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

雖然連戰連捷,但陳奇瑜仍然不敢太過奔放。

山西省內除了大同,雖然已經收復了太原府,眼見是整個府境都要收復,可陳奇瑜卻偏偏在汾州之戰後停下了腳步。

陳奇瑜上次就是因爲輕敵才被流賊鑽了空子逃走,這次復任以來一直都是小心謹慎,當然他在這個所有人都急於爭功的時候卻選擇準備穩紮穩打,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其一,太原已得,山西門戶大開,下面諸多地區雖然還被流賊佔據,但想要收復也就是一波南下的事,更何況李自成如今怕早已逃回潼關,收復太原也是遲早之事。

其二,太原府剛剛收復一個月都沒到,定然有賊寇殘餘,就連崇禎皇帝曾親自坐鎮整改過的真、保一帶都不說非常安穩,更何況汾、遼以下平陽府、澤州、潞州、沁州境內還有數不清的流寇餘孽。

正是以上這兩點,讓陳奇瑜停下腳步,開始清算得失,重新建設收復地區,制定新的剿賊計劃,官軍和流賊之間的戰爭,顯然還有一段的路要走。

陳奇瑜沒有和韃清戰鬥過,對於剿賊卻有頗多心得。

很多戰鬥明軍即便取得了優勢,也難以轉換成決定性的優勢,因爲流寇主力老營都是有坐騎的馬賊,很多時候可以打不過就跑,官軍走後又聚合起來,形成一股勢力。

曾經陳奇瑜也和歷史上的崇禎皇帝說過,流賊主力只有一個老營,一旦老營被消滅殆盡,其餘流賊只需稍稍撫慰,就可以讓他們扛着鋤頭繼續回鄉種地。

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明知這個道理卻對此嗤之以鼻,各地將帥雖然對流賊窮追猛打,但自身實力一直在損傷,流賊老營卻絲毫未動,最終總算是被拖垮。

而自崇禎三年以來,明軍中便是開始以步卒爲主,即便有少部分馬兵存在,將官們也是根本不敢追擊,生怕追擊之後被流賊殺個回馬槍而丟失寶貴馬兵資源。

所以至今李自成常有大敗,死傷的人也不少,可卻越做越大,直達到甲申年稱帝建國的地步,這裡和《大明劫》中孫傳庭說過的一句話很像:

“李自成可以輸他個十回八回,可我卻一次都輸不起。”

可想而知,孫傳庭對流賊的本質已經看得很清楚,陳奇瑜如今想法和孫傳庭差不多。

太原輸了一次已經讓明軍傷筋動骨,差點沒被李自成抓住機會一波平推,全靠崇禎皇帝御駕親征激起的士氣和禁軍的加入才扭轉過來,要是自己再失誤,就將成了天下的罪人,由不得不謹慎。

張鼐在遼州反正,說得好聽,陳奇瑜也想不明白這賊廝是打着當年車廂峽的心思故技重施,還是真心實意的要學白廣恩,難以確定之下,只得上疏請示崇禎皇帝。

對此,剛剛回到京城的崇禎皇帝卻比較釋懷,很快就決定接受張鼐的投降,不過此後轉任山海衛指揮同知,爲遊擊將軍,駐撫寧城。

並且朝廷要求張鼐徹底解散部衆,將代州城防交給官軍,隔日只帶五十名老營前往上任。

歷史上這張鼐能主動聯明扛虜,說明還有些大局意識,最後死湖南石牛寨戰死不降韃清,也算漢家勇士。

就這兩點,崇禎皇帝覺得張鼐還是應該給他最後一次機會,不過畢竟流賊降而後反之事已成習慣,很多次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靠投降死灰復燃,不得不防。

思前想後,崇禎皇帝對張鼐的處置和在太原投降的藺養成差不多,藺養成如今被打發到黃得功帳下守喜風口,張鼐則任山海衛指揮同知,調往撫寧城屯守,防備吳三桂。

其實,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交給藺養成和張鼐的都是留則有益,去之無害,可有可無的兩個地方。

喜風口自天啓年來就失去了御邊的效用,倉促之間黃得功想要恢復其效能也很困難,至於山海衛更不用說,此地的指揮使早就和遼東軍穿了一條褲子,本地衛所軍士對遼東軍懼怕更甚於朝廷。

讓張鼐去上任,要是他真的想爲朝廷盡份心力,倒有可能起到特殊效果,就算他伺機再反,崇禎皇帝也能在翻手之間將他徹底平定。

撫寧城是四戰之地,以北不遠便是山海關,以西幾裡就到了新劃分的兀良哈鎮境內,往南則是天津海防都督張名振負責,哪個都不是好相與的角色,出不了什麼大亂子。

崇禎十九年正月初三,守衛遼州的大順軍開始無條件嚮明軍投降。

解散的大順軍部衆上繳衣甲、軍械之後被髮配回原籍爲民,老營的名單被張鼐親自整理出來交給新上任的知州和守備手中,共有三百餘人。

除了那日晚上和張鼐烤火的老營以外,其餘那些都是後打聽到風聲逃過來的,這些老營中的五十人會跟着張鼐前往山海衛上任。

其餘那些人除了一些罪大惡極的被髮配回籍以外,大部分人都得到了一些衛所基層軍官的職務,被調往山東登萊、雲南、四川、宣大九邊一帶爲朝廷效力。

經過一段時日的調派,原本在遼州境內的大順軍基本不剩下什麼,大部分人被髮回原籍,其餘的就算被任命官職,也多是天南海北,再難以聚齊。

撫寧城也算是山海關附近比較大的城池之一,周圍村鎮和人口都有不少,加上地理原因特殊,今日又新入主了不少兀良哈種的蒙古人,除此之外,山海衛治所以及一些地方衙門都在城內設有總署。

張鼐走水路來到撫寧城的時候,已經是崇禎十九年正月初七,時任山海衛指揮使的許彪非常熱情的接待了他,並沒有對從前是賊人的張鼐有任何閒言碎語。

張鼐雖然跟着李自成轉戰南北,但畢竟官場上還太過稚嫩。

許彪的一番甜言蜜語之下,張鼐和手下老營毫無防範,都對這種款待非常滿意,喝的酩酊大醉,就這麼被灌倒在城內。

許彪雖然不是奉命駐守在撫寧,但畢竟是山海衛指揮使,附近就這一個撫寧還算大城,不在這裡稱王稱霸,難道還去鄉下小城住不成?

雖然在心中對張鼐深有不爽,可他卻還不敢公然殺害崇禎皇帝欽點的同知。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如今京畿一帶幾乎所有軍將都忠於大明,黃得功、楊御藩和張名振等人都是狠角色,若被問罪,自己就算手下有些軍力,在這些人手下也是毫無逃脫的可能。

所以許彪只是在第二日派家丁隊將張鼐一行人分別監管起來,不得出入,暗自修書聯絡吳三桂,打算儘快將這個燙手的山芋弄到山海關。

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完結感言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完結感言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