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

話說孔明自上了出師表,興師北伐,大敗曹真,罵死王朗,收了姜維,大破羌軍。志得意滿,正欲兵取長安。這日孔明坐欲帳中,忽聞帳外兵士鼓譟,片刻聞一巨響,若奔雷急墜,地爲之動。孔明正驚疑間,就見趙雲疾步進帳,呈上一盒,言適才天降火球於地,衆人觀之乃此盒耶。二人細視之,此盒似金似木,觸手光滑,孔明欲開,趙雲止之,恐內有毒物。於是孔明站於帳外遠觀,趙雲持槍挑開盒蓋,見無異動,半晌方上前觀之。見內有書曰《三國演義》。孔明屏退左右,閉帳不出,如此三日。軍中將校皆驚疑不定,第四日,孔明忽然急招衆將升帳。衆將見孔明形容枯槁,但目放神光,極爲興奮。孔明曰天降奇書,將助我大漢復興。眼下軍情緊急,需衆位將軍齊心協力,後天下可得矣。

孔明忽然一拍書案,喝道:“來人,將馬謖推出去斬了!”有兵丁進來,將馬謖推至轅門,馬謖大喊“無罪!”衆將忙跪地求告,孔明方令押回。馬謖站於帳中,雙腿兢兢,不知緣故。孔明喝道:“馬幼常!汝兄弟早從先帝,吾觀爾勤勉又通兵法,故常委以重任,不想爾恃才傲物,不聽教誨,如不嚴加管束,必將致我軍於萬劫不復之地。而今爾可有不服?”馬謖忙跪於地,口稱:“丞相開恩,馬謖願聽丞相教誨,不敢逾矩。”孔明言道:“如此你且起身,今後必按吾之計行事,萬不可隨意更改。”馬謖再三叩首,站立於旁。

趙雲等人心中疑惑,不知丞相爲何忽有此舉,想必是那天書中有甚古怪。孔明約:“昔日孟達降魏,實不得已,今我料之必以上庸來降,我等多一臂助也。”趙雲疑道:“想必孟達寄書與丞相?”孔明微笑搖首,雲奇道:“如此何以知之?”忽報鎮守永安宮李嚴令子李豐來見。孔明喚入帳中問之。豐曰:“特來報喜。昔日孟達降魏,乃不得已也。彼時曹不愛其才,時以駿馬金珠賜之,曾同輦出入,封爲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鎮守上庸、金城等處,委以西南之任。自不死後,曹睿即位,朝中多人嫉妒,孟達日夜不安,常謂諸將曰:‘我本蜀將,勢逼於此。’今累差心腹人,持書來見家父,教早晚代稟丞相:前者五路下川之時,曾有此意;今在新城,聽知丞相伐魏,欲起金城、新城、上庸三處軍馬,就彼舉事,徑取洛陽:丞相取長安,兩京大定矣。今某引來人並累次書信呈上。”衆將大驚,忙問孔明爲何未卜先知。孔明笑而不語,重賞李豐。

孔明謂衆將曰:“孟達降漢雖好,然司馬懿必得曹睿重用,此人深通韜略,實爲我生死大敵也,若此人提一軍,孟達非司馬懿對手,必被所擒。孟達若死,中原不易得也。” 忽細作人報說:“魏主曹睿,一面駕幸長安;一面詔司馬懿復職,加爲平西都督,起本處之兵,於長安聚會。”衆將雖驚愕,但也料之乃天書預警,孔明纔有此神算。馬謖曰:“何不急修書,令孟達提防?”孔明曰:“不可,孟達此人,外細內粗,必不聽我言。必差子龍走此一遭。”隨即手書一信,交於趙雲,令其即可起兵,帶五千輕騎,日夜不停,趕往新城。

卻說孟達在新城,專望心腹人回報。這日,忽報有人求見,孟達傳進,來人遮蓋頭面,不知爲誰,孟達正疑惑中,這人輕聲道:“將軍且屏退左右,我有要事相告。”孟達讓左右退下,這人露出面目來,卻是趙雲。孟達大驚,問云何以至此?雲曰丞相有書在此。孟達忙拆封視之。書略曰:“近得書,足知公忠義之心,不忘故舊,吾甚喜慰。若成大事,則公漢朝中興第一功臣也。然極宜謹密,不可輕易託人。慎之!戒之!近聞曹睿復詔司馬懿起宛、洛之兵,若聞公舉事,必先至矣。今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皆非良善,不可信也,吾已授計於子龍,汝二人需便宜行事。”孟達覽畢,謂趙雲曰:“竊謂司馬懿之事,不必懼也:宛城離洛陽約八百里,至新城一千二百里。若司馬懿聞達舉事,須表奏魏主。往復一月間事,達城池已固,諸將與三軍皆在深險之地。司馬懿即來,達何懼哉?”趙雲曰:“非也,兵法雲,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豈容料在一月之期?曹睿既委任司馬懿,逢寇即除,何待奏聞?若知閣下作反,不須十日,兵必到矣,安能措手耶?”孟達猶不信,雲曰:“丞相料事,鬼神難及,我等務必聽之。今宜告知請申儀申耽二人反魏之事,其必表面應之,私下休書於司馬懿。若此,當設宴斬之。”孟達然其言,派心腹傳於申儀申耽,曰一月後起兵反魏,暗中加緊修繕新城。申儀申耽接到密信大驚,忙修書一封,派心腹火速送於司馬懿。此時趙雲人馬,皆埋伏於上庸,金城旁,兩個送信人皆被擒獲,連人帶信送到新城趙雲手中。趙雲即招孟達前來,孟達觀信大驚,細審送信之人,大怒,提劍斬了送信人,怒道:“必斬申儀申耽之首!”趙雲止之,另找人將信送到宛城,和孟達連夜商議計策。次日,孟達設宴,請申儀申耽商議秘事,二人不知是計,皆來新城赴宴。宴中,孟達忽然大喝一聲,左右衝出,將二人縛於階下。二人大呼冤枉,孟達以書信示之,二人皆無語,孟達親提劍斬了二人。而後和趙雲商議應敵之事。

卻說司馬懿在宛城調諸路軍馬。忽又報金城太守申儀家人,有機密事求見。懿喚入密室問之,其人細說孟達欲反之事。司馬懿聽畢,以手加額曰:“此乃皇上齊天之洪福也!諸葛亮兵在祁山,殺得內外人皆膽落;今天子不得已而幸長安,若旦夕不用吾時,孟達一舉,兩京休矣!此賊必通謀諸葛亮。吾先擒之,諸葛亮定然心寒,自退兵也。”長子司馬師曰:“父親可急寫表申奏天子。”懿曰:“若等聖旨,往復一月之間,事無及矣。”即傳令教人馬起程,一日要行二日之路,如遲立斬;一面令參軍樑畿齎檄星夜去新城,教孟達等準備徵進,使其不疑。樑畿先行,懿隨後發兵。行了二日,山坡下轉出一軍,乃是右將軍徐晃。晃下馬見懿,說:“天子駕到長安,親拒蜀兵,今都督何往?”懿低言曰:“今孟達造反,吾去擒之耳。”晃曰:“某願爲先鋒。”懿大喜,合兵一處。徐晃爲前部,懿在中軍,二子押後,遂星夜催軍前行。

卻說孟達在新城,每日調練軍馬,只待魏兵到,忽報參軍樑畿來到,孟達迎入城中。畿傳司馬懿將今日:“司馬都督今奉天子詔,起諸路軍以退蜀兵。太守可集本部軍馬聽候調遣。”達問曰:“都督何日起程?”畿曰:“此時約離宛城,望長安去了。”達心中暗自冷笑,遂設宴待了樑畿,送出城外,第二日,孟達另換上大漢旗號,發諸路軍馬,欲取洛陽。忽報:“城外塵土沖天,不知何處兵來。”孟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着“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達令扯起吊橋。徐晃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令城上亂箭射下,魏兵方退。孟達恰待開門追趕,四面旌旗蔽日,司馬懿兵到。孟達登城遍視,只見魏兵四面圍得鐵桶相似。忽見兩路兵自外殺來,旗上大書“申耽”、“申儀”。孟達也引本部兵大開城門殺出。徐晃拍馬迎上,大叫曰:“反賊休走!早早受死!”達挺槍迎戰徐晃。二人戰了十合,達不是對手,拍馬便走,徐晃提斧趕來。司馬懿指揮兵馬正欲搶城,就見申儀陣中,一員老將縱馬衝入魏軍陣中,衆軍皆不能當,司馬懿眼見後軍若波開浪裂,這員將轉眼衝到馬前,卻不識得是誰。就聽徐晃大喝一聲:“趙雲休傷我主將,徐晃來也!”徐晃提斧架住趙雲鋼槍,二人戰在一處。司馬懿聞趙雲到此,心中驚駭,思必中了諸葛亮之計,忙令三軍後撤。孟達復殺回來,提槍縱馬,直取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二人齊出,拼死抵住孟達,司馬懿急忙指揮軍隊後撤。這邊徐晃和趙雲大戰五十回合,徐晃被趙雲殺得斧法散亂,遍體是汗。就見趙雲大喝一聲,一槍刺中徐晃額頭,徐晃翻身落馬。衆軍救回寨中,徐晃血流不止,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司馬懿令人扶柩還洛陽安葬。

卻說司馬懿敗回營中,另司馬昭與參軍樑畿領五萬兵馬屯於新城之外,隨時監視孟達兵馬,但有異動,需飛報司馬懿。司馬懿自引兵到長安城外下寨。懿入城來見魏主。睿聽聞上庸三城丟失,大驚曰:“朕前一時不明,誤中反間之計,悔之無及。今達造反,卿等若不能制之,兩京休矣!”懿奏曰:“臣聞申儀密告,恐往復遲滯,故不待聖旨,星夜而去。然諸葛亮實在厲害,用謀神出鬼沒,臣中諸葛亮之計也。請聖上責罰”言罷跪倒於地。睿無奈曰:“卿之學識,不下於諸葛亮!然久未領軍,初戰不防,實朕之過也。公明將軍亡於國事,實在心傷。”遂賜司馬懿金鉞斧一對,後遇機密重事,不必奏聞,便宜行事。就令司馬懿出關破蜀。懿奏曰:“上庸之處,有臣子在旁牽制,量孟達不敢輕舉妄動。如要對陣諸葛亮,則臣舉一大將,可爲先鋒。”睿曰:“卿舉何人?”懿曰:“右將軍張郃,可當此任。”睿笑曰:“朕正欲用之。”遂命張郃爲前部先鋒,隨司馬懿離長安來破蜀兵。

正是:既有謀臣能用智,又求猛將助施威。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
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