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

隆慶六年,駐牧於土默川的蒙古首領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舊制,在大青山之陰,黃河之濱,破土建設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偉美麗的城池。

該城竣工後,阿勒坦請示隆慶皇帝,經過一番激烈的朝議爭論,最終被後者賜名爲“歸化城“,因爲城內銀佛寺的存在,這裡因而正式成爲塞外蒙古各部心目中的聖地。

多年以前,這座規模較大的歸化城,在層巒疊嶂的青山輝映下,顯露着一派蒼鬱生機。

據傳當時的歸化城由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當地的蒙古人民給她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庫庫和屯“,譯爲“呼和浩特“,漢意又爲“青色的城“。

崇禎皇帝心中明白,此時的歸化城,實際上也就是後世呼和浩特舊城區的雛型基建,不過眼前見到的殘垣斷壁,卻怎麼都不像是能與後世的大城市聯繫到一起的。

崇禎二十年八月初五,崇禎皇帝親率京師禁軍三萬,火槍騎兵八千名,以及從附而來的宣、大各路明軍,號稱十萬大軍,浩浩蕩蕩來到城外草場上駐營。

時隔多年,大明皇帝的旗幟再度飄揚在塞外的廣闊草原上。

起先城外的草場上寂靜如斯,很多明軍閒談時都說,這些蒙古人多半是不會來了,可是很快,土默特的汗率先帶着馬隊趕到,在歸化城方向紮下營盤。

初五、初六這兩天,無數的蒙古部落不斷來到歸化城外,這裡人喊馬嘶,但是各部來的人數都不多,最近的土默特汗不過帶來了三千多部衆。

除了土默特以外,第二個到的便是常年在嘉峪關外駐牧的察哈爾部。

阿布奈死後,他的兒子布爾民由於親善大明,被部衆擁戴成爲新的可汗,雖然如今察哈爾已經衰落,但是在明廷正式對察哈爾世襲的可汗封號有所動作之前,察哈爾的汗還是草原上的可汗。

所以,布爾民帶了諸部中人數最多的五千名部衆。

緊跟着則是內喀爾喀三大部,土謝圖汗袞布帶了四千名和碩特的部衆,車臣汗碩磊同樣帶着四千部衆,三大部的最西邊那個扎薩克圖汗卻一直都沒有來。

早些時候曾大打出手的科爾沁部、四子部落來了,還有札賚特、杜爾伯特、巴林、札嚕特、奈曼、茂明安、烏珠穆沁、察哈爾、鄂爾多斯等部亦悉到場。

這些部落各自的汗王或首領攜帶部衆都不多,但卻嚴格按照部落的強弱來有所區分。

比如眼下較爲強盛的內喀爾喀三大部還有和碩特,除了沒來的扎薩克圖汗,其餘三部各自的汗都待了四千名部衆。

土默特部稍遜,但一直也是塞外遊牧的大部,他們的首領帶了三千名部衆,科爾沁雖然在諸部屬中下,但因爲地理位置的原因,免於遭受許多大災大亂,已成大部。

新上任的科爾沁汗彰吉倫爲表明自己的地位,刻意帶了四千名部衆前來,爲的正是要在這次會盟中,尋求與喀爾喀三大部平等的地位。

其餘的部落多是中小型,四子部落在其中是大部,他們的首領帶了兩千名部衆,餘者諸部或一千或幾百,人數不等。

這些部落都是在初五和初六這兩天來的,當他們來的時候,營盤最中間的地方已經擺上了一面塞外的大型地圖,每新到一個部落,便是在地圖中插上一個小旗。

待到了第五日晚間,歸化城外早已是一片的人山人海,最中央那副碩大地圖前面圍滿了各部的人,地圖上插滿了小旗子,代表着只這些已經到來的蒙古諸部。

他們的分佈地區極其廣柔,東接盛京,可達黑龍江,西抵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各部如今駐牧、遊牧和控制的範圍亦在其中,放眼望去,袤延豈止萬餘里。

包括如今的察哈爾可汗布爾尼的庭帳在內,喀爾喀兩大部,漠南蒙古察哈爾、科爾沁諸部的汗王、首領營帳,四面圍繞着崇禎皇帝的御帳,如衆星拱月一般,何其壯觀。

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諸部的旗幟摻雜在一起,最中間高高豎起那杆,則是大明在閱兵時正式確定的金色國旗。

......

初七日清晨,隨着緹騎分別前往蒙古諸部各自首領的帳內傳話之後,這些中小型部落的封建主們,全都陸陸續續的走出自己營帳,前往崇禎皇帝的御帳。

一路上,早已佈置好了成列的禁軍兵士。

這些大明的兵士清一色黑色金邊盔甲,渾身閃閃發亮,昂首挺胸的站立在蒙古各部首領行走的道路兩側。

他們腳下則是昨天連夜用紅毯蓋上草皮形成的道路,無數條道路,但最終目的地只有一個,就是位於正中間的崇禎皇帝御帳。

這些蒙古首領們第一次在自己的草原上感覺到緊張,好像是到了別人的地盤上一樣,不過當他們順着腳下紅毯繼續向前走幾步後,卻是看到了震驚不已的一幕。

“皇上萬歲!”

“皇上萬萬歲!!”

無數的禁軍兵士整齊站成數個方陣,手中持着刀槍,嚴絲合縫的站在那裡,正視着這些蒙古首領的前來,而他們腳下用紅毯鋪成的道路,就是在這些方陣之間形成。

這些兵士一看就都是在戰場中拼殺出來的,這些蒙古諸部首領都可以說是自己部族中最勇敢的戰士,對方究竟如何自然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眼前這些漢人兵士,個個眼神中都透着肅殺,這不是擺架子就能擺得出來的,這種氣息得靠臨陣搏殺才能具備。

來到道路的前端,禁軍兵士的方陣從身邊緩緩流過,眼前總算出現了高高聳立的大明皇帝御帳,各部首領來不及鬆口氣,又是“嘶”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在這御帳周圍,正默默立着八千名肅靜的火槍騎手。

這些火槍騎手腰間掛着小巧的轉輪打火手銃,樣子雖小,卻讓這些曾吃盡苦頭的蒙古首領們不敢掉以輕心,而且這些騎兵身上的盔甲也是全新,叫人心中一顫。

可算走到最前端,不等他們說出話來,站在帳外的兵部尚書朱大典和英國公張世澤對視一眼,由前者出面用說道:

“第一位,鄂布木,皇上可等你許久了。”

聞言,站在頭一個的四子部落首領鄂布木愣了愣神,好像也明白眼前這兩位一個穿着盔甲一個穿着官服,疑是在大明地位都不低。

他沒有絲毫不恭不敬,連連點頭,有些忐忑的第一個走入御帳。

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
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