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

崇禎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沙定洲部署已定,以告辭爲名,忽然在昆明發動叛亂。

土司軍攻入黔國公府,由於城中明軍人數較少,再加上軍備廢弛已久,使沙定洲順利佔領昆明。

變生意外,沐天波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在幾名心腹衛士保護下帶着官印、世襲鐵券等物逃往西寧。

途中,已經罷官回家的龍在田、祿永命等原明將校,率領各自家兵保護沐府中人來到楚雄。

金滄兵備道楊畏知鎮守楚雄,聽聞沙定洲叛亂,便召集明軍集結,因而沐天波暫時安頓下來。

這個消息,由於道路艱遠,直到一月以後在京師的崇禎皇帝才聽見。

不過就算是聽見了,中間還隔着大順、大西和無數的流賊,也沒有任何辦法去管。

昆明之變中,沐天波的母親陳氏和妻子焦氏未能隨行,倉卒中逃入尼庵自盡,沐天澤和沐天潤也都被土司兵虐殺至死。

昆明陷落,沐府累世的珍寶全部落入沙定洲與萬氏之手,這使得沙普等土司軍力大增。

看出雲南內部明軍力量如此孱弱,更多的土司軍紛紛加入沙定洲和萬氏的叛軍,由此,全滇皆亂。

沙定洲得到了沐國公府裡的所有珍寶,佔據了會城,巡撫吳兆元被他劫持,要挾他寫信阻止來救援的軍隊。

除此之外,沙定洲認定朝廷勢頹,必無力管理雲貴事務,還假意惺惺的向朝廷上疏。

說沐氏無道,全虧了土司軍才得以平定叛亂,要朝廷加封他代替沐天波世代鎮守雲貴。

當時崇禎皇帝的確是無力去管,將沙定洲的奏疏留中不發,但是如今中原已定,雲南之事,必不會姑息。

李定國、白文選和馬維興等西軍投降以後,崇禎皇帝在四川停留幾日,明軍各路挺進,川貴各地,皆望風而降。

同年十月十一日,也就是李定國等人剛剛進入雲南以後。

內閣首輔蔣德璟上奏,稱宜討雲南,廷臣大譁,朝中漸顯續徵雲南之議。

兵部朱大典稱:“沐氏世鎮雲南,府藏盈積。佛頂石、青箭頭、丹砂、落紅、琥珀、馬蹄、赤金皆裝以篋,篋皆百斤,藏以高板,板庫五十篋,共二百五十餘庫。沙普亂軍運入本峒,累月不絕”。

“此巨量金銀爲叛軍所得,必施以軍費,若不盡早加以討滅,後患無窮矣。”

蔣德璟又道:“雲南重鎮,各處防守官軍,苟簡廢弛,加沙賊於西南多有暴政,新附人心,未固而易動。”

“臣提議,大軍行兵所至,皆以納降爲先,雲南人心,既屬在本朝,可因而導之。”

“土宇分崩,日動干戈久已,鷸蚌相持,生民糜爛而無主,地道不寧而告變。”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李邦華附議:“陛下宜明賞立格,有能執沙定洲及萬世夫婦以獻者,封以功勳,以府降者授以指揮,以州降者授以千戶,以縣降者授以百戶。”

“若沙普之賊繫頸自止帚,可待以不死,仍量其後代與官職,則人心向應,賊膽自寒。皇明可兵不血刃,而大功可成矣。”

兩日過後,廷議定徵雲南。

十月十三日,崇禎皇帝告諭天下,將以沙定洲、萬氏爲主的各土司軍,徹底定性爲叛軍,堅決予以剿滅。

李定國、白文選、馬維興等統領的已降西軍爲先頭部隊,後續崇禎皇帝又命高傑、白廣恩率宣大軍五萬從貴州入滇,勢在必克。

......

聽聞李定國、白文選三人已挺進雲南,沙定洲徹底慌了神,與萬氏在昆明召集各土司酋長商議戰策。

今年正月,已經拿下雲南基本大局的沙定洲,一方面向崇禎上疏請求世鎮此地,一方面派大軍進圍楚雄。

爲什麼要進圍這個彈丸小地呢?別看這裡地方小,卻窩着此時大明在雲南的最後一股勢力——以兵備道楊畏之和沐天波爲首的明軍。

這支明軍人數不多,但態度極其堅決,尤其是最後一任黔國公沐天波的存在,更讓沙定洲惴惴不安。

只要沐府法定的繼承人還活着,沙普在雲南的地位就永遠不會得到朝廷和百姓承認。

所以,攻滅楚雄,對沙定洲和萬氏來說,勢在必得,就是鏖戰,也要把這裡給鏖下來。

另一方面,楊畏之接回沐天波之後,便在城中環城立濠,派人求援,一副堅守此地的架勢。

土司軍集中了龐大兵力,分成七十二營,每七營爲一大營,將楚雄層層包圍。

雖然楊畏之等人竭力據守,崇禎也在另一邊同時期展開對順軍的全面反攻,明軍在中原連戰連捷,但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

楚雄彈丸小城,終究經不起長期圍困。

在沒有崇禎的歷史上,楊畏之死守楚雄八十餘天,城中彈盡糧絕,幾乎支持不的時候,李定國到了。

可現在不同,張獻忠調集兵力着重防備四川,並沒有天降神兵,楚雄怎麼樣了呢?

楊畏之多支撐了一個月,但終究是彈盡糧絕,內無強兵,外無援軍,楚雄還是在今年的四月,被土司軍攻陷。

五月,沙定洲陷楚雄,雲南兵備道楊畏之城頭戰死,雲南全境幾乎易手。

楚雄經過接近四個月的血戰,等土司軍進入城中的時候,幾乎沒有能動的人,全都是奄奄一息。

沙定洲直入官邸,去尋找現任的黔國公沐天波。

不過等他找到的時候,官邸已經燃起熊熊大火,卻是沐天波知楚雄已破,而朝廷援軍遲遲未到的消息後,舉火自焚。

當時,一身戎裝的沙定洲看着沐天波燒焦的屍體仰天大笑,自此之後,雲南再不會有沐氏了。

沐氏全部被沙定洲殺死在楚雄的消息,不僅震動了整個雲南,更使得當時剛剛進入陝西的崇禎皇帝大怒不已。

沒有李定國壓制的沙定洲,在雲南境內可謂是無人可敵。

攻陷楚雄後,沙定洲便即發兵收取雲南各地,在四個月的時間裡除了龍在田、祿永命等人佔據的姚安、武定兩地以外,餘的都歸附了沙氏。

沙定洲輕而易舉地攫得了沐府累世蓄積的財富,除了楊畏之駐守的楚雄以外,更是順利佔領了雲南大部分領土。

這段時間內,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下的明軍業已轉入全國統一階段。

五個月的時間,明軍在中原勢如破竹,滅大順,平大西,蕩平羣寇,這支得勝之師,很快就注意到了雲南正當興起的土司軍。

沙定洲雖然發了一大筆橫財,但他並不滿足於此,取代黔國公世鎮雲南的合法地位纔是他的主要目的。

在崇禎皇帝下詔征討之後,沙定洲在策略上開始轉變。

一方面備以重兵,另一方面,他開始爭取原朝廷任命的雲南官員和在籍的漢族官紳支持。

沙定洲下令,凡是願意接受自己指揮的各府縣漢族流官一律留任,並且脅迫原內閣大學士王錫袞給崇禎再次上疏,稱:

“天波反,定洲討平之,宜以代鎮雲南。”

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二章沒了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
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二章沒了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