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

宣佈楊御藩、藺養成和烏爾邁這三名頭功之後,上午餘下的時間便用來宣佈三屯營之戰中表現突出的守城和馳援軍將名諱,之所以這麼做,主要還是有想讓他們在人前露露臉的意思,以此來激發他們再立功勳的熱情。

畢竟提着刀上戰場的全都是男人,崇禎皇帝同樣是個純爺們,理解這幫人爲自己玩命的真正意圖,既然瞭解他們想要什麼那就好辦了,給他們想要的不就完了。

期待已久的升授終於到了,雖然大部分人都是站着看,站着聽,雖然喊出來這些名字跟許多站在下面的人並沒有什麼關係,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心中已經熊熊燃燒的的那一團火。

今天沒自己這沒有關係,自己努努力,讓下次有就行了,就算下次還沒有,國朝重視武人,天下這麼亂,只要自己肯玩命,早晚都有那麼一天!

軍將們也是發現,這幫傢伙平日連着站兩個時辰,可能早就會腰痠腿痛、哭爹喊孃的,但是今天,竟然連一個吭聲的都沒有,一直都是靜靜的站在那裡聽上頭喊話。

轉頭看向崇禎皇帝,軍將們的目光實際和底下兵士也是一樣,全都帶着敬畏。

這敘功升授大典,畢竟不可能就這麼辦上一整天,兵士也是人,崇禎皇帝一直在上頭坐着時辰久了尚且感到難以忍受,讓底下兵士一站就是一天,顯然不合常理。

這還要得益於張爾岐不久前考慮的十分全面,南京禮部將這次大典分成三日進行自然有原因。

今日是第一天,時間長些,上下午各兩個時辰,上午宣佈三屯營之戰的頭三名和表現突出的一些軍將們的名諱和升賞情況,下午繼續。

第二天的事情,按禮部計劃是要上下午各一個時辰,上午將三屯營之戰立大功的兵士和基層軍官宣佈出來,下午則開始進行平定藩王之亂的功勳宣佈。

第三天上午兩個時辰,用來宣佈和總結最後一部分參與平定藩王之亂的各地軍將、兵士升授情況,下午一個時辰,則總結一下這幾戰的斬級和陣亡情況,方便下次引以爲戒。

上午結束後,兵士們分批次離開校場,前往各自的軍營中用飯,早在半個時辰之前,軍營中的伙伕們就已經開始做飯,這會兒剛好完事。

沿途,兵士們看見了聚在校場周圍觀禮的各色人等,看着他們對自己指指點點,不少孩子也流露出仰望的神情,不少人第一次覺得,當大明朝廷的官兵,真好。

看見那些仍是一臉鄙夷,但卻眼中露出複雜神色的文人士子們,他們則是冷哼幾聲,心裡實在是快意得很。

你們不是看不起咱們這些舞刀弄槍的武夫麼,現在皇帝親自給咱敘功,親自提拔咱,你呢,還在屋子裡裡頭抱着幾本破書,打算用嘴皮子平定叛亂?

沒準日後老子立了大功,升爲百總、千總的時候,你還在耍嘴皮子!

兵士們站了一上午,雖然口頭都沒說什麼,但是身體肯定不好受,不過他們都覺得這次是累最值得的一次,不僅能聽到各自的升授情況,而且回營就立馬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

他們中不少人,以前在各地爲軍伍的時候,鮮少有軍餉月月能發齊的情況,兵械、衣甲也是幾年都不見更新換代,時下這種情況已經是非常少見了,對許多人來說,這感覺就和過年一樣。

“喲嚯,好香啊!”

“老張,這回做的啥吃的?”

那伙伕老張哈哈大笑幾聲,說道:“來來來,弟兄們,聖上獎賞大傢伙殺敵立功,牛肉、白米、出征餅還有白麪大饅頭全都管夠,嘴巴都張大點兒,能往裡塞多少就塞多少!”

“謝皇上!”

後來的兵士們老遠就聞見香味,幾乎都是擠進去的,生怕自己進去晚了吃的被搶光,當他們看見營中火熱的場面,雖然鬆了口氣,但卻往前擠的更急了。

一進大營,就見到不少長桌長椅擺放在正中間,不少裝着飯菜的大桶被搬到兩側,這之後又擺着更多大桶,裡面裝的都是熱氣騰騰的饅頭和出征餅......

看見這些大桶,兵士們心情更好了,紛紛是大笑起來,先開始在軍官們的指揮下排隊領取伙食,再尋到自己平日常坐的位子上胡吃海聊,再沒了方纔在校場那種緊張之情。

“皇上真好,千總,能不能把俺家婆娘也找來?”

“想啥呢,這是軍營,你婆娘肯定是不能來。”千總聞言立即滿臉嚴肅地訓斥,見到這兵士臉上失望的神情以後,他卻是笑着又道:

“不過,可沒人說不能打包帶回去啊。多拿點,這次朝廷發的多,帶回去給老婆孩子都嚐嚐,這可是白麪大饅頭啊,老子還沒吃過幾回哪!”

“哈哈哈,謝千總!”

聞言,那千總擺擺手道:“謝老子做什麼,要謝皇上,這些玩意可不是老子發的,得皇上纔有那個能耐!”

說着,千總又暗自嘀咕道:“皇上還真他孃的邪乎了,要不說他是皇上,老子就只能當個大頭兵呢,哈哈!”

“謝皇上,謝謝皇上了!”

兵士們已經有不少人領了吃食,坐在位置上先喊一句謝謝皇上,這纔是紛紛開動。

當然,這就跟後世的軍隊是一個模子,吃飯肯定是不可能好好吃的,非得邊吃邊吹牛逼才得勁。

擱大頭兵們的話講,人活着不就這點兒奔頭麼,老子功都立了,皇上都給了升賞,可勁吹牛逼又怎麼了,不妨礙上戰場再砍翻幾個流賊!

一般大軍出征會有一頓大餐,唐宋時候都不少,明末這時候就別提了,白麪饅頭很多人都難得一見,更別說什麼大餐了。

歷史上,唐軍出征宴則非常豐富,必有牛酒,據說酒酣拔劍起舞,鳴笳角抵伐鼓呼,不過絲竹之類的樂器是不可以使用的,文官說會讓士兵銳氣沮喪。

在崇禎皇帝看來,那都是屁話,吃的舒服就行了,時下朝廷的確困難,南京禮部也給不出和歷史上唐軍那樣豐盛的大餐,不過卻也不能慢待了將士們。

張爾岐曾據理力爭,除崇禎皇帝發派的錢糧物資以外,又從王鐸掌管的南京戶部手上摳出三十萬的銀子專門在這幾日給將士們做飯。

南京禮部前日給出的第一日晌午各大營食譜包括,每人兩斤牛肉,五合白米,兩張出徵餅,饅頭一個,又配淡水兩升。

當然,這是禮部給崇禎的定額。

真正到了這會功夫,各營伙房做出來的實際上要比這多得多,張爾岐也確實有些能力,就連提前量都打好了,兵士們敞開了吃,肚皮撐溜圓,也基本不會出現不夠吃的情況。

比如最開始問能不能帶自己婆娘來吃的那個兵,這會兒早就把定額吃完,在那排號又要領一份。

不少兵士也是一樣,雖然禮部的人說管夠,可誰知道這麼多張嘴能不能夠吃,個個都跟幾輩子沒吃過飯的餓死鬼一樣,狼吞虎嚥吃的時候,還不忘了吹會兒逼。

不少兵士吃飽了躺在那的時候,都是笑着說道,這種日子,才他孃的才叫軍旅生活啊!

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
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