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五溪2

武陵城中,大隊的蠻兵進進出出,郊外,更是有着大隊的軍卒不住的匯聚,只不過,這些軍卒都是揹着行囊,絲毫沒有進城的意思。

李嚴騎着馬,停在不遠處的軍卒中間,眼神中閃過一絲強烈的不甘,這個武陵,乃是他第一次統帶萬軍的地方,如今,也是在這裡,他卻是不得不帶着人,拱手把這座堅城給讓了出去。

如今,這裡已經不是大漢的武陵郡,而是五溪蠻王的王城!

沒錯,就在劉尚與孫策聯姻成功的那一刻,襄陽的劉表終於同意了蒯氏兄弟的主意,把這座雄城拱手讓給五溪的蠻王。爲了完全拉攏這支強悍的力量,,劉表甚至親自過來,與蠻王盟誓。

城北的郊外,已經建造了土臺,劉表將會在那裡與五溪蠻王正式結盟,從此,這五溪的蠻兵就將會成爲荊北最有力的盟友。

坐在馬車上,劉表甚至有一種意氣風發的感覺。損兵折將又是如何,只要有了五溪蠻族支持,可以說,在與劉尚的爭鬥之中,他又是佔據了上風,甚至於,若是他想,他現在就可以帶着襄陽的兵馬再次殺入荊南!

只是,一想到自己的兒子還在劉尚的手中,劉表的心中就是再想殺到武昌去,也要顧忌一下。

“琦兒,你等着,再過不久,我就派人去接你!”劉表遙望着武昌的方向,心中有着一絲濃濃的愧疚,尤其是他已經正式宣佈,將會由自己的小兒子繼承州牧的位子,這愧疚,也就是越發的深刻了。

“鎮南將軍,我家大王有請。”一個身高近丈的蠻族大漢走了過來,很鄭重的朝着劉表行禮,樣子中規中距,赫然是士人常用的禮節。這個壯漢,也沒有穿着五溪特有的服飾,反而是穿着特別定做的漢服,可是溫文爾雅的漢服在他的身上,卻是越發的顯得這人彪悍,最特別的是,他還是披散了頭髮,光着腳底板。

如此不論不類,可是壯漢反倒是很是滿意。

劉表也不見怪,反而很是親熱的湊上去,笑着拱手道:“多謝沙首領了。早就聞聽沙首領博通典籍,有空不如來我襄陽,那裡的賢士最多。”

“呵呵,大人客氣了。我不過認得幾個字而已,哪裡能夠當得起大人討教。”壯漢皮笑肉不笑,,心中很不習慣劉表這種幾乎直白的拉攏。

劉表也不介意,凡是都要慢慢來,他眼前的這個壯漢,乃是蠻族有名的勇士沙摩柯。幾乎是第一眼看到沙摩柯,劉表就是動心了,經歷了連續的慘敗,劉表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如今,他正在荊州拼命的招攬勇士,這個沙摩柯,可謂是他最滿意的一個人,可惜,暫時還不敢明目張膽的拉攏。畢竟沙摩柯的上面,還有一個蠻王。五溪事實上的話事人。蠻甘可夫。

說道甘可夫,劉表的心中又是得意起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蒯氏兄弟竟然還與這樣的人有着聯繫,如果是以前,說不定劉表會嗤之以鼻,可是現在嘛,他巴不得自己的手下都兵馬越來越多。

張魯稱王,徐州出現傳國玉璽,影響的可不僅僅是北方的羣雄,可以說,整個大漢的諸侯的野心,都開始了瘋狂的滋長。

作爲佔據南方最富庶的地方的劉表,這心中何嘗沒有激動。

“你等着,等到我與蠻族結盟。終有一天,我會讓你知道我的厲害!”劉表看着武昌的方向,恨的發狂。

………

劉尚正做着好夢,忽然感覺自己的鼻子癢癢的,忍不住連續打了好幾個噴吐,滿腔的睡意頓時不翼而飛,睜開眼睛一看,正巧與孫尚香的虎目來了一個對撞。

孫尚香的眼睛裡滿是笑意,嘻嘻笑道:“懶蟲,睡了一天了,太陽都要落山了。”

劉尚這才發現,不知道何時,自己竟然已經睡到了自己的牀上,外面的天色已經有了一絲昏沉。

他揉了揉自己的腦袋,依稀記得與孫策是在花園中喝酒,後來就感覺被一個人給抱了回來。

等等,是有人把我給抱回來的!

劉尚的老臉忍不住有些紅,因爲,他忽然發現,孫尚香身上的香味,跟自己醉後聞到的竟然一模一樣!

難道?劉尚的臉色有些變了,他抱着最後一絲希望問道:“那個,我記得似乎有人把我抱進來的。”

“是啊,正是本姑娘!你還說呢,沉的要死,害得我抱着你走了一路,胳膊都是酸了。”孫尚香抱怨道。

“完了!”劉尚忍不住把被子蒙在腦袋上,有一種大哭一場的衝動。忍不住冒出頭道:“難道你就不能扶住我嗎?”

“幹嘛要扶着你啊,你路都走不穩,我抱着你,多省事啊。”孫尚香奇怪道。

“問題是,你省事了,我可要鬧出大笑話了。”劉尚那個悔恨啊,早知道,就是少喝一點。大白天的,想他堂堂武侯,竟然被一個小丫頭給抱着走,說出去都是丟人啊。

孫尚香卻是沒有往這方面想,使勁的拖着劉尚道:“你起來的正好,剛纔賈軍師來找過你好幾次了,我大哥也派人過來詢問了。”

“文和過來了?”劉尚吃了一驚,賈詡可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他一來,準是出了大事情。劉尚急忙從牀上爬起來,穿着鞋子就跑了出去。

“鞋子穿反了!”孫尚香看的好笑,急忙提醒道。

劉尚哪裡管這些啊,匆忙跑出去,就見到賈詡正煩躁的在庭院中踱來踱去。心中頓時咯噔一聲,急忙開口道:“文和,出了什麼事情?”

賈詡看到劉尚,眼神中閃過一絲神采,急忙上前一步,沉聲道:“主公,武陵出了天大的事情!探子來報,劉表自稱襄陽侯,五溪蠻王,也建國了!”

“建國?”劉尚吃驚,更是感覺不可思議,五溪雖然是蠻族佔據,可是到底是大漢的一部分,也偶爾會有官員過去徵收賦稅,可是說道建國,還是太出人意料了。

“沒錯,就是建國!劉表親自參與,更是正式承認了五溪作爲一個諸侯王國。”賈詡語不驚人死不休,

一出口,就是石破天驚。

五溪建國,那可是赤裸裸的挑釁大漢的威儀,雖然如今全天下都是不把天子當一回事了,恐怕如今的曹操也是開始覺得天子礙眼了,可是無論怎麼說。那龍椅上,天子可是還坐着啊。

那劉表身爲漢室宗親,竟然就敢公開的承認五溪建國。劉尚震驚,孫策震驚,甚至整個天下,都是震驚!

不過震驚過後,又是一場巨大的動亂,無數人紛紛議論。

有人驚呼,“此乃大漢滅亡之始,連劉氏對於宗廟,也是沒了信心。”

也有人憤怒,揚言要起大兵討伐不臣,這一點,成都的劉璋的表現的最爲積極。就在劉表與五溪盟誓的當天,夔關的守軍突然增加了一倍。可是緊接着,又有臣子聯名推舉劉璋爲成都侯。

連表文也懶得給許昌送上一封。

只有西涼的馬騰,上了一封表文,表示願意繼續效忠天子,更表示願意帶兵進攻張魯。可是卻是石沉大海,許昌沒有任何迴音。倒是河東的劉備,令諸葛瑾做了一封洋洋灑灑的陳情書,歷數了五溪的罪狀,頗爲的震動人心,就是馬騰,也公開讚揚了劉備不愧是大漢的皇叔。朝廷的忠臣。

可是兩個人隨後不久,先後自稱了侯爵。馬騰爲西涼侯,劉備爲河東侯。整個天下,忽然間侯爵遍地,隱隱的,大漢的最後的一絲元氣,也要散去。

不過,這些都是後事,如今的劉尚,還遠遠沒有料到五溪建國所造成的危害。他只是震驚,劉表身爲漢室宗親,大漢八駿之一,竟然會如此做。

賈詡倒是很鎮定,沉聲道:“劉表如此做也無可厚非,如今主公與孫家聯盟,眼看着就要全力騰出手攻略荊北,劉表不甘心失敗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我該如何做,立刻趕回武昌,起兵攻打五溪?”劉尚陰沉着臉,心情突然變得極爲惡劣。這建安二年都還沒有到,大漢就要分崩離析了。

“沒錯,主公必須儘快回去,若是拖延,恐怕大漢其餘的地方,也會爭相效仿。那時候,主公的宗親身份,可就是沒了太多的用處。”賈詡眼神眯着,裡面閃爍着驚人的寒光。

劉尚當然知道,大漢都亡了,宗親還有個屁的用處。倒是現在,不管天子如何窩囊,如何的沒有地位,到底天下人都還是承認大漢的正統呢。

“這樣吧,文和,你先回去,帶我的話給子揚子敬,讓他們便宜行事,今天我肯定走不成,明日一早,我在帶人返回武昌。”

賈詡點點頭,又是看了看天色,現在確實不適合趕路,他只能朝着劉尚拱手,“屬下這就去,我在武昌恭候主公歸來。”

“恩。我送送你。”劉尚點點頭,拉着賈詡的手,就朝着外面走去。

“主公你的衣衫…..”賈詡遲疑道。

劉尚看了看,自己倒穿着鞋子,劈頭散發的,看上去很是不雅觀,不過他也不是太注重儀表的人,依然邁步往外面走,笑着道:“不要緊,文和要走,我說什麼也要送一送。”

更是尋來魏延,令他帶着一半人護送賈詡離開。賈詡心中感動,可是卻沒有說出來,只是朝着劉尚點了點頭,策馬出了廬江城。

城衛也不阻攔。只是有人跑去告訴了孫策。

軍營之中,孫策正與周瑜商議着軍情,五溪蠻夷建國的事情就發生在家門口,他們如何不知道,都是心中詫異,心情沉重。

與劉尚一般,孫策也不希望大漢滅亡。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有大漢的招牌擋在前面,做起事情來也要方便一些。

聽到劉尚分兵出城,孫策只是微微的皺眉,就是笑了出來,看着周瑜道:“看來我們不必操心了,五溪的事情,子任自然會去對付。”

周瑜點了點頭,雙目閃過一絲精光道:“這可難些,剿滅五溪的難度,比之剿滅山越也是不遑多讓,再加上有着劉表的幫助,兩邊的實力加起來,劉子任應對起來,也定然吃力的很。若是伯符這個時候在去跟劉子任談談,很有可能我們不用任何條件,他也會同意不插手北方的戰事。”

孫策臉色一變,最終還是搖頭,大聲道:“大丈夫一諾千金,我已經答應他了。再說,你真的以爲,五溪與劉表聯手,就能夠抗衡子任嗎?”

周瑜頓時語塞,雖然他巴不得劉尚跟劉表同歸於盡,可是他還是冷靜的,只是略微一分析其中的情況,就是明白了雙方的差距,不由的狠狠的嘆了口氣,

“不能,雖然劉表得到五溪的兵馬,兵力比之以前還要雄厚,可是他手下的將才…..哎!我估計,恐怕已經被劉尚給挖的差不多了!”

孫策一聽,語氣也是酸的不行,生氣道:“我揚州的很多大才,也被他挖了不少。那個紀靈,聽說在武昌很滋潤!那個魯肅,還是公瑾的好朋友……”

“真他孃的!”周瑜也忍不住罵出了聲,滿口都酸氣,“這人就是這麼無恥,可憐小喬妹妹,還沒有認清他的真面目……”

“咳咳……”孫策頓時尷尬起來,心中更是苦笑,以前他是不相信一見鍾情這種事情的,可是如今看來,卻是不信也得信啊。好在,他總算是尋到了一個絕色,心中多少又有些安慰,看來要找個時間,安排兩人見一見。

只是忽然周瑜與孫策眼睛又是同時凝固了,異口同聲到:“你說那個呂蒙…..”

“哎!”兩人又是同時嘆氣。

周瑜更是一種強烈的衝動,“伯符,我覺得有必要把劉子任送走,越快越好。”

第一百零七章 小戰得勝第一百零四章 戰火紛飛第三三八章 謀劃2第三十二章 攻打武昌第一百二十一章 城中計議第四十章 龍虎會第六十二章 並黃祖3第二一二章 湘水1第一百八十七章 會劉備2第六十五章 並黃祖 6第二十七章 情況危急第一百五十章 白紙第一百二十九 初見士燮第二四九章 長沙6第九十四章 亡命山林第二四一章 衡陽6第三零二章 呂蒙1第一百六十二章 打賭第二二一章 零陵1第一百二十章 高翔歸順第三五五章 結束上第三一六章 商議4第二五八章 息甲4第三四八章 下江陵2第三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一九章 條件2第四十九章 蘄春李通第三二一章 蠻地5第四章 形式嚴峻第七章 平定鄱陽第一百八十六章 會劉備第二四八章 長沙5第三四零章 謀劃4第八章 皖口水戰第六十章 並黃祖1第二三八章 衡陽3第三二三章 蠻地7第三三九章 謀劃3第六十二章 並黃祖3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先第七十九章 大閱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黃巾2第二六八章 相會2第二六一章 掀起第二二七章 零陵7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制第二十二章 千馬奔騰第二二九章 零陵9第三三三章 世家2第三十五章 甘寧歸降第二四七章 長沙4第二一九章 條件2第五十四章 開始行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遠征第一百五十二章 古怪第一百二十四章 脣亡齒寒第七十三章 宛城張繡第三二八章 殺3第二三九 衡陽4第三零零章 天下事2第一百一十八章 誘敵之計第四十七章 左伯紙第三零四章 波瀾第二七七章 家事第二四一章 衡陽6第二九六章 親事2第一百二十九 初見士燮第二六七章 相會1第三五五章 結束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去留第二七八章 家事2第八十五章 開春之時第五十八章 百人衝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伏擊高翔第一百九十五章 曹操2第七十章 夜襲黃祖營第九十八章 混亂武昌第一百六十八章 奇謀第四章 形式嚴峻第二九六章 親事2第一百二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三二八章 殺3第二九三章 國事6第三四七章 下江陵1第二六七章 相會1第十一章 皖城喬公第三二八章 殺3第二百二章 商議1第一百五十四章 逼反2第八十六章 全民墾荒第一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二八九章 國事2第五十六章 江夏之半第五十七章 江北反應第二一九章 條件2第二八八章 國事1第八十八章 喬家之內第二四零章 衡陽5第三二二章 蠻地6
第一百零七章 小戰得勝第一百零四章 戰火紛飛第三三八章 謀劃2第三十二章 攻打武昌第一百二十一章 城中計議第四十章 龍虎會第六十二章 並黃祖3第二一二章 湘水1第一百八十七章 會劉備2第六十五章 並黃祖 6第二十七章 情況危急第一百五十章 白紙第一百二十九 初見士燮第二四九章 長沙6第九十四章 亡命山林第二四一章 衡陽6第三零二章 呂蒙1第一百六十二章 打賭第二二一章 零陵1第一百二十章 高翔歸順第三五五章 結束上第三一六章 商議4第二五八章 息甲4第三四八章 下江陵2第三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一九章 條件2第四十九章 蘄春李通第三二一章 蠻地5第四章 形式嚴峻第七章 平定鄱陽第一百八十六章 會劉備第二四八章 長沙5第三四零章 謀劃4第八章 皖口水戰第六十章 並黃祖1第二三八章 衡陽3第三二三章 蠻地7第三三九章 謀劃3第六十二章 並黃祖3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先第七十九章 大閱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黃巾2第二六八章 相會2第二六一章 掀起第二二七章 零陵7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制第二十二章 千馬奔騰第二二九章 零陵9第三三三章 世家2第三十五章 甘寧歸降第二四七章 長沙4第二一九章 條件2第五十四章 開始行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遠征第一百五十二章 古怪第一百二十四章 脣亡齒寒第七十三章 宛城張繡第三二八章 殺3第二三九 衡陽4第三零零章 天下事2第一百一十八章 誘敵之計第四十七章 左伯紙第三零四章 波瀾第二七七章 家事第二四一章 衡陽6第二九六章 親事2第一百二十九 初見士燮第二六七章 相會1第三五五章 結束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去留第二七八章 家事2第八十五章 開春之時第五十八章 百人衝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伏擊高翔第一百九十五章 曹操2第七十章 夜襲黃祖營第九十八章 混亂武昌第一百六十八章 奇謀第四章 形式嚴峻第二九六章 親事2第一百二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三二八章 殺3第二九三章 國事6第三四七章 下江陵1第二六七章 相會1第十一章 皖城喬公第三二八章 殺3第二百二章 商議1第一百五十四章 逼反2第八十六章 全民墾荒第一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二八九章 國事2第五十六章 江夏之半第五十七章 江北反應第二一九章 條件2第二八八章 國事1第八十八章 喬家之內第二四零章 衡陽5第三二二章 蠻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