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

除了高傑和白廣恩以外,王先通、新戚家軍、山東軍等很多曾跟着崇禎御駕親征的兵馬,都已經集結到山西與河南,開始對流賊全面進攻。

兵馬雖多,但想找出些可靠戰鬥力又強的,前往遼東增援去打擊建奴倒是真的不容易。

朝臣的想法和崇禎差不多,如今能戰的不能戰的,幾乎都已經陷進和流賊的全面戰爭中了,短期內抽調出來基本不可能,除了答應多爾袞以外,似乎也別無它法。

這個時候,朝臣都是諱莫如深,在崇禎皇帝表露意見之前,話就不能往到家了說,以免惹得皇帝震怒,下不來臺。

都察院僉都御史尚書史可法卻並不在乎這些,他見無人吭聲,心中着急,硬起頭皮奏道:“陛下可忘了昔日建虜數次入寇之禍,我朝主力都在圍剿闖賊,一旦多爾袞狗急跳牆派一支偏師入寇,京畿可還有強兵?”

“如今李賊尚佔陝西,河南、湖廣仍處大亂,攘外必先安內,如不盡早除之,勢必與我朝呈分庭抗禮之勢,恕老臣直言,這議和是必須之舉啊。”

“你史可法直言的還少嗎?”崇禎皇帝不以爲然,眯起眼睛看向周圍,“誰還想議和的,站出來讓朕看看。”

這次黃道周嘴巴張了張,卻沒有出來附和。

實際上,黃道周此刻還真想問問這位大明皇帝,崇禎十五年的兵部尚書陳新甲是怎麼死的,可是他不敢說。

從先那些事忤逆了就忤逆了,那是因爲沒有觸犯到皇權威嚴,崇禎皇帝爲了留一面鏡子,可以再三忍耐自己和史可法的犯顏,可這話一旦問出去,就是當堂給崇禎難堪,是逼崇禎在殺自己。

黃道周還有滿腔熱血,自然不想就這麼憋屈的死了。

其實現在不少人都和黃道周一樣,對議和十分敏感,以前談過議和的可都死了,而且死就死了,這位皇帝可是連承擔個名頭的風險都不敢。

當時的刑部侍郎徐石麒上疏彈劾兵部尚書陳新甲,言‘人臣無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專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國,當失陷城寨律,應斬。’

崇禎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歷史上的崇禎皇帝下旨將陳新甲斬首,將議和的事推得乾乾淨淨,多多少少讓朝中大臣寒心。

這件事與如今多爾袞主動求和的廷議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一個是擺在檯面上來議,一個暗中去做。

誰不知道崇禎十五年的時候,兵部尚書陳新甲只是爲崇禎皇帝背了黑鍋而已,若非與老奴酋黃臺吉的私下議和書信被公諸於世,有功於社稷的陳新甲又怎麼可能落得個身首異處。

即便近幾年這位皇帝變了許多,一副聖明君主厚臉皮的樣子,可黃道周依舊不是很相信,一個人在幾年之間能變得這麼徹底。

從前那個皇帝,對於這種事可是連親口提出來都覺得羞恥,這樣看來,如果此時不想議和,倒也在情理之中。

建極殿大學士馮銓站出來,奏道:“與滿清議和不過權宜之計,如今我朝兵力多用在剿闖,若與滿清撕破臉皮,兩面用兵,腹地何安?”

“依臣下看,莫不如先與滿清議和,全力剿滅李闖,整軍備武,修養生息,日後再圖北上滅虜不遲!”

“臣附議!”

“臣也附議!”

馮銓說完,朝中十分之三的臣子頓時跪成一片,內閣首輔蔣德璟卻是冷笑一聲,“這怕只是馮大人的一廂情願吧,到頭看來,終究還是黃粱一夢。”

“滿清域外番邦,數十年間屢犯我大明,若非受雄關所阻,只怕早有鯨吞神州之志,如今滿虜內亂,就要趁此時機,叫他安生不得!”

“陛下,臣覺得,可以調寧武關總兵周遇吉先行北上,駐紮在寧遠,與祖大壽成掎角之勢,也好讓多爾袞無法安心與豪格決戰!”

“臣附議!”

“臣等附議!”

蔣德璟畢竟是首輔,主戰也是大部分勳戚和軍將所希望,他一說完,朝中起碼一半的人都跪了下來。

“不可,周遇吉所部寧武軍乃是精銳,北上之後,五省官軍便缺了一大助力,若李闖死灰復燃,又讓如何,難道再將寧武軍調回山西?”

“真是笑話!”

......

聽着朝中紛亂的爭吵,崇禎皇帝雖然很煩,但卻欣慰了許多。

現在大多數人的話都頗有見地,不再是四年前爲了爭而爭,爲了吵而吵,這種爭吵是對國朝有利的。

每遇大事,這樣的爭論能讓崇禎真正瞭解形勢和羣臣的想法,在作出決定之前,考慮到各方面因素。

有分歧是正常的,議和這種事肯定至少要分成兩個方向,這就像後世的辯論,如果一個朝廷上下臣子一點自己建設性意見沒有,全等着皇帝去決定,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史愛卿,你的話,朕不敢苟同!”崇禎皇帝冷笑幾聲,“莫非如今我大明和滿虜便沒有撕破臉皮?”

“朕告訴你們,自奴兒哈赤以那莫須有的七大恨背叛我大明時,這臉皮便已撕得一點兒不剩了,滿虜在遼東奴役、屠殺我漢人之時,可曾想過我大明對他們的恩惠?”

“如今我大明與建虜,只有戰,沒有和!”

“皇明立國三百年,在朕之前數代君王,不稱臣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怎麼到了朕這兒,就必須要去和韃虜議和了?”

“我大明疆域勝韃虜十倍,我大明的子民百姓多韃虜百倍,朕今天把話在這說明白了,就是生拉硬耗,大明也要和滿虜玩到底,看看到最後是誰先玩不起!”

“議和肯定是不行,大明沒有那個先例,朕這兒也不例外!但咱們可以玩點陰的。”

崇禎的一番話說得擲地有聲,便是史可法聽後都爲之動容,本有疑慮的黃道周更是山呼萬歲,沒了半點懷疑。

“皇上的意思是,先假意答應滿清,再派兵襲擾?”蔣德璟一下子明白了什麼,震驚的道。

“沒錯,兵不厭詐,咱們就讓他多爾袞以爲自己得逞,再派一支偏師打到盛京去,讓他嚇出一身的冷汗!”崇禎皇帝說完,一拳頭砸在龍椅的把手上。

“簡言之,就是讓多爾袞不能全心全意的剿滅豪格。”

史可法上前道:“皇上萬萬不可,如此一來,我大明大國之體統如何維繫,周邊國家,又如何能真心實意臣服於我大明?”

“正是,身爲天朝,便要說一不二,如此不成體統,人心難服!”黃道周也道。

“人心,你們知道什麼是人心嗎?”崇禎皇帝呵呵冷笑幾聲,“人心是打出來的,不是裝出來的,面子是別人給你纔有的,你屁都不是,面子也就沒有。”

“誰不服大明,朕就發兵滅了誰,大國體統能當飯吃嗎?不能!但疆域萬里,雄兵百萬,卻可以讓他們瑟瑟發抖,對我大明俯首稱臣!”

“人心,在朕看來,只要你們少貪點銀子,在任上多做些有作用的事,這人心漸歸大明也就不遠了。”

“這事就這麼定了,馮銓你到廣寧親自走一趟,與那董鄂碩談談議和的事兒,至於其它的,朕心中已有計議,就這樣,退朝!”

說完,崇禎皇帝留下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的羣臣,拂袖徑直回了後宮。

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
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