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

話說遼東公孫淵稱王造反,邊官報知魏主曹芳。芳大驚,乃召曹休、司馬懿入朝計議,休笑曰:“公孫淵作反,實乃以卵擊石耳,吾願親提大軍,北擊遼兵,不日即取淵首級獻上。”芳大喜,問司馬懿如何,懿笑而不語。芳問誰可爲將?休曰:“夏侯淵有四子:長名霸,字仲權;次名威,字季權;三名惠,字稚權;四名和,字義權。霸、威二人,弓馬熟嫺;惠、和二人,諳知韜略:此四人常欲爲父報仇。臣今保夏侯霸、夏侯威爲左右先鋒,夏侯惠;夏侯和爲行軍司馬,共贊軍機,以退遼兵。”芳然之,遂封休爲大都督,領兵二十萬,去戰公孫淵。

曹休帶了人馬,令夏侯霸爲先鋒,引前部兵先到遼東下寨。哨馬飛報公孫淵。淵令卑衍,楊祚分八萬兵屯於遼隧,圍塹二十餘里,環繞鹿角,甚是嚴密。卑衍與楊祚商議曰:“若魏兵來攻,休與交戰。彼千里而來,糧草不繼,難以持久,糧盡必退;待他退時,然後出奇兵擊之,曹休可擒也。此乃以逸待勞之計。

卻說曹休到了遼東,令夏侯霸出營罵戰,卑衍,楊祚閉門不戰,休欲待攻其營寨,奈何防禦嚴密,人不能近,若硬攻,則遼軍亂箭齊發,魏軍不得寸進,只得遙相對峙。 時值秋雨連綿,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兵皆在水中,行坐不安。行軍司馬夏侯和入帳告曰:“雨水不住,營中泥濘,軍不可停,請移於前面山上。”休怒曰:“捉公孫淵只在旦夕,安可移營?如有再言移營者斬!”遂無人敢言。軍士飢寒交迫,皆有怨心。

是夜,風雨大作,魏兵正自飢寒,忽聞殺聲振天,卑衍,楊祚分兵兩路來劫魏營。曹休不防,營中大亂,人馬自相踐踏,死者無數。休急備馬,卑衍殺到,一箭正中曹休後腰,休大叫一聲,幾乎落馬。卑衍大喜,縱馬來擒曹休,一邊夏侯霸殺出,奮力殺退卑衍,保曹休逃出營去,夏侯威整頓兵馬,殺退卑衍,楊祚,正待反攻其營寨,就見公孫淵引軍自襄平城殺出,魏軍兵無戰心,一觸即潰,夏侯威只得棄了營寨,向南而撤,淵隨後掩殺,魏兵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殺至天明,公孫淵方回。夏侯威尋着夏侯惠,夏侯和二人,收拾兵馬,折損大半。待尋得夏侯霸與曹休,眼見休箭傷甚重,幾人商議,只得撤兵回師。

曹休回了許昌,箭傷發作,雖遍請名醫,然病體日漸沉重,自知命不久矣,乃喚曹爽入見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何天絕吾也,今汝代吾之位,早晚防備司馬懿爲上。”爽執休手流涕不止,當晚休死於府中。魏主曹芳聞之,甚是傷感,令厚葬之。

卻說公孫淵勝了曹休,士氣大振,遂揮軍南下,攻打北平。幽州刺史毋丘儉親駐北平防守,淵攻打甚急,北平城高池深,淵久攻不下,毋丘儉連發書信,向許昌求救。

魏主曹芳見信大驚,乃召曹爽、司馬懿入朝計議。爽自知用兵差司馬懿遠矣,遂諫懿領兵。芳問懿何計可破賊?懿奏曰:“臣部下馬步官軍四萬,足可破賊。”芳曰:“卿兵少路遠,恐難收復。”懿曰:“兵不在多,在能設奇用智耳。臣託陛下洪福,必擒公孫淵以獻陛下。”芳大喜,即命司馬懿興師征討公孫淵。

話說長安城中,孔明聞曹休死,司馬懿出軍遼東,便修書一封令人秘密送於曹爽,爽拆視之,書曰:“大漢丞相諸葛亮頓首,亮雖與公有殺父之仇,然其時兩軍交戰,各爲其主也。吾與曹子丹,雖爲敵,亦爲友也。實不忍見公枉死也。司馬懿狼顧之臣,久之必反。亮嘗聞疏不間親,魏國雖以曹姓,而不日即改姓司馬也。今國主曹芳年幼,曹休新亡,權皆在司馬懿也。公貴爲皇親,然性命皆握於司馬掌中也,待其回軍之日,便是公頭落之時。公死事小,魏改姓事大,想武帝曹公何等英雄,然子孫皆無全屍也,實令亮不忍。望公三思,勿使吾言成真也。”曹爽看罷,半晌不語,招何晏、桓範入見商議。爽以諸葛亮之書示之,二人看罷皆頷首稱是。何晏曰:“諸葛亮此信雖是挑撥離間之意,然其言之有理。司馬仲達確是我大魏心腹之患。公請恕罪,仲達之能不下於太祖武皇帝,野心則倍之。若放任其掌權,則吾等皆死無葬身之地也。”爽曰:“話雖如此,然遼東事急,非懿不能破公孫淵也。”大司農桓範沉吟半晌曰:“吾有一計,雖有損陰德,卻可除了司馬懿,令曹家天下無憂。”爽大喜,忙問計將安出。範曰:“司馬懿與公孫淵戰於北平,若敗則治其慢軍之罪,奪其兵權,令懿歸國治罪。若勝則令懿孤身回都述職,懿孤掌難鳴,必爲我擒。”何晏問曰:“若懿不奉詔,揮軍回師,我等豈不皆死矣?”範曰:“可傳密旨於幽州刺史毋丘儉,令其關閉關隘,斷懿糧草,則懿雖有大軍,然無糧必亂,屆時可就地擒之。”爽大喜,忙令人探聽司馬懿軍前狀況,隨時回報。

話說司馬懿到了北平,公孫淵聞懿兵到,擺開陣勢,卑衍出陣挑戰。懿令張郃出戰,二人戰了十合,卑衍不敵敗退,懿令三軍掩殺,公孫淵令軍士迎上,雙方殺了半晌,形勢不明。懿令孫禮率軍,衝擊敵軍右翼。北平城內,毋丘儉亦率軍殺出,淵軍大亂,卑衍、楊祚保公孫淵在亂軍中殺出,望襄平敗走。遼軍自相踐踏,死者極多。淵回到襄平,收拾敗軍,折損二萬餘。忙令卑衍楊祚二人再屯兵遼隧,似戰曹休一般,依舊堅守莫出。淵自守襄平,欲待司馬懿兵疲,趁勢出擊。

張郃引前軍到了遼隧,討敵罵陣,卑、楊二人閉門不出。郃見其大寨防守嚴密,不敢貿然攻打。司馬懿大軍到,張郃令人報知司馬懿。懿笑曰:“賊不與我戰,欲老我兵耳。我料賊衆大半在此,其巢穴空虛,不若棄卻此處,徑奔襄平;賊必往救,卻於中途擊之,必獲全功。”於是勒兵從小路向襄平進發。

卑、楊二人正在營中商議忽報:“魏兵往南去了。”卑衍大驚曰:“彼知吾襄平軍少,去襲老營也。若襄平有失,我等守此處無益矣。”遂拔寨隨後而起。早有探馬飛報司馬懿。懿笑曰:“中吾計矣!”乃令張郃、孫禮,各引一軍伏於遼水之濱:“如遼兵到,兩下齊出。”二人受計而往。早望見卑衍、楊祚引兵前來。一聲炮響,兩邊鼓譟搖旗:左有張郃、右有孫禮,一齊殺出。遼軍大亂,張郃一槍刺卑衍於馬下。懿驅兵掩殺,楊祚引敗兵奔入襄平城去,閉門堅守不出。魏兵四面圍合。

次日,司馬懿令軍士攻城,襄平防守嚴密,懿數攻不下。遂屯兵城外,如此兩月有餘,軍士皆疲,有人進言退兵,皆被懿喝退。又過數日。是夜,懿出帳外,仰觀天文,忽見一星,其大如鬥,流光數丈,自首山東北,墜於襄平東南。各營將士,無不驚駭。懿見之大喜,乃謂衆將曰:“五日之後,星落處必斬公孫淵矣。來日可併力攻城。”衆將得令,次日侵晨,引兵四面圍合,築土山,掘地道,立炮架,裝雲梯,日夜攻打不息,箭如急雨,射入城去。

公孫淵在城中糧盡,皆宰牛馬爲食。人人怨恨,各無守心,欲斬淵首,獻城歸降。淵聞之,甚是驚憂,乃與子公孫修密議停當,選下一千人馬,當夜二更時分,開了南門,往東南而走。淵見無人,心中暗喜。行不到十里,忽聽得山上一聲炮響,鼓角齊鳴:一枝兵攔住,中央乃司馬懿也;左有張郃,右有孫禮,二人大叫曰:“反賊休走!”淵大驚,急撥馬尋路欲走。早有張虎、樂綝之兵,四面圍得鐵桶相似。公孫淵父子,只得下馬納降。懿在馬上顧諸將曰:“吾前夜丙寅日,見大星落於此處,今夜壬申日應矣。”衆將稱賀曰:“太尉真神機也!”懿傳令斬之。公孫淵父子對面受戳。司馬懿遂勒兵來取襄平。城中人民焚香拜迎,魏兵盡皆入城。懿坐於衙上,將公孫淵宗族,並同謀官僚人等,俱殺之,計首級七十餘顆。出榜安民。就將庫內財物,賞勞三軍,停軍十日,欲班師回都。

話說曹爽在許昌,聞得司馬懿大勝,斬了公孫淵,即修書一封,令幽州刺史毋丘儉緊守關隘,勿放司馬懿一兵一卒回都。同時全城捕拿司馬懿親信。懿家小皆被軟禁,只懿三弟太傅司馬孚見勢不好,提前走脫,快馬加鞭,日夜不停,直奔襄平,較曹爽信使竟快了一日。懿正欲回軍,突見孚求見,心中疑惑,忙令進見。孚見了兄長,放生大哭,曰全家被曹爽所擒,只己一人逃脫。懿大驚,與孚商議對策,孚曰:“爽若要擒兄長,必令毋丘儉關閉關隘,斷絕糧草,則兄必爲所擒。現趁儉不防,即可擒之,則可無憂也。”懿大喜,派人傳話曰公孫淵舊部作亂,即刻請毋丘儉來商議軍情。

正是:天不該絕奸雄命 國內又再起刀兵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
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