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

湖廣一帶,隨着許定國和田英派系的覆滅,徹底成了一潭死水,再也翻不出什麼浪花。

堵胤錫接到高傑與白廣恩‘先斬後奏’的邸報以後,也是沒有辦法,有些時候有些事,的確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高傑和許定國之間的舊日恩怨,早不再是什麼秘密,他與許定國不像和白廣恩一樣,可以在戰時培養出真摯的戰友情來抵消。

早先許定國被特赦爲河南總兵時,就曾不止一次地彈劾高傑,說他是賊,遲早會再反。

事實證明,總是賊喊捉賊的那一方先背叛。

本來堵胤錫就有些擔憂,突然增加如此多的俘虜和百姓,各處會控制不住再出亂子。

如今高傑殺了許定國,這個擔憂也就不復存在。

許定國和田英,是僞順制內除高一功外階級最高的兩人,他們兩個殺了高一功,用後者腦袋作爲敲開再度投降大門的敲門磚,最後又死在高傑和白廣恩二將手中。

這給各部官軍做出了表率,那就是日後如果真的遇到此類事,該如何去辦。

更重要的是,許定國和田英一死,餘下的僞順軍將們,就真的只是小魚小蝦,再沒有什麼能暗中組織起力量反抗朝廷的存在了。

回過頭想想看,原本僞順制內較出名的賊首們,要麼如今是皇帝忠誠的狗腿子,要麼就是已經死了。

李自成、劉宗敏、李過、高一功、劉芳亮、高桂英、袁宗第,還有劉希堯、張能、白鳴鶴這些順軍五營制內的各王侯們,如今沒有一個還活在世上。

張鼐、藺養成、張世傑、劉體純、劉汝魁、馬崇僖這些曾跟隨李自成轉戰南北的大將們,又無一例外全都成了大明滅順的急先鋒。

這樣兩極分化的境地,不僅僅是已經滅亡僞順的獨一家,如今四川境內的所謂‘大西’,同樣遭受這樣的變故。

人心難測,當他們遇到大張旗鼓,連戰連捷意欲收復全國的明軍時,更變得撲朔迷離。

滅順,崇禎是用無可阻擋的軍威,而如今四川內的戰鬥,更多卻體現在‘鬥心’上。

對一些極精明的指揮官而言,人心難測,但它卻如風向一般,是可以根據各種情況分析出來的。

四川成都,正值深夜,城內雞飛狗跳,所謂‘大西皇帝’的張獻忠官邸內,卻是寂靜的有些可怕。

官邸各處早已經掌燈,將這裡照亮得如同白晝,隨着匆匆腳步聲,二十幾名穿着大西軍衣甲的將領,面色沉重的登上大殿。

“右丞相方纔說的,卻是朕所沒有想到的......”大殿最北側,一名面色深紅,腳踏馬靴,瞪着一雙銅鈴大眼的粗漢沉聲說道。

說話的,自然就是崇禎十七年於四川稱帝建國的張獻忠。

說到這裡,張獻忠大眼一閃,又冷笑幾聲,問道:“只是不知右丞相對近來城中傳聞之事,如何看法?”

嚴錫命不自覺地後退兩步,訕笑幾聲,道:“不過是些無風起浪的傳聞罷了,皇上何必相信?”

“哦,是嗎?”張獻忠又笑幾聲,促狹道:“那看來據說你府中富麗堂皇,比老子的宅子還要舒服,這些也都是假的了?”

嚴錫命瞪大眼睛,深知這位八大王心性的他,自然明白這個時候越狡辯,越會激怒他。

“皇上饒命,臣...臣回去後就把家中值錢物件,全都易換成銀兩資軍。”

“呵呵,晚了!”

張獻忠感覺難受,便摘下腦上戴着那四不像的皇冠扔到地上,狠狠將其踩碎,奪過一旁擺着的灰色大檐布帽,大笑道:

“他孃的,什麼朕啊朕的,講的老子心煩,都還叫我八大王,老子還是戴這個舒服!”

這話說完,本來緊張不已的衆將卻也是鬨堂大笑,無形之中親近不少。

這個時候,張獻忠又回過頭看,用看獵物一般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大西右丞相,嘿嘿樂道:

“嚴先生,想要資軍,那就一資到底,你的女兒大夥代爲照料,你可以安息了。”

說完,張獻忠不等嚴錫命反應過來,猛然從一名軍將腰間抽出馬刀,刺進他腹中。

伴着鮮血不斷流淌到大殿上,嚴錫命的氣息也愈來愈微弱,他張着嘴想要最後說一句什麼。

張獻忠可不想讓這貨臨死前再說出那些擾亂軍心的話,手中發狠,用刀子在他腹中又絞了絞。

只聽嚴錫命慘叫一聲,就此一命嗚呼。

奇怪的事,嚴錫命身爲大西的右丞相,那是位高權重的存在,當殿被張獻忠所殺,下頭那些將領沒有人不悅,反倒開心的很。

只有李定國在其中暗自皺眉,按往常,他在這種時候都要對張獻忠勸諫,但是現在,他卻根本沒有站出來的意思。

這一切,讓同樣身在殿上的左丞相汪兆麟渾身發冷,還有那些大西的文官,各都是寒心不已。

看來流賊就是流賊,就算成了氣候,也還不會對他們這些文人有什麼好印象和態度。

在他們看來,嚴錫命不過是府第建得大了些,但這也是多年追隨張獻忠應得的獎賞吧?

可這位八大王怎麼做的,他當殿殺了嚴錫命,還說要把他家的孤兒寡女分給諸將。

幾年前,崇禎皇帝盡誅東林,但凡和東林掛上鉤的,少說都要被廠衛扒下一層皮。

這般做法,時令天下士人寒心,但是到現在,卻證明了這位皇帝決定的到底有多正確。

沒了東林黨的大明朝堂,基本不會存在大規模的黨爭,什麼政令和旨意,都可以上通下達。

五年的時間,崇禎皇帝起初一件件令世人不明白的做法,如今都成了深謀遠慮。

而今張獻忠把皇冠扔在腳下踩碎,還要人稱他八大王,這和稱帝不稱帝有什麼區別。

或許在有些人眼中,這是我行我素之舉,但在文人眼裡,這就是對皇帝尊號的輕視,更說明了流賊的無知。

這樣的做派,已經和稱帝之後的所謂‘天子’沒有任何聯繫了。

天子、皇帝,那是九五至尊的存在,那是天下萬民的共主,怎麼會是這樣的流寇!

更何況,天子威嚴豈容兒戲,自己雖爲人臣,卻也並非是他隨時可以任意屠戮的對象。

李自成都死了,如今看來,張獻忠更非天命,看來這大明朝還未到盡時。

這樣下去,包括左丞相汪兆麟在內,所有人都遲早落得如今這嚴錫命的下場。

與其這般,在流寇中苟且偷生,莫不如儘早棄暗投明,順應天命,歸回朝廷,至少也能落得個非逆臣的名節。

......

崇禎二十一年九月十五日,聽聞明軍主力分批進入四川,張獻忠大驚,忙召諸將議事。

後他以府第堂皇爲由,當殿殺左丞相嚴錫命,放棄成都及川北,連夜率部退往川南。

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四發章推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
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四發章推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