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誅其九族

“今日衆位一定要捨身取義,規勸陛下裁撤東廠,盡誅閹奴以謝天下!”

“說的不錯,當今天子遭閹人矇蔽,我等清白忠義之心蒼天爲證,日月可鑑,在下願效前驅,若陛下仍舊固執己見,就算敲碎了登聞鼓,亦在所不惜!”

“說的好,仁兄真是當今天下少見的人傑!”

在承天門外形勢愈演愈烈的時候,崇禎皇帝總算帶着一羣隨從來到門外,張世澤和李若鏈帶着京營兵將和錦衣衛小心的護衛在左右,就是怕前幾日刺帝的事件重演。

方正化起初還打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思,現行出面規勸道:

“爾等不好好在書院唸書,跑到這承天門敲什麼登聞鼓,你們可知道這東西是要死人的!”

崇禎皇帝雖然早就打着血流成河的心思,但方正化既有此意,讓他去敲打敲打也行,方正化說完後生員和士子們並不領情,厭惡的推開方正化,歡呼起來。

“陛下來了!”

“定是蒼天顯靈,使陛下聽見了我等的呼聲!”

在經過了這麼多事情後,崇禎皇帝總算是露面了,雖然皇帝的面色陰沉得好像能滴出水來,但這並不影響士子們懷着一顆表現自己的‘赤誠之心’。

一名監生急忙跳下登聞鼓,躬身說道:

“陛下久居宮禁,近日廠衛在城中所作所爲,您在宮內一向不知,他們的種種欺人之舉,您又知道哪些?”

“天子糊塗至此,怎可爲天下主!”

另一名生員喊道:“所言極是,王承恩自提督東廠以來,迫害我等士子數以百計,今日廠衛竟然當街持械行兇,其心可誅!”

“陛下,不殺王承恩、李若鏈、方正化三人,不足以安定民心!”

“不殺此三人,何以治天下!”

“此三賊之行徑,於國無益,陛下若執意庇護,便是商紂之君,必遭天譴!”

生員們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爲了所謂的名聲都在當衆極力表現自己,喊出的話在韃清統治時期是根本一個字都聽不見的。

究其原因,那是因爲他們相信法不責衆,明朝皇帝根本不敢拿他們怎麼樣,然而韃子的皇帝根本不顧及這些,不服就殺,留下服的任用就是了。

說一千道一萬,這天下間何時缺過當官兒的人了?

方纔出言勸慰的方正化聽到這倒打一耙的話,當即是瞪大了眼睛,咱家好生生在宮裡待着替陛下打點御馬監,難道是無意之間犯了什麼衆怒?

聽到最後,方正化算是徹底明白了,自己不是無意間犯了衆怒,這些文人士子將自己這些無根之人通篇歸類爲閹黨、閹奴。

在他們眼中,太監都是矇蔽當今天子的奸賊,他們纔不會管你是不是有苦衷,想到這裡,方正化冷笑一聲,伸手攔住想要上前勸慰的御馬監衆人。

崇禎皇帝不發一言,看着眼前這一幕,心中卻是無盡的悲涼,李若鏈從前只是個小小的坐堂,算是瞭解民生苦難。

崇禎皇帝甚至免了三餉和全國一年的賦銀,何曾迫害過任何百姓,他可聽說不少百姓都在稱讚崇禎皇帝爲難得的明君,哪像這些生員士子喊的一樣,是個堪比商紂的殘暴昏君。

“你們怎麼能昧着良心說話,皇上迫害你們了嗎,皇上迫害過你等的家人嗎?”

李若鏈憤慨的喊話很快就被淹沒在生員和士子們的浪潮之中,英國公張世澤上前派派他的肩膀,指了指前面攥緊拳頭的崇禎皇帝。

很顯然,崇禎皇帝已經處在震怒的邊緣,雖然一句話都沒說,但已經可以預料,下一刻定然是疾風驟雨。

若喊話的只有被東林黨蠱惑的儒生、生員也就罷了,可不僅如此,其中居然也有不少國子監的監生,要知道,大明的官僚就是從這些人裡篩選而來,居然從根子上就爛透了!

這些人可都是朝廷通過各種方法選拔而來的全國優等生,各種特權養着,好吃好喝供着,就是想讓他們好好做學問好報效祖國。

誰成想這些監生腦子裡裝的竟然也都是官場上的歪風邪氣,看來這東林黨還真是一條魚腥了一鍋湯。

崇禎皇帝面色極度陰沉,在身邊護衛的張世澤和李若鏈等人都是不寒而慄,偏偏這些敲鼓的生員士子們看不見。

良久,崇禎皇帝纔是淡淡出聲:

“還有什麼話就一併都說完了,待會可就沒得說了。”

巡城御史撤車伸咬牙道:“陛下,大行天啓皇帝整日在宮內沉迷奇技淫巧,方有魏忠賢亂政,閹黨亂朝之事。今陛下不以之爲誡,這半月以來僅是臨朝三次,難道是仿效大行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之舉乎!?”

“放肆!”聽到這話,崇禎皇帝勃然大怒,“車伸,你怕是忘了何爲君臣綱常之道!李若鏈,給朕鎖了!”

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應聲走出,爲防止生員們維護,所以特意挑了幾個人高馬大的錦衣衛持刀上前,直接把厚重的鎖鏈掛在巡城御史車伸身上。

“陛下聽不進忠義之言,實乃昏君!!”

車伸不甘心就這麼被鎖到東廠大牢裡去,便是張口厲聲疾呼,崇禎皇帝卻冷冷一笑,說道:

“王承恩,將車御史的奇聞軼事說幾件來給世人聽聽!”

王承恩道了聲遵旨,昂頭喊道:

“車伸,萬曆三十二年進士,經查,府有餘財六十餘萬兩...”

“崇禎三年,於老家江西吉水盤谷鎮置辦三百餘畝良田,造成幾十戶百姓流離失所,七名佃戶不願離去,反被當街打死。事後其爲平息事端,私贈知縣魯直紋銀一百二十兩,魯直密之不報。經江西廠衛密奏,前知縣魯直已供認所行,鐵證如山!”

聽着王承恩嘹亮嗓音喊出來的話,周圍哄亂如菜市場的生員和士人們逐漸寂靜下來,巡城御史車伸額頭冒出冷汗,無力的跪倒在地上:

“別念了,求求你別念了啊!”

王承恩當然不以爲意,繼續喊道:

“崇禎五年,其遊覽秦淮,見路邊賣茶女姿色貌美而起色心,奸之,且殺其夫...”

“看看,這就是朕的好御史啊,這就是你們口中爲國爲民的忠貞之士!”崇禎皇帝聽到這裡,厭煩的擺擺手,實在是無心繼續聽下去,沉聲道:

“擬詔,巡城御史車伸貪贓枉法,迫害良婦,侵佔農田,殊爲可恨!着錦衣衛、東廠抄家,誅九族!”

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
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