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

“這是怎麼了?”

東華門外的長街兩側客棧中,不少百姓聽着街上忽然間急促起來的腳步聲,都是帶着好奇又畏懼的目光悄悄打開門窗縫隙。

看見眼前這幕立即就有人驚的一屁股坐到地上,顫着手指道:

“翁府...是東廠在抄翁府!”

“瞎說,皇上前幾日才賞賜翁府上下,東廠就算再撒潑,也不會今日就來抄家!”一名老者聽到年輕小夥子這話頓時嗤之以鼻,自己走到窗邊仔細看起來。

“再者說了,翁御醫捨身濟世,又能犯什麼罪過?”

看了一會兒,老者鬆口氣坐回去,用責備的語氣看向還在粗喘的小夥子,責備道:

“不知道就不要亂說,番子只押出來一男一女,其餘翁府的什麼東西都沒動,休要在這裡危言聳聽。”

小夥子並沒有惱羞成怒,似乎也知道自己錯了,撓頭嘿嘿一笑,轉移話題道:

“哎,這位大爺,你這桌上書密密麻麻寫的都是什麼啊,看你寫了好幾天,給咱們念念唄!”

“不識字?”這老者見到周圍幾人都是點頭,這才咳咳兩聲道:

“老夫千里迢迢從蘇州趕來京城,本就是爲了拜訪翁御醫和一位故友。”說到這裡,老者不禁潸然淚下,接過一個婦人遞過來的毛巾,面色沉痛地說道:

“結果到了這裡,卻聽說翁御醫爲治瘟以身殉職...面對國家危難之時,卻敢挺身而出,胸懷濟世之心,翁御醫真是世間少有的醫德兼備之人!”

這老者說了半天,最後也沒說出自己桌上的是什麼,那小夥子見這老者談吐不凡,便知道他肯定是個讀書人,頓時心中肅然起敬。

小夥子觸景生情,知道老人心中傷痛,倒也不敢追問了,只是面色爲難的說道:

“那...老先生,明早您要去哪?”

周圍的人也面色擔憂,紛紛說道:

“是啊,今日京城剛發了佈告,說是全城大疫,流賊又在寧武關和官軍大戰,就快打過來了,要不您和我們一塊兒往南逃吧?”

“誰說不是呢,越往南越安全哪!”

逃,天下之大,又能往哪逃?

一旦京師不存,國家傾覆,流賊席捲天下,自己就算逃回江蘇老家,又能怎麼樣,還不是一個國破家亡的流浪之人。

不過想雖然這麼想,但老者顯然不能全部說出來,他只是道:

“我袁班感謝大家多日以來的關懷,本來也是準備回蘇州,但是這佈告上說的不錯,爲醫者,窮盡一生鑽研醫道,行走南北,爲的是什麼?”

袁班說着,環視周圍一圈,拱手說道:

“如今天子聖明,主事治瘟的正是袁某故交——吳又可。袁某見了佈告,便是有如故友相喚,所以老夫打算去尋又可,定要將這鼠疫徹底根除!”

“原來是袁先生!”

“有袁、吳兩位先生在,咱們有救了!”

“不走了,我要留在京城!”

周圍百姓沒想到,這位多日與他們朝夕相處的老人便是有‘江北名醫’之稱的袁班,衆人震驚之下再聽見這番捨己爲公的話,頓時是一片的喝彩叫好。

......

東廠大牢,從翁府抓出來的一男一女兩個姦夫**已經被鎖拿在此。

王承恩白日接到崇禎皇帝旨意的時候也是嚇了一跳,本以爲翁炳實是因公殉國,沒想到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居然是在自己眼皮子低下給人害死的。

王承恩不禁想到,是有些蹊蹺,前些日子前去治瘟的御醫基本上三天兩頭就要死一個,就算他們用的方子不對,可也總不至於那麼快就染上鼠疫暴斃吧。

雖然崇禎皇帝並沒說什麼,但對於王承恩來說,這就是自己東廠的失職,甚至對於內廠、錦衣衛、西廠來說,意義上也是如此。

王承恩當即將下面的兩個掌刑千戶罵了個狗血淋頭,然後又是一層層的罵下去,整個東廠都是顏面無光,憋着一股勁兒要把罪魁禍首拎出來。

崇禎皇帝復設三廠一衛,爲的就是不再受那些東林黨的矇蔽和蠱惑,可如今居然在遍佈廠衛的京城還會發生這種事,那就相當於在‘啪啪啪’打廠衛們的臉了。

崇禎皇帝只給東廠下旨,但並不代表其餘廠衛就能視若無睹。

內廠提督太監方正化、西廠提督曹化淳,還有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聽聞此事後也都是震驚不已,蔫悄的吩咐屬下心腹,讓下面的人分出一些衙門嚴查,並且只要有消息第一時間報給東廠知道。

一時間,三廠一衛幾乎全部都將矛頭調轉到御醫離奇死亡這件事上,情報在一個下午源源不斷的匯聚到東廠衙門。

崇禎皇帝很重視,甚至說是要一查到底,而廠衛失職,自然盼着將事情早點處理完,好能將這篇給掀過去,爲自己一雪前恥。

謝氏一路腿軟,是番子們拎回來的,但李善財可就不一樣了,回來的路上甚是囂張,不斷喊着自己是皇親國戚,東廠無權拿人云雲。

當時王承恩也沒管,把他大牢後先打了幾鞭子,見他老實下來這纔是親自審問。

見到一臉淫笑的東廠番子們又要過來,李善財什麼硬骨頭都沒了,當場嚇得屁滾尿流,沒等李有成再次動手就直接全招了。

原來李善財不是在吹牛,這傢伙居然是李康妃同父異母的弟弟!

還真的是皇親國戚,只不過這個‘皇親國戚’李康妃,在許多人眼中早就已經涼了,崇禎皇帝即位之初就已經降旨將她打入冷宮,不會再有任何權利。

要不是這次東廠查出來,很多人甚至都不會想起後宮還有這麼個主,王承恩問出結果後神情沉重,向李有成說道:

“此事暫時瞞下來,不要讓皇上知道,吩咐下去,讓孩兒們順藤摸瓜繼續追查,要真的是李康妃,這還好辦。不過若再查出來什麼大魚,倒是有些難辦......”

說起這個李康妃,就連王承恩都覺得這個女人簡直是歹毒的沒邊兒了。

李康妃曾在後宮親手將王才人,也就是天啓皇帝的生母活活打死,除此之外,她又和多年前的移宮謎案有關,曾妄圖挾持幼帝,總覽朝政,在魏忠賢主政時期,又降下身段巴結客氏,可謂是野心極大。

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念她孤苦,心中不忍,雖然極度厭煩李康妃的爲人和經歷,但是爲了避免朝中不好的影響,最後只是將她打入冷宮了事。

按理來說,到了這種地步的妃子也不可能再掀起什麼浪花,歷史上崇禎皇帝就是這麼想的,沒想到重建東廠後居然查到了她的頭上。

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
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