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

“狗屁!”

“什麼叫他出力最多?我的部下爲攻城死傷的,難道少了不成!”

田英拍案而起,怒目而視。

張泰穩穩站住,手卻按到了刀把子上,直言冷笑道:“怎麼,你這原朝廷投過來的敗狗,如今想要咬人了麼?”

這般毫無先兆的惱怒,不過是爲之後大打出手的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罷了,無論張泰說出什麼來,該打也還是要打的。

順軍人心在李自成死前就已是散了,這位闖王一死,更連最後的紐帶都沒了,如今一盤散沙,倒也不足爲奇。

見張泰二話不說,搶上前幾步,從沿途某人桌上順手搶來酒杯,向田英擲去,其勢迅如閃電。

田英急躲,可他身後親兵卻因此遭了無妄之災,面門被直接擊中,劇痛中捂着臉倒下滿地打滾。

回神過來,田英惱羞成怒,也是從另一親兵手上躲過長槍,向張泰一槍刺去。

後者閃避躲開,又虎撲上去與他扭打成一團。

這般開打,也就算是徹底撕破臉皮,城中許定國與田英埋伏好的兵馬伺機而動,從各處殺出。

但他們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高一功和張泰的人馬也待命多時,兩方途中相遇,轉瞬廝殺成一片。

......

城外,宣大軍正自滶水順流而下,剛至顯陵衛一帶。

顯陵衛,自是因世宗嘉靖皇帝爲其父母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慈孝獻皇后的合葬墓顯陵而得名。

屬於當時設承天府以後一系列爲自己本家尋求榮耀的舉動,崇禎皇帝雖已下旨裁掉興都,但顯陵卻並未因此受到波及。

來到山腳下,高傑頭盔被太陽照射得閃閃發亮,他用手指遮擋下一部分光線,咧着嘴道:

“山上就是顯陵了吧,附近怎麼沒見有官兵動向,這兒原本不是有不少衛所城鎮嗎?”

“本來是駐紮着官軍,可現在鬼影都沒見一個,只怕這麼多年下來,早就跑光了吧?”

白廣恩穿着厚重盔甲,悶熱悶熱的,也是粗喘着大氣說道。

話音剛落,就聽見前方傳來一陣爭執聲,還夾雜着石塊碎裂的聲音,衆人紛紛警惕起來。

“看看怎麼回事?”

不多時,哨騎回來,神態卻顯得輕鬆許多,在馬上抱拳道:“稟報二位大帥,不是流寇,是本地的一些百姓在砸石像。”

白廣恩一聽也來了興趣,打馬上前幾步,問道:“砸石像做什麼,這些石像招他們惹他們了?”

不問不知道,一問才知道,還是民間迷信惹的禍。

在這大亂年代,災荒更成爲家常便飯,崇禎十五年的時候,李自成曾率領大順軍攻陷顯陵。

可能也就是那個時候,顯陵一帶的官軍就已經四處崩散,如今也沒有回來,落得個查無可查的境地。

後來,顯陵地區因流賊過境和災難而逐漸荒蕪,莊家收成一年不如一年。

說起來,這本是這個時候各地的常態,附近山民不知怎的,卻在一夜之間傳開了石像夜間復活吃莊稼、毀風水的謠言。

在最近,越來越多的山民開始聽信這種謠言,將所有能找到的石像砸壞,想要以此來恢復本地風水,來年得到好收成。

“管不管?”

白廣恩覺得這事兒挺有意思,管吧,砸石像好像和自己沒什麼關係,那是百姓迷信自己的事。

可要是不管,誰知道會因此發展成什麼境地?

比如砸石像之後收成依舊不怎麼樣,他們會不會開始流傳其他謠言,越來越亂。

這個擔憂倒不是空穴來風,因爲白廣恩在當初剛到大同上任的時候,轄境就發生過這種事情,影響還都不小。

高傑也覺得該管,畢竟防患於未然,你收成好不好,跟這些隨處可見的石像有個屁的關係。

石像砸了要是不管用,誰知道這些屁民還能幹出什麼事兒來,要是哪天忽然傳出來是因爲朝廷不得天命這等話來。

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是不是還要扯旗造反,在地方上爲禍?

可話還沒說出口,就連一名哨騎跑回來,大聲的道:

“兩位大帥,不好了,安陸城內有喊殺聲和火光,據一些逃出來的人說,是流賊在城內打起來了!”

“你說什麼,他們自己窩裡鬥了?”白廣恩瞪大眼睛,卻是哈哈大笑,“怎麼樣,高蠻子,老子早說我是個福將,你還不信!”

......

起初高傑和白廣恩還覺得是流賊在故弄玄虛,想引誘自己中計,慢慢來到城下才發現,這幫貨是真的打成不可開交。

裡邊喊殺沖天,但卻沒有來到城外宣大軍什麼事兒,反正閒着也是閒着,兩人一商量,得!

乾脆傳下軍令,讓各自部下在城下埋鍋造飯,邊吃邊看他們能打多久。

除此之外,高白兩人也是派人快馬送到督師堵胤錫的本部去,告訴他們這裡的情況。

這個消息可真是一場及時雨,堵胤錫爲了安撫餘的流賊可謂絞盡腦汁,聽到後特意寫了一封信,以此勸各地還打着僞順旗號的州府投降。

城外宣大軍沒有等太長的時間,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城中打出了白旗。

城門大開,流賊們將僞順旗號扔到地上,緊接着噼裡啪啦的落下了大批的刀槍。

許定國和田英各派出了自己的親信將領,將高一功和張泰的人頭交奉到宣大軍營盤之內,說是順軍一萬餘人,全體願向朝廷王師投降,任憑處置。

看見這兩顆人頭,一直有所備戰的高傑和白廣恩這才鬆了一口氣,大功總算是結結實實的到手。

看來城內的交鋒,還是想要投降的這批流賊更勝一籌。

這倒也正常,有時候想要活命之人的戰鬥力,是比那些知道必死無疑的要強一些。

高一功名氣不小,高傑本以爲這次要與他好好較量一番,卻沒想到高一功和張泰居然死在自己人手裡,可真是令人唏噓。

可惜是可惜了一些,不過今後他們兩人前途徹底不用擔心了,白廣恩一想到這裡,就興奮得很。

一心開乾的高傑沒打成,雖然滿臉失望,不過人家降了你總不能把人家放了再追上去打一場吧。

無奈之下,兩人也只能一面將高一功和張泰人頭快馬遞送給堵胤錫,另一面則安排軍將出去受降。

入城真心不及,現在城裡反倒不如自己的營地安穩,一萬多流賊過來,糧草耗費,各項補給,可都是個不小的數目。

除此之外,餘的安置問題等都還有的操心。

堵胤錫接到高一功和張泰的人頭以後,也是心下大定,對練國事連聲說是這湖廣大局已定。

高一功和張泰,是僅存闖營兩個本家大將,屬於李自成的嫡系,威望軍功都不低。

他們還活着,餘的流賊總歸多少還會有個念想,他們一死,這點念想也就消散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六百章:得與失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
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六百章:得與失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