍第四十回 上 小霸王力舉千斤鼎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六回 上 嘆時勢張俊臺抒志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四十一回 上 衆英豪合戰十字街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十八回 下 張曼成夜走白水村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三十五回 上 十三將車輪戰徐晃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第四十一回 下 無敵將敗逃司徒府第三十九回 下 平難王擺鼎會朋友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二十九回 下 呂奉先威震虎牢關第三十五回 上 十三將車輪戰徐晃
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七回 下 豪結義伏牛山現寶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二十回 上 虎威將槍挑張曼成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十三回 下 文仲業二退黃巾軍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第二十回 下 獅子山還願祭英靈第十三回 下 文仲業二退黃巾軍第四十一回 下 無敵將敗逃司徒府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四十一回 上 衆英豪合戰十字街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十回 上 張楊府左慈收紋龍第三十回 下 鬥張飛無敵將施技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九回 下 張雅叔常山得義子第十二回 上 文仲業一退黃巾軍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三回 上 興國寺高僧指迷津第四十回 上 小霸王力舉千斤鼎第九回 下 張雅叔常山得義子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十回 上 張楊府左慈收紋龍第四十回 上 小霸王力舉千斤鼎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六回 上 嘆時勢張俊臺抒志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四十一回 上 衆英豪合戰十字街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十八回 下 張曼成夜走白水村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三十五回 上 十三將車輪戰徐晃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第四十一回 下 無敵將敗逃司徒府第三十九回 下 平難王擺鼎會朋友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二十九回 下 呂奉先威震虎牢關第三十五回 上 十三將車輪戰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