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

崇禎二十年上半年的天下形勢,又是風雲突變。

朝廷在山西剛剛轉好的形勢,隨着劉宗敏率領大順軍出潼關而又變得危急起來,李自成同樣在陝西西安匯聚更多的兵馬,但他還沒有所動作。

高一功、劉宗敏率領大順軍在山西一帶的攻勢節節勝利,大明朝廷又開始不斷失利,官軍被不斷擊潰、殲滅,各地相繼陷落的消息不斷傳回。

這使得沒有崇禎坐鎮的大明朝堂,變得人言可畏起來。

很多文官都看得出來,陳奇瑜的方略似乎在初期並沒能體現應有的效果,而張獻忠在取得了重慶之後,很快就第二次拿下了忠州城。

相比第一次與守備劉道貞的血戰而言,這次顯得極其輕鬆,不僅守城的明軍大部分都直接投降,而且大西軍幾乎沒有傷亡,再度將大西的旗幟插到了忠州城頭。

張獻忠現在的野心已經不止於遊走各地,他要建立一個足以取代大明,和大順相足而立,甚至最終統一天下的新政權。

這樣一個政權,不能和原本那樣,攻破一個城池搶光就轉向它處,需要新型的官員團隊,正巧,張獻忠有自己大西的官員團隊。

正在張獻忠忙於置官備地的時候,重慶失守,遊擊李佔春與賊將馮雙禮雙雙戰死的消息傳到了石柱。

秦良玉心中十分吃驚,但長久的戎馬生涯,卻使這位老將軍顯得異常平靜。

正是秦良玉一成不變的鎮定自若,讓白杆軍與其餘撤退到石柱的四川官軍都逐漸放下心來,緊接着,她下達了重慶、忠州相繼失守後的第一道總督檄令。

這道檄令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讓曾英放棄保寧府,帶着所能帶的所有兵士與物資,用最快的速度趕回石柱。

很多人都看不明白,辛辛苦苦奪回來的保定府,爲何要直接讓給西賊,但秦良玉的職責不是向他們解釋自己做事緣由。

由於重慶已經失陷,朝廷剛剛派到四川的一批重慶府官員沒了上任地點,只好臨時被安排到石柱,巡撫陳良謨也就只能留在石柱。

對於秦良玉的檄令,四川巡撫陳良謨和東廠帶隊的鄭千戶都十分支持。

在這之後,秦良玉親自挑選了三名久經善戰的白杆軍騎兵,爲防消息傳不到,她又讓這三名騎兵分走三個方向,連夜向京師遞送急呈。

......

京師現在頗有些崇禎十七年時的感覺,這幾天從西北和四川傳回的沒有一個是好消息。

各地相繼失陷,無數官軍英勇戰死,撫卹輪番發放下去,但卻絲毫不能阻止到賊軍的前進腳步,這更使得朝臣們又驚又怕。

實際上,身在撫寧衛一帶的崇禎皇帝,就已經不止一次的接到廠衛密奏,說是某某朝堂大官,已經秘密的將家產和家人向江南轉移。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免有人就要調轉矛頭,將目光從賊軍轉移到自己人的身上,一些六科廊言官和御史,已經開始激烈的抨擊五省總督陳奇瑜。

皇極大殿,太子臨朝,皇后坐朝,一場特殊的朝議正在舉行,因爲就在前不久,四川總督秦良玉和武昌的左良玉一齊傳來告急文書。

兩人一個聲稱石柱難守,一個聲稱武昌告急,這更加劇了近日以來京師的緊張氣氛,實際上,作爲大明朝廷的權利中心,京師往往都不會是最安穩的。

“啓奏太子、皇后,臣要彈劾五省總督陳奇瑜十二條大罪!”

寂靜的朝堂之上,陡然出現一道雷霆霹靂般的喊聲,卻見是已晉爲禮部侍郎的高爾儼,他將連夜擬成的摺子遞送到王德化手中,喊道:

“第一條大罪,陳奇瑜縱容下屬,擾民辱民!官軍乃護民之用,陳奇瑜卻百般縱容如宣鎮高傑、大同白廣恩等部劫掠鄉里,壞事做盡,實爲國朝毒瘤!”

“第二條大罪,陳奇瑜枉顧聖恩,與賊寇互通有無!這陳奇瑜早年曾失計車廂峽,至今吾等仍存不解,請太子明察。”

“是時,賊人已盡數被圍,只需一聲令下,便可還天下安寧,而陳奇瑜卻與賊黨顧君恩私通,置國家大局與不顧,專橫招撫,以致日後羣賊降而復反。若非當日他放走了闖、獻二賊,我大明又何至於今日之禍!”

“其三,臣要彈劾陳奇瑜通虜賣國,法理難容!其四,臣要彈劾陳奇瑜仍遵虛榮北孔,不循正派南宗,視當今聖上明旨嚴令於無物!”

“......”

高爾儼的嗓音頗爲洪亮,迴盪在殿上,久久不絕,這讓第一次臨朝的皇太子朱慈烺有些畏懼,還不等他回覆什麼,卻見下列的御史和言官交章相出。

這些人的口吻出奇地一致,那就是建議撤掉陳奇瑜,另用賢能之人。

上頭的周皇后雖然坐朝,但按大明祖制,她一個皇后,雖然掌管後宮,但是卻不能過問任何政事,此時臨朝已是逾制,更別提說什麼話了。

更何況,當今的崇禎皇帝對後宮干政早有訓誡,就算是周皇后,也不敢無故妄議。

第一次站在大殿之上,面對羣臣的朱慈烺,實際上比剛穿越過來面對“衆正盈朝”東林黨的崇禎,更要顯得手足無措。

不僅周皇后看着揪心,就連一旁侍立的王德化都爲這位皇太子捏了把汗。

不過他是太監,屬宦官內侍,別說現在區區一個秉筆,就算是掌印太監高時明站在這裡,插上一句話,都是足以問罪殺頭的罪名。

下面羣臣見到朱慈烺竟是這種唯唯諾諾的模樣,皆顯得有些興奮,因爲他們賭對了,這位皇太子可沒有他父親那乾綱獨斷的手腕。

按高爾儼設想,只消稍微一嚇,朱慈烺必定會按着自己說的行事。

“高卿所言,本宮覺得......不甚妥當!”

朱慈烺這第一句話,雖然顯得略微稚嫩,但卻透露着堅定。

這個時候的他,想起了崇禎皇帝御駕親征離京前不久,父子二人共同散步在內廷的那個夜晚,當時崇禎對他說過的話,說白了只是出自於心中可憐,不過朱慈烺一直都清楚地記得。

“父皇曾對本宮說過,陳總督是國朝棟樑,是南平獻賊,西滅闖賊的不二之選。”說着,朱慈烺拿起高爾儼遞上來的摺子,想了想,直接將其扔回去,背手說道:

“高卿這十二條罪證,無憑無據,究竟是胡編亂造還是確鑿屬實,現在都不能定論,本宮奉父皇聖旨臨朝,但卻決定不了如此重大國事。”

“依本宮看,高卿莫不如原樣向父皇再進呈一份,本宮聽憑父皇聖斷,如何!”

朱慈烺這一番話,既體現了對朝堂衆臣應有的尊敬,又高高在上地表達出了自己身爲皇家太子的身份地位,可謂不卑不亢,就連周皇后都是暗自點頭。

聽到這一席話,王德化一旁鬆了口氣,看來自己適才是瞎了狗眼,看錯了這位太子爺。

“不不不,臣不敢,臣...忽然纔想起來,這內中罪證有不少都未曾定論,還請太子允許臣回去詳細查驗,再向聖上進呈!”

聽到身在山海關外那位皇帝的名號,朝堂羣臣都是抖了三抖,高爾儼更忙不迭的出列拾起摺子就往回縮,看來是害怕了。

不過朱慈烺微微一笑,卻搖頭說道:“高卿爲國爲民,本宮深慰之,若這份摺子不呈到父皇手中,本宮於心何安,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德化!”

“奴婢在!”

“將這份摺子抄錄一份,連夜送出京師,呈交父皇御批,切記,一定要一字不落的交到父皇手中。”

聽見這話,高爾儼一屁股坐到地上,心中“咣噹”沉了下去,若是這個摺子傳到那個皇帝手中,自己只怕被砍了都是輕的。

這太子看着老實,怎麼一副如此狠辣的心腸。

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
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