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

說起來,崇禎皇帝還挺有成就感的,這玩意雖說還是借用西方那一套改過來的,不過好歹也是普及線列的開始,意義肯定重大。

別管後世怎麼想朕如今搞的這些事兒,管這叫改革也好,管這叫重大轉折也罷,反正朕決定要改的,肯定就是要改的。

這種大明版的線列陣型,不僅有西方線列步兵靈活高效的特點,最主要的是適合如今明軍,理論上說,能大幅提升野戰的作戰能力。

在近距離內,明軍遂發火槍手的準確度能夠相對地提高,加上密集而又趨近於鬆散的陣型,可以發揮出最猛的火力。

以鬆散陣型排列的火槍手,能夠尋找掩護,而且相對地靈活,但是,在對抗騎兵時十分脆弱,也不能守住陣地,這就是西方式的線列弱點。

如何規避這一弱點,這就是《大明步軍操典》存在的意義之一。

針對建奴以八旗騎兵爲主力的特點,步軍操典列出了最理想的應對方式,在遭到建奴騎兵包圍時,線列火槍手將迅速轉變爲方陣,撤出纏鬥。

每逢戰時,明軍要額外安排步兵縱陣,線列步兵變爲方陣撤退,將由縱陣之內的散兵與騎兵提供支持、掩護。

這種方陣是兵部尚書朱大典當時靈機一動提出來的,崇禎皇帝很意外,隨即採納用於軍中。

按朱大典所述,這種專用於火槍手撤出戰鬥的方陣中間是空心,不同於長槍手、刀盾手與明軍中舊式火槍手常用的方陣,極其靈活可變。

湯若望提出,在西方即使是訓練有素的步兵,以線列陣型行進時,速度仍然會非常緩慢。

而且南懷仁也補充,說在行進時,如今西方普遍的線列陣型很容易裂開,特別是在通過灌木、森林地形時,他想明軍應該也不能無視這一點。

因此,在以固定陣型前進時,崇禎皇帝規定明軍步兵將會採用頭牌刀盾手而後長槍兵的傳統方陣,而在以線列陣型行進時,明軍又會採用縱陣。

在衝鋒、近戰時,明軍則會在縱陣和方陣中來回變換,這已經足以應對任何戰場中的突發狀況。

不過湯若望也提出,這三種陣型雖然全面,但弊端就是對士兵要求很嚴格。

方陣、縱陣和線列,三種陣型幾乎可以應付所有戰鬥中的任何狀況,但其中的變換需要士兵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甚至需要能做到隨時隨地聽見口令便下意識發動,才能發揮出戰鬥力。

如今的禁軍雖說經過了良鄉之役、平定諸王之戰、東征山海關之戰等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士兵也都見過血,算得上如今明軍中少有的精銳。

但這種新式陣型改革屬於從頭再來,從前的頂多算是基礎好,練得輕鬆練得快,但想要熟悉,仍然需要操練和戰鬥經驗的累積。

《步軍操典》的出臺,標誌着大明拉近甚至趕超西方的重大軍事改革正式拉開帷幕。

可想而知,這份操典,將會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伴隨張世澤、董琦等禁軍上下大大小小每一名軍將和基層軍官。

這也是日後禁軍的操練指南,不會再有那種以將官爲主的訓練方式,無論將官怎麼變,只要朝廷政策不改,軍隊的訓練方式再也不會變。

“擡槍!”

“收槍、換藥!”

“放——”

“縱陣!”

“火器營,空心方陣!”

張世澤走到一個禁軍小兵身後,猛地踹了他一腳,唾沫橫飛的吼道:

“速度要快,這麼慢,戰場上你還沒變過去,人家就衝過來了,到時候是不是全軍都要和你一起死?”

“到那邊兒去,端槍一個時辰再回來!”

這兵士也知道是自己拖了後腿,根本不敢去看站在點將臺上的皇帝一眼,灰溜溜跑到張世澤指着的方向,和幾列一同被罰的兵士老老實實端槍認罰。

這兵士咬緊牙關,任憑汗水順着臉頰流淌而下,他在心中暗下決心,下次被罰的一定不能再有自己,不能給老婆孩子和火器營丟人了。

不遠處隸屬禁軍序列的京師城防軍演武場,城防軍總督董琦正站在點將臺上面,張大嘴朝下面正在操練的各營喊道:

“練時多流汗,戰時不流血,皇上說的話你們忘了?”

“沒忘,那就給本老子好好練,練好了好吃肉!哪天拉出去幹幾仗,叫英國公麾下那幫渾小子們看看,咱們城防軍也能野戰!”

“練!練!練!”

場中一下子爆發出了震天的喊聲。

看着眼前密密麻麻聚齊在校場上揮灑汗水操練的禁軍將士,聽着他們聲嘶力竭的喊殺聲,崇禎皇帝就好像見證了一支真正的強軍從自己手上誕生。

演武場的左側,正有無數火槍騎兵手中持着轉輪短銃呼嘯而過。

他們在前方一員將官的帶領下,一邊向前奔襲,一邊朝立在左右兩側的草人發射出整齊的彈丸,隨之冒出刺鼻的大股白煙。

“砰砰砰——”

“換刀!”

震耳欲聾的齊射聲還沒消退,前方卻忽然傳來幾聲喝令,只見跟在後面的火槍騎兵沒有半分猶豫,紛紛抽出腰間佩刀,餘速不減的迂迴過來,將一個又一個草人砍翻在地。

“殺!殺!殺!”

早年陳奇瑜總籌建立的西北大營,緹騎慢後幾日將步軍操典頒佈,隨之也整日都充斥着嘹亮的操練聲。

......

崇禎皇帝在京師改革軍隊,建立第一支新型明軍,在遙遠的西北,李自成親自率領大順軍攻陷浮山,進圍臨汾。

在新總督堵胤錫率領下的五省明軍同仇敵愾,誓死守城,打響了自一六四四年之後,中原官軍與流寇規模最大的臨汾保衛戰。

“大順軍必勝!”

“大順軍必勝!”

“闖王威武,克定臨汾,一統天下!!”

無數身穿白衣頭裹白巾的大順軍兵士滿山遍野衝殺過來,城頭明軍見到,便是這些流寇,如今也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此之前,隨着劉宗敏率領本部出關攻打山西,李自成在西安再也沒有任何掣肘,所以趁機將軍制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整頓和改革。

李自成採取牛金星的策略,仿照崇禎皇帝早先對京師禁軍的改革,將如今的大順軍劃分爲擔負攻城野戰的五營和鎮守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的地方軍,並且正式建立職稱系統。

在西安,李自成以大順永昌皇帝的身份,分別授予各級將領以正式的職稱,就算往常在底下賣命攻城的炮灰也不叫原來的流民營了。

完成這一系列的改革以後,李自成在西安誓師啓程東征。

值得一提的是,身在四川無法自拔的張獻忠,聽聞這件事,也直接把李自成的改革模式照搬過來,改革了一波。

張獻忠在成都設中老、前、中、後四大營,爲四營軍制,分封馮雙禮等人爲王,號稱五十萬,連營數十里,整兵北進。

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
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