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

崇禎二十年二月中旬,儘管是在金陵,天氣也還是頗有涼意,不過就算如此,聚在城內的文武羣臣衆官,還有諸多將士勳戚,心中都是熱乎乎的。

因爲今日,是遵東奇捷和朝廷平定藩王之亂後的敘功升授大典。

根據朝廷規定,這期間,皇帝將會在金陵短暫停留,並且親自主持大典,爲各級將士敘功,統計他們在去年到今年初這段時間內,進行這一連串大小戰役中的斬級、統籌等功勳,並且給予相應的賞賜和升授。

除此之外,朝廷也要統計出戰死的將士名單,將這些人的姓名、籍貫匯成文本,發到京師忠烈祠供奉,並且對這些人的妻小親人予以適當慰問,這些都是皇帝下旨必須要完成的目標。

因爲工作數量巨大,所以此次敘功升授大典,將在金陵定期三日全部完成。

重新改組之後的南京禮部、工部、戶部和南直隸各大衙門負責大典的全部事務,並且由剛上任不到三個月的南京禮部尚書張爾岐統籌全局。

大典舉行期間,南直隸各地防戍增加數倍,金陵城內巡街衙役和護衛兵丁,全部上街,並且神武軍就駐紮在城外三裡,一旦城內出現什麼亂象,周經武可以直接率部入城。

自從錢謙益死後,原本所謂“遙執朝政”的東林黨也算是在明面上盡數覆滅。

還剩下未被處置的官員和文人,也不敢在這個節骨眼上自稱東林士人,所謂禍福避趨之,現在的東林黨三個字,就是足以令常人殺頭失身的原因之一。

許多官員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巴不得和這三個字離得遠遠的,又怎麼會再出來鬧事。

但令人意外的是,崇禎皇帝雖然在表面上對東林黨趕盡殺絕,但卻還是會任用許多真正有賢能的人到主要位置上。

新上任的南京禮部尚書張爾岐,便是其中之一。

張爾岐此前並未在朝爲官,還是崇禎皇帝吩咐廠衛去找,當東廠番子找到他的時候,發現張爾岐其實一直就在金陵城內教書,這教授的具體內容,便是儒家經典《儀禮》。

其實張爾岐當時是回絕了,但廠衛畢竟是廠衛,皇帝要的人,無論禮請還是動粗,反正必須是要帶到皇帝身邊去的。

這中間發生了不少插曲,不過現在結果很明顯,張爾岐已經心甘情願在朝廷做官,並且他的想法和一般文官不同,主持敘功升授這種事,在他看來,實實在在是國朝興盛的象徵。

天下糜爛,唯有軍隊強盛,國家才能強盛,這樣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張爾岐心裡非常明白。

早在皇帝率大軍動身前往杭州的時候,張爾岐這邊就已經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大典事宜。

畢竟,無論這次的藩王之亂有多少種可能結果,入朝爲官的,就只能爲其中一種結果做準備,那就是亂子被平定,皇帝得勝還朝。

張爾岐理直氣壯的派出了戶部的文吏,前往各處蒐集與大典有關的各種資料,這些人還前往南京工部、戶部、吏部衙門之中,討要實際結果。

其實一開始,南京工部尚書高弘圖、戶部尚書王鐸、吏部尚書馬士英三人都是不情不願,一則對張爾岐直接被任命爲尚書心懷嫉妒,二則也是不想將本部事宜託付外人。

張爾岐派出這些人連高弘圖和王鐸的面都沒有見到,就被亂棒打出,三位部堂之中,只有吏部天官兒馬士英親自迎接,將有關文本奉入吏部編冊。

王鐸乃是南京大學士,高弘圖也久居高位,在南京各官員當衆威望不小,張爾岐雖然民間聲望日隆,但畢竟新官上任,無故不敢去動這兩座搭訕,便向南直隸鎮守太監劉福申述,卻一直沒有下文。

聽聞張爾岐向劉福報告,王鐸恨極,卻聽聞崇禎皇帝曾親自召見張爾岐,寵信有加,也是無可奈何,只好作罷。

王鐸多方聽到風聲,得知張爾岐深得皇帝信任,極有可能鯉魚躍龍門,直接進入京師,輾轉反側了幾個夜晚後,最後還是決定主動向張爾岐示好。

大約在上個月的下旬,王鐸打聽到張爾岐老母壽辰,突然攜帶大批的賀禮上門拜訪,並且將大典等事交託其手,做出了甘願脅從的意思。

據廠衛稟奏,席中張爾岐、王鐸相談甚歡,就像是多年老友,一點看不出二人往日的過節,崇禎皇帝聽到也是冷冷笑了一聲,並未多說一句。

對於下面這些官員之間的明爭暗鬥和趨炎附勢,崇禎皇帝藉助廠衛日日不間斷的密奏,實際上是一清二楚,但往往都是看破不多說,將他們控制在範圍之內而已。

除此以外,敘功升授大典的事情傳遍了江南和東南,各州府縣的官員紛紛前往南都金陵,聽聞如此重要的事被交給張爾岐主持,各級文武都是紛紛送來賀禮,使張爾岐應接不暇。

據廠衛密奏,張爾岐顯然是對官場之事一竅不通,這些禮品他來者不拒,並且還秉持着有來有回的原則,回贈些小物件表示尊敬。

更讓張爾岐沒有想到的是,崇禎皇帝回到金陵城之後,竟然當衆誇讚自己勤勉有爲,任事唯謹,可自己明明沒有做什麼大事,哪裡值得這般誇讚。

張爾岐的風頭在崇禎皇帝當衆誇讚之後,變得更盛。

據說有一日張爾岐和老母外出採購,去到哪裡,哪裡的掌櫃、東家便是親自出來相迎,許多從前張爾岐教授過的學子,也是日日登門拜訪,與他說這說那,討論詩詞禮義。

張爾岐原本並未有過任何在朝爲官的履歷,但卻一路青雲直上,得到皇帝青睞,這讓在朝中官員眼紅不己,私下更是說什麼的都有。

張府門前從早到晚都有南京內外各色人等登門拜訪,熱鬧的景象更一直到了大典舉辦的前一日才稍稍淡了下來。

這個時候,捷報與軍功名單己是被張爾岐主持的禮部與工部、吏部、戶部聯名遞了上去,各方都在屏息凝氣,靜待結果的到來。

大典舉行第一日的早晨,崇禎皇帝捏着廠衛昨夜的密奏,臉上卻看不見絲毫表情。

過了許久,崇禎皇帝將密報燒燬,冷笑幾聲,帶着早就等待在門外的一衆文武和衆廠衛,浩浩蕩蕩朝張爾岐選定的大典主會場,神策門方向走去。

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完結感言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二章沒了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
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完結感言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二章沒了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