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

清軍的所有人,都沒想到明軍會攻擊得如此迅速,乍逢驚變之下,都是亂作一團。

好在納穆泰還算有些擔當,大聲將仍處於一臉懵逼的幾個都統和固山額真叫醒,帶着八旗倉促之間迎了過去。

兩軍廝殺着,但卻仍然不是全部。

明軍入場的多是蒙古、朝鮮、寧遠守軍及其他京軍,清軍除了在攻擊寧遠被大量消耗的綠營以外,其餘幾旗也紛紛投入戰鬥。

除此之外,多爾袞的正白旗嫡系,還有崇禎親自編練的禁軍都在後方緩緩前進,並且隨時做出調整。

直到現在,多爾袞還是對局勢抱以僥倖心理,不肯接受從以前崛起到如今沒落如此巨大的轉變。

同崇禎所想的一樣,多爾袞也希望通過這一次的決定性勝利,徹底奠定大清入主中原的局面。

相比亂糟糟的清軍,精銳盡出的大明禁軍,在後方擺出了他們賴以成名的西式線列戰陣。

即便是衝鋒,全軍也被習慣性的分爲了三個方陣。

除了在最前面時刻準備射出排槍的線列步兵,其後那些手持刀槍的主力步兵以長矛方陣一字展開,緩緩向前推進。

在他們身後,還有大量募集來的輜重營輔兵隨時可以支援,並且位於大軍的最後放,炮兵陣地也已經開始宣泄怒火。

禁軍中最爲精銳的火槍騎兵被部署於步兵左翼,蒙古騎兵已經在烏爾邁、布爾民等人率領下與清軍騎兵展開搏鬥。

崇禎本人則遠遠站在後山坡上,只剩下四名親衛還寸步不離地留在身邊。

張世澤在中軍壓陣,吳啓華則和後趕來的李世遙與火槍騎兵一起,位於大軍側翼。

多爾袞的正白旗,是此時清軍中少有還分陣型的部隊。

他們在佈置上與從前類似,大量裝備了重甲與長矛的步甲重步兵,以四排縱深部署在整列的最中央位置。

這次多爾袞將正白旗最爲驍勇善戰的數百巴牙喇親衛都部署在最前面三排,這些精英步兵使用圓盾和砍刀,成爲多爾袞賴以扭轉戰局的關鍵。

在正白旗隊列的最後側有四排使用弓弩的輕步兵,少數的正白旗騎兵部隊,同樣被部署在步兵戰線之後。

仍是戰心十足的禁軍首先發難,吳啓華、李世遙率領火槍騎兵從步兵陣線背後殺出,策馬到正白旗隊列面前,熟練的釋放手中的轉輪槍。

火槍騎兵雖然射擊精度遠遠不如步兵槍手,但他們的優勢在於靈活多變,甚至有些熟練的騎手可以貼臉施放以後再從容策馬迴旋離開。

在密集的彈丸攻擊下,正白旗的重步兵們紛紛舉起盾牌防禦,最後三列弓箭手則紛紛以自由射擊的形式還擊。

雖然按照兵書操典,弓箭手們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秩序共同射擊,但由於心態等各種原因,他們都是無序的亂放一團。

即便如此,清軍所擅長的箭支攻擊威力依舊不俗,足夠逼退吳啓華帶着逼近的火槍騎兵,讓他們轉向迂迴。

然而弓箭畢竟不是可以連綿施放的排槍,當後方清軍弓箭手因爲更換箭矢等原因火力逐漸減弱,火槍騎兵還是忽然殺回來玩了一輪衝鋒。

雖然是擁有新式火器的新編兵種,但他們同樣受到蒙古與滿洲騎兵的影響。

衝鋒途中,火槍騎兵們首先以掛在身上的轉輪槍射擊陣前清軍,接着以隨身配備的馬刀或長劍,發起近戰。

儘管火槍騎兵不是衝擊騎兵,但馬匹的慣性和強大沖擊力,依舊給本就疲憊的清軍不小的創傷。

吳啓華自知不能戀戰,將前陣清軍衝散以後,趁他們整隊間隙,便立即熟練的向後撤退。

在這之後,火槍騎兵從剛衝殺過來的三個禁軍方陣之間的空隙撤入二線,並且一直在周圍迂迴釋放冷槍,隨時準備再次騷擾。

張世澤的三個禁軍步兵方陣不斷挺進,現在,正白旗的火力開始傾瀉到他們身上。

在後三排弓箭手的掩護下,清軍也開始向前發起反衝鋒,他們的步甲兵紛紛挺起長矛,側身倚着長盾,徐徐前進。

不過此時,清軍火力不足的劣勢也逐漸暴露出來,前來圍攻的畢竟是整個禁軍。

成建制的禁軍,算上騎兵足足要有四五萬人,而多爾袞成建制的正白旗滿洲兵,卻只有一萬餘甲。

戰場上人數的差距往往佔據決定性,這樣懸殊的情況下,唯有單個士兵質量上的巨大落差才能彌補。

可惜的是,眼前這支禁軍,卻足以稱得上是如今整個大明最爲精銳的部隊之一。

論起單打獨鬥,他們或許比不上狗急跳牆的滿洲兵,可論起結陣向前、緩慢圍殲的戰術,他們卻比對方更加熟練。

在沒有受到多大損失的情況下,張世澤率領的禁軍方陣靠近了多爾袞陣前的巴牙喇重步兵。

一陣激烈而沉悶的盾牌撞擊後,明軍長矛手的優勢盡顯無疑。

正白旗的巴牙喇們雖然身披重甲,手中持着虎頭大刀,但卻被壓的直往後退,毫無還手之力。

一旦他們殺了一個禁軍兵士,第二線的盾矛兵馬上就會頂上來,替代自己的前排。

兩夥裝備、戰法完全不同的敵人廝殺到了一起,禁軍較爲保守,在擁有巨大優勢的時候,仍然選擇一步一個腳印的壓迫式推進,剛好完美剋制了清軍臨死前的集羣反撲。

多爾袞的八旗軍雖然號稱精銳,但現在已經不是從前,大部分滿洲兵都得過且過,成了躲在蒙漢綠營兵身後的老兵油子。

此時他們面對的,卻是長期在國內歷練,並經歷過中原等地搏殺的禁軍,更別提他們還擁有本世紀最前沿的裝備了。

數量上本就屬於劣勢的清軍,再也不能打出多年以前以少勝多的戰績,相反,他們逐漸開始不支,開始顯露出潰敗的前兆。

隨着中央戰場上其餘明軍、蒙古軍及朝鮮軍擊潰其餘清軍,多爾袞與他的嫡系正白旗發現一個令人絕望的事實,他們已經被數量數倍於自己的明軍給三面合圍了。

有膽子比較大或者還心存僥倖想要騎馬突圍的,也有一些乾脆就是呆立在當場的。

很快,正白旗那不堪一擊的軍陣宣告破裂,整個戰場上便陷入了一面倒的殺戮之中。

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揮刀的換成了明軍。

他們的騎兵騎在馬上,抽出馬刀,揚起,再用力劈下,刀口劃破甲冑和血肉的聲音與馬蹄踐踏在人身體上傳來噗噗的悶響聲奏成了血腥的交響曲。

只是片刻的功夫,整個戰場上便再也沒有能聚起抵抗的任何一支清兵。

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一些相關通知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隨便說說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一些相關通知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一些相關通知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
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一些相關通知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隨便說說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一些相關通知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一些相關通知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