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

本來還面帶憨笑的李如安,聽了這話笑容頓時凝固,半晌竟沒說出話來,上頭大馬金刀坐着的樊龍心底笑幾聲,面上也沒吭氣,倆人便這般槓了起來。

不待多時,樊龍做的渾身發麻,起身活動活動,道:“李知州要是沒別的可說,營中軍務繁雜,不比這知州衙門清閒,看看時辰,到了該去點閱軍士的時候了。”

說罷,他便頭也不回的向外走,一旁家丁不知上官心中想的是什麼,只好開啓大門一副要整隊而出的樣子。

李如安一動不動,腦門上細汗漸漸露出。

自己在這知州任上許久,一直等着升遷機會,好不容易來這麼一次,若不抓住,過着村可就沒這店了。

姓李的自問任期內沒甚麼過人政績,若史可法提議的京察在下半年施行,估計基本是要被退掉的那批人。

如今不再抓住這個機會向上面露露頭,只怕仕途也便從運而終了,寒窗苦讀多年,做了區區知州便被退回去種地。

錢沒撈到多少,清流之名也沒有,此後與那幫農夫爲伍,人生在世一場,又於心何甘?

此時再一想想,這樊龍是真心待自己女兒,人家有兵有將,只要好好幹,女兒日後倒也不會遭人欺負了。

“樊守備留步,婚嫁之事,一切好商量。”

聽了這話,正心中嘀咕這貨怎麼還不叫自己的樊龍,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回頭興奮道:“你方纔所說可是真的?”

看這廝如此反應,李如安恍然大悟,心中苦笑。

道自己也是白白讀書多年,竟被這武夫之輩擺了一道,罷了,罷了,既然如此,就成全了他們這一對好命鴛鴦罷,不然可就是自己不近人情了。

“這十月裡的黃道吉日本官已是看過,樊守備與小女的婚事便定在初七,你看如何?”

樊龍自然不住點頭,李如安嘆口氣,深吸口氣又道:“要是小女那邊兒沒問題,此事就這樣定下罷。”

“嘿!小婿先行見過老丈人!”樊龍哈哈一笑,幾名家丁各也是喜樂開懷。

見他轉頭就要出去,李如安還以爲如此迫不及待便要去尋自己女兒,心底有些鄙夷,想想還是大聲問道:

“守備幹什麼去走的這麼急?”

“當然是抓那王永吉,朝廷的事耽擱不得,老丈人的吩咐,更是耽誤不得,不然我那未過門的媳婦,可要怪罪我了。”

樊龍的回答令李如安有些意外,原來他不是去尋自己女兒,看來無論自己答不答應,王永吉也是跑不掉的。

只聽樊龍大笑幾聲,帶着十幾個全副武裝的家丁直奔着南城門而去,後者卻愣在原地,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

揚州府這邊的衙門和兵馬,在爲了上頭要抓王永吉之事封鎖城門,鬧得滿城風雲,京城之中,崇禎皇帝親臨演武場,看着嶄新的禁軍,欣慰不已。

不久之前,崇禎皇帝萌生了想要發展線列步兵方陣的念頭,並且仿照拿破崙的近衛擲彈兵團,建立了大明第一支成建制的擲彈兵團——禁軍“飛雷營”。

這是自皇家火槍騎兵以外,第二個獨立成營的火器兵種。

飛雷營的兵士,全部由英國公張世澤親自從禁軍中挑選,全都是臂力過人,膽氣超羣之人。

他們穿着新式的盔甲,腰間懸掛着六局研製出來的新型震天雷,每人都還佩戴着一把長劍。

這種新型震天雷和以往軍中流傳的那種很不一樣,不僅體積小了許多,大約只有一般兵士手掌大出一點,而且威力更加強勁。

最主要的是,六局改善了製造工藝,爆炸時聲如霹靂,雷殼四散,也能造成傷敵和震懾的效果,基本就是早期的手雷。

除此之外,爲了應付各種地形和情況下的野戰、守城戰,飛雷營還裝備了改造後的大量毒火球、萬人敵和火龍出水。

這幾樣的威力也不容小覷,一個是明代版的毒氣彈,一個是明代版的燃燒彈,火龍出水則是專門用於海戰。

飛雷營的身邊,是按照嶄新出臺的《大明步兵操典》列隊的禁軍兵士。

《大明步兵操典》是崇禎皇帝親自主持,由兵部、內閣協同擬成,在這期間,張世澤、董琦、王先通,還有以湯若望、南懷仁爲主的諸多傳教士也參與其中。

操典中明確規定了大明步兵平時的操訓、分營,戰時的紮營、列陣等事,將現如今大明內部繁雜的軍陣之事統籌概括,形成一個整體。

按其中規定,現如今大明步軍的陣型被歸爲三種,便是早就存在的方陣、縱陣和新出現的線列陣型。

方陣基本就是形成一個方方正正的陣型,遠程在前,近戰在後,騎兵位於其側,是各軍將常用的陣型。

至於線列陣型,並非傳統西方的線列步兵,歸根結底就是比如今西方國家也要更先進一些。

崇禎皇帝吸納瞭如今西方國家已普及陣型,革除弊端,再針對如今大明野戰不足的現狀,改造成適合大明兵馬的線列陣型。

西方自十七世紀初,英荷瑞等各個國家的步兵都陸續採用了以手持槍械的遠程步兵爲主的線列陣型,總言之,便是將遠程步兵排成寬而淺的線列,然後齊射。

與常理上的大明排槍不同,他們步兵的一條線列,有二至四排士兵間雜列隊。

大明如今最能發揮火槍遠程威力的陣型人人都知道,是廣泛使用的三段擊,這還是幾百年前沐英的首創。

出現了遂發槍之後,西方對如何能最大花發揮火槍威力有了不同看法,他們認爲,只有密集而鬆散的陣型,才能起到如上效果。

何謂密集而又鬆散?

歐洲的線列步兵以形成密集火力爲目的排列,但放眼望去,陣型顯得異常鬆散和脆弱,明眼看來是如此,但這也方便他們在對抗騎兵時相對靈活,可以迅速解陣。

如此靈活的線列步兵,可以讓他們隨時解陣再結陣,高效的發射而出一輪又一輪的密集火力,而鬆散的陣型,卻往往又讓對手疲於奔命,逐漸敗退。

這是當時西方人數較少,戰鬥規模往往不大而不得不採取的一種陣型,但崇禎皇帝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人,禁軍怎麼着也有小十萬之衆。

所以這種西方普及的線列陣型,似乎並不適用於大明步兵,既然不適用,那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成自己的。

經過多日鑽研,這纔有瞭如今這大明版的線列陣型。

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完結感言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
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完結感言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