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爲什麼要有夢想?
這個問題足以摧毀所有的努力,以及那種不甘向上的積極心態。當然,同樣會摧毀痛苦的困境,以及那種種悲傷和焦慮。
爲什麼一定要有一個目標?爲什麼必須達成某種狀態?
有房子的狀態,創業融資過億的狀態,孩子吃好穿好的狀態,父母笑嘻嘻的狀態,一家人四處旅行的狀態,在事業中所向睥睨的狀態……
彷彿,如果一個人沒有目標沒有夢想,就會遭受所有人的鄙視。並且,認爲一個人安於沒有夢想的狀態,是一種罪過。
爲了彌補這種罪過,那麼必須勸說這個人動起來。而勸說的方法,永遠只有一個,就是利用恐懼。
事實上,勸說的人爲什麼要勸說呢?爲什麼別人沒有夢想,並且怡然自得處於無夢想的狀態,會讓勸說之人感到必須制止呢?難道勸說之人是一個大善人?又或者,勸說之人不忍心看到別人的沉淪?
因爲勸說之人自己牢牢抓住夢想,如果一個人可以無夢想的生活得很好,那麼自己這般辛苦爲了夢想所打拼,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就像信徒永遠都在勸說無神論者。
當然,也可以說“沒有夢想”本身就是一種夢想。這種說辭聽起來不錯,但對於斬殺並沒有什麼實際幫助。因爲我並不是追求“沒有夢想”,而是要斬殺腦子裡的虛假,那些夢想就是虛假的存在。
至於能不能斬殺結束,有沒有一種“沒有夢想”的夢想,這些不是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
或者說,不看重自己的夢想,就像去商場二樓拉屎跟去三樓拉屎這種無所謂的心態一樣,將這種隨意的心態放在自己的夢想中。
那麼,我的夢想是不是一種隨意的心態呢?是不是也在爲了這個“隨意心態”的夢想而努力呢?
袁長文笑了,因爲再次想起老師的話語。
沒有這個,你會怎樣?
不怎樣,沒有辦法達成“隨意心態”這個夢想,也無所謂。但另外一方面,當自己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就達成“隨意心態”這個夢想。
如果自己努力想要達成“隨意心態”這個夢想,自己反而沒法隨意,因爲始終有一個夢想在那裡等待實現。而當自己根本不在意“隨意心態”這個夢想的時候,反而就達成了隨意心態。
莫名其妙,豈有此理,對吧?
這也是“順則成人,逆則成仙”中的那個“逆”。
文字的侷限在此體現得淋淋盡致,再多的話語再多的解釋,都比不上自己來這裡看。一段優美詳細的文字,再怎麼描述清晰動人,也比不上直接去聽《月關奏鳴曲》,或者讓人直接咬一口蘋果。
關鍵是,這種狀態並不是什麼神奇的狀態,僅僅是停止相信腦子裡的扭曲罷了。再次重複,不是去相信什麼,而是去停止相信腦子裡的扭曲。
當然,也可以說“停止相信”本身就是一種相信。同理,這種說辭很是迷人,但對於斬殺毫無意義。因爲我根本不是爲了弄懂什麼,也不是想要達成所謂的什麼也不相信,僅僅是增哼虛假。
或者說,僅僅是想看看,恐懼那團漆黑的鬼霧,那團如此嚇人,那團讓自己沒頭沒腦跟隨衆人一起奔跑的恐懼,裡面究竟是什麼玩意。
當自己跳進來之後,就會發現所謂的恐懼根本就是建立在腦子裡的扭曲之上。所有的恐懼,都是來自於思考。這根本不需要討論什麼世界的真實性,自定義角色,“不害怕生活”就已經將恐懼丟得遠遠的。
當然,不可能完全擺脫恐懼。因爲,最深的恐懼就是恐懼“沒有角色”,哪怕是自定義角色,哪怕是處於“不害怕生活”的狀態,當面臨死亡的時候依然會恐懼。只不過,什麼時候能夠認可死神小可愛,這會跟普通人有着千差萬別。
但依然只是角色,依然是爲了豐滿角色而努力。當然,這種努力很有意義。說了很多次,斬殺才是毫無意義,真實更是無意義的鼻祖。
可惜啊,一想到自己還在恐懼的操縱之下,就恨不得立刻自殺,然後讓恐懼那個妖嬈女子傻眼。這個世界不真實,所以就算自殺也無非結束袁長文這個角色的生命。
甚至,根本就不存在袁長文這個角色,就像第一人稱遊戲換了一個軀體界面一樣。
沒有結束生命這種說法,誰的生命?沒有一個“誰”,這個“誰”都不存在,那麼談何誰的生命?
恐懼那個妖嬈女子,真的很讓人噁心。並且,我也非常喜歡這種噁心,感謝自己終於對恐懼產生了噁心。而不是像曾經那樣,卑微的跪拜在恐懼那個妖嬈女子的裙襬之下。
突然想起恐懼之王,作者對於恐懼的理解太片面。恐懼之王的招式,讓對方陷入無盡的恐懼之中,什麼家破人亡,什麼自己看重的東西被毀掉之類的。難道,主角中招,僅僅通過知道這是幻覺就可以破除恐懼?
或者說,主角中招,然後鼓起勇氣擺脫恐懼,於是就可以擺脫恐懼?什麼叫無盡的恐懼?想要擺脫恐懼這個行爲本身,就是一種恐懼。
我不想擺脫恐懼,我要跳進恐懼之中,我任由恐懼在體內衝撞。這樣,不想擺脫恐懼,反而能夠擺脫恐懼。正如“隨意心態”這個夢想,不去達成反而可以達成。
可是,這種“不想擺脫恐懼”的心態,本身又是被恐懼所驅使,因爲我知道“不想擺脫恐懼”這種心態可以帶來“擺脫恐懼”。
真是豈有此理了,哈哈。
所以,根本不是爲了擺脫恐懼,就僅僅是斬殺而已。至於斬殺的結果,斬殺能夠帶來的東西,我統統不知道。而老師的話語,那些書籍的講述,只能成爲障礙。
就像上述關於擺脫恐懼的繞口令,如果不知道,那麼就單純的只是想要進入恐懼看看那裡究竟有些什麼鬼玩意。可是,一旦知道這種進入恐懼的行爲可以擺脫恐懼,那麼立刻就變成了阻礙。
因爲,整個行爲完全就建立在恐懼之上。
老師、書籍,都是阻礙。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