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開創賭業

餘額不足

第二天,我們動身的時候,于禁在家人的攙扶下來爲我們送行。

看着他腫脹的臉,我心有不忍:“昨日無禮,動手不知輕重,望文則大人大量予以海涵。看見文則這般模樣,我心中實在不忍。”

于禁回答:“玄德大才,吾不如矣,恨不能多聚幾日與弟暢談,盼弟早日遊學歸來,我們再相聚。”頓了頓,他拉過一匹馬,說:“我看兄弟要遠行,只是騎的馬駑劣,特送弟駿馬一匹,望弟笑納。”

我騎的都是拉車的馬和搶來了的盜賊馬,這年代馬都是軍用物資,有錢都買不到,有這樣武學世家訓練出的好馬,當然卻之不恭了。

我再三稱謝,于禁又示意僕從遞給我一個布包:“昨日見吾弟觀此戟不止,我今日就將此物送與吾弟”。僕從打開布包,原來是那枝鄭渾打造的戟。

“此戟乃名家所制,價值千金,鋒利異常,弟持此戟,以弟之武藝十來個盜賊當不能近身。望弟持它行萬里,無恙歸來。”

名家、萬金,看來於禁真把我當成了雖有大才但家世平淡,孤窮無依的劉備了。

也難怪,我們日日與盜賊相處,穿的都是下人穿的衣物,說的都是盜賊用的語言,行的都是最低下人才行的禮節,當然不會有人高看你一眼了。

望着于禁那憐憫的眼光,我突然明白了。這年頭隨着土地兼併愈演愈烈,高門大閥的門第意識也越來越嚴重。不是世家教育出的人,連說話、走路、行禮的方式都標着等級的烙印。我雖然有着漢室宗親的名頭,但一看就是沒落子弟,這讓于禁感到了憐憫。

好吧,我們既來到這世界,想在這下亂世中對世人有所裨益,想能夠有機會重鑄我大漢,延續我漢民族的輝煌,就徹徹底底的融入這個社會吧。

看來,我們下一步必須找到一個儒人來教導我們這個世界的禮儀,讓我們能用這個社會的規則說話。不過,現在我先要教育于禁。

我抽出刀來,一刀劈在戟的橫枝上,刀起枝斷。老子不出刀,你真以爲老子拿的是柺杖。將刀緩緩的插入硬木鞘中,鋥亮的刀身上淺淺的菊形磨花一個一個在於禁眼前滑入鞘內,我相信,那一刻他終身難忘。低頭撿起砍下的戟枝,我說:“感君美意,無以回報,君持此戟枝,他日相會,我必憑此滿足你一個要求”。

于禁瞪大眼睛看着刀滑入鞘中:“弟之兵器竟鋒利如此,我今日方知弟昨日手下留情”。

走出鉅平縣(泰安)不遠,周毅感慨道:“我們本想改變這世界,看來改變一個于禁都這麼難,我真爲我們的將來擔心。”

我也深有感觸,這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等級鴻溝是如此之大,難怪歷史上劉備奔波一生,卻只能偏安一域。因爲這時代掌握知識的都是高門大閥的子弟,他們只會與同樣身世的人來往,而劉備只是個在名儒盧植身邊學習了兩年的貧家子弟。兩年,按我們那個時代的標準,他只是個小學二年級生。這就決定了劉備身邊人才的缺乏,雖空有諸葛之智,奈何蜀中無大將,廖化爲先鋒。

一想到這個以仁義著稱的人,現在卻壯志未酬靜靜的躺在山谷中,或許已進入虎狼之腹,我不禁悲從心來。緩一緩,我對周毅說:

“其實,要改變這一切也很簡單,你剛纔看到了吧,即使是名匠鄭渾作制的兵器也經不起這一刀。如果你的鋼廠早點建成,只要練出的鋼有這把刀一半好,我們就能在這個時代無敵,我們就可在這時代用鐵與火宣佈我們的主張。

要知道歷史總是勝利者寫的,勝利者總是喜歡把勝利的原因僅歸結爲代表着人民羣衆的利益,卻把勝利中的科技和鋼鐵的力量抹煞。

據我所知,戰國時秦國之所以滅了六國,是因爲鐵戰勝了青銅,軍隊標準化戰身了六國軍隊的無序。在當時,六國大多數人都認爲鐵是‘惡金’,會帶了厄運。只有秦軍大面積使用標準化的鐵製兵器,所以秦朝統一天下,是因爲“惡”金大量使用,給六國帶來了厄運,與秦始皇是否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無關。

漢初衛青跨大漠追擊遊牧民,並大勝之,主要是由於漢初發明瞭單邊馬蹬,這使漢朝訓練一個騎兵的時間大大縮短,並使漢騎兵解放出兩手便於戰鬥。所以衛青、霍去病才能輕騎追逐匈奴上千裡。

而我們此後的唐朝,之所以縱橫西域,所向無敵,這是因爲刀戰勝了劍,唐以前騎兵都是用雙面開刃的劍作爲主要兵器,騎兵馬上衝刺時,只能用砍削的手法對敵,而直鋒的劍在馬上衝刺時,不便砍殺,即使用刺的手法,也是容易短折,只有略微彎曲,有一定弧度的刀,才便於騎兵在馬上一掠而過,殺敵制勝。

所以,以我們兩千年先進的知識,我們完全可以在裝備上戰勝敵人,再配以先進的作戰方式,我們也能在這時代所向無敵。

還有,打仗打的就是錢,我們可以生產出先進的產品,把敵人的錢都賺光,看他怎麼備戰。

想想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只有2萬噸鋼的年產量,我就一肚子氣,4萬萬人用2萬噸鋼,就是兩萬人用一噸鋼,平攤到一人才有50克鋼,不要說刀,連每人新添一把小攮子都不夠。小日本當然會侵略中。

再想想看,即使是我們來的時代,平常人家中連擁有一把上好菜刀都是奢侈,這怎不更讓我火大。

如果我們能練出好鋼鐵,我們就能推動漢民族的發展。

如果我們成功,就有能力讓中華民族的更強大。”

說完這些話,我轉身叮囑:“周毅啊,你任重道遠。完成了這一切,你將是漢族的功臣,萬古將流傳你的名字。”

“放心,我一定會讓你滿意”,周毅說。

周毅頓了頓又說:“不過我還需要你辦到一件事,我需要這個時代的工匠數名,以便了解現在的工藝水平,當然工匠越多越好。你剛纔好像提到了一個名字叫鄭渾,我需要他的幫助。我想,只有用這時代最頂尖的人才,才能創造出超越這時代的技術。你只要把他找來,剩下的工作由我完成。”

“不過,你做好思想準備”。周毅口氣一轉,說:“這個鄭渾可不簡單,我模模糊糊的記得這個人,他好像是歷史上惟一一個以工匠身份被記入史冊的人,這樣的人往來皆權貴,你可要籌劃好。”

“好吧,我們前去濟南府,那裡是大縣,我們在那招聘工匠,順便打聽鄭渾”,我揮揮手,我們向濟南進發。

一路上,我們繼續招聘童子,招聘上來的15歲的小童不多,只有90名。而12歲以及9歲童,在到達濟南時已增加到了320名。我們把泰安招聘來的6名15歲童子任命爲他們的首領。

這六名童子我本想用“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順序,給他們命名,考慮到“天”與“地”實在值得我們敬畏,我就從玄黃開始把他們分別叫做劉玄、劉黃、劉宇、劉宙、劉洪、劉荒,其中劉玄、劉黃、劉宇、分別帶10名15歲的童子跟了周毅、高山、尹東,幫他們管理100名12歲、9歲小孩,其餘的60名15歲小孩與20名12歲小孩跟了我。

在路上,我們想出種種辦法訓練及教育這些童子。于禁曾談過這時代的治兵之法,十人人爲一什,十什爲一部、十部爲一曲、十曲爲一旅、十旅爲一軍。但我卻不十分贊同于禁的話,按現代管理學理論,一個人最多管理七個人,一個人要把他的命令傳達到十個人,這十個人在傳達到他們下面的100人,令多則亂。

我給小孩們分了組,但我並沒完全按照于禁的說法,我按照五五制給他們編隊,每五人人爲一伍,五伍爲一部、五部爲一曲、五曲爲一旅、五旅爲一師、五師爲一軍。

于禁是把後勤兵與作戰部隊混編在一起,而我要把後勤兵單獨分開按五比一的比例配置後勤部隊,同時在後勤部隊中劃分責任區,各組專門負責各作戰部隊的後勤。同時我也規定,萬一出現某個後勤組太忙,而其餘組太閒的情況,由後勤管理部門統一調配。這樣統一中有專責,專責中有統一,就可以做到忙而不亂。

在分派各組時,我專門要管亥,陳永、王志也參與其中,分派組後讓他們分別統領其中一部,其中管亥統領我所領導的部曲,這一部我都挑的是粗壯性的人才,我要教給他們軍事知識,讓他們成爲我們的護衛力量。

在這一工作中,管亥親身體驗了組織起來如臂使指的好處,因爲他現在統領的就是一支細微化的軍隊,小處見大,我相信今後他統軍再不會出現茫無頭緒的現象。

不知是我們的隊伍中有了管亥這樣猛男的原因,還是由於濟南治理的好,我們一路平安的向濟南進發。想到這時代的主要戰爭工具是馬匹,所以一路上我瘋狂的訓練自己的騎術,當然對我手下的童子我也不會放過。

在訓練中我記起西方中世紀的騎士刺槍比賽,我想這或許是一個好的訓練方法。兩個騎士持6米長的騎槍,高速相對而行,在相錯而過那電光火閃的一刻,雙方拿槍刺向對方,刺倒、刺中者勝。

在中國古代史上,不倡導競技體育,這一方面與中庸之道有關,另一方面也造成中國人懼怕競爭,遇事軟弱與退讓,我們要改變這一切,就要鑄造漢民族的競技精神。

每天,我們紮營都在小村鎮旁,這樣可以邀請一些村民、村姑到場觀看,刺激童子們的比賽意識。比賽以淘汰賽的方式進行,最後的勝利者我們獎勵五十銅子,披紅綬帶在鎮中巡遊。這種方式極大的刺激了童子們的勝利慾望,每天不用我們催,一有空閒他們便圍住幾匹馬輪流操練。

但我認爲這種方式還不夠,要想使一種遊戲流行,還必須讓不能親身參加的人,也能獲得利益,人都有都有賭性,看一下香港的賭馬有多麼狂熱就知道了,那就讓他們賭吧。

我決定讓他們用猜勝的方式賭自己的薪水,自己的晚飯,自己的鞋子等等。我接受任何下注方式,賭勝的人甚至可以不勞動由賭輸的人代勞。

這立即使大家狂熱起來,這中間尹東帶領下的人出了大力,他們一邊負責登記賭注,一邊學習算術,就象小學生作應用題一樣,邊學習邊實踐,學業突飛猛進。於是,賭博中就出現了讓分,公佈賠率等現代賭博方式。

不過,隨後發生的事件使我們改變了比賽方式,首先我們的護具不十分好,比賽中有了傷亡出現。其次,由於我們人數固定,比賽的勝利者漸漸固定在有限的幾個人上,比賽的結果變得不用猜都知道。

就在大家快失去興致時,我們把訓練刺槍騎士的方法拿來比賽,在高處吊一個鐵環,騎士持騎槍衝過,把槍刺入鐵環中勝,刺入最多者勝,就賭猜騎士能刺入幾槍,由於風力、馬速、地勢的關係,勝利變得不可預期,這再次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我不禁想,今後如果我有一片領地,我將首先在領地中開創這項運動,不花我一分錢,將領地內百姓戰鬥水品提高,而且這種提高還是自覺自願的,沒準我還能從這種賭博事業中賺到錢。這種買賣我不做,實在對不起多年的從商經歷。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管亥在這中間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他騎馬學得很快,刺槍技術最爲高超,畢竟是黃巾中數一數二的猛將,連程志遠之流也比不上。

不過陳永、王志表現出的後勤工作的天賦更讓我驚訝,他們雖然與管亥一樣不愛學習詩文,但對數字卻有着天生的敏感,我常常惡意的想,這或許是強盜的天性吧,對別人的東西總是計算的比較清楚。

我們路上慢慢的走了15天,快到濟南時,我們考覈了大家的所學。當然,優勝者是尹東的弟子,他們邊學習,邊登記賭注,我想,這大概是所謂實踐出真知吧。

雖然時間有限,他們還學不了太多的東西,但我已很滿意了。即使在我們那個時代,一個人要想學完識字與基本的計算技巧也需要六年的時間。我們的時間還長着那,足夠把他們培養成才。

不過在尹東教他們數學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由於漢代文字都是豎排,數字的寫法又頗繁複,如31寫作“三十一”,至於上百上千,那寫法就更讓人頭痛。加上是豎排法,就簡直讓人無法學習,無法忍受。

所以,我們幾個商量了幾晚後決定,此後,我們就告訴學生,數學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數字的計算必須用特殊的符號,正如我們古人用籌計算一樣,我們把從一到十的數,用特殊的符號表示(這個符號當然是阿拉伯數字了,那可是經過幾千年篩選挑出的最適合計算的符號,不過既然由我們首先使用這符號,我們就把它稱之爲:漢符)。

至於排版方式,我們就告訴童子們數學必須使用橫排版才能更好的計算,至於詩文的排版方式可以是橫排。當然,如果讓詩文也用橫排版,我想這不是一兩代人就能改變的。畢竟我們用竹子書寫已經上千年了,養成的豎排寫法也有上千年了,紙張這時才發明不久,用橫排法還不能讓人接受,但好在我國古代數學一直不發達,根本沒有沒有專業的數學課本和講授數學知識的教師。所以,我們在數學領域做的這一切阻力都不大,而我相信,這種橫排寫法會在數學領域內很快推廣。

想起我國古代,可以拿得出手的數學理論只有勾股定理,但這一定理在諸如平面幾何學、解析幾何學、阿基米德、高斯等浩瀚的數學定理的海洋中,只是一個小小的水分子。而後世也唯有拿它出來炫耀一下,就好像非洲土人只有頭上的羽毛可以炫耀一樣可悲可嘆。這種情景我們怎能讓它繼續,我決定,如果以後有機會,我能實行科舉制度的話,必須讓詩文與數學同時考試,數學要提高到與詩文同等的地位。

舊時代,酸儒會填幾個詩,會猜幾個謎語,就以爲自己才高八斗,但這種知識對科技的進步,人類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幫助不大,西方發達國家沒聽說過誰有猜謎文化。歷史上也沒聽說有人靠猜謎結束了戰爭,靠猜謎填詩打退不了兇殘的敵人,也不能讓對方政治家低頭。

當然,猜謎者皆殺之也不對,這幾千年的愛好,我們還需要慢慢的疏導,樹立一種文理並重的風氣,才能慢慢改變這一切。

就這樣,我們一路賭着,賭的天昏地暗,賭的日月無光。隨着我們越來越接近濟南,城市越來越繁華,我們獎勵的方式也花樣翻新,我購買了好看的鎧甲與頭盔,作爲獎勵獎給優勝者。這些東西本來也打算配給他們,如今反而成了榮譽的象徵被他們爭奪着。

當然,我購買這些鎧甲都不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的,對於鎧甲的防護作用我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認爲我們那個時代潛水員穿的防鯊服最具防護效果,用一個個細小的金屬環,環環相扣織出一件連頭的套裝,連鯊魚的牙都咬不透,何況普通的刀砍斧劈。

據說這種防鯊服本身也是一種西方中世紀的騎士鎧甲,由於它是環環相扣製成的,所以省去了中式鎧甲在關節部分的繁複的鑄造和連接工藝,因此更加輕便,鑄造工藝也更簡單。只需鐵匠將細環鑄好,編織它們就是婦女乾的活。同時,它也更便於運輸,平時可以團成一團,收藏或運輸,需要時只要拿起一套就是一件絕好的魚鱗鎧。

我打算到濟南召集工匠生產它,來配備我的軍隊,至於現在的鎧甲,以美觀爲主就行了。

穿上美觀鎧甲的童子們更加耀武揚威,我堅持認爲後來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使我們的學生對於賭博更狂熱。在我們經過的村落裡,由於紮寨時我故意不設圍欄,加上我們的縱容,在我們每天傍晚舉行比賽中,不時有一些村民村姑來觀看,當她們看到我們學生穿上鎧甲英武的身姿時,就有村姑不時的溜出村落。

隨我們的隊伍前行,剛開始她們只是遠遠尾隨,後來當她們隨身攜帶的食物吃完後,就直接進入我們的隊列,看到我們縱容的態度後,更是乾脆隨隊伍而行。

剛開始我心裡還有點惴惴不安,怕她們的家長或者當地的地方官員因此而找我們的麻煩。後來看到天下太平,我也就更肆無忌憚了。想來,這時代女子地位低下,大多數家庭都把她們當作賠錢貨,巴不得不出嫁妝,嫁出去。尤其在這個亂世更甚,所以她們的家庭知道她們跟隨一個遊學士子的隊伍走了,只會沒事偷着樂,那會想起來追我們。

當然,那些女子們在看到我學生脫去鎧甲的面容後,都有點失望。畢竟那時男子20歲纔算長大,纔要舉行加冠儀式(表示他可以戴帽子了),纔是成人啦。

而我的那些學生都沒有戴帽子的資格,這使她們心中很失落。幸而不久後,我看到實在無人來領取這些村姑,而她們在我們隊伍中亂串又影響了我們的隊列,便把她們編組。

我宣佈在她們家長沒來領取她們之前,她們衝誰來的,就把她編入負責對方勤務的後勤隊中。這之後,她們就安定下來,我想讓她們照顧自己的小男人也是件很快樂的事。

在我想來,當時我的學生們因此感到快樂,以至於他們更加熱情的參與到這場賭博中,每到一地,他們都加緊練着槍刺技術,希望因此自己也贏得個照顧自己的女人。但這樣做帶來的後果是,當他們成年後都娶了比自己大的妻子。

多年後有人慨嘆:大漢的數學基礎竟是在賭博這個賤業中建立的,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大漢的恥辱。

我對此說法勃然大怒,疼斥幾個腐儒:有益於國方是大學問,有利於民就是大賢人,這與它是否代表着先進性、能否體現主旋律無關。先進性、主旋律都是個屁,汝等腐儒不可理喻。

就這樣,我們慢慢的向濟南走去,25天后,濟南到了。

第四十七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八節 劫持(下)第9節 圍殺世界機械學年譜寫作資料請各位作者閱讀第23節 起航第七十七節第60節 民心可用第11節 幽州收穫第14節 尊嚴第29節 張郃進城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一節 矇騙第2節 時空隧道第四十三節第34節 東臨碣石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四節 大敗第4節 進逼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節 奪佔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一節 中計第9節 訂立國策第50節 洛水話別第三十七節第七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五節 界橋第16節 桃園結義第八十一節第37節 青州攻略第14節 兩大客商第67節 一無所有第38節 雷霆出擊第11節 幽州收穫第13節 困局第五十八節第36節 迷霧第6節 屠殺第9節 以德治國第6節 白馬銀槍第24節 規劃未來第13節 左豐索賄第三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八節 變天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下第65節 和睦相處關於商業三國進入vip的幾點說明第二十六節第25節 踏上歸途第52節 綽綽有餘第六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節 獻策第66節 斬殺第四十九節第4節 我是劉備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一節 巧舌第6節 屠殺第5節 危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一節 巧舌第五十一節第三十三節第21節 軍歌嘹亮第四十四節第4節 大將張郃第19節 意外收穫(全)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4節 大將張郃第17節 出戰黃巾第四十七節第六十一節第7節 徵召第48節 佳人有約第四十三節第18節 羅馬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8節 拜訪沮授第9節 以德治國第36節 劉備借城第7節 謀奪(下)第五十八節第6節 謀奪第68節 垂涎欲滴第39節 有借無還第14節 兩大客商第三十四節第54節 危在旦夕第12節 大賢來投第42節 驚天陰謀第39節 有借無還第八十節第10節 初到幽州第三十七節第四十節第62節 博昌會戰(中)第55節 大難臨頭第18節 羅馬第4節 進逼第六十八節第66節 亂相紛至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四節 圍困第40節 拜見恩師世界機械學年譜寫作資料請各位作者閱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三節 背信
第四十七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八節 劫持(下)第9節 圍殺世界機械學年譜寫作資料請各位作者閱讀第23節 起航第七十七節第60節 民心可用第11節 幽州收穫第14節 尊嚴第29節 張郃進城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一節 矇騙第2節 時空隧道第四十三節第34節 東臨碣石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四節 大敗第4節 進逼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節 奪佔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一節 中計第9節 訂立國策第50節 洛水話別第三十七節第七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五節 界橋第16節 桃園結義第八十一節第37節 青州攻略第14節 兩大客商第67節 一無所有第38節 雷霆出擊第11節 幽州收穫第13節 困局第五十八節第36節 迷霧第6節 屠殺第9節 以德治國第6節 白馬銀槍第24節 規劃未來第13節 左豐索賄第三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八節 變天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下第65節 和睦相處關於商業三國進入vip的幾點說明第二十六節第25節 踏上歸途第52節 綽綽有餘第六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節 獻策第66節 斬殺第四十九節第4節 我是劉備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一節 巧舌第6節 屠殺第5節 危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一節 巧舌第五十一節第三十三節第21節 軍歌嘹亮第四十四節第4節 大將張郃第19節 意外收穫(全)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4節 大將張郃第17節 出戰黃巾第四十七節第六十一節第7節 徵召第48節 佳人有約第四十三節第18節 羅馬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8節 拜訪沮授第9節 以德治國第36節 劉備借城第7節 謀奪(下)第五十八節第6節 謀奪第68節 垂涎欲滴第39節 有借無還第14節 兩大客商第三十四節第54節 危在旦夕第12節 大賢來投第42節 驚天陰謀第39節 有借無還第八十節第10節 初到幽州第三十七節第四十節第62節 博昌會戰(中)第55節 大難臨頭第18節 羅馬第4節 進逼第六十八節第66節 亂相紛至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四節 圍困第40節 拜見恩師世界機械學年譜寫作資料請各位作者閱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三節 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