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

現在場中變化有些讓人意外,周皇后和剛纔方正化臉上的表情如出一轍,而宮女、太監還有番子們則都是形態各異,既有泣不成聲的,也有瑟瑟發抖說不出話來的。

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又是說道:

“方正化,還愣着幹什麼?”

方正化趕緊擦乾眼淚站起來,當然明白崇禎皇帝是在指什麼事,當即是大手一揮,帶着番子們將西李押走。

這次西李臉上沒有任何僥倖,甚至連絲毫的抵抗都沒有,因爲她明白,當這番話從崇禎皇帝嘴裡親自說出來的時候,自己就是大勢已去了。

當崇禎皇帝回到暖閣的時候,王承恩正在焦急的等待。

“陛下,不好了,東林士人們聚衆鬧事,到處宣傳不利於朝廷的謠言,掌管養濟院的大使帶着百姓造反了!”

“造反,還真有人敢在京城造反?”

崇禎皇帝纔剛坐下,聽見這話後便又是‘騰’地站起身,這才忽然想起來大明還有一套福利體系讓自己選擇性遺忘了。

養濟院這東西就相當於後世的福利院,早在洪武元年的時候,朱元璋就專門下詔:

“鰥寡孤獨廢疾不能自養者,官爲存恤”。

那個時候還叫做孤老院,是如今養濟院的前身。

不久,孤老院改名爲養濟院,其收養對象自然也就變了,多爲‘民之孤獨殘病不能生者’,爲保障養濟之政的推行,洪武皇帝朱元璋將其載入《大明律》。

“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

永樂年間,養濟院大規模發展,爲天下府州縣所俱有,弘治年間,養濟院更是開始由內地州縣向邊陲各衛所擴展。

在這崇禎年間,歷史上的崇禎皇帝也曾下詔,規定順天府境內各養濟院均屬衛所,三百里以內的流民,皆驗發本籍,由官司收養,三百里以外及不能行走的,則是交由地方官服接濟。

前半部分聽起來非常振奮人心,像是朝廷要開始接納流民,但事實上,後半部分卻截然相反。

崇禎皇帝在許前半部分諾了一堆空口白話,便是在後半部分開始強令各地養濟院,此後不得擅自收養孤老。

對於京師的養濟院,崇禎皇帝在詔中有詳細的規定,今後只能在國有大典或盛大慶祝活動時由皇帝下旨,部議行縣,查都城內外的老疾孤貧丐者,才能加以收養。

換句話來說,只要崇禎皇帝不下旨,全國上下的養濟院等福利機構,將永遠處於彈簧狀態,空有架子而已。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歷史上的崇禎皇帝麪皮兒薄,既想堂而皇之的把養濟院收回來,不再爲這個無底洞填土,又不想因此折損了自己的皇家臉面。

可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等着你,最後造成的結果無非是一個,養濟院的錢糧沒收回來,最後還惹得天下百姓怨聲載道,又爲李自成添了一波生力軍。

換句話來說,自那以後只要崇禎皇帝不下旨,全國上下的養濟院等福利機構,將永遠處於癱瘓狀態,只是空有架子而已。

自萬曆年開始,各地災害不斷,糧食欠收、土地兼併等各種毛病匯聚在一起,百姓食不果腹,以致流民氾濫成災。

地方就那麼多,錢糧早就跟不上,還有官場上無法制止的貪腐風氣,養濟院早就是名存實亡了。

實際上比明朝先名存實亡的還不僅僅是養濟院,讓快遞小李哥失業,繼而憤然造反的驛站便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全國上下隸屬於太醫院的惠民藥局等等官辦機構,留着也只是空耗錢糧。

這些官辦機構的名存實亡,似乎也在預示着明朝即將完蛋,所以從另一方面來看,這詔下的沒什麼毛病。

但事實證明,這種詔令發下去之後對局勢沒有改觀,反而添了一把火,相當於朝廷承認養濟院喪失該有的作用,在當年的確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對現在的崇禎皇帝來說,這種由朝廷官辦給百姓的福利機構,到現在卻成了一堆遇見火星就極有可能燃起熊熊大火的乾柴。

當掌握這堆乾柴的人是東林黨的時候,也就是它隨時都有可能被點燃的時候。

崇禎皇帝記憶中京師的養濟院最後一次收濟還是在天啓年間,早就應該不剩下幾個人纔對,造反又能有多少人。

剛想到這裡,卻從門外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李春慌慌張張的跑進來,他直接跪在地上,大聲喊道:

“不好了皇上,李掌使奉旨帶人查抄李府被家丁打傷!”

緊跟着,又有幾個小太監跑進來,他們所說也都是廠衛奉旨抄家被人抵抗受到傷亡的事情。

根據這些小太監所說,崇禎皇帝去內宮處理周皇后和西李之事這麼一會兒的功夫,京城卻已經亂成了一鍋糊粥。

欽犯們帶着家丁緊閉府門頑抗,從養濟院走出來的流民遍佈全城,到處生亂,而五城兵馬司各衙門好像事先商量好的一樣對此視若無睹,並無任何差役出動平亂。

除此之外,東林士子不再躲避在家中,開始在自己座師的授意下到處奔走,不遺餘力的宣傳當今天子昏聵,廠衛專權的各種謠言。

若歷史上的崇禎皇帝聽見這種種消息,怕早就會嚇得大驚失色,開始琢磨如何平息那並不存在的民怨,自此前功盡棄。

眼下這位崇禎皇帝雖然心中震怒,但誰都不是嚇大的,並沒什麼懼怕之情,自己是皇帝,手裡還握着兵權,難道怕了這些流民和文人?

看來還是高估了這些東林黨的耐心,這纔多久,京城內外就生出多少事情事專門針對自己這個皇帝的。

崇禎皇帝有意留情,但東林黨卻並無任何忠君之心!

“國朝養士二百餘載,如今李賊尚在山西未至,這些中山狼未曾報效,卻是先生出了僭越之心!”

“也好,一次性清理個乾淨!”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冷笑連連,怒極反笑,猛地拍案而起:

“詔,衛孝伯周經武率神武軍封鎖京城,許進不許出,違者斬!御馬監掌印方正化率騰驤四衛營護衛皇城,違者斬!英國公張世澤、新建伯王先通,分率京營出承天門、東華門平亂,違者斬!”

“還有,讓總督董琦帶着甲子營在城外駐軍,隨時聽調!”

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四發章推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
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四發章推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