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

東廠廠役的工作種類都有特殊的名稱,例如監視朝中各部官員、勳戚、會審大獄及錦衣衛拷訊罪犯者名爲“聽記”,齊遠就是這樣一名聽記,除了這些聽記以外,最常見的就是分佈在各處地方官府的訪緝者,這些人名爲“坐記”。

還有某位官員有何舉措,或某城門捕得要犯時,胥吏記錄上報東廠者名爲“打事件”,無論是哪種廠役從上到下的地位排序,皆分爲子醜寅卯十二科。

李若鏈對於東廠的事還算是知情,臉上並沒什麼意外,接過腰牌確認無誤後,邊扶他起來邊說道:

“怪不得督主這些天一直就沒離過廠房,居然連你這周府管家都是東廠的聽記,那周奎怕是至死都想不到吧?”

齊遠臉上苦笑,閃過一絲無奈,但很快就被冷酷所取代,他將腰牌重新掛回腰間,低聲說道:

“卑職在陛下裁撤廠衛之前便是安插在周府的聽記,前些日接到新任督主的密函,得知陛下重建廠衛一事,心中實在高興的緊,不知這次李掌使要從何查起?”

“不必查,直接抄家!”

李若鏈很明顯是不想再提這茬,忽然想到什麼,轉頭看了看齊遠來的方向,說道:

“高千戶,帶人去後院看看是不是漏了什麼。”

掌刑千戶高文彩點點頭,揮手帶着十幾個錦衣衛朝後院去了,見如此,齊遠心中異常焦急,但卻斷然不敢表露出來絲毫,只能是低下頭不吭一聲。

爲了一個女子丟了今後前程,不值。

齊遠的小動作被都指揮使李若鏈看在眼裡,不過他仍舊在不斷指揮錦衣衛抄家,並沒有說破。

隨着錦衣衛不斷進入周府,那些東廠安插在裡面的聽記們紛紛拿出腰牌,現出真身,除了齊遠是戌科,剩下的全都是亥科。

李若鏈粗粗一數,此刻在中堂外的東廠聽記竟然就有十幾個之多。

這些東廠聽記熟知府中大大小小一切事務,齊遠就連周奎最隱秘藏銀子的地點都知道,聽記們帶着錦衣衛有目的的到處奔走,是抄家的一大助力。

“你們要幹什麼!”

周奎在中堂不斷大喊大叫,看着成箱的金銀珠寶從內庫裡搬出來,直感覺自己肺都要氣炸,但偏偏對方是錦衣衛和東廠的人,自己只能乾瞪眼。

這些廠衛就像一隻只飢腸轆轆的餓狼,連擺在堂前裝飾的花瓶,還有掛在牆上的字畫都不放過,有一樣拿一樣。

沒多久,方纔還是精裝華美的周府中堂就顯得空空如也。

周奎嗓子喊得有些嘶啞,已經不剩下什麼力氣,可從頭到尾壓根就沒有任何一個人留意過他,甚至裡面還有不少是他熟悉的面孔。

周奎不知發了什麼瘋,突然喊道:

“李若鏈,可有駕貼!?”

這次李若鏈倒是有些吃驚,終於轉頭看了過去。

沒想到這位街頭行醫算命出身的國丈居然知道駕貼這回事,李若鏈握住刀柄,面色不動,冷笑着拿出一張‘駕貼’,說道:

“這就是駕貼,不要停,繼續搬!”

李若鏈的動作很快,喊完話直接把駕貼收了回去,周奎只能看清上面有幾列密密麻麻的小字,至於上面寫的到底是什麼那就一概不知了。

當他急切上前幾步想要拿來細看的時候,卻被一名面色嚴肅的錦衣衛百戶抽刀擋住,警告意味明顯。

周奎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

周府的規模不小,物件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在東廠聽記們的帶領下,錦衣衛抄家大隊有點忙不過來,不得已,李若鏈只好再讓百戶從鎮撫司調來一些人手。

等抄家完畢東西都安頓好,時間卻已經接近午時,小半天就這麼過去了。

這天註定是個忙碌的夜晚,在北鎮撫司的衙門裡,直到入夜都是燈火通明,不斷有人進進出出。

書吏要把各種物件登記入冊,統計銀糧總數,百戶千戶和普通的錦衣衛則成了力工,將源源不斷的金銀搬入內庫留用。

不出所料,第二天一早在朝會上,羣臣果然是直接炸了毛。

這幾天雖然沒有朝會,但本來就破濤洶涌的京師,暗地裡卻更加變得危險可怖,王鰲永在朝堂上被革職,家產充公,緊跟着兇名赫赫的廠衛就建了起來。

兩天前崇禎皇帝詔幾名重臣到暖閣奏對,回來據說是被逼着捐了一筆銀子,衆所周知,這次內閣次輔魏藻德捐的最少,還不到三千兩,稍微比他強一點的就是國丈周奎,這鐵公雞拔出一萬兩。

昨日錦衣衛拿着駕貼把周奎抄了,聽見這事兒的時候,內閣次輔魏藻德實際上是滿朝文武中最慌的那個人,整個晚上都在輾轉反側,根本沒睡着,只要一閉上眼睛,他就能看見繡春刀飛魚服的錦衣衛來抄家。

魏藻德不禁在想,輸銀和抄家這兩者之間會不會有些聯繫。

不僅魏藻德這麼想,羣臣的心裡一樣犯嘀咕,王鰲永還好說,畢竟只是個無關輕重的小角色,皇帝搞了就搞了,但周奎可是當朝國丈,是皇后的親爹!

崇禎皇帝就連自己老丈人家都能抄,那還有什麼事兒是幹不出來的?

這些日子,御史和六科廊言官其中有不少受人指使彈劾東廠和錦衣衛擾民害民的,但摺子只要進了暖閣就像是石沉大海,全都留中不發。

看樣子,崇禎皇帝似乎打定主意包庇廠衛了,羣臣一時也是束手無策。

除此之外,崇禎皇帝軍備方面的動作也很大,首先是京營半月內換了兩個提督,吳襄被一擼到底,吳三桂勤王的百萬軍餉,至今也沒有着落。

新任的京營提督是羣臣最不願意見到的人——英國公張世澤。

這位直隸一帶的勳戚首腦實際上和王承恩、李若鏈他們一樣,是最忠誠的保皇黨,這個人提督京營之後的做派和吳襄大爲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兩個極端,動作是成天都有,而且越來越激烈。

據說整改的第一天,張世澤赤膊上陣,親自舉例示範,讓大漢將軍鞭死了三名不遵軍紀的營兵。

這三個營兵,其中還有一個是有點背景的世家,但這個世家和英國公府一比那可就是雲泥之別,壓根連屁都不敢多放一個。

就這樣,張世澤只花了幾天的時間,就用他強硬的手段震懾住了京營,接着用暖閣奏對時幾位重臣捐獻的銀子,把吃空餉的事情解決得差不多,空額很快就補齊了。

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
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