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

對於許彪來說,張鼐是個燙手的山芋,可對於身在山海關的吳三桂來說,收下張鼐與否,這更是讓他難受不已的一個決斷。

其實身爲遼東軍閥的吳氏對於許彪這種人根本瞧不上眼,平時充其量也就是派個人聯絡一下以示結好之意,畢竟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好,可要說收不收下張鼐是爲了許彪考慮,這就談不上了。

吳三桂雖然是朝廷的平西伯,但手底下都是遼東軍的各系將佐,每一步都要考慮吳氏甚至整個遼東軍派系的利益。

如今山海關內雖然還是吳三桂佔據絕對勢力,但朝廷勢力已然在萌芽之中,不得不防。

甲申年之前,高第自己在山海關鬥不過吳三桂,他的部衆也沒有遼東軍多,可自甲申年唐通來山海關上任之後,這形勢就發生變化了。

首先,唐通是崇禎皇帝欽點駐守山海關的副將,其次,唐通在去您有過一次大功,據說是正面擊潰阿濟格率領的韃清騎兵,這更是讓不知真實情況的吳三桂對唐通手下兵馬有些忌憚。

與韃清軍隊作戰多年的他,深知韃清騎兵野戰的厲害,即便是如今遼東軍,出城野戰也不說能完全得勝。

高第的兵馬主要分佈在山海關左翼城,是個無足輕重的地方,而且人數也不多,根本不足爲慮,可唐通部下卻有數萬人之多,無論分散還是聚合都是一股難以忽視的力量。

許彪正得意洋洋,還以爲自己是爲吳三桂分憂,他卻沒想到,收到消息的吳三桂簡直氣得不輕,這無論收不收下,都是穩賠不賺的買賣。

張鼐何許人也,即便吳三桂沒入關剿過匪,卻也是聽說過他的名號。

李自成帳下五營中勢力最強的便是劉宗敏手下中軍,這中軍又分爲正標、左標、右標三明將軍分別統領,其中那正標武威將軍便是張鼐。

“張鼐竟然能投降朝廷?”吳三桂在大堂轉來轉去,怎麼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他又問道:“消息可是準確?”

夏國相其實也不敢相信,張鼐在大順中的地位可是僅次於劉宗敏、高一功那些人,他若能真心實意的投降朝廷,那可就是太陽打西邊兒出來了。

“消息準確,可是爵爺,這張鼐怕不是誠心歸順,把他留在撫寧城也好!要是這賊廝再反,咱們大可以剿滅了他立功,就算退一步也可以讓朝廷出兵去剿,坐收漁翁之利,豈不美哉。”

夏國相的意思,就是他根本不信張鼐是真的投降了朝廷,認爲他是意圖東山再起。

吳三桂也明白,要是把這個人弄到山海關裡來,這山海關可就湊成一桌麻將了,高第、唐通還有這張鼐,都是口是心非的貨色,到時候就不好辦了,怕不是會亂成一鍋稀粥。

“那好,就按你說的辦,傳話回去,不要把張鼐送到山海關來。”

吳三桂也是個當機立斷的主,一下子就明白其中厲害,他吳氏一族目前可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山海關和遼東軍,一個都不能出亂子。

......

“攝政王,關內明軍大捷,李自成丟失太原,退保潼關!”入夜,一名清軍斥候在盛京城內攝政王府下馬,行色匆匆跑進大堂,直接跪下說道。

“李自成居然敗了,他怎麼會敗呢,他不是有百萬大軍嗎?”多爾袞有些意外,這李自成眼看着就要替大清把該辦的事兒都辦了,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敗啊。

“呵呵,這李自成之敗,倒也並非全然不可能。”范文程自信一笑,胸有成竹說道:“奴才早就說過,這流賊全是烏合之衆,關內如今的督師是陳奇瑜,此人可是自洪亨九、孫傳庭以來最富有韜略的督師。”

事實上,這次從朵顏一帶回師之後,多爾袞也是滿心憤怒。

這次和去年那次可被打了兩次臉,還是“啪啪”的打,去年說要入關爭奪天下,最後在京城低下窩了一段時間,阿濟格和不知名的漢人軍隊打了一場,損兵折將撤回關內。

朵顏這次更有意思,多爾袞剛到境內打算大展拳腳,冷不丁接到皇太后旨意讓自己撤回去,待回盛京見到寧完我那顆人頭,多次的忍耐已經到極限,多爾袞的憤怒便直接爆發出來。

事實上,如今多爾袞雖然低調,但他在韃清中的地位和威勢,卻遠比任何人要高。

多爾袞長久以來,這還是第一次當衆發怒,不僅福臨被嚇得一聲不敢吭,就連布木布泰也是花枝亂顫,毫無皇太后的威嚴可言。

衆王公大臣更不用說了,都是唯唯諾諾,生怕多爾袞一個不願意砍了自己。

不過正相反,漢奸們和滿人想法不同,多爾袞見到寧完我腦袋之後發怒,被他們認爲是因爲此事發怒,一時間,漢奸們都是備受感動。

自己主子多麼善解人意,自己主子多麼護犢子,能當韃清的奴才,能做韃清的狗,簡直是祖祖輩輩修來的福分,那是最大的榮幸。

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就在漢奸們備受感動,不斷前往攝政王府獻計獻策的時候,多爾袞卻將他們臭罵一頓,拒之門外。

最後,漢奸們只得在滿洲貴族的嗤笑中灰溜溜跑回去。

事實上,這次布木布泰叫多爾袞回來,一是藉以安撫朝中王公大臣不安分的內心,二也是覺得如今大清能否入關全賴多爾袞一身,想要勸他穩妥爲上,率兵穩住局勢。

可是這次,多爾袞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在傳來明軍大捷的消息之前,就已經在動員八旗兵馬,打算再入關一次,給漢人看看滿洲勇士的實力。

事實上,聽到這次大捷的多爾袞,對這次入關也有些擔憂。

以往那些次從牆子嶺和青山口入關,明軍幾乎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全部都縮在城內瑟瑟發抖,敢於出城野戰的明軍都被擊潰。

就算在面對盧象升率領的那支天雄軍的時候,戰鬥也不是很艱難,而且那次盧象升還是在做困獸之鬥,戰鬥力比往常要高,根本不是正常明軍該有的戰鬥力。

可是在固關的這場戰鬥,十幾萬明軍竟然擊潰了一百萬大順軍,甚至殺的大順軍連太原都待不住,一路連克汾州、遼州,以往明軍戰鬥力不可能飆升的這麼快。

那麼問題來了,那支新建成的禁軍到底有多強?

多爾袞和范文程等人合計一番以後,覺得這支禁軍人數搞不好會在十五萬上下,甚至可能有二十萬,應該是明軍在故意說少人數來誇功,不然怎麼可能擊潰一百萬的大順軍。

而且這支禁軍絕不會是漢人阿哈們所說那樣全都是新兵,在多爾袞看來,能第一仗打出這種戰績的,新兵基本不可能,只能是崇禎皇帝從直隸山東一帶調動的精銳明軍。

本來清軍就是孤軍深入擄掠人口牛羊和物資,這樣一支禁軍在京畿留守的時候,那損失定然慘重,倒不如趁着此次機會再入關搞上一次。

說做就做,多爾袞當天晚上和范文程計定,便以福臨的名義下旨召集八旗內王公貴族來攝政王府商議出兵入關之事。

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章沒了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
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章沒了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