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

過了午後,到晡時末刻。

在短暫的休整之後,張郃大軍再次踏上了旅程。

士兵們還是昨天白日休息了一天,一晚上到今天白天都沒有睡覺,又累又困。

不得已,他只能繼續南下,等到天快黑的時候,選擇在野外露營。

沒有了被子,沒有了帳篷,沒有了牀褥,就只能找一片林地,蒐集一些枯草乾柴,勉強渡過一夜。

好在這幾日天氣都還算不錯,雖然刮北風,卻並沒有像上旬那般大雪連綿,臨近一月初春,氣溫逐漸回暖,積雪也在慢慢融化。

第二日清晨,張郃與趙睿大軍聯合約兩萬四千多人,再次啓程出發,昨日斥候探馬回報,也更加肯定了張郃的想法。

雖然心中有顧慮,但張郃還是派出了探馬去元城附近,就看到元城外早已經扎滿了營地,帳篷連綿數裡,每日都有大量軍隊在外巡邏駐守。

這些兵馬其實是張遼退走後的殘部,以及管承高順等人的軍隊,在清河國青州軍的人數約有五萬,再加上清淵和陶館等地張遼的部隊,現在在此地的青州軍總數在六萬以上。

各處戰場,包括之前在五鹿墟攔截張郃的部隊,在沙亭攔截元城的部隊,以及在沙麓山擊潰張南焦觸的部隊和南下攻打陰安的部隊,這些兵力其實是分散開的。

但現在,已經徹底集結起來,張遼一萬人還剩下八千人,管承那邊也有七八千人,還有高順五千陷陣軍,總人數兩萬多人,冒充青州軍的主力。

而實際上青州軍的主力被陳暮張飛帶走,陳暮帶着太史慈,張飛則親領兩萬大軍,總計三萬多人馬,已經在陰安等着他。

經過一個上午的艱難跋涉,這七八十里路,兩萬多大軍從昨天到現在,一直到第二日下午,才總算抵達。

張郃在隊伍最前面,瞭望地平線上的那座城市。他篤定青州軍主力已經兵臨元城,是因爲在平原上根本藏不了什麼人,一眼看過去,就能看到敵人什麼佈置。

所以當發現元城外到處都是兵馬之後,張郃就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並且也把這個信息傳達給了趙睿馬延蔣奇等將領,讓衆人心生欽佩。

順着官道前進,

道路上一個人也沒有,兩側田地間雜草荒蕪,林木遮天,枝條葳蕤垂下,景色宜人,卻少感覺少了點什麼。

田地像是許久沒有耕種,村莊房屋破敗,遠處的桑田無人修剪。張郃想了一會兒纔想起來,少了一份人煙。

“陰安爲魏郡腹地,若其他城市鄉間沒有人煙,倒還可以理解,怎麼這裡也都是這樣?”

張郃四處掃視,皺起眉頭。

古代一個縣城住不了太多人,一縣之地,百姓大多住在城外的鄉亭之中。

冀州與青州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四個多月,清河國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被遷移走,縣城外的鄉亭荒無人煙倒也正常。

但魏郡已經是腹地,敵人都被擋在魏郡周邊,陰安雖然在兗州與冀州的邊境處,可曹操還沒那膽子和冀州開戰,包括曹操來攔截張郃的理由也是無理由越境。

所以在張郃印象裡的陰安縣城,不至於說經濟多繁榮農業多發達,至少田地不應該荒蕪,村莊不應該破敗,道路上也不應該一個人也沒有。

趙睿苦笑道:“都是呂布乾的好事,自從王使君薨了以後,呂布就已經沒有人能夠再約束,從兗州撤離,竟然縱兵劫掠百姓,造成死傷無數,事後袁公責備,他卻說都是士兵行爲,與他無關。”

“呂布膽子這麼大?”

張郃眉頭皺得更緊了,在各路諸侯眼中,劫掠百姓倒也不算什麼大事,十八路諸侯討董,河內郡就是遭到各路亂兵劫掠最嚴重的一地。

但問題是魏縣可不是河內郡,袁紹也不是不把百姓當人看的河內太守王匡。

哪怕袁紹從來沒有把百姓放在心裡,可你劫掠我治下百姓,那就是打我的臉。何況相比於只會搜刮百姓,拷問錢財的王匡,袁紹至少還是懂只有百姓安定,才能夠有人源源不斷地給他提供兵力和錢糧。

所以呂布這番作派,無疑是已經在打算跟袁紹翻臉了。

“這裡面,據說有些齟齬,不知真假。”

趙睿想起了一些流言蜚語,據說袁紹想出掉呂布,派了刺客去行兇,結果被呂布察覺了,最後兩人鬧掰,雖然現在呂布還駐紮在蕩陰,但四處劫掠,恐怕是爲了逃亡而做準備。

“算了,這些都是袁公要頭疼的事情,還是管好我們自己吧。”

張郃搖搖頭,目光望向前方。

距離陰安城已經不遠,約三四里地,遙遙眺望,已經能夠看到遠處城牆,就看到城門緊閉,城樓上插着冀州大旗,隱約只看到零星幾個人影,像是完全沒有守衛。

這座城市安靜得過於異常,令人覺得非常奇怪。

過了一會兒,之前派出去向陰安城通報的斥候回來,翻身下馬,稟報道:“將軍。”

“有異常否?”

張郃詢問。

斥候道:“城上皆爲老卒,並無太大異常,我已呈上將軍大印,命他們將城門大開。”

“嗯。”

張郃點點頭,在袁紹上位之前,冀州被授予將軍之職的總共就只有四人,張郃高覽曲義袁紹,現在袁紹上位,他的將軍大印依舊有效。

既然斥候查探過沒有什麼異常,那應該就沒什麼問題,當下大軍繼續往前,過了約兩刻鐘,終於來到了城下。

離城池還有半里地,張郃就命令大軍先停下,然後自己率領着親衛靠近到城外。

城外有一座亭舍,一名老卒站在亭舍門口,臉色微微有些發白,見到張郃帶着數百親衛過來,連忙迎上去拱手彎腰道:“將軍。”

“怎麼就你一人迎接?城中守將呢?”

張郃有些不滿,即便陰安遭到劫掠,目前只有幾千殘弱老卒駐守,但城中一定最少有一個軍司馬統領,小小軍司馬,居然不親自出門來迎接自己這個將軍?

老卒苦笑道:“陰安屢次被呂將軍派人劫掠,城內也遭到襲擊,王司馬領軍拼死抵抗,可無奈兵少將寡,被呂將軍的部將一刀殺了。”

其實是被張飛殺了,但老卒被以家人性命爲要挾,不得不撒謊。

“原來如此。”

張郃的臉色緩和了許多,問道:“城中還有多少糧草,物資軍械充足否?”

老卒說道:“糧草倒還是有些,軍械......”

見他猶猶豫豫,張郃也知道了,便說道:“行了,進城再說吧。”

雖然沒有人迎接,但好歹有座城池,先休整兩日,一邊向鄴都那邊索要物資,一邊調整戰士們的狀態,等物資充沛,再考慮去解元城之圍。

老卒便在前面領路,緩緩靠近城門,就看到城門洞內,同樣有十多名老卒在迎接,一個個臉色慘白,面無人色。

見到這模樣,張郃只覺得無比奇怪,詢問道:“爾等領頭之人是何人?”

“將軍,是....是小老兒。”

一頭髮花白的老卒硬着頭皮越衆而出,聲音都在顫抖。

張郃看着他,納悶道:“你任何職?”

“暫...暫爲曲軍候。”

曲軍候之上就是軍司馬,駐守此城的軍司馬戰死,暫時由曲軍候領軍也合情合理。

只是張郃還是有些不解,皺起眉頭道:“即便城中皆是老弱之卒,也不該全是頭髮白了的老卒吧。且諸位隆冬臘月,爲何汗如雨下?

“因.......因爲......”

老卒的牙關都在打顫,如果按照那個人說的去做,自己就有可能會死。盛怒下的將軍,會不會砍死自己?

可如果不按那個人說的去做,一直跟着自己在軍中勉強活命的兒子,就一定會死。

當年冀州黃巾之亂,整個冀州滿目瘡痍。

王芬上任之後,爲了養活很多無家可歸的百姓,利用朝廷發下來的賑災款,一邊做災後重建工作,一邊將一些百姓收入軍中暫時活命。

就跟劉備當初在路上收的那批羅市賊一樣,胡志**胡勇父子三人便是在那個時候以這樣的方式入軍。

這位老卒跟胡志**胡勇父子相同,也是帶着一名兒子勉強在軍中討個生活。

十年過去,當初四十上下的漢子如今也變成了五十餘歲的老者,甚至頭髮花白,彷彿已經到了花甲之年,顯得無比蒼老。

是如實稟告,換自己一條命。

還是按照那個人說的去做,保自己兒子的一條命。

老者在那一瞬間,有過短暫的思想鬥爭。

可眼見張郃的臉色已經越來越狐疑,目光之中已經隱隱帶着一絲殺意的時候。

老者一咬牙,反倒下定了決心,沉聲道:“因爲有人讓小老兒告訴將軍,今日,就是將軍的死期!”

今日,就是我的死期?

張郃初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一時間還有點懵,沒有反應過來。

下一秒,眼中的火就噴出來了。

什麼意思?

自己纔剛剛連續打了那麼多敗仗,被追得上天入地,無所遁形,就來咒我?

我再怎麼樣,也是堂堂中郎將,豈是你這小老兒能輕辱?

噌!

張郃的馬槊是有人擡着,但他腰間卻配了環首刀,噌一聲拔出,銀光閃爍,揮刀怒喝道:“老賊安敢辱我!”

銀刃向着他砍來,老者此時像是已經坦然,閉上了眼睛,心中無慾無求,只希望那個人會信守承諾,放了自己的兒子。

可下一秒,就聽到“咻”的一聲,一支羽箭如閃電般向着張郃射來,張郃被迫只能舉刀來擋。

當!

那箭力道很大,在彈出去後,插入了地面,箭尾發出“嗡嗡”的響聲。

這一幕發生,城門洞內的諸多老卒嚇得魂飛魄散,扭頭就跑,倒也有兩個講義氣的,拉着那老者往後退去。

張郃擡眼看去,就看到城內街道盡頭,無數兵馬向着這邊涌來,爲首者正是持弓善射的太史慈,正高聲道:“張郃,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那一剎那,張郃只覺得頭皮發麻,差點沒嚇得從馬上跌落下去,但好在他及時回魂,駭然色變道:“不好,快撤,有埋伏!”

“殺!”

城樓上瞬間箭雨揮灑,大量的弓弩手開始往城外射箭。

城外的大軍猝不及防,前軍直接被射成了刺蝟,像是收麥子一樣,大片大片的士兵倒下,無數人抱頭鼠竄,整個軍隊直接崩潰。

張郃因爲纔剛跑出城門口,類似於瀑布底下的安全區,反倒是沒有被射中,但也不能再往前衝,只能往兩側跑。

然而此時城牆兩側忽然涌現無數兵馬向着他們襲來,原來是青州軍從北門和南門殺出,兩邊包抄。

前面是箭雨,左右兩側是包圍的敵軍,身後是城內的追兵,一時間張郃陷入必死絕境。

陳暮站在城樓上,看着下面狼狽不堪的張郃,朗聲道:“張郃,你死不死?”

張郃回頭仰望,露出無比恐懼的神情,如果這個時候城樓上的弓箭手調轉箭頭,所有人對準城下的他們齊射,自己必死無疑。

雖然還可以再次躲入城門洞內,可問題是敵人追兵已至,城門洞被堵死,他已經沒有任何逃生的道路。

“哎呀,可惜了,沒箭了。”

陳暮裝模作樣提了一句,箭雨逐漸停下,張郃驚恐地回頭看了眼離自己已經不足十步的太史慈,揚起馬鞭抽打在馬臀上,飛一般奔逃。

冀州軍還未開打,一輪箭雨後直接崩潰,張飛領着大軍,悍然殺出,張郃近三萬人馬,一時混亂,踩死踐踏者無數。

城外儼然變成了一片屠宰場,青州軍虎入羊羣,將戰場上攪得一團亂,無數人如無頭蒼蠅一樣亂跑。

這近三萬冀州軍顯然是完蛋了,因爲敵人離得實在太近,他們就算想丟盔棄甲逃竄,也拉不開距離,被以逸待勞的青州軍銜尾追擊,死傷慘重。

站在城樓上,眼看着張飛與太史慈追殺了出去,數萬人像是一羣螞蟻一樣在荒野上亂竄,一直過了一個多時辰,才漸漸地看不到人。

張郃軍直接潰散了,四散逃跑。而張飛與太史慈的軍隊也是四散去追擊,反倒是陰安縣城安靜下來,只剩下陳暮與侯栩。

“司命,你讓太史慈故意放慢腳步,又讓弓箭手停下來,又是在下一步大棋吧。”

侯栩笑了笑,他已經猜到了陳暮要做什麼。

仔細想想,陳暮幹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在青州剿滅徐和與司馬俱的黃巾軍,在司隸對付徐榮,又到如今對付張郃。

先讓敵人在內心深處對他產生一種懼意,一種心裡陰影。等到下一次真正再次遇到敵人的時候,且是極爲關鍵時刻的時候,那麼前幾次積累的心理陰影,就很有可能是一種突破。

也許,未來張郃再次遇到陳暮,會害怕得腳都在顫抖也說不定。因爲陳暮給他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可怕了,就連底褲穿的什麼顏色,都彷彿被他看穿。

陳暮微笑道:“張郃出身世家,爲冀州本地豪族代表,必然會被袁紹重用。此人極爲怕死,絕非意志堅強之輩,未來能否拿下冀州,一舉將如今實力無比強大的袁紹擊敗,就要看他了。”

“只是僅僅這幾次連敗,恐怕不足以動搖一位將領之心吧。”

侯栩放目遠眺,對於一名優秀的將領來說,打敗仗也不算什麼,如果打一次敗仗,就落下一輩子心裡陰影,那他跟本就不可能成爲一名優秀的將領。

所以侯栩覺得,僅僅是這樣恐怕還不夠。

陳暮看着遠處已經被張飛太史慈一路追趕,已經在向着預定地西面方向逃竄的張郃,淡然道:“所以我在後面,還給他安排了幾次驚嚇,希望他別被嚇死。”

“呵。”

侯栩眺望遠方,輕笑一聲。

心道被司命盯上的人,還真是慘,不由得爲張郃的命運而感到一陣默哀。

天色已經越來越暗,地平線上再也看不到任何人的身影。

過了片刻,陳暮轉過身,走下城樓,看到了在城牆根腳下,瑟瑟發抖的那幾名老卒,輕聲對他們說道:“你們立了功,以後一家人青州養了。”

“多謝將軍。”

諸多老卒互相對視,他們本來就是無家可歸,不得已投身軍伍,充當輔兵混口飯吃,如今能活命, 自然無不欣喜,跪下磕頭道謝。

陳暮懶洋洋地離開,侯栩在身後瞧着他那看似冷酷無情,實則面冷心善的模樣,眉宇間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這些老卒的作用,其實就是給張郃做個提醒,不然真要弄死張郃也簡單,騙進城內亂箭射死就行。

可以說,老卒們本就是第一次用來嚇張郃的工具,且還是敵人的俘虜士兵,沒有處死已經很仁義了,現在不僅讓太史慈出手相救,還養着他們,何止是恩重如山那麼簡單,簡直是再生父母。

當初司命向來都是不把人命當回事,如今,反倒開始以民爲本,能少造殺孽就少造殺孽。

看來劉使君對司命的影響還真大。

侯栩在心裡一邊想着,一邊對劉備的尊敬,不由得更加多了幾分。

能在這滿是吃人的亂世之中,依舊保留着那一份人性的底線,就連陳暮這樣的魔王,都能慢慢改變,劉使君,當真無愧爲仁義之人也。

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四章 冀州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請假條。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說明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十章 儒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說明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請假條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二十章 儒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六章 定徐州(1)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一十九章 徐晃
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四章 冀州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請假條。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說明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十章 儒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說明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請假條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二十章 儒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六章 定徐州(1)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一十九章 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