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

說來有些奇怪,這新到任的五個巡城御史沒有一個是東林黨,要麼是齊、浙、楚,要麼就是崇禎初年被流放的閹黨。

巡城御史和各城兵馬司指揮使掌管着京城內的各街各道巡捕、緝拿人犯事宜,東林黨的大佬們向來都是十分重視。

聽見這個消息,羣臣趕緊馬不停蹄的前往魏府。

很快,魏府大門口便是聚集了一堆臣子,看來大臣們都想到一起去了,都想要魏藻德代他們出面前往冬暖閣,去和皇帝討一個說法。

然而魏藻德可不傻,早就料到會有這個環節,自打監斬康妃回府以後就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管你誰來找,只要不是傳旨的司禮太監,一概都不見客。

想想看自己前面那些與東林黨爲伍的內閣首輔,有幾個是好下場的,陳演可謂是大明三百年來最慘的一個首輔,居然被誅了十族,簡直讓人毛骨悚然。

大白天的魏藻德不見客就已經擺明了立場,東林臣子們在周圍番子們有意無意的警告之下,也只得是作鳥獸散,憤憤的各回各家去了。

這個時候的崇禎,除了忙於京城內外的安頓事宜,卻也是驚出了一身的冷汗,不過這冷汗不是因爲東林臣子們的再次聚齊。

這崇禎十七年可真是沒有一刻消停的時候,這京城大亂剛剛平定下去,崇禎皇帝就又接到了來自南北兩個方向的邸報。

北邊兒的消息自然和韃清有關,韃清處理了內部關於皇位的爭奪之後,小皇帝福臨任命多爾袞爲大將軍,孝莊皇太后親自祝福,多爾袞更是在這母子面前許下了定鼎燕京的承諾。

多爾袞沒有一點着急的意思,除了在盛京的八旗兵馬以外,就連蒙古、朝鮮和漢軍旗都是能召集多少就召集多少,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趁你病要你命,要與大明一戰定乾坤。

聽到這個消息,崇禎皇帝心裡苦,但是不說。

崇禎皇帝任命出京的勳戚們在最近都陸陸續續的回來述職,眼下京畿這點兵馬能用的基本算是給統計乾淨了。

本來在統計完成之前,崇禎皇帝還是有些自信的,怎麼說這京畿附近還有這麼多衛所和城鎮,歷史上因爲分散沒有形成力量,整合起來守住一個北京城還是不難吧。

但事實證明,崇禎皇帝還是高估衛所的實力了。

騰驤四衛屬皇城禁軍,平日的職責就是守衛各門,不過到了現在,也還是以吃空餉居多,已經稱不上是最初的精銳禁軍了。

兵冊上的四衛營在冊兵士有幾萬人,但方正化仔細覈查了騰驤四衛營的實際人數,發現只剩下三千多人。

好吧,三千多人其實也差不多,但這其中還有一部分混吃等死的老弱病殘,方正化將這些人裁撤個乾淨,最後也就剩下大約兩千多人。

根據崇禎皇帝的意思,內宮的防衛此後交給御馬監來管,紫禁城各門的衛戍則交給京營,四衛營在歷史上算是敢戰,所以經過裁撤後被拉出來單獨操練。

日後要是流賊打過來了,四衛營是要拉上戰場試一試的。

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負責覈查南北鎮撫司的校尉人數,全國在冊的錦衣衛人員倒是不少,可在京師鎮撫司能用上的還是少數。

北鎮撫司上上下下總計有兩千多人,但這些人多數都參與到監察東廠與百官、勳戚的活動中,不到最後關頭,崇禎皇帝不會指望着他們上戰場拼刺刀。

南鎮撫司糾察衛所,本來人數不少,但自從刺殺案牽連了上任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以後,便是裁撤了一大部分的駱氏黨羽。

明末這種情況,南鎮撫司實際上也管不住衛所了,所以人數一直停留在七百多人沒什麼增加,根本指望不上。

新建伯王先通主要負責通州三衛的兵馬,前些日他回到通州覈查人數,發現通州衛的情況和京城大同小異,情況都差不多。

在冊兵士三萬有餘,實際上三個衛加到一起不過才一萬八千多人。

這一萬多人算是近期崇禎皇帝聽到最多的數字,但先別顧着高興,這些人是要負責通州境內所有城鎮的安防,若全部調到京城來,那就相當於將通州這個戰略要地徹底放棄,崇禎皇帝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不過調通州兵馬進京勤王的事也不急,畢竟沒有山海關那麼遠,要是真的想調,幾天功夫也就差不多了。

靖遠伯王永恩、新樂候劉文柄一同覈查旗手衛、金吾前後衛、羽林左右衛、府軍四衛以及虎賁衛的實際人數,情況同樣不同樂觀。

這些所謂的天子親軍,總計二十六衛,在土木堡之戰中並未隨軍出征,也便是倖免於難,後來在時任兵部尚書于謙的指揮下投入京城保衛戰,是目前爲止最有閃光點的一次戰役。

每個親軍衛都有各自的防區規劃,每衛的定額編制是五千六百人,上十二衛是負責護駕左右、護衛宮禁的皇帝侍衛。

上十二衛都有嚴格的建制,待遇也在衆軍之上。

一方面來說,親軍從職責上可分爲護駕侍衛親軍和守衛侍衛親軍,另一方面,從區域上又可分爲宮禁侍衛親軍和皇城侍衛親軍。

護駕侍衛親軍是護從皇帝左右、直接聽命於皇帝的地位最崇高的禁衛軍,護駕侍衛親軍通常是挑選健壯、英武、勇悍的衛士充當,職責上主要是兩大項:

一是保護皇帝,確保皇帝及隨從的絕對安全,二便是奉旨執行一些差使。

守衛侍衛親軍是以守備宮城、皇城爲主要職責,防盜、防火、防止賊寇入侵等等,宮禁侍衛親軍是守衛紫禁城的禁衛軍,包括巡查,守禦宮門、城門,雜役等職守,負責宮禁的絕對安寧。

皇城侍衛親軍則是守備皇城,負責皇城門禁,日夜巡查皇城中,杜絕一切隱患,確保皇城安全和萬無一失。

按理說這些軍士都是通過精選以後經嚴格訓練而入選的身材健壯、武藝不凡之人,但自從土木之變後便是逐漸衰敗,再沒有什麼戰績傳出。

由土木堡之變開始,除錦衣衛與騰驤四衛營仍受皇帝親掌以外,親軍二十六衛的其餘各衛逐漸混同於京營普通部隊,雖然名目未改,但已漸漸爲兵部直轄統管。

親軍各衛在行政、人事、薪餉等方面受制於文官,日見衰敗,在近些年已經不剩下什麼戰鬥力,也鮮少有人提及。

上次遇刺告訴崇禎皇帝這些親衛幾乎已經形同虛設的事實,由文官掌管的親衛再留着也沒什麼用處,還不如統計整合起來編冊爲新軍,或許能收到奇效。

至於戍守皇城內宮,自然是有京營和御馬監去做,再重分二十六衛親軍護衛宮禁,那都是將崇禎十七年亡國之危避免之後的事情了。

對崇禎皇帝來說的當務之急,除了治好鼠疫之外,便是將親軍指揮權從文官手中奪回自己這個皇帝的手中。

親軍指揮權是兵權的第一步,而統計親軍實際人數,並且將他們編冊爲新軍,直屬於親軍都指揮使司,則是拿回親軍指揮權的第一步。

不過話說回來,有意重掌兵權的皇帝不是沒有,但基本沒什麼好下場,對於文官來說,兵權是和自身利益都是不能去碰的點。

正德便是一個不信邪的,最後那結果大家都知道,這貨在自家後花園遊玩的時候‘不慎’落水,不久便是暴斃身亡,一命嗚呼了。

如今崇禎皇帝算得上是病急亂投醫,對於一切能用的力量都要加以利用。

雖然知道這是正德走過的路,結果並不是很好,但現在的崇禎皇帝不想和歷史上的崇禎皇帝一樣毫無作爲,最後落得個自掛煤山幾乎全家死光光的結局。

自己玩完之前,也要先把東林黨殺他個人頭滾滾!

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四發章推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
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四發章推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