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

話說諸葛恪隨李豐到了長安,見了孔明,哭拜於地曰:“小侄全家皆被孫權所殺,望叔父看在小侄亡父份上,與小侄報仇。”

孔明忙扶起細問,恪俱言原委。孔明曰:“此乃司馬懿之反間計也,孫仲謀雖是英雄,未必不識此計,然其疑心甚重,只是苦了賢侄一家。”恪咬牙切齒,誓要報仇。孔明曰:“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今我國新佔長安隴右,民心未穩,需休養生息,不宜再動刀兵,汝且去上庸孟達處,聯絡舊部,打探消息,若東吳一旦有變,即可長驅直入,直取荊州,後報仇有望也。”恪然其言,拜謝再三,取了孔明將令,赴上庸去也。

孔明遂召費禕、蔣琬商議,二人皆言要休養生息。費禕曰:“現下魏國失了長安,潼關,民心動盪,若得數年修養,恐元氣又復也。”孔明笑曰:“吾有一計,可教魏國不戰自亂。”費禕、蔣琬忙其詳。孔明曰:“吾觀天書,魏主曹叡實乃好大喜功,酒色之徒。今賢明納諫,皆因我軍攻城掠地,東吳虎視眈眈也。不如請聖上做書一封,與曹魏罷戰,使人通東吳,亦與曹魏講和。則外敵一去,曹叡自現原形也,丞相再多獻美女珍玩,叡必不理政務,禍亂國家也。若真如此,叡數年後必死。我國只需以逸待勞,後趁勢而伐,天下可定!”二人大喜。孔明遂召回馬謖、魏延,換高翔去守潼關,以示不防。又上表後主劉禪,求兩國罷戰。劉禪遂下國書,與使者帶往洛陽。孔明又使人告東吳,孫權因失了諸葛恪,陸遜病重,正不欲興兵,見信大喜,忙修國書送到洛陽。

魏主曹叡見蜀吳皆來書罷戰,心中大喜,忙回書應允。詔司馬懿收兵回都。封懿爲太尉,總督軍馬,安鎮諸邊。懿拜謝去訖。孔明安撫各郡百姓,鼓勵農耕,推廣馬鈞所造水車,於是關西各處民心皆安,百姓樂業。孔明又送曹叡美女百人,珍玩無數,叡心甚喜,以爲蜀漢再無爭奪之心,遂在許昌大興土木,建蓋宮殿;又於洛陽造朝陽殿、太極殿,築總章觀,俱高十丈;又立崇華殿、青霄閣、鳳凰樓、九龍池,命博士馬鈞監造,極其華麗:雕樑畫棟,碧瓦金磚,光輝耀日。選天下巧匠三萬餘人,民夫三十餘萬,不分晝夜而造。民力疲睏,怨聲不絕。令巧匠造高臺一座,臺上立一銅人,手捧一盤,名曰承露盤,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其名曰天漿甘露。又鑄銅龍鳳兩個:龍高四丈,鳳高三丈餘,立在殿前。又於上林苑中,種奇花異木,蓄養珍禽怪獸。少傅楊阜上表諫曰:“臣聞堯尚茅茨,而萬國安居;禹卑宮室,而天下樂業;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古之聖帝明王,未有極宮室之高麗,以凋敝百姓之財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紂爲傾宮、鹿臺,以喪其社稷;楚靈以築章華而身受其禍;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滅。夫不度萬民之力,以從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陛下當以堯、舜、禹、湯、文、武爲法則,以桀、紂、楚、秦爲深誡。而乃自暇自逸,惟宮臺是飾,必有危亡之禍矣。君作元首,臣爲股肱,存亡一體,得失同之。臣雖駑怯,敢忘諍臣之義?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謹叩棺沐浴,伏俟重誅。”表上,叡不省,只催督建造高臺,安置承露盤。又降旨廣選天下美女,入芳林園中。衆官紛紛上表諫諍,叡俱不聽。

卻說曹叡之後毛氏,乃河內人也;先年叡爲平原王時,最相恩愛;及即帝位,立爲後;後叡因寵郭夫人,毛後失寵。郭夫人美而慧,叡甚嬖之,每日取樂,月餘不出宮闥。是歲春三月,芳林園中百花爭放,叡同郭夫人到園中賞玩飲酒。郭夫人曰:“何不請皇后同樂?”壑曰;“若彼在,騰涓滴不能下嚥也。”遂傳諭宮娥,不許令毛後知道。毛後見叡月餘不入正宮,是日引十餘宮人,來翠花樓上消遣,只聽的樂聲嘹亮,乃問曰:“何處奏樂?”一宮官啓曰:“乃聖上與郭夫人於御花園中賞花飲酒。”毛後聞之,心中煩惱,回宮安歇。次日,毛皇后乘小車出宮遊玩,正迎見叡於曲廊之間,乃笑曰:“陛下昨遊北園,其樂不淺也!”叡大怒,即命擒昨日侍奉諸人到,叱曰:“昨遊北園,朕禁左右不許使毛後知道,何得又宣露!”喝令宮官將諸侍奉人盡斬之。毛後大驚,回車至宮,叡即降詔賜毛皇后死,立郭夫人爲皇后。朝臣莫敢諫者。

卻說魏主在宮中,夜至三更,忽然一陣陰風,吹滅燈光,只見毛皇后引數十個宮人哭至座前索命。叡因此得病。病漸沉重,命侍中光祿大夫劉放掌樞密院一切事務;封曹休爲大將軍,總攝朝政。

叡病漸危,急令使持節詔司馬懿還朝。懿受命,徑到許昌,入見魏主。叡曰:“朕惟恐不得見卿;今日得見,死無恨矣。”懿頓首奏曰:“臣在途中,聞陛下聖體不安,恨不肋生兩翼,飛至闕下。今日得睹龍顏,臣之幸也。”宣太子曹芳,大將軍曹休,侍中劉放等,皆至御榻之前。叡執司馬懿之手曰:“昔劉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劉禪託孤於諸葛孔明,孔明因此竭盡忠誠,不背後主:偏邦尚然如此,何況大國乎?朕幼子曹芳,年才八歲,不堪掌理社稷。幸太尉及宗兄元勳舊臣,竭力相輔,無負朕心!”又喚芳曰:“仲達與朕一體,爾宜敬禮之。”遂命懿攜芳近前。芳抱懿頸不放。睿曰:“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戀之情!”言訖,潸然淚下。懿頓首流涕。魏主昏沉,口不能言,只以手指太子,須臾而卒;在位十一年,壽三十四歲。

當下司馬懿、曹休,扶太子曹芳即皇帝位。芳字蘭卿,乃睿乞養之子,秘在宮中,人莫知其所由來。於是曹芳諡叡爲明帝,葬於高平陵;尊郭皇后爲皇太后;改元正始元年。司馬懿與曹休輔政。休自視甚高,視司馬懿爲無物,每有大事,皆獨斷之。更兼有侄兒曹爽爲輔,爽字昭伯,自幼出入宮中,明帝見爽謹慎,甚是愛敬。爽門下有客五百人,內有五人以浮華相尚:一是何晏,字平叔;一是鄧颺,字玄茂,乃鄧禹之後;一是李勝,字公昭;一是丁謐,字彥靖;一是畢軌,字昭先。又有大司農桓範字元則,頗有智謀,人多稱爲智囊。此數人皆爽所信任。於是國中之權皆歸曹休,司馬懿亦不與爭。

話說諸葛亮修養生息五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國庫充盈,民心皆附。這一日,聞得曹叡駕崩,心中大喜,忙喚費禕、董允、蔣琬、馬謖等來商議。衆人皆曰國中兵精糧足,可以發兵伐魏。馬謖曰:“魏主年幼,曹休專權,吾有一計,可令魏國自亂,我軍可趁勢取之。”孔明問計將安出,謖曰:“遼東公孫淵久有不臣之心,若派一使臣,多攜金珠,說其造反,魏必去討伐,則司馬懿與曹休必爭兵權,魏國之亂不日可待也。”孔明大喜,依計而行。

話說曹芳年幼,曹休大權獨攬,這一日,幽州刺史毋丘儉上表,報稱遼東公孫淵造反,自號爲燕王,改元紹漢元年,建宮殿,立官職,興兵入寇,搖動北方。芳大驚,即聚文武官僚,商議起兵退淵之策。

卻說公孫淵乃遼東公孫度之孫,公孫康之子也。建安十二年,曹操追袁尚,未到遼東,康斬尚首級獻操,操封康爲襄平侯;後康死,有二子:長曰晃,次曰淵,皆幼;康弟公孫恭繼職。曹丕時封恭爲車騎將軍、襄平侯。太和二年,淵長大,文武兼備,性剛好鬥,奪其叔公孫恭之位,曹叡封淵爲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後孫權遣張彌、許晏齎金珠珍玉赴遼東,封淵爲燕王。淵懼中原,乃斬張、許二人,送首與曹叡。叡封淵爲大司馬、樂浪公。這日蜀漢使者至,以金珠相贈,說以厲害,促其造反,曰起兵之日,漢亦出兵相助,事成後平分中原。淵大喜,重賞使者,與衆商議,自號爲燕王,改元紹漢元年。副將賈範諫曰:“中原待主公以上公之爵,不爲卑賤;今若背反,實爲不順。更兼司馬懿善能用兵,西蜀諸葛武侯且不能取勝,何況主公乎?”淵大怒,叱左右縛賈範,將斬之。參軍倫直諫曰:“賈範之言是也。聖人云: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今國中屢見怪異之事:近有犬戴巾幘,身披紅衣,上屋作人行;又城南鄉民造飯,飯甑之中,忽有一小兒蒸死於內;襄平北市中,地忽陷一穴,涌出一塊肉,周圍數尺,頭面眼耳口鼻都具,獨無手足,刀箭不能傷,不知何物。卜者佔之曰:有形不成,有口無聲;國家亡滅,故現其形。有此三者,皆不祥之兆也。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輕舉妄動。”淵勃然大怒,叱武士綁倫直並賈範同斬於市。令大將軍卑衍爲元帥,楊祚爲先鋒,起遼兵十五萬,殺奔中原來。

正是:纔將土木勞中國,又見干戈起外方。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
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